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医学本科高校科研竞争力调查:以沪陕浙闽地区四校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我国四所新建医学本科高校办学初期的科研竞争力,为医学院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沪陕浙闽地区四所始建于2015年的年轻公办医学院作为研究样本,采用CNKI与WoS国内外数据库,对四校于2016至2020五年内发表于中外核心期刊的高水平学术文献从发文量、学科分布、来源出版物、基金资助等角度进行计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四校的中外核心文献发文趋势递增,但在顶尖国际期刊上发文量较少。陕校多数指标领先于其他三校、沪浙两校指标较为接近、闽校则不占优势,表明四校间存在科研竞争力的阶段性差距。结论:上述差距与四校建校基础、办学定位、科研力量悬殊等差异有关。新建医学本科高校应不断深化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包括科研竞争力在内的办学综合实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分析与政策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8年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区域的招生规模情况,以期为合理优化招生规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高校的单点招生数、校均招生数及不同区域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情况。结果:2018年,我国180所高校共计划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70 480人,每10万人口招生数为5.1人,校均招生数为392人,单点招生数最大为1 350人;44所高校的单点招生数在600人以上;普通本科院校或地方公办高校的校均招生数高于985、211高校或中央部门办高校;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在不同区域间有较大差异。结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总体规模尚需适度扩大,存在部分高校单点招生规模过大、不同类型高校招生规模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陕西省公办医学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陕西省公办医学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方法 2017年2-5月以陕西省2所具有代表性公办医学本科院校的116名辅导员为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结果 2所医学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总分为4.21±0.81,高于中间值3分;职业认同量表的各维度分值:角色认同为4.22±0.86、职业归属感为4.42±0.86、职业价值观为3.91±0.87、职业行为倾向为4.29±0.85.基于人口学变量中性别、学历、职称因素的分析,医学本科院校辅导员在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及其各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不同从业年限因素中,医学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年限为3~5年的辅导员成为各从业年限中职业认同总分值和各维度得分的最低点.结论 公办医学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学校应结合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围绕激励机制和服务理念的改革,切实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南两所本科院校医学生共情能力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9—11月抽取湖南省两所本科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和长沙医学院)的医学生共698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所本科院校医学生共情能力均分为(110.25±12.97)分,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参加志愿者活动次数的医学生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P=0.020;t=-2.085,P=0.037;F=3.662,P=0.012);公办院校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得分为(110.84±12.62)分,显著高于民办院校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得分(106.83±14.33)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4,P=0.004);公办和民办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显著高于临床医学和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F=3.780,P=0.024;F=3.884,P=0.022);家庭经济收入和个人消费水平对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9,P=0.214;F=0.853,P=0.465).结论 性别、家庭所在地和志愿者活动次数是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和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相关高校应注重医学生尤其是影像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