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表面预处理对全瓷修复体粘接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全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电绝缘性,耐酸蚀腐蚀,且接近人牙釉质的热传导系数,在临床上可用于制作贴面、桩冠、全冠、固定桥等修复体.全瓷修复体通过树脂粘接剂与牙连成一体,可为病人所期待的"永久"修复体奠定基础,而瓷表面处理可提高全瓷和树脂之间的粘接力[1].常见的瓷表面处理主要分为机械方法及化学方法.其中机械方法包括打磨、喷砂、酸蚀、激光蚀刻,而化学方法包括硅烷偶联剂的处理、硅涂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种不同工艺饰瓷与氧化锆的结合性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传统涂塑饰瓷、热压铸饰瓷与CAD/CAM工艺饰瓷与氧化锆间的剪切结合强度.方法:为模拟氧化锆全瓷冠桥的制作过程,试件的加工尽量遵守厂家提供程序.先用CAD/CAM系统加工氧化锆试件30个,试件形状圆盘状,厚5 mm,顶部有一直径10 mm圆形平面.将30个试件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在A、B、C三组氧化锆的圆形平面中心分别用涂塑工艺、热压铸工艺和CAD/CAM工艺制作直径为4 mm高3 mm的饰瓷各10个.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剪切强度,对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并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模式.结果:A组和B组的剪切结合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剪切强度高于A、B两组(P<0.05).A组断裂模式主要表现为混合性失败模式,B组和C组主要表现为粘接性失败模式.结论:IPS e.max CAD-on工艺饰瓷与氧化锆的结合强度大于涂塑饰瓷和热压铸饰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前磨牙邻面板固位全瓷粘接桥修复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IPS e.max Press玻璃基铸造陶瓷和WIELAND氧化锆陶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的抗折性能及模拟短期使用后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成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各32颗,体外建立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模型.随机分为4组(n=8),E0组:IPS e.max Press铸瓷粘接桥;E1组:IPS e.max Press铸瓷粘接桥+30万次机械循环加载;W0组:WIELAND氧化锆全瓷粘接桥;W1组:WIELAND氧化锆全瓷粘接桥+30万次机械循环加载.万能测试机测试各实验组的破坏载荷力值.结果 机械循环加载后试件均无松动或脱落,无明显裂纹.万能测试机测试结果:E0、E1、W0、W1组破坏载荷分别为(1242.85±260.11)、(1062.60±179.98)、(1650.85±206.77)、(1167.61±265.50)N,均大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所受最大力(360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0组破坏载荷小于W0组(P<0.05).循环加载后,E1组和W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加载后,铸瓷组(E1、E0)破坏载荷变化不显著(P>0.05),氧化锆组(W0、W1)明显降低(P<0.05).结论 IPS e.max Press铸瓷和WIELAND氧化锆全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抗折性能,短期修复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瓷粘接桥进展及临床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个别牙齿缺失是常见的一类牙列缺损,临床可以选择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等多种修复方式.由于活动义齿美观性及舒适度较差,种植义齿造价昂贵、修复周期较长,且缺牙间隙过小时无法进行种植修复,传统固定义齿需要磨除更多牙体组织,而粘接桥因其基本不磨切或少量磨切健康邻牙而倍受关注.粘接桥,又名"马里兰桥",于19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主要通过粘接力获得固位 [1]."马里兰桥"一词来源于马里兰大学发明的一种电解蚀刻技术.最初粘接桥为金属材料粘接桥,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全瓷类修复材料和新型树脂粘接剂的快速发展,1991年出现了第一例全瓷粘接桥,20世纪90年代全瓷粘接桥逐步取代金属粘接桥 [2-3].如今最常用的材料是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瓷(yttria-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 Y-TZP),例如Lava TM(3M Espe)和Cercon(Degudent) [4].最初粘接桥使用时间短、成功率不高,但随着修复体设计的改善、修复材料及粘接剂的发展,粘接桥成功率愈来愈高,已经可以作为长期修复方式 [5-8].粘接桥具有牙体预备量少、价格相对较低、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9-10].虽然粘接桥成功率仍然低于传统固定修复义齿,但不妨成为一种可供患者选择的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端全瓷粘接桥修复单个前牙缺失的2年随访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IPS e.max单端全瓷粘接桥在修复单个前牙缺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35例单个前牙缺失患者,制作IPS e.max全瓷粘接桥进行单端全瓷粘接桥修复,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PHA)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全瓷粘接桥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临床应用观察.结果 35例单端全瓷粘接桥在修复完成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内APHA的6项评价指标为A级;修复完成后2年,1例修复体修复体边缘着色及龈缘密合度为B级,其余均为A级.结论 对于单个前牙缺失,IPS e.max单端全瓷粘接桥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牙周炎患者前牙热压铸全瓷粘接桥3年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IPS e.max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修复牙周炎患者单颗上前牙或2颗以内下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牙周炎患者经系统性牙周基础治疗后共制作38件双翼前牙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随访.观察修复体完整性、颜色匹配,基牙继发龋及边缘着色.分别记录基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比较修复前后基牙牙周组织的变化.结果:整体修复成功率为92.1%,2例全瓷粘接桥修复后分别于6个月和10个月脱落,均重新粘接后继续使用;1例全瓷粘接桥修复后翼板边缘部分瓷层折断,局部抛光后继续使用,其余35例均无异常,基牙未出现继发龋和边缘着色,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协调.修复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较修复前均明显降低,附着丧失修复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前牙缺失2颗以内的牙周炎患者,采用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修复,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的同时可促进病变牙周组织愈合,临床修复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前牙全瓷悬臂式粘接桥的应用及研究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全瓷悬臂式粘接桥,其从治疗时间、侵入性、美观性及价格等多方面体现出来的优势,使其成为目前临床口腔前牙美学修复中热门的话题.目的:总结归纳全瓷悬臂式粘接桥临床技术难点上的解决策略以及在前牙应用的优势,并介绍目前现有的全瓷悬臂式粘接桥的临床随访方法,以期在前牙牙列部分缺损的美学修复领域提供临床及科研指导.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55-2021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Denture,Partial,Fixed,Resin-Bonded,Resin Bonded Bridge,Maryland Bridge,Adhesive bridge,single-retainer,all-ceramic";中文检索词为"粘接桥、马里兰桥、粘接固定桥、全瓷、悬臂式、单端",经筛选后纳入60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通过选择氧化锆瓷材料进行有效的表面预处理能较好地预防折裂发生;设计近缺隙侧盒状洞形及舌隆突处钉洞固位形为现在专家共识之一,能有效减少粘接桥脱落的发生,提高远期存留效果;在满足适应证的条件下,全瓷悬臂式粘接桥的龋坏牙周病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美学效果好,存留时间长,可作为永久性修复体使用.②对于临床研究,除统计基本的存留率成功率外,推荐同步使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表、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及美国公共卫生协会修复体评价标准等进行评估,以此全面评估修复效果.③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研究对存留率和成功率的定义不同,对数据统计造成一定的偏差,因此全瓷悬臂式粘接桥的实际临床效果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上颌前磨牙不同固位型单端IPS e.max CAD粘接桥的抗折强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不同固位型设计对上颌前磨牙单端IPS e.max CAD粘接桥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离体上颌前磨牙30颗,随机分为3组(n=10),A组:牙合支托固位型;B组:D形固位型;C组:覆盖腭尖型.制作IPS e.max CAD单端粘接桥,树脂水门汀粘接,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各组粘接桥的破坏载荷力值并观察折裂模式.结果:A组、B组、C组破坏载荷分别为(269.91±69.49)N、(279.79±35.21)N、(394.33±88.37)N.A组破坏载荷力值小于B组,差异不显著(P>0.05),C组破坏载荷力值大于A组和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折裂模式以粘接桥连接体处折裂最多.结论:3种固位型单端粘接桥均能满足临床修复需求,覆盖腭尖型单端粘接桥具有更佳的抗折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上颌中切牙不同预备形式单端IPS e.max CAD粘接桥的粘接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不同预备形式对上颌中切牙单端IPS e.max CAD粘接桥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完整离体上颌中切牙32颗,随机分为4组(n=8),A组:舌侧全覆盖翼板;B组:舌侧翼板占据中切牙舌面中1/2;C组:舌侧翼板远中边缘位于中切牙近远中向1/2;D组:仅邻面翼板.制作IPS e.max CAD单端粘接桥,树脂水门汀粘接,包埋,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各组试件的破坏载荷力值并观察破坏模式.结果 A组、B组、C组、D组破坏载荷分别为(199.01±16.46)N、(82.24±9.46)N、(84.67±11.71)N、(61.20±8.41)N.A组破坏载荷力值大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破坏载荷力值明显小于A、B、C三组(P<0.01),B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破坏模式以粘接桥脱粘接最多,A组全部伴有牙体折裂.结论 上颌中切牙舌侧翼板完全覆盖型粘接桥具有最佳的粘接性能,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但同时易出现基牙牙体折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