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致聋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原体之一,先天性CMV感染最易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本文重点围绕鼠CMV(murine CMV,MCMV)感染小鼠致聋模型构建、CMV感染致聋机制以及靶点药物的筛选进行综述,认为:(1)小鼠模型可作为研究CMV感染致聋机制较好的工具;(2)CMV感染的致聋机制主要涉及内耳细胞损伤、细胞丢失、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钙信号系统异常和宿主免疫反应等;(3)更昔洛韦、双黄连和黄连素可改善MCMV诱导的听力损失,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引起的SNHL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D-1/PD-L1,PD-L2信号通路及其在宿主抗结核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在机体响应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多重调控作用。机体响应MTB感染时,PD-1/PD-L1,PD-L2信号通路调控多种适应性免疫反应,操纵巨噬细胞对MTB的天然免疫应答、调节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此外,PD-1/PD-L1,PD-L2信号通路在宿主对抗MTB感染时的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也总结了PD-1/PD-L1,PD-L2信号通路在结核病的治疗和诊断中的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寻常痤疮再认识:从发病机制到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雄激素诱导的脂质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仍未完全揭示。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传统认知也不断更新并影响着临床治疗理念的转变。本文从激素水平、毛囊微生物、毛囊皮脂腺干细胞分化及重度痤疮发生机制等角度总结寻常痤疮发生机制中部分新观点、新理念及其在临床防治中的意义,为痤疮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新近生物学领域一项前沿技术,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序列和表达修饰,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正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焦点研究方法。免疫系统的单细胞测序研究作为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学等传统方法的补充,通过分析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状态,获取其中的可变剪切和特异转录本,从而发现新的细胞类型,揭示免疫细胞发育谱系,鉴定决定免疫反应的基因模块和调控程序,从单细胞生物学水平更深层次阐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从而探寻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对单细胞测序在自身免疫病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与免疫反应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凝血功能紊乱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以凝血与纤溶过程失衡为主要发病机制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全身微血栓形成与出血倾向是凝血功能紊乱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不良临床结局往往是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并发症DIC又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又与机体的炎症反应紧密相关。研究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将为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可能。现从免疫与炎症反应方面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已被纳入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指南中,但其存在反应率低的问题,局部疗法以及多学科联合疗法在转移性肾癌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能够有效提高肾癌的放疗反应率及刺激全身免疫反应,其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近年来不断涌现,但目前对此治疗方案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通过对SABR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实践资料进行归纳,探讨SABR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总结治疗方案设计要点,为临床治疗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富含CXCL13+CD8+T细胞胃癌患者具有不良临床预后和免疫逃逸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分子表型和免疫环境,使得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治疗效果难以预测。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于治疗实体肿瘤非常有效,但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总应答率不到15%。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免疫治疗的反应性,其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反应会发生大量的功能和表型改变从而启动免疫反应,而PD-1等抑制性受体可以抑制这一过程,故ICIs可通过阻断这些抑制性受体使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恢复活力。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作为一种不良的生存预测因子,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研究。CXCL13在滤泡辅助T细胞(TFH)中的分泌和生理作用已被较好地描述,但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相关的CXCL13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线粒体代谢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线粒体在机体内提供能量且参与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激活过程。不同免疫细胞内的线粒体代谢变化存在差异。在促炎细胞,如激活的单核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中,线粒体代谢倾向于糖酵解,而在调节性的免疫细胞中,能量的来源则更依赖于增加线粒体功能和线粒体内的β-氧化。线粒体代谢的动态变化参与影响了各免疫细胞的活性及功能,从而调控机体内免疫反应。本文将根据不同免疫细胞内线粒体代谢机制特点,探讨免疫细胞激活与分化差异,为从干预线粒体代谢角度调控免疫系统带来新的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新型生物靶向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达到重新激发抗肿瘤免疫监视的效果,但会引起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irAEs的临床疾病谱复杂,目前的机制研究尚不深入,临床诊治中往往会借鉴传统风湿病的诊治经验。irAEs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警惕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效应的风险。本文从免疫学角度概述了介导irAEs的关键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结当前可用的药物及有前景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以提供未来针对irAEs进行个性化治疗的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度伐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脑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79岁男性患者因小细胞肺癌(广泛期)接受EC化疗方案(依托泊苷0.1 g静脉滴注、第1~3天,卡铂400 mg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免疫治疗(度伐利尤单抗62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第3个周期第16天(首次用药后第58天),患者出现左侧肢体震颤和癫痫发作。脑脊液生化检查示总蛋白642 mg/L,白细胞数10×10 6/L;脑电图示双侧下颞叶少量尖波发放。考虑为度伐利尤单抗所致免疫相关性脑炎。停用该药,予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予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35 d后患者左侧肢体无明显震颤,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