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及对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及对病毒诱导激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Viral ToxGlo法测定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先天免疫通路蛋白表达的水平;流式微球技术测定细胞因子表达的水平.结果 复方一枝蒿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与抗病毒作用呈量效关系;复方一枝蒿颗粒可促进先天免疫信号通路靶点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TANK结合激酶1(TBK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表达水平,对RSV病毒诱导表达的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表现出下调趋势.结论 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作用于先天免疫信号通路TBK1/NF-κB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与免疫状态演变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小鼠在不同时期的肠道功能、血清相关抗体、脾脏细胞因子谱表达与肠道菌群的演变。方法:取3~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8只,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C组,13只)和STZ组(15只)。STZ组连续5 d空腹腹腔注射STZ 50 mg·kg -1·d -1,NC组注射等体积溶剂。实验第3周测定随机血糖>16.7 mmol/L为建模成功,定义为基线水平,两组各取6只小鼠处死,剩余小鼠观察4周,即实验第7周(实验终点)处死剩余小鼠。每周测量体重、随机血糖和每日饮水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脾脏细胞因子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7、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清相关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 +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对粪便进行16SrRNA菌群测序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D4 +FoxP3 +Treg细胞、肠道菌群、各免疫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流式细胞术与ELISA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CD4 +FoxP3 +Treg、TGF-β、TNF-α、IFN-γ、IL-6、IL-17与血清ICA、IAA表达水平增加,脾脏IL-4、IL-10表达水平下降(均 P<0.05);在实验终点,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TNF-α、IFN-γ、IL-6,血清GADA、ICA与结肠ZO-1表达水平增加(均 P<0.05)。16S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STZ组乳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 P<0.05),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普雷沃菌属和颤螺菌属丰度明显上升(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杆菌属丰度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65, P<0.05),与TNF-α、IFN-γ、IL-6、IL-17和GADA水平呈负相关( r值-0.61~-0.58,均 P<0.05);颤螺菌属丰度与TGF-β、TNF-α、IL-6和IAA水平呈正相关( r值0.55~0.72,均 P<0.05),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r=-0.59, P<0.05)。 结论:多次低剂量STZ诱导的T1DM小鼠可能存在CD4 +Foxp3 +Treg及TGF-β介导的负性免疫调节和以增加结肠ZO-1表达的肠道调节,其中颤螺菌属与乳杆菌属丰度改变可能参与免疫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因其存量丰富、易于获取、免疫原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近年来再生医学和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ADSC不仅能与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作用而直接参与调节免疫系统,还能通过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囊泡等进行间接调节。ADSC的免疫调节作用已经在多项体内、外实验中得到证实,也已被尝试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并取得良好效果,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特应性皮炎等。该文就ADSC免疫调节作用的直接机制、间接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锌对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锌在体内的分布与转运过程逐渐明了,它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也被不断阐明。锌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细胞信号通路,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免疫细胞的生理状态与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是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元素,对维持免疫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锌在人体内的分布与运输,并对锌与免疫细胞发育及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放射性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中药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多从热毒伤络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津亏证辨证论治本病,主要运用白头翁汤、乌梅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类益生元功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治疗放射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脓毒症中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及其变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毒症是感染所致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固有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自然杀伤(NK)细胞是参与脓毒症固有免疫调节的重要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诱导凋亡以及介导细胞毒作用等方式在脓毒症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脓毒症起病早期NK细胞的改变与疾病预后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NK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可以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病情识别和预后的改善。本文就脓毒症期间NK细胞的作用及变化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目前常用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包括生物活性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胞因子参与了众多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不仅可以作为疾病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还能够用于不同自身免疫病的鉴别诊断,是疾病临床过程监测及预后的重要靶点。此外,针对细胞因子的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被逐步应用于临床,也为自身免疫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论述了不同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K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NK细胞是一种由淋巴样祖细胞分化而来的大颗粒淋巴细胞,通过发挥细胞毒性功能和产生细胞因子,主要在抗病毒和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NK细胞功能的改变或调节的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但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报道较少。此外,NK细胞作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在炎症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同样值得深入探讨。该文对NK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协助进一步了解NK细胞与T、B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创伤微环境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创伤诱导免疫细胞在损伤部位浸润,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调节局部损伤的清除和修复。随着创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系统在骨愈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得到深入研究。骨折时,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先后到达骨折区并参与骨折吸收与修复。若骨创伤微环境免疫失调,将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协调作用紊乱,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骨创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免疫细胞、成骨或破骨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机制相当重要。笔者就骨创伤后死骨的清除与骨修复过程中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骨创伤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在鼻黏膜损伤缺失后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鼻黏膜是上呼吸道系统的第一道防御屏障,在抵御外来不良刺激,维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鼻黏膜广泛损伤缺失后,其愈合常受到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蛋白酶等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再生鼻黏膜的功能障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归巢性、免疫调节功能,分泌细胞因子和促进生长因子增殖等优势,可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白介素等,加快再上皮化过程和纤毛再生的速度,从而促进鼻黏膜损伤缺失后的再生过程。将MSC运用到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或鼻颅底外科手术产生的缺损中,可提高鼻黏膜的再生活性。目前MSC在鼻黏膜再生治疗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为将来临床上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运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