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的病因及临床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先天性牙缺失是一类由于牙胚发育障碍导致牙齿数目减少的颌面部发育异常疾病。除第三磨牙外缺牙数目少于6颗称为个别牙缺失,其中第二前磨牙缺失最为常见。第二前磨牙缺失时,第二乳磨牙往往更易出现滞留、低位咬合、龋病甚至牙髓炎、根尖周炎等问题,若不及时进行恰当治疗,可对患者的牙齿排列、咬合功能、颌面部发育及后续修复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总结了第二前磨牙缺失的病因、诊断特征,并以是否完全确诊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为界,分别讨论无恒牙胚的第二乳磨牙保留或拔除的临床考量,以期为第二前磨牙牙胚缺失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类型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前牙缺失的长期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粘接固定义齿(RBFPD)修复前牙缺失的长期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1或2颗前牙缺失患者[92例,男性43例,女性49例,年龄(46.1±12.8)岁]的RBFPD(93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树脂RBFPD(32件)、玻璃陶瓷RBFPD(39件)以及镍铬合金烤瓷RBFPD(22件)。统计修复后RBFPD的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缺牙数、修复位置(上颌或下颌)、单端或双端修复以及性别因素对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93件RBFPD的总体生存时间为13.7年(95% CI:12.3~15.1年)。3种材料RBFPD的完全存活率及功能存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修复后5年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均超过90%,修复后10年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均超过80%。随访期间玻璃陶瓷RBFPD的完全存活率均高于其他两种RBFPD,修复后15年完全存活率为90%(35/39)。修复后1~8年镍铬合金烤瓷RBFPD功能存活率较高,但修复后9年镍铬合金烤瓷RBFPD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出现大幅度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镍铬合金烤瓷RBFPD的生存率显著大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RBFPD(χ2=7.33, P=0.007),修复1颗缺失牙的RBFPD生存率显著大于修复2颗缺失牙的RBFPD(χ2=3.23, P=0.072);而修复位置(上颌或下颌)、单端或双端修复以及性别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 P=0.133;χ2=0.68, P=0.411;χ2=1.07, P=0.300)。 结论:对于个别前牙缺失,镍铬合金烤瓷RBFPD和玻璃陶瓷RBFPD均可取得较长期的临床成功率,玻璃陶瓷RBFPD能保证长期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xenfeld-Rieger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遗传变异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是一种罕见的、涉及眼前节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伴有颅面部发育异常、牙齿缺失或小牙、脐部皮肤突出等全身其他器官发育缺陷。ARS在眼部主要表现为角膜后胚胎环、虹膜发育异常和前粘连、瞳孔偏位或多瞳孔,以及上述的不同组合,青光眼发生率较高。ARS具有表型异质性,即使在同一家系中,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人表型也不尽相同。目前报道的ARS相关遗传变异主要涉及编码转录因子的 PITX2、 FOXC1基因,基因内点突变和基因删除为常见变异类型,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表达量异常和蛋白质功能改变有关。个别ARS患者携带 COL4A1、 PRDM5、 CYP1B1基因突变,但其致病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将对ARS临床特征、相关基因以及和临床表型的关系、基因功能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修复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美学、功能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状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期间,42例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的患者中有1例3个月内连接体发生断裂,1例2年内发生脱粘;美学修复效果的等级均评定为A级;修复后牙周健康状况良好,基牙及桥体下的软硬组织无临床吸收现象,评价指标均为A级;患者总满意率为100%.结论 对于个别前牙缺失,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可达到微创、固位牢靠、美观舒适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中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36个月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探讨分析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在个别前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0 例个别前牙缺失的患者用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进行修复,分别在修复后 6、12、24、36 个月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PHA)制定的修复临床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修复前及修复后各个时间点基牙及其邻牙的牙周指标,观察修复体临床修复效果,分析修复体对基牙牙周状况的影响,并对患者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化分析.结果:20 例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在修复后 36 个月期间未发生脱粘接及折裂现象,修复后 24 个月,1 例修复体边缘着色达到B级,其余均为A级;修复体完成 36 个月,3 例修复体边缘着色达到B级,其余为A级;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为 100%,患者对缺牙区状态的满意度在修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基牙各时间点牙周指标较修复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别前牙缺失的患者,用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进行修复,可获得较为稳定的临床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Axenfeld-Rieger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遗传变异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是一种罕见的、涉及眼前节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伴有颅面部发育异常、牙齿缺失或小牙、脐部皮肤突出等全身其他器官发育缺陷.ARS在眼部主要表现为角膜后胚胎环、虹膜发育异常和前粘连、瞳孔偏位或多瞳孔,以及上述的不同组合,青光眼发生率较高.ARS具有表型异质性,即使在同一家系中,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人表型也不尽相同.目前报道的ARS相关遗传变异主要涉及编码转录因子的PITX2、FOXC1基因,基因内点突变和基因删除为常见变异类型,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表达量异常和蛋白质功能改变有关.个别ARS患者携带COL4A1、PRDM5、CYP1B1基因突变,但其致病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将对ARS临床特征、相关基因以及和临床表型的关系、基因功能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正畸治疗对种植义齿临床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种植义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2年4月-2016年4月就诊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正畸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正畸组采用正畸治疗调整缺损牙列,调整完成后再行种植义齿;对照组采用单纯种植义齿修复.比较两组种植义齿的成功率,记录义齿位移与咬合力,评估主观满意度,统计种植义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正畸组种植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正畸组修复后1年,义齿左右向位移、前后向位移分别为(3.44±0.78)mm、(32.41±3.78)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2±0.86)mm、(34.62±4.05)mm(P<0.05),咀嚼功能评分、美观程度评分分别为(8.63±1.21)分、(8.95±0.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1±1.07)分、(8.43±0.92)分(P<0.05).两组种植义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可以提高义齿种植成功率,改善种植义齿的修复效果,满足牙列缺损患者对咀嚼功能及外形美观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合成树脂牙面结合Super-bond C&B粘接系统在个别前牙缺失过渡修复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合成树脂牙面结合Super-bond C&B粘接系统在个别前牙缺失过渡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单颗前牙缺失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实验组采用合成树脂牙面结合Super-bond C&B制作过渡义齿,对照组采用传统隐形义齿修复.比较2组修复后即刻满意度,1~3月复诊时满意度以及修复体的疗效.结果 修复后即刻,实验组在外形、舒适度、操作体验、便利性、就诊次数、缺牙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复诊1~3个月,实验组在外形、舒适度、便利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方面差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3个月,2组修复体完整度、继发龋及边缘着色评价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牙龈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成树脂牙面结合Super-bond C&B的修复方式在美观性、舒适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7颗先天恒牙缺失伴多生牙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牙齿数目不足又称先天缺牙,是指牙胚发育过程中未能形成的牙齿. 先天缺牙可分为个别牙缺失、多数牙缺失和先天无牙症. 多数牙缺失指先天性缺失 6颗及以上牙齿(不包括第三磨牙),通常伴发系统性异常或是某综合征的部分表现. 临床上先天缺失 6 颗及以上的患者较少见,同时还伴有多生牙的病例比较罕见. 现报道 7 颗先天恒牙缺失伴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 1 例的罕见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单端全瓷粘接桥修复单个前牙缺失的2年随访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IPS e.max单端全瓷粘接桥在修复单个前牙缺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35例单个前牙缺失患者,制作IPS e.max全瓷粘接桥进行单端全瓷粘接桥修复,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PHA)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全瓷粘接桥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临床应用观察.结果 35例单端全瓷粘接桥在修复完成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内APHA的6项评价指标为A级;修复完成后2年,1例修复体修复体边缘着色及龈缘密合度为B级,其余均为A级.结论 对于单个前牙缺失,IPS e.max单端全瓷粘接桥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