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RNA-93-5p/STEAP4分子轴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miR-93-5p靶向STEAP4调控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Huh7细胞转染miR-93-5p mimic和阴性对照寡核苷酸(miR-N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93-5p表达情况.通过噻唑蓝(MTT)、细胞克隆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93-5p在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确定miR-93-5p靶基因STEAP4.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qPCR、MTT、细胞克隆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93-5p/STEAP4轴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对Huh7细胞转染miR-93-5p mimic和miR-NC后发现,miR-93-5p mimic 组 miR-93-5p 表达量(t=30.90,P<0.01)、细胞活力(t=4.93,P<0.01)、克隆形成(t=20.60,P<0.05)、迁移细胞数(t=56.93,P<0.01)和侵袭的细胞数(t=42.93,P<0.01)明显高于 miR-NC(20.93±0.63 比 1.20±0.05、1.33±0.01 比 1.02±0.06、163.30±2.40 比94.33±2.33、237.70±1.45 比 132.00±1.15、167.70±1.44 比 88.00±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算法预测STEAP43'端非编码区(3'UTR)包含miR-93-5p的保守结合位点,是 miR-93-5p 靶基因.miR-93-5p mimic 与 pGL3-STEAP4-3'UTR-WT 共转染可显著抑制 Huh7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miR-93-5p mimic+pGL3-STEAP4-3'UTR-WT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miR-NC+pGL3-STEAP4-3'UTR-WT 组(0.55±0.05 比 0.9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9,P<0.01).通过 Western blot 和 qPCR 证实,在转染 miR-93-5p mimic 的 Huh7 细胞中,STEAP4 的蛋白(0.77±0.03 比 0.22±0.04)和 mRNA(1.005±0.007 比 0.400±0.002)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8、24.37,P<0.05).miR-93-5p mimic 和 STEAP4 过表达质粒共同转染 Huh7 细胞,Western blot表明miR-93-5p mimic和STEAP4组中STEAP4蛋白表达显著低于STEAP4过表达组(0.86±0.04比1.2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P<0.05).MTT、克隆形成、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的细胞数 miR-93-5p mimic 和 STEAP4 组明显高于 STEAP4 组(0.86±0.02 比 0.71±0.01、95.26±1.22 比 63.67±1.20、125.67±1.20 比 85.33±1.76、75.47±1.32 比 55.67±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1、18.83、14.21、9.04,P<0.05).结论 miR-93-5p 通过靶向结合 STEAP4 显著调控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为HCC患者提供了潜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2020年我国6省市人副流感病毒3型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2019—2020年期间我国6个省市(北京、河南、吉林、安徽、甘肃和山东)流行的人副流感病毒3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3, HPIV3)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以揭示其基因组的遗传变异特点和分子进化规律。方法:根据基因型别、遗传差异和时空分布等原则,从6个省市筛选出12株HPIV3流行代表株(其中7株为C3a型、2株为C3b型、3株为C3f型)。采用巢式RT-PCR方法进行分段重叠扩增并获取其全基因组序列。随后,构建全球HPIV3代表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库,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开展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这12株HPIV3代表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长度在15 227 bp~15 370 bp之间,G+C含量为35.1%~35.3%,核苷酸一致性为97.6%~99.6%,与原型株(GenBank登录号:NC_001796.2)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4.2%~94.5%。分析我国和全球可获取的HPIV3全基因组序列显示,基因组变异方式主要为点突变,未发现碱基缺失和基因重组现象。仅在本研究的一株吉林省代表株(CHN/Jilin036/2019/C3b)的F基因3′UTR区域发现ATTAAA碱基插入,其病原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基因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我国和全球广泛流行的C3a分支HPIV3在N蛋白、P蛋白和L蛋白上存在分支特异性变异位点,而我国流行的部分C3a毒株在L蛋白上还存在一个独特的变异位点(N216S),尚未发现我国C3b和C3f分支毒株存在特异性变异位点。基于全基因组的进化分析显示,全球HPIV3流行株的最近共同祖先株形成时间(the time to the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tMRCA)可追溯至1927年(95%HPD:1901—1945),平均分子进化速率为5.29×10 -4替换/位点/年,而我国HPIV3流行株的平均分子进化速率为5.24×10 -4替换/位点/年。此外,HPIV3编码的各个基因均受到负向选择压力,其中P基因、HN基因和F基因的核苷酸变异最为显著,且其分子进化速率高于其他基因。 结论:本研究期间6个省市流行的HPIV3病毒株全基因组进化相对保守,点突变是驱动HPIV3基因组进化的主要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疾病,可累及全身骨骼,其中颅面部骨质是常被累及的部位之一。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FD)多以无痛渐进的非炎性肿块作为临床表现。目前,C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存在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白细胞介素(IL-6)升高、c-fos 原癌基因异常激活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过度表达等几种学说。CFD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诉、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手术是治疗CFD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案主要包括保守和根治手术方案两大类。具体的手术方案需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意愿来制定。近年来,CFD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治疗CFD的药物主要包括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两方面。因此,CFD的治疗需要在多学科协作团队的共同参与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细胞焦亡在脓毒症凝血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疾病,其伴随的凝血功能障碍可以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病死率显著升高。细胞焦亡是一种由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介导的经典途径、caspase-4/caspase-5/caspase-11介导的非经典途径及效应分子GSDM(一种与焦亡相关的保守蛋白)家族成员共同导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对于脓毒症凝血障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细胞焦亡导致的细胞质膜孔形成、细胞肿胀、质膜破裂、含有促凝活性内容物的释放和活性增强,促进了脓毒症系统性凝血激活及DIC的发展。因此,探讨细胞焦亡在脓毒症凝血障碍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对于脓毒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细胞焦亡和脓毒症凝血障碍机制,以及细胞焦亡在脓毒症凝血障碍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初步经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并总结初步技术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的1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肿瘤长径中位数2.0(1.5~2.9) cm,病理分期均为T1-3N0-3aM0。所有患者常规在完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游离食管下段约5 cm,游离胃大弯、胃小弯侧拟切除位置,至少保留1/2远端胃,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远端胃体。手术适应证:(1)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eiwertⅡ~Ⅲ型);(2)术前评估近端胃R 0切除后能够保留至少1/2的远端胃。禁忌证:(1)经评估存在肿瘤远处转移或其他脏器侵犯;(2)术中评估腹段食管较短或存在膈肌食管裂孔疝者;(3)空肠系膜过短或张力过高;(4)术前存在严重合并症;(5)术前评估仅行姑息性手术;(6)营养状态不佳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消化道重建:(1)食管空肠π形吻合:处理距屈氏韧带25 cm处空肠系膜,于该处肠壁对系膜缘及食管右侧壁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插入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击发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于吻合口下缘离断并闭合共同开口,完成食管空肠π形吻合;(2)残胃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15 cm处空肠对系膜缘及残胃大弯侧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置入直线切割闭合器,击发完成胃空肠侧侧吻合;(3)空肠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40 cm处近远端空肠对系膜缘取一长约1 cm切口,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分别置入,击发完成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取上腹正中切口,长4~6 cm,取出标本,留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用 ± 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 M( Q1, Q3)表示。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后病理示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手术时间(247.9±62.4)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00.0(62.5,100.0) ml,所有患者均未术中输血,切口长度(4.9±1.0) cm,手术费用(55.5±0.7)万元,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1.0(1.0,2.0) d,排气时间(3.1±0.9) d。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手术期内仅1例出现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和感染性肺炎,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Ⅱ级,予以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住院天数(8.3±2.1) d。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脏固有细胞自噬对肾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其治疗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改善肾纤维化所致的肾功能障碍被认为是治疗CKD的重要策略。自噬作为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内降解系统,已被证实与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肾脏固有细胞自噬变化对肾纤维化的影响被研究得较多;然而,自噬对肾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细胞特异性及疾病环境依赖性的,即在不同的细胞或不同的疾病模型可能有截然相反的作用。因此,自噬对肾纤维化的作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就肾脏固有细胞自噬在不同疾病条件下对肾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TaqMan探针法荧光定量RT-PCR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开发和评估一种快速、简单和经济的替代测序的Omicron变异株荧光定量RT-PCR(RT-qPCR)。方法:针对SARS-CoV-2 ORF1ab保守区域、Omicron变异株S基因高频共同突变位点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Omicron株RT-qPCR检测方法,用经全基因组测序确定型别的样本进行验证,并对该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建立的RT-qPCR分型法可以将Omicron变异株与包括早期A型流行株、Alpha和Delta变异株在内的SARS-CoV-2毒株进行区分,结果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00%(28/28);与其他6种呼吸道病毒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无交叉反应;该方法RNA标准品在10 9~10 3拷贝/μ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2均大于0.99,检测敏感度为10 3拷贝/μl。 结论:本研究设计的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RT-qPCR敏感度高且特异度好,在任何可以进行PCR检测的实验室中都容易开展,可极大地促进对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创伤性肋骨、胸骨骨折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创伤是人类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胸部创伤占创伤约25%,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壁损伤(>50%) [1]。近十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得益于手术材料和器械的日益进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rib fracture,SSRF)在各阶层医院广泛开展,大量的病患获益。尽管国内外已经有了一些专家共识或指南,但由于缺乏系统性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证据少而且级别低,存在涉及面窄、观点模糊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多方面存在盲区。胸骨骨折约占胸部创伤入院患者的3%~8% [2],以往保守治疗为主,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保守治疗经常失败,骨不连、严重胸痛、呼吸困难和胸壁矛盾运动等,手术固定越来越广泛开展。目前胸外科、急诊外(创伤)科、骨科、普外科医师均在做相关手术,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纲领性指导,存在过度医疗或延误治疗现象。由全国数十家医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胸部创伤临床研究协作组China Chest Injury Research Society(CCIRS)" [3],在胸部创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单中心及多中心临床研究,在此基础上,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牵头,筹划制定"创伤性肋骨、胸骨骨折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侧重于外科手术,而非胸部损伤的一般处理,故省略了一些基本问题,例如对肺挫伤、机械通气等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的良性骨肿瘤,可导致青少年骨发育畸形,严重影响机体美观及运动功能。目前,HME尚无诊疗指南,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并矫正畸形。但骨软骨瘤具有多发性,难以全部切除。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探索保守治疗的方法。但当前对HME发病机制的认识有限,临床尚无安全、有效的药物。关于HME发病机制的相关假说多基于遗传基因突变,HME患者可能发生了因基因杂合性缺失等二次突变而导致的 EXT抑癌基因突变及功能丧失,最终诱导生长板中软骨增殖及分化异常。 EXT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phate,HS)水平的降低,导致多条调控生长板软骨细胞发育及分化的分子信号通路异常,共同参与HME的发生、发展全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HME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HME的病理过程,为HME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HME靶点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残胃斜角吻合加单肌瓣成形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后食管残胃斜角吻合加单肌瓣成形术(OSF)进行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在残胃闭合钉下缘2 cm处用蓝色笔标记2.5 cm×3.5 cm 的反“コ”形的单肌瓣,在黏膜下层与浆肌层间隙仔细游离制作肌瓣。在其尾侧1 cm的残胃前壁切开胃壁全层,制作一个1.0 cm小孔,四周缝合4针作支持线。紧贴食管右侧切开食管全层,缝合一针食管全层防止吻合时直线闭合切割器误入食管黏膜下层。直线闭合切割器从食管右侧壁向食管左侧倾斜与食管纵轴成30°,进行食管背侧与胃前壁斜角吻合,其重建之后更接近生理的His角。在约4 cm处夹闭切割闭合器进行吻合,共同开口缝合3针支撑线,直线切割闭合器关闭共同开口。牵拉单肌瓣向小弯侧,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肌瓣两角。倒刺线从肌瓣的尾侧大弯侧向小弯侧连续缝合,之后继续沿着小弯侧向头侧缝合,最后缝合肌瓣的贲门侧,完成整个单肌瓣抗反流重建。结果: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并采用OSF法重建的11例SiewertⅡ型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69.9±7.8)岁,体质指数为(21.7±7.2)kg/m 2,肿瘤长径为(2.1±0.6)cm。全组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SF重建。中位手术时间275(270~428)min,中位OSF重建时间112(80~140)min,中位失血量50(20~400)ml。术后病理显示,肿瘤TNM分期为0~Ⅰ期胃癌7例,Ⅱ~Ⅲ期4例。术后中位4(4~7)d进食,中位7(6~9)d出院。术后进食前常规进行上消化道造影,可见吻合口通畅。共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肺炎、胆囊炎和吻合口狭窄,均经保守治疗好转。全组均未出现Grade B以上的胃食管反流症状,所有患者均不需服用抗反流药物。 结论:OSF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食管残胃重建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