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膜软骨瘤病复发后恶变为软骨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43岁。因右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术后9年复发入院。影像学显示髋关节及邻近骨质破坏。组织学可见滑膜软骨瘤病的结节状结构及1级、2级软骨肉瘤形态,伴显著的宿主骨侵犯。诊断滑膜软骨瘤病恶变——继发性滑膜软骨肉瘤(2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痛风性肩关节炎伴痛风石误诊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腔或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累及肩关节少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49岁,主诉右肩疼痛9个月,加重伴活动受限2周。右肩外旋10°,背手达S 5水平,MRI示右肩积液及关节内游离体。以右肩关节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可能收入院。关节镜探查见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滑膜、软骨及肩袖组织,行游离体取出及关节清理术。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滑膜炎性增生伴尿酸结晶沉积。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痛风性肩关节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痛风性肩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含钙盐沉积的痛风结石可以在X线和CT上显影;MRI可显示痛风结石,并能够评估关节内其他病变。痛风性肩关节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征象,病理诊断是"金标准"。肩关节镜手术既能明确疾病诊断,又能完成治疗,是痛风性肩关节炎可靠的诊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误诊为米粒体滑囊炎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告1例被误诊为米粒体滑囊炎的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因左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就诊。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通过文献复习,详细论述滑膜软骨瘤病在流行病学、影像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特点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患者通过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年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伴Ollier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伴Ollier病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卵巢JGCT伴Ollier病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女,7岁,因性早熟伴进行性腹围增大1个月入院,6岁时诊断内生软骨瘤病伴下肢畸形(Ollier病)。此次入院经腹部B型超声及CT检查提示左侧卵巢实性占位,腹水大量;行左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网膜切除+腹水脱落细胞检测。以"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内生软骨瘤病"、"Ollier病"、"Maffucci综合征"为关键词检索1981年1月至2021年1月的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等中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JGCT,腹水脱落细胞检测(+),网膜无结节,肿瘤分期为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cs,FIGO)Ⅰc期,术后予卡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化疗,恢复良好,雌激素水平降至正常。文献检索到13例患儿患卵巢JGCT伴内生软骨瘤病(Ollier病或Maffucci综合征),结合本组1例,共14例患儿。14例患儿内生软骨瘤病诊断中位年龄为7.0岁,范围在1 d至17.0岁;卵巢JGCT诊断中位年龄为11.5岁,范围在1 d至22.0岁。其中6例患儿有雌激素升高相关表现;6例患儿合并腹水。所有患儿卵巢JGCT诊断时为FIGO Ⅰ期(其中Ⅰa期7例,Ⅰc期7例),均接受保育手术(患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后辅助化疗5例,除1例术后7年复发外,其余患儿均达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范围在5~96个月。内生软骨瘤病最终转化为软骨肉瘤2例,经过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卵巢JGCT伴内生软骨瘤病罕见。对诊断为内生软骨瘤病患儿,当发现卵巢占位,且有雌激素水平升高临床表现时,通常被诊断为卵巢JGCT。卵巢JGCT伴内生软骨瘤病患儿经过手术治疗、辅助化疗预后良好,需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的良性骨肿瘤,可导致青少年骨发育畸形,严重影响机体美观及运动功能。目前,HME尚无诊疗指南,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并矫正畸形。但骨软骨瘤具有多发性,难以全部切除。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探索保守治疗的方法。但当前对HME发病机制的认识有限,临床尚无安全、有效的药物。关于HME发病机制的相关假说多基于遗传基因突变,HME患者可能发生了因基因杂合性缺失等二次突变而导致的 EXT抑癌基因突变及功能丧失,最终诱导生长板中软骨增殖及分化异常。 EXT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phate,HS)水平的降低,导致多条调控生长板软骨细胞发育及分化的分子信号通路异常,共同参与HME的发生、发展全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HME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HME的病理过程,为HME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HME靶点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骺内踝螺钉生长调控治疗儿童踝外翻畸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内踝螺钉骺阻滞技术矫正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性并计算矫正速率,分析影响对矫正效果的因素及螺钉取出后畸形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41例(49踝)于小儿骨科接受内踝螺钉骺阻滞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13例;左侧24踝,右侧25踝;手术时中位年龄10.75(4.5,13.9)岁,中位随访时间27(12,64)个月。按照诊断分类: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HME)23踝,腓侧轴旁半肢5踝,胫侧轴旁2踝,多发内生软骨瘤病5踝,神经纤维瘤病5踝,外伤骨折6踝,纤维异样增殖3踝。在踝关节负重正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来评估踝关节畸形程度及矫正情况,Malhotra分级用于评估腓骨远端短缩上移程度。结果:49踝中最终36踝得到有效矫正,总体有效率为73.5%。螺钉类型(半螺纹或全螺纹)、螺钉长度(是否到对侧皮质)、垫片使用、临床诊断分组及年龄均不是能否得到有效矫正的独立风险因素( P>0.05)。对于取得有效矫正病例的术后矫正幅度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R2=0.67),在控制年龄差异后,矫正时长( P< 0.001)、临床诊断( P=0.013)及术前LDTA( P=0.002)都是独立的预测因素。对不同临床诊断组间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平均矫正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050, P=0.003)。 结论:内踝螺钉骺阻滞术是治疗发育期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可靠手段,不同的临床诊断对儿童踝外翻畸形矫正速率可产生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1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4—2022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1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信息,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亚型、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结果:15例患者女性12例,男性3例,年龄18~78岁,中位与平均年龄均为52岁。发生于左乳6例,右乳9例,其中外上象限12例,内上象限2例,外下象限1例。大体上多数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结节,其中镜下呈推挤式生长的有13例,与周围乳腺组织截然分开的有1例,另外1例呈浸润性生长。其中12例为经典亚型,肿瘤由温和的梭形细胞间隔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其中8例伴有少量脂肪成分,1例局灶伴有软骨分化,1例为上皮样亚型,上皮样肿瘤细胞呈散在单个/单行或小簇状分布,1例为神经鞘瘤样亚型,肿瘤细胞呈显著的栅栏状排列,非常类似于神经鞘瘤,1例为浸润性平滑肌瘤样型,肿瘤细胞胞质红染,呈束状排列,似平滑肌瘤样形态向周围乳腺小叶间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结蛋白(14/15)和CD34(14/15),并表达雌激素受体(15/15)、孕激素受体(15/15),其中组织学亚型分别为上皮样亚型、神经鞘瘤样亚型及浸润性平滑肌瘤样亚型的3例均显示免疫组织化学RB1阴性,随后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RB1/13q14基因缺失情况,结果显示3例均存在RB1基因缺失。15例随访时间2~100个月,均未复发。结论: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良性间叶源性肿瘤,除经典型外,尚有多种组织学变异型,其中上皮样亚型易与浸润性小叶癌相混淆,神经鞘瘤样亚型酷似神经鞘瘤,浸润性亚型易误诊为纤维瘤病样或梭形细胞化生性癌等,认识该肿瘤不同组织学亚型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发内生软骨瘤病临床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内生软骨瘤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罕见病,多表现为管状骨内生软骨瘤引发的畸形。多发内生软骨瘤病常在儿童时期发病,随肿瘤进展可出现肢体畸形、病理骨折及恶性变等并发症。影像是其诊断的金标准,X线表现为管状骨的干骺端呈囊状或膨胀性骨质破坏,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多发内生软骨瘤病依赖外科手术治疗,在繁多的术式中,皮质骨成形术展示出较高的有效率,目前手术指征和术后监测尚无定论。IDH1/2等基因已被发现与多发内生软骨瘤病发病相关,其下游蛋白可能是未来靶向治疗的突破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颞下颌关节软骨和巨细胞相关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发于颞下颌关节区的软骨和巨细胞相关肿瘤性病变存在相似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因此,这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不同程度的挑战性。诊断结果可影响治疗程序,明确的病理诊断对这些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发生于颞下颌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肿瘤样焦磷酸钙沉积症、软骨母细胞瘤和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4种较少见的软骨和巨细胞相关肿瘤及瘤样病变,结合临床特点与组织学表现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要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1例并文献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1977—2021年PubMed和万方数据库中卵巢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的相关文献;文献报道病例仅10例,均为国外文献,结合本例共11例,收集11例患者发病形式、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院1例为女性,就诊时年龄4岁6个月,临床表现为多发骨骼畸形、双侧乳房增大伴色素沉着,伴外阴分泌物。盆腔超声及腹部CT提示右侧卵巢肿物。行右股骨远端病灶刮除+人工骨植入术、右侧卵巢肿物及附件切除术。骨骼肿物组织病理提示为内生软骨瘤,卵巢肿物组织病理提示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及内生软骨瘤组织样本中均存在 IDH1基因突变,c.394C>T chr2-209113113 p.R132C。术后1年随访多发内生软骨瘤无复发,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术后3个月随访见双侧乳房逐渐回缩,盆腔超声提示无复发。文献报道的1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患者年龄6个月至36岁,多发内生软骨瘤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卵巢颗粒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外周性性早熟、月经异常、腹胀、腹部肿物。本院及文献报道共11例患者中,对于内生软骨瘤,9例予手术切除,1例保守治疗,1例右腿膝盖以下肢体及右中指截骨。对于卵巢颗粒细胞瘤,9例予切除病变侧卵巢及输卵管,2例手术切除肿瘤后予化疗。除2例发生软骨肉瘤恶变外,其余9例均为良性病变,所有患儿预后良好。 结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临床罕见,发病可能与 IDH1基因突变有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定期随访对提高患儿生存率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