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在Ⅰ期临床药物试验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Ⅰ期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血标本采集中,采用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Ⅰ期临床试验采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其中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集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在开放式留置针中进行采血,收集血标本390管;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集的29例患者作为改进组,采用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在开放式留置针中采血,收集血标本388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发生率、血标本溶血发生率及单次采血时长。结果:在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上,改进组为3.09%(12/388),对照组为2.05%(8/3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800, P>0.05);在血标本溶血发生率上,改进组为2.66%(10/376),对照组为7.33%(28/3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857, P<0.01);改进组单次采血时长为(29.40±1.99)s,对照组为(40.74±0.88)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1.15, P<0.01)。 结论:新药Ⅰ期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血标本采集中,采用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在保护受试者血管的同时,可以实现12 h内密集采血时间的精确控制,节省采血操作时间,保障血样质量,保证试验科学规范进行,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负压与常规引流对跟骨骨折术后失血与切口愈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高负压与常规引流对跟骨骨折术后失血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男性闭合性跟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抛一元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高压组36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8.1岁;采用真空高负压引流装置.常规组30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7.5岁;采用普通硅胶管加普通引流瓶.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生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失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及伤口感染率.结果 高压组引流量为(516.7 ± 138.8)mL、术后失血量为(612.9 ± 179.5)mL,均大于常规组引流量(305.8 ± 95.4)mL、术后失血量(437.8 ± 102.0) mL;高压组术后血红蛋白(116.8 ± 6.9)g/L低于常规组(124.1 ± 7.8)g/L;高压组伤口愈合时间(15.2 ± 3.1)d短于常规组(18.5 ± 4.2)d;高压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5.6%,2/36)低于常规组(26.7%, 8/30),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高负压较常规引流伤口愈合更快,切口并发症更少,但失血量较大,术后血红蛋白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管定位导航仪在门诊肿瘤患者采血中的应用与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管定位仪在门诊肿瘤患者采血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总医院门诊抽血室采血的肿瘤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蝶形采血针真空负压采血+血管定位导航仪(干预组)和蝶形采血针真空负压采血常规采血组(对照组)各120例,比较2组首次外周静脉采血的成功率、每次外周静脉采血的平均时间、血标本溶血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首次外周静脉采血的成功率(98.3%)、每次外周静脉采血的平均时间(2.1 min)、血标本溶血率(1.6%)、患者满意率(99.6%)均优于对照组(90.8%、3.6 min、7.5%、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定位导航仪能协助护士高效、直观地评估与定位最适合穿刺的血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留内置物清创术联合真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术后早发性感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讨论保留内置物清创术联合真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术后早发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为50例,其治疗时间为2015年4月~2017年1月,上述患者均为脊柱术后早发性感染患者,采用保留内置物清创术联合真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50例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172.36±68.02分钟,其入院时间为6.23±2.39天,术中出血量为515.38±324.67ml,术后的引流量为197.58±142.07ml.其细菌培养得出菌株最多的为金葡菌,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术后感染病灶清理的时间为105.55±32.19分钟,术后约8天体温恢复正常,治愈的时间为21.17±1.36天.同时对上述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均无感染复发的情况.结论:针对于脊柱术后早发性感染的患者,实施保留内置物清创术联合真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脊柱融合,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备用负压真空采血管的研制与使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真空采血管因其操作便捷、实用安全等优点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因负压不足导致采血失败的情况,即便采取补救措施也存在污染标本、针刺伤、漏血等风险. 鉴于此,笔者研制出一种备用负压真空采血管. 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折术后早期感染使用VSD保留内固定治疗时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保留内固定的同时使用真空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折术后早期感染时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45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患者采用VSD治疗.记录患者切口封闭术前1d及术后1,3,7,14,21 d时患者的炎症指标WBC、ESR、PCT、CRP.所得结果按患者最终治愈与否分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进行组内自身对照研究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治愈组和未愈组外周血WBC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R均术后轻度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和未治愈组PCT于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CRP术后第3天到达高峰,然后下降,未治愈组术后随着时间增加CRP水平显著增加,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于术后早期升高、持续上升,提示保留内固定的同时治愈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可能性较小,应及早考虑取出内固定,改用其他治疗.WBC在术后3周内变化不明显,不建议用于早期预后的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负压体能训练系统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制负压体能训练系统,为飞行人员心血管功能训练提供手段.方法 在密闭舱体内利用真空泵将舱体内部压力降至负压,并将下体负压技术与自行车功量计训练有效结合.负压体能训练过程中采集的压力值和功量计功率实时反映到计算机测试界面,下体负压采用光圈式快速密封方式密封,功量计做功功率以程控设定调节.系统设有安全卸压保护装置.测试了8名受试者在负压体能训练系统不同条件下的心血管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实现了下体负压、脚踏计量做功、平卧和头高位两种体位下的多种组合训练模式.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利用该系统对受训者进行训练和测试,每次训练时间为20 ~ 60 min.测试表明,本系统既可满足单独进行下体负压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的需要,也可满足两者复合情况下训练的要求.结论 本文研制的集下体负压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于一体的负压体能训练系统,实现了下体负压环境下的功量计训练,可应用于飞行人员的专项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中医证型将其分为4组,痰浊阻窍证组41例,肾精亏虚证组40例,瘀血阻络组43例,肝阳上亢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真空负压管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检测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4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痰浊阻窍组IL-1、IL-8明显高于肾精亏虚组及肝阳上亢组,IL-6明显高于肾精亏虚组及瘀血阻络组,CRP明显低于肾精亏虚组、 高于瘀血阻络组,TNF-α高于肾精亏虚组、瘀血阻络及肝阳上亢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候严重程度均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P<0.05),且痰浊阻窍证组与各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均高于其他组.结论 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血管性痴呆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患者,且各证型严重程度均与炎症因子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其中以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患者严重程度与炎症因子相关性最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止血带静脉采血在体检中心采血室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析无止血带静脉采血在体检中心采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中随机抽选出110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体检者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静脉采血方案与临床常规采血法.分别比较两组体检者的采血时间、各项采血指标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采血操作时间为<90 s(61.82%)、90 ~ 120 s(36.36%)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82%、18.18%);且观察组采血操作时间为120 ~ 180 s(1.82%)、>180 s(0.00%)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09%、10.91%);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6.36%)、局部皮肤出血率(9.09%)以及凝血率(3.64%)等各项采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85.45%、25.45%、14.5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无止血带静脉采血在体检中心采血室可收获优良应用效果,不仅能有效缩短采血时间,并改善各项采血与提升体检者临床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反式维A酸对缺氧性肾小管上皮细胞Prohibitin1和Prohibitin2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缺氧性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 Prohibitin1(PHB1)和Prohibitin2(PHB2)表达的影响.方法 购自上海生物细胞库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采用混有胎牛血清和双抗的培养基(100 mL培养基中加5 mL胎牛血清和1 mL双抗)在37℃、50 mL/L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培养.传代3次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ATRA干预组.正常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细胞置于真空罐中,负压吸引器吸尽残余空气,充人缺氧气体(950 mL/L氮气和50 mL/L二氧化碳)密封建立缺氧性RTEC损伤模型,ATRA干预组细胞中加入0.1 μmol/L ATRA后参照模型组的方法进行缺氧.于缺氧24 h、3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NRK-52E细胞PHB1、PHB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NRK-52E细胞PHB1、PHB2、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ATRA干预组2个时间点NRK-52E细胞的PHB1和PHB2的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均<0.05),缺氧时间越长,表达量越低;与模型组比较,ATRA干预组2个时间点NRK-52E细胞的PHB1和PHB2的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均<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ATRA干预组2个时间点NRK-52E细胞的TGF-β1的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均<0.05),缺氧时间越长,表达量越高;与模型组比较,ATRA干预组2个时间点NRK-52E细胞的TGF-β1的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ATRA可显著增强缺氧性RTEC中PHB1和PHB2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表达量,可能对缺氧性RTEC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