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简称健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情况和不同类别学生的认同差异及原因。方法:基于专业认同发展理论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于2021年7至10月选取安徽省3所院校健管专业426名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卡方检验、 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使用访谈法分析可能的原因。 结果:426名学生中,选择健管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161名(38.1%)。学生的专业认同得分为(20.2±0.1)分(总分26分)。不同院校类型( t=-3.75, P<0.001)、年级( F=8.11, P<0.001)、性别( t=-3.42, P<0.001)、生源地( t=2.53, P=0.012)和高中文理分科( t=3.00, P=0.003)学生的专业认同存在差异。访谈结果显示,专业认同先验期学生专业认同受家人等周边环境影响;专业认同接触期学生专业认同度与专业教师、辅导员、学长有关;专业认同形成期学生更关注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 结论:健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一般,不同类别学生专业认同度不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需关注社会、家庭和学校氛围的养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研究生辅导员指导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某高校医学研究生对辅导员指导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教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月,以北京地区某高校附属医院2022年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辅导员指导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辅导员指导的各维度满意度评价、影响辅导员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和对辅导员/学院未来工作的展望等。满意度以百分率表示。对调查数据进行 χ2检验。 结果:共回收140份有效问卷。研究生对辅导员指导的总体满意度为63.6%(89/140)。其中,对辅导员日常沟通的顺畅度/态度满意度最高[70.7%(99/140)],对升学/就业提供帮助的满意度最低[42.1%(59/140)]。女生满意度高于男生[70.7%(65/92)比50.0%(24/48)];11名与辅导员不熟悉的研究生中有4人对辅导员指导表示满意,低于与辅导员熟悉的研究生满意度[82.4%(42/51)],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40名研究生中,有79人(56.4%)认为可以采取组织集体活动增进研究生与辅导员的关系,138人(98.6%)对学院组织文娱体育/社团类的集体活动感兴趣。 结论:超过60.0%的研究生对辅导员整体指导工作感到满意,研究生的不同性别和与辅导员的熟悉程度对指导满意度有影响。医学院校应当通过完善辅导员和导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健全和加强辅导员队伍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持续提升师生满意度,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学生双循环管理体系的实践和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学生的培养,是推进新疆基层卫生健康建设的重要举措,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本文针对乡村医师学生管理和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改进方法,旨在从管理的角度构建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双循环管理体系(大循环管理体系和小循环管理体系)。以大循环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小循环管理体系为院校管理重点,双循环管理体系相互促进,试图构建院校教育、毕业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管理培养体系。以该体系为支撑,借助同一辅导员循环管理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学生的优势,增加辅导员与各年级班主任、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使辅导员、班主任和各年级学生更直观、深入了解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实习就业等情况,为提高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学生管理教育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与助人行为倾向的关系:朋辈心理辅导能力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朋辈心理辅导培训对大学生助人行为倾向的影响,以及朋辈心理辅导能力的中介作用.方法:招募14名朋辈辅导员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培训.随机分为理论培训组和能力培训组,每组7人.理论培训组仅参与每周线上理论课程学习,内容已提前录制好,由参与者自学;能力培训组除每周自学线上理论课程外,还参与共15次的线下朋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每次120分钟.培训结束后采用高校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能力问卷和助人行为倾向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试.结果:朋辈心理辅导培训与朋辈心理辅导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朋辈心理辅导能力与助人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朋辈心理辅导培训与助人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朋辈心理辅导能力在朋辈心理辅导培训与助人行为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能有效提高朋辈辅导员的朋辈心理辅导能力并进而提高其助人行为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校辅导员心理助人胜任特征问卷的编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编制高校辅导员心理助人胜任特征问卷并检验信效度.方法:基于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获取理论结构和问卷条目,先后对540名和446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其中88人参与了间隔3个月的重复测量.结果:问卷最终包含24个条目,区分度良好,题总相关在0.66~0.83.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5个因子,分别是知识储备、谈心谈话、识别判断、重点干预和助人特质.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双因子模型更能解释问卷结构,包括 1 个共性因子和 5 个特殊因子(x2/df=3.12,SRMR=0.037,RSMEA=0.069 90%CI[0.063,0.078],TLI=0.925,CFI=0.938).问卷总分及各维度与辅导员胜任力自评得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总问卷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7~0.95;分半信度在0.76~0.88;重测信度在0.75~0.92.结论:高校辅导员心理助人胜任特征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针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现状展开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 选取沈阳地区8所高校的120名专职辅导员和240名大学生进行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结构问卷调查,回收辅导员问卷92份,大学生问卷199份,有效回收率为80.83%.结果 男性辅导员与女性辅导员在人格特质维度上有统计学差异(t=-2.156、P<0.05),是否处理过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辅导员在知识维度(t=-2.786,P<0.01)和能力维度(t=-2.151,P<0.05)上有统计学差异,是否经历过心理危机事件的学生对辅导员危机干预能力的评价在各维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辅导员自评与学生他评在同理心维度(t=-3.176,P<0.01)和人格特质维度(t=-2.424,P<0.05)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当前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较好,但仍需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作用;高校需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专项培训,为辅导员提供资源与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创新路径探索——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优化现代化人才培养环境、引领学生提高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进步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心理问题频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实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创新,既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由刘岗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一书,从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两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和建议,可作为高校领导、辅导员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中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了解职业认同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广东、河北等四省 9所高校的 240 名高校辅导员,使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教育版(MBI-ES)、双向工作-家庭冲突问卷(BSWFC)和职业认同问卷(PIQ)进行调查.结果 共 185 名(79.4%)高校辅导员存在职业倦怠;MBI-ES评分在不同工龄辅导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WFC评分在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及学历水平的辅导员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Q评分在不同工龄辅导员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辅导员MBI-ES与BSWFC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PIQ评分呈负相关(P<0.01).职业认同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间起调节作用(P<0.05).结论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检出率较高,经过调研分析发现,这一职业群体出现倦怠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工作和家庭之间产生了多种矛盾冲突,而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多元视角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与优化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了解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不同涉事者的困境,为多元视角的综合化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3月—2023年1月从某高校抽取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朋辈学生、家长、当事人各10名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扎根理论分析转录资料.结果 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主要涉及预警途径、伦理困境、负面情绪3个核心主题.预警途径主要为学校、社交媒体、其他机构3个核心主题,50名涉事者报告以学校中的朋辈学生(18起)、社交媒体中的网络媒体(18起)为主.伦理困境主要集中于保密突破与隐私保护,表现为两者实施间的冲突.负面情绪主要是涉事者的焦虑、恐惧、无力感3个核心主题,相应负面情绪具有弥散性.心理危机的优化期待主要为专业化期待、协同化期待2个核心主题,两者均为涉事者的共同期待.结论 应重视学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注重保密突破与隐私保护的辩证处理;防范涉事者负面情绪弥散,做好专业化建设、家校协同的深化,以综合化视角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五位一体管理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加强教学医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效能,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方法 研究生培养改革以来,该院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注重发挥导师、教学秘书、辅导员、党政管理及科室影响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管理效能,探索出一套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多岗位”共尽职责的“五位一体”管理培养体系.结果 通过“五位一体”管理培养体系的有效运转,该院研究生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水平较以往显著提高,学术论文发表量显著增加,临床意识、岗位意识和学术意识显著增强.结论 “五位一体”管理培养体系是一种有效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成才的管理模式,在科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