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唾液腺分泌性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唾液腺分泌性癌(salivary secretory carcinoma,SS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确诊的SSC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6.5岁。观察SSC镜下形态、免疫表型、特殊染色及其临床随访情况,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TV6-NTRK3融合基因情况。10例患者检测了S-100、波形蛋白、乳腺球蛋白、Dog-1、p63及Ki-67,9例检测了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8/18,8例检测了CK7,6例检测了钙调理蛋白,5例检测了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4例检测了CK5/6,1例检测了SOX10。结果:10例SSC中7例位于腮腺,3例位于颊部。组织形态学显示有实性型、乳头-囊状型、滤泡型、微囊型及大囊型,7例肿瘤细胞以单一排列方式为主,部分区域合并其他排列方式;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呈细颗粒状或空泡状,2例可见透明胞质,细胞核大都表现为椭圆形泡状核,中央可见核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K7、CK8/18、S-100均为阳性,波形蛋白5例阳性、4例部分阳性和1例少部分阳性,7例乳腺球蛋白阳性、1例部分阳性及2例仅个别细胞阳性,Dog-1、CK5/6、SMA、钙调理蛋白均为阴性,p63 7例阴性、3例少部分阳性,Ki-67指数为5%~20%。5例行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淀粉酶消化PAS染色均表现为分泌物阳性。10例均检测到ETV6-NTRK3融合基因信号。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91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28和74个月复发,并再次行手术切除,6例随访病例复查至随访期末均无复发。结论:SSC为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部分SSC病例可出现形态不典型或免疫组化指标乳腺球蛋白仅个别肿瘤细胞阳性的现象,因此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必要时进行分子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超声诊断与分度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肺脏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已经成功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断,但尚缺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予以验证,也没有关于RDS超声分度的研究报告。本研究将通过对RDS超声诊断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探讨对RDS进行超声分度的必要性及不同程度RDS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所有参与者均参加过全国新生儿肺脏超声培训班,并在全国新生儿肺脏超声培训基地接受为期3~6个月的肺脏超声系统培训。在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符合RDS超声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病例纳入本研究。患儿入院后即刻完成LUS检查,部分患儿同时接受胸部X线检查,在LUS检查前或后立即完成动脉血气分析。根据LUS表现、患儿有无严重并发症对RDS进行分度。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合格病例275例。其中早产儿220例、足月儿55例;原发性RDS 117例(42.5%)、继发性RDS 158例(57.5%)。RDS患儿的LUS表现分为3种:(1)磨玻璃征样肺实变:50例患儿入院时(首次)LUS表现为磨玻璃征;其中28例被认为系湿肺、未予特殊处置,复查LUS在0.5~4 h内出现典型雪花征样肺实变;22例给予机械通气和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者,18例病情在6~12 h内控制,4例(严重宫内感染所致)肺部病变继续发展、复查LUS呈现典型雪花征样肺实变且累及范围扩大。(2)雪花征样肺实变:204例患儿入院时LUS表现为雪花征样肺实变,其中38例患儿程度稍轻:肺实变仅累及1~2个肋间隙,其中15例予有创呼吸支持者均在4~12 h恢复;12例予无创呼吸支持者,7例恢复好转、5例发展至重症;另外11例未给予任何形式呼吸支持治疗者在1~4 h内发展至重症。30例患儿肺实变程度较重,入院时雪花征已累及12个肺分区。其余136例患儿肺实变程度介于上述二者之间。(3)雪花征样肺实变伴并发症形成:21例患儿虽然雪花征样肺实变没有累及所有肺分区,但已引起了气胸、肺出血或(和)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大面积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1)超声诊断RDS准确可靠,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原发与继发性RDS具有相同的超声表现。(2)为对RDS更好管理,有必要依据超声表现及有无并发症等对其进行分度。(3)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分为轻、中、重三度。具体标准如下:轻度RDS:亦即早期RDS,肺实变在超声影像上表现为磨玻璃征;中度RDS:肺实变在超声影像上表现为雪花征,但实变尚没有累及全部肺野;重度RDS:具备以下任何一项或以上者,肺实变在超声影像上表现为雪花征,且累及全部肺分区;肺实变程度和范围不限,但已引起气胸、或(和)肺出血、或(和)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或(和)大面积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张仲景微症辨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现今医家较为关注症状反映的表里病位与寒热虚实的性质差别,而忽视症状量化的重要意义.基于张仲景构建的中医临证规范,将"微"引出的定量症状表述命名为"微症".立足发生原因与表现特点的基础,结合伤寒病、杂病的演变规律,从诊察、辨证、治疗的全局视角出发,挖掘微症反映的张仲景临证要领.在诊察方面,注重特殊征象的细微变化,明晰病证关键,做到见微知著;在辨证方面,以整体观、恒动观为指导,既通过微症辨析疾病的细微变化,把握其反映病位迁移、病性转变、病势转归的临床价值,又兼顾引发微症的多重因素,如失治误治、病家体质;在治疗方面,尽早识别已病而未显的微症状态,将既病防变理念落实于临证之中,同时善于调整治疗思路,运用性味相反药物进行搭配,发挥微症治疗的相成作用.针对疗效判定与治疗火候的把握,药后微症则明确了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的原则.从微症探析张仲景临证要点,有助于理解经典蕴含的理论思想,提高症状辨识水平,深化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中医文化与中医经典谈中医规培生的培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规培是成为临床合格医生的必经阶段.医学生需在院校教育结束后完成3年的规范化培训,期间以边缘化的身份参与医疗活动.因中医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有其特殊性,中医规培生不仅要学习临床诊疗,还要深耕中医经典,传承中医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要始终把中医经典作为活水源头,用经典激活临床.作者针对我国中医规培生的培养提出5点建议:第一,探明中华文化之源,增强民族自信心;第二,深入中医经典,培养中医思维;第三,将中医治未病与中医临床有机结合;第四,依中医经典开展科学研究,解决临床难题;第五,鼓励规培生本着"三因制宜"的原则,根据个人兴趣和不同阶段,临床拜师学艺,学习并传承中医不同学术流派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持续性低水平升高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 年5 月—2023 年12 月收治的2 例初诊误诊的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临床资料.结果 1 例因停经伴血hCG值升高4 月余,化疗后未见血hCG值下降就诊;1 例因人工流产后50 d,异常子宫出血4d就诊.超声检查1 例提示无异常,1 例发现宫腔异常回声及子宫肌层低阻回声.1 例初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予甲氨蝶呤联合甲酰四氢叶酸方案化疗2 个周期;1 例初诊为子宫动静脉瘘+妊娠物残留,予子宫动脉造影联合宫腔镜诊断性刮宫.1 例化疗后未见血hCG值下降;1 例造影结果阴性,宫内物病理检查未见妊娠物.2 例均确诊为原发性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临床少见、表现不典型,若未行血尿hCG检查、性激素检查或未仔细分辨超声图像特征,极易与滋养细胞疾病等混淆.接诊医生应提高本病警惕性,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有停经史、异常子宫出血者应及早行血尿hCG、超声及磁共振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纳入性激素全套及卵巢功能检测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软性接触镜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胬肉术后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比较软性接触镜(SCL)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LSCT)胬肉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行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150例共15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除每例术后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和典必殊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外,A组术后予佩戴SCL、B组术后予加滴rb-bFGF滴眼液、C组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异物感、畏光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3组患者术后1、7和30 d疼痛、异物感、畏光症状的VAS评分,术后不适症状明显好转,且A、B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C组,进一步比较A、B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的BUT和SIt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组患者的BUT和SIt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患者的BUT和SIt值高于C组,但A、B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组患者的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患者的BCVA高于C组,但A、B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5.115,P<0.05),且A、B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快于C组,但A、B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1.288,P>0.05).结论 SCL在早期可有效缓解LSCT胬肉术后的不适症状,rb-bFGF滴眼液和SCL治疗LSCT胬肉术后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均可以改善眼表的状态,维持泪膜的稳定性,促进术后角膜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31例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肿瘤(FH-DSM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31例FH-DSMTs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1例FH-DSMTs患者年龄22~51岁,平均35.5岁;患多发性肌瘤占比为55.6%(15/27);肿瘤最大径范围0.3~19 cm,平均5.5 cm;复发病例占比为12%(3/25);孕晚期发生率为11.1%(3/27).组织学形态特点显示:具有奇异型细胞比例25/31(80.6%),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占比为29/31(93.5%),嗜酸性核仁伴周围空晕占比为31/31(100%),肺泡水肿样改变占比为12/31(38.7%),鹿角样血管占比为10/31(32.3%),链状排列占比为11/31(35.5%),富于细胞型占比为21/31(67.7%).2例出现坏死,其中1例具有显著的细胞异型性且核分裂象>10个/10HPF,符合平滑肌肉瘤诊断标准.免疫表型:31例FH均完全缺失,2-琥珀酸-半胱氨酸(2SC)均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1%~15%,平均5.3%,1例结合分子检测结果提示平滑肌肉瘤.结论 FH-DSMTs是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特殊亚型,在既往病例中相当一部分可能被错误地归类为非典型、富于细胞型、恶性潜能未定的、具有奇异型核的平滑肌瘤等,因此结合其特征性组织形态特点及好发于年轻患者(<51岁)、复发病例等临床特征提示病理医生应行FH及2SC免疫组化标记对FH-DSMTs 进行协助诊断,有助于临床对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的筛查,必要时行FH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kidney,CCS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3例CCSK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vimentin、Cyclin D1、BCOR、TLE1等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Sanger测序和二代测序检测BCOR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10个月~7岁,平均33个月,均行肾根治性切除术,随访14~36个月,均死亡,平均生存24个月.组织学上,3例均存在经典型区域,伴不同比例的坏死,2例部分区域呈黏液型,2例部分区域呈富于细胞型,1例呈硬化型.免疫表型:vimentin、Cyclin D1、BCOR、TLE1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3/3)、100%(3/3)、100%(3/3)、33.3%(1/3),Ki-67 增殖指数分别为10%、30%和10%,p53阳性率平均值约11.7%.分子特征:例1检测到BCOR基因点突变:c.5000C>T(p.S1667L).例2、例3均未检测到BCOR基因改变.结论 CCSK是罕见的儿童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多样,缺乏特异的免疫标志物,诊断时需结合特殊的形态学特征、联合多种免疫标志物vimentin、Cyclin D1、BCOR、TLE1辅助上皮等标志物进行排除诊断,必要时辅以分子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纹眼线所致急性眼部损伤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纹眼线所致急性眼部损伤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纹眼线所致出现急性眼部不适症状16例(31眼)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患者均为青年女性,眼部损伤主要累及眼睑、结膜及角膜,根据病情局部睑缘结膜冲洗,眼表抗炎、修复滴眼液及角膜绷带镜治疗角膜炎症,典必殊眼膏涂布眼睑.轻度组16眼,治愈率100.00%;中度组11眼,治愈率90.91%;重度组4眼,治愈率75.00%.就诊时间3 h内9眼,治愈率100.00%;4~6 h就诊18眼,治愈率94.44%;7 h后就诊4眼,治愈率75.00%.结论 纹眼线可引起急性眼部损伤,尽早诊断,治疗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对LASIK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分别使用两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商品名:典必殊)和氟米龙滴眼液(商品名:氟美童)对不同度数近视患者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 近视眼患者120例240只眼,均行LASIK手术.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分成2组,A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商品名:典必殊)组;B组采用氟米龙滴眼液(商品名:氟美童),每组患者各60例120只眼.再根据术前屈光度不同将以上两组再分为:低度(0~3.0D)近视组(A1组、B1组);中度(-3.25~-6.0D)近视组(A2组、B2组);高度(≥-6.25 D)近视组(A3组、B3组),每组患者各20例40只眼.观察术后1周、2周、1和3个月眼压的变化.结果 典必殊组眼压明显大于氟美童组(P<0.05).典必殊组:低度、中度和高度视力组术后1周高眼压比率分别为27.5%、27.5%、22.5%;术后2周比率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比率稍有增高,术后3个月眼压几乎恢复正常.氟美童组:低度、中度和高度视力组术后1周高眼压比率分别为10.0%、5.0%、7.5%;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高眼压例数均为0.结论 典必殊与氟美童均能很好的控制LASIK术后炎症反应,氟美童较典必殊更安全,术后早期应监测眼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