-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脾多肽治疗AECOPD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脾多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脾多肽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P物质(P substance, SP)、神经激肽-1(neurokinin-1, NK-1),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IFN-α、IFN-γ及I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α(4.23±0.85)ng/L、IFN-γ(14.91±3.15)ng/L、IL-2(4.28±0.51)ng/L低于对照组(7.12±2.09)ng/L、(17.53±3.67)ng/L、(5.16±0.44)ng/L(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gM、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M(0.94±0.16)g/L、IgA(0.52±0.15)g/L低于对照组(1.37±0.27)g/L、(0.77±0.34)g/L(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K-1R mRNA、SP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K-1R mRNA(1.38±0.27)g/L、SP mRNA(1.58±0.21)g/L低于对照组(3.43±0.32)g/L、(3.27±0.29)g/L(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30例(85.71%)高于对照组22例(68.75%)(P<0.05)。结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脾多肽治疗AECOPD可有效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病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计数,回顾性连续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51例CSF病人(CSF组),并纳入同期152例冠状动脉正常的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F的影响因素.结果:CSF组男性、心悸、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占比及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CSF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房前后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左右径、主动脉瓣环径、冠状静脉窦内径、升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左心室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E)、二尖瓣收缩期最大血流速率(A)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1.818,P=0.023)、糖尿病史(OR=2.654,P=0.028)、高脂血症(OR=1.097,P=0.020)、左房左右径(OR=1.091,P=0.021)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二尖瓣E峰(OR=0.815,P=0.018)为CSF的保护因素.结论:CSF病人的心脏结构、功能受损,表现为左房扩张以及冠状静脉窦扩张、左室增厚和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与CS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磁共振成像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s)与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建立并验证SPTs与PNETs的预测模型。方法:连续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经病理确诊的142例SPTs和137例PNET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灶大小、位置、形状、边界、是否囊变、T 1WI信号、T 2WI信号、强化峰值期相、峰值期强化程度是否高于胰腺实质、强化方式,胰胆管是否扩张、胰腺是否萎缩、是否侵犯邻近器官及血管。依据国际预测模型建模共识,将患者分为训练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106例SPTs和100例PNETs)和验证集(201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36例SPTs和37例PNETs),对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上述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鉴别SPTs与PNETs,并可视化为列线图。绘制训练集及验证集列线图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SPTs组与PNETs组间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及形状、囊变、T 1WI信号、强化峰值期相、峰值期强化程度、强化方式、侵犯邻近器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男性患者、病灶越小、T 1WI不含高信号、强化峰值期相位于动脉期或静脉期、峰值期强化程度高于胰腺实质是诊断PNETs的6个独立预测因素。利用这6个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预测PNETs概率的公式为4.31+1.13×年龄+1.31×肿瘤大小-1.29×女性-4.18×T 1WI呈高信号+1.28×强化高于胰腺实质-4.69×延迟期强化。预测模型经可视化为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9(95% CI 0.977~1.000)和0.97(95% CI 0.926~1.000),在训练集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00%、94.34%、96.12%,在验证集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49%、97.22%、91.7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利用预测模型可以准确诊断SPTs和PNETs。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鉴别SPTs与PNETs,为临床决策和患者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鼠动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组织对下肢水肿引流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老年下肢水肿的小鼠模型中观察下肢静脉和动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结缔组织(PACT)通路对血管周围水肿的引流作用,为理解老年人下肢水肿的引流和清除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分别在BAIB/C小鼠下肢足踝部静脉和动脉血管周围组织间隙中注射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生理盐水(FluoNa),制作下肢水肿模型,然后在股动静脉鞘水平,采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血管PACT通路对于水肿的引流作用。结果:通过追踪足踝部FluoNa在组织间隙中的扩散和流动,结果显示:(1)除在注射点局部扩散外,还能够在下肢静脉、动脉PACT通路及伴行动静脉间组织间隙中连续流动;(2)这种沿血管外膜的流动过程分为传输和扩散:沿血管长轴传输,同时垂直于血管长轴,向血管周围组织扩散;(3)在下肢静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时,静脉PACT通路显像;(4)在下肢动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动脉PACT通路显像;(5)当在动静脉伴行血管附近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不仅静脉PACT通路和动脉PACT通路显像,且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组织间隙也同时显像;(6)组织学分析显示,被FluoNa染色的组织是动脉和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结论:下肢组织水肿中的组织液不仅能被静脉和动脉PACT通路引流,且当大量组织液聚集时,还可被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的组织间隙引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的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的48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4例,女性4例,年龄(34.8±7.4)岁(范围:24~50岁);体重指数(21.2±2.4)kg/m 2(范围:18~26 kg/m 2);左侧29例(60.4%),右侧19例(39.6%)。在内镜监视下,使用预装高强度缝线的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对跟腱近端进行连续锁边缝合,经腱周膜下空间将缝线尾端引导至跟腱止点小切口处,然后用直径4.5 mm外排锚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时行MRI检查观察跟腱重塑情况,使用跟腱断裂总评分(ATRS)、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评估临床效果。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伤侧与健侧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3.5)个月(范围:18~32个月)。术后 12个月MRI检查结果显示跟腱断端重塑良好,信号均匀。末次随访时ATRS[ M(IQR)]为95.0(4.7)分。伤侧与健侧的跟腱静息角[(17.1±2.4)°比(17.4±2.6)°, t=1.92, P=0.062]和单足提踵高度[(14.2±1.7)cm比(14.4±1.5)cm, t=1.71, P=0.09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未观察到腓肠神经损伤、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跟腱再断裂。1例患者因二次受伤导致锚钉轻微切出,术后5个月移除锚钉。46例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体育活动。 结论: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跟腱断端的稳定连接,手术并发症风险低,早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改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微血管结构改变,分析其与视功能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颞侧BRVO-ME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7例7只眼;平均年龄(58.0±8.3)岁。视网膜静脉颞上、颞下分支阻塞分别为13、8只眼。将静脉阻塞侧定义为受累区。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其后按需治疗。治疗前后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其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整体、中心凹、受累区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的血管密度(FD-300)以及CRT。治疗后随访时间6个月。治疗前后黄斑区血管密度、FAZ参数比较行配对 t检验;治疗后6个月BCVA、CRT与血管密度、FAZ面积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治疗前,患眼logMAR BCVA为0.506±0.159,CRT为(375.4±81.3)μm;治疗后6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294±0.097,CRT为(266.3±46.7)μm。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C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503、9.843,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患眼SCP、DCP整体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91、-0.320, P>0.05);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01、3.936, P<0.05);DCP受累区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8, 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眼FAZ面积、PERIM有增加趋势,AI、FD-300有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071、-12.835、2.555、8.610, 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 t=2.532, P=0.024)。 结论: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CRT降低,BCVA提高;SCP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DCP受累区血管密度增加,FAZ面积逐渐扩大,PERIM和AI逐渐降低。患眼治疗后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499通过调节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轴改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499(miR-499)调节α型和β型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MHC)基因轴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MD)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PBS组)、脂多糖(LPS)致SMD模型组(LPS组)、miR-499激动剂预处理组(agomir+LPS组)和miR-499抑制剂预处理组(antagomir+LPS组),每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SMD大鼠模型;PBS组腹腔注射等量PBS。两个预处理组分别于制模前连续3 d经尾静脉注射agomir 30 mg/kg或antagomir 80 mg/kg,每日1次;PBS组和LPS组不给予预处理。注射LPS 5 h后检测超声心动图,并记录相关指标;在注射LPS 6 h后取左心房血和心肌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中miR-499的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α-MHC、β-MHC的蛋白表达;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浆心力衰竭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与PBS组比较,LPS刺激后大鼠出现精神萎靡,血浆和心肌组织中miR-499表达下调,且心肌组织中α-MHC表达显著下调、β-MHC表达显著上调,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和心率(HR)分别下降了49.1%、59.2%、48.8%、39.4%、15.9%,且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表明LPS能诱导大鼠心功能障碍。与LPS组相比,给予agomir预处理过表达miR-499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鼠心功能改善,表现为LVEF、LVFS显著升高〔LVEF:0.662±0.020比0.323±0.024,LVFS:(36.16±1.43)%比(20.20±1.32)%,均 P<0.01〕;同时大鼠心肌组织中β-MHC/α-MHC失调被逆转,β-MHC蛋白表达显著下调(β-MHC/GAPDH:0.74±0.04比2.97±0.34, P<0.01),α-MHC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α-MHC/GAPDH:1.59±0.05比0.74±0.14, P<0.01),且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ng/L:114.49±6.85比334.13±4.36, P<0.01)。而给予antagomir预处理抑制miR-499表达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鼠心功能被显著抑制,表现为LVEF、LVFS较LPS组显著下降〔LVEF:0.297±0.021比0.323±0.024,LVFS:(19.38±1.52)%比(21.20±1.32)%,均 P<0.01〕;同时大鼠心肌组织中α-MHC蛋白表达显著下调(α-MHC/GAPDH:0.63±0.03比0.74±0.14, P<0.01),β-MHC蛋白表达显著上调(β-MHC/GAPDH:3.03±0.47比2.97±0.34, P<0.01),且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ng/L:373.91±4.23比334.13±4.36, P<0.05)。 结论:miR-499能通过调节SMD大鼠心肌组织中α-MHC、β-MHC的表达水平,改善脓毒症引起的心功能障碍;靶向调节miR-499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SMD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小板输注量对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连续三年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血制品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共83例。分析死亡组( n=37)和存活组( n=46)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计算阈值。 结果::血小板输注量( OR=2.506,95% CI:1.142~5.499, P=0.022)、非心肌炎性疾病( OR=6.881,95% CI:1.615~29.316, P=0.009)为成人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小板输注量阈值为0.427 mL/(kg·d),可预测患者ECMO上机28 d病死率,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69.6%(曲线下面积:0.735)。 结论:血小板输注量的增加与成人VA-ECMO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肌炎患者行VA-ECMO治疗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肌肉减少症对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Sa)对门静脉高压(PHT)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1例接受TIPS治疗的PHT患者,并分为Sa组[腰大肌最大横径/身高(TPMT/H)≤16.8 mm/m, n=60]和对照组(TPMT/H>16.8 mm/m, n=71)。对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PHT患者TIPS术后肝性脑发生率、PHT相关并发症复发率及生存率,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Sa组TIPS术后6个月内肝性脑病发生率[36.7%(95%CI 24.5%~48.8%)]和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肝性脑病发生率[15.0%(95%CI 6.0%~24.0%)]均高于对照组[15.7%(95%CI 7.3%~24.1%)和2.8%(95%CI 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3、16.442, P=0.005、0.001)。Sa组分流道修复治疗后PHT相关并发症5年总体复发率[15.8%(95%CI 6.4%~25.2%)]高于对照组[5.7%(95%CI 0.2%~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 P=0.035)。Sa组1、3及5年生存率[88.3%(95%CI 80.3%~96.3%)、86.7%(95%CI 78.1%~95.3%)和77.8%(95%CI 65.1%~90.5%)]均低于对照组[97.2%(95%CI 93.3%~100%)、95.8%(95%CI 91.1%~100.0%)和93.7%(95%CI 87.6%~9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5, P=0.025)。 结论:Sa在PHT的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Sa可增加PHT患者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和PHT相关并发症复发率,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是PHT患者TIPS预后不良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对患者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左西孟旦治疗,首先12 μg/kg负荷剂量在10 min内静脉注射,之后按0.1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1 h后按0.2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24 h;对照组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速度、时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在治疗24 h后采用PICCO监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并观察神经体液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功能指标包括心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CVP、GEDVI以及EVLWI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90.26 ± 12.61)次/min比(97.82 ± 12.58)次/min、(9.85 ± 1.14) cmH 2O(1 cmH 2O = 0.098 kPa)比(11.63 ± 1.37) cmH 2O、(759.53 ± 62.47) ml/m 2比(867.21 ± 63.24) ml/m 2、(7.95 ± 1.56) ml/kg比(9.01 ± 1.78) ml/k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I高于对照组[(3.58 ± 0.74) L/(min·m 2)比(2.37 ± 0.86) L/(min·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NE、Ang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284.64 ± 52.85) ng/L比(312.57 ± 48.92)ng/L、(92.34 ± 16.31)ng/L比(105.67 ± 18.5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SV、LVEF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60.42 ± 5.93) ml比(54.42 ± 6.14) ml、(41.62 ± 4.19)%比(36.87 ± 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61.52 ± 15.41) h比(89.56 ± 17.63) h],观察组肾功能损伤率低于对照组[3.77%(2/53)比18.87%(1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30 d病死率、心脏破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左西孟旦能够显著改善AMI合并CS患者的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体液指标、心功能指标,对患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30 d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