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运河水系河流轮虫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轮虫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方法:于2015年6月(春季)、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分别对北京地区北运河水系16个站点进行采样调查,应用轮虫群落的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北京地区水质健康状况,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判定影响北运河水系轮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北京水体共鉴定出轮虫种类23属46种,主要以龟甲轮属和臂尾轮属为主.春季、夏季和秋季种类丰富度分别为42、38和29种,轮虫密度平均值为53.23、166.63和34.13/L.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65、0.43和0.53;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17、0.12和0.21.结论:春季高锰酸钾指数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夏季水温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秋季溶解氧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北京地区北运河水系水体呈多污型,水生态系统呈重度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双版纳20公顷样地热带森林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区分热带森林的群落特征并了解其群落特征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西双版纳20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500个森林群落样方采用Cluster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森林群落分为2个类型: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2)植被类型的划分与CCA排序的结果相吻合,CCA排序轴第一、二轴呈现了海拔和凹凸度的梯度变化,并且两者总体上可以对83.9%的植被分布格局进行解释,表明海拔和凹凸度因子对该地区植被类型的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3)对优势物种的DCA和CCA排序表明不同物种对地形的要求存在差异,其分布格局同样主要受海拔和凹凸度的影响;(4)聚类分析与DCA和CCA排序的结果,同时表明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此方法可有效解释植被分布格局与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热带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汉城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水质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探究陕西西安汉城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水体营养化水平关系,于2015年的3、6、9和12月份对汉城湖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运用丰度、生物量、E/O指数、QB/T指数、E指数、S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化程度,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检测出浮游动物21属28种,其中原生动物3种,轮虫21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丰度为17—48个·L-1,生物量为0.012—0.058 mg·L-1,优势种有20种;丰度和生物量显示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E/O指数、QB/T指数、肥度指数(E)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均显示水体为富营养型,污生指数(S)和多样性指数显示水体为中营养型,综合结果表明,汉城湖整体处于中-富营养水平;水温、总氮、溶解氧、叶绿素a和透明度是影响汉城湖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江下游狼山沙和新开沙中华绒螯蟹幼蟹栖息地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栖息地适宜度状况,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长江下游狼山沙和新开沙放置定制网具,获取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分布特征及6个水环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筛选出水深、透明度和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丰度3个指示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宜度曲线,计算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结果表明:有水生植物站点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较高;不同站点浊度、透明度和水深存在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与无齿螳臂相手蟹丰度、水深极显著相关,与透明度显著相关;两沙洲有水生植物站点HSI值较高,均高于0.5,而其他站点普遍低于0.4,同时发现,中华绒螯蟹幼蟹偏好水深较浅、透明度10~20 cm、有水生植物覆盖的水域.研究表明,两沙洲适宜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发育,应加大保护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拉萨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于2017年8月对拉萨河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丰度、功能群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调查,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浮游植物物种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种类组成以硅藻门(60.4%)为主,其次是绿藻门(20.8%),其余种类18.8%;物种平均丰度为3857cells/L,硅藻门94.6%,蓝藻门3.1%,绿藻门2.3%;种类少、丰度低是拉萨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区优势种以菱形藻为主;MP、D和P是划分出来的15类功能群中的优势功能群,合计占总丰度的93%,剩余12类仅占7%;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s evenness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41、1.77和0.5,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三类多样性指数在各支流之间、干流与各支流之间无显著差异;CCA排序结果表明:pH、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是影响拉萨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pH、TN、TP也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京紫金山野生草本花卉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寻南京紫金山野生草本花卉群落类型和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明确影响野生草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群落特征,以期为南京市野生植物资源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采用平均聚合聚类(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研究了紫金山野生草本花卉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影响其结构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 表明:(1)利用UPGMA将紫金山调查物种划分为4个群丛类型,并在DCA上得到合理解释.(2)CCA排序结果显示,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郁闭度、坡向、湿度、坡度.第1排序轴与郁闭度最相关,实质是光照强度的不同;第2排序轴与坡向有显著相关性,实质受水热分布影响,这与UPGMA分类结果一致.但整体来看,紫金山野生草本花卉不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3)物种CCA和UPGMA分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受物种分布格局影响,且两者间存在相似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火烧强度迹地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揭示胶东丘陵区麻栎黑松混交林过火后林下灌丛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探究群落物种分布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以威海仙姑顶中度、轻度、未过火林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火烧强度林地进行土壤的定量分析和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和冗余分析法(RDA)进行排序,以明确影响不同火烧迹地林下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 表明:(1)各林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在群落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灌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随火烧强度的增加先升后降,轻度火烧达到最大值,是灌丛群落特征变化的关键转折期;草本层Patrick、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逐渐降低,Margalef指数先降低后微弱上升,均在未过火林地达到最大值,均匀度指数各林地无显著差别(P>0.05).(2)未过火与中度火烧地之间的Morista-Horn指数在灌木层、草本层和灌草层中均为最小,β多样性最高,林下物种组成差别迥异;轻度与中度火烧地在灌木层次上物种异质性较高,未过火与轻度火烧地在草本层次上拥有较高异质性的物种更替.(3)中度和轻度火烧地林下灌丛群落大致均可分为3个类群,未过火林下灌丛植物疏离分散,则未形成类群;中度火烧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正向主要因子为碳氮比(C/N),逆向主要因子为全磷(TP)、全钾(TK);轻度火烧正向因子为氮磷比(N/P),逆向因子为pH;未过火林地物种多样性受多种土壤因子的共同作用.(4)火烧提高了林下灌丛群落物种更替速率,增加了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降低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轻度火烧地的物种丰富度水平较高,火烧迹地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因子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TK和TP是火烧迹地物种多样性的共同影响因子,磷(P)是火烧迹地物种多样性的共同限制性元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季节演替及生态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演替规律,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进行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共14种,其中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梭形裸藻(Euglena acus)是4个季节的共有优势种.生态位宽度(Niche width)变化范围为1.002—2.377,其中夏季小球藻最高,广生态位种类以富营养化水体常见指示种小球藻、扭曲小环藻、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等种类为主.平均边缘指数(OMI)变化范围为0.25—3.71,其中小于1的物种共12种.耐受指数(TOI)变化范围为0.13—3.35,夏季两栖颤藻最高.生态位重叠值的变化范围为0.02—0.93,其中秋季扭曲小环藻和梭形裸藻的重叠值最高.选取7个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优势种进行CCA分析发现:夏季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两栖颤藻、四尾栅藻、扭曲小环藻以及梭形裸藻与TN和TP呈正相关性.综合(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生态位参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相关生态位指数与物种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和生境状况等密切相关,反映出浮游植物各季节优势种对生境资源的不同利用能力.与2012年研究结果比较,冬季裸甲藻数量明显增多,成为冬季优势种,且广生态位优势种数量也有所增加,表明长湖仍处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单一、稳定性较差的富营养化状态,且富营养化程度有加重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浙江灵山港滩区植被分布数量波动特征及数学描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河岸带滩区植被是河岸带功能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以浙江省龙游县灵山港河岸带滩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和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了2015-2019年滩区植被空间分布与数量波动特征,并构建了河岸带滩区植被波动测度公式.结果 表明:2015-2019年灵山港河岸带滩区植物共有189种,隶属于53科158属,植物群落包括7种类型;相对水面高差是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随相对水面高差增大,植物群落由湿生群落向中生群落变化,群落结构由单一草本结构向灌草和乔灌草复层结构变化;滩区优势植物种群波动明显,主要有上升波动型、下降波动型和复合波动型3种类型;植物波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滩区植被波动率维持在-0.250~0.219,其中,2015年、2018年和2019年为正向波动,2016年、2017年为负向波动;构建了滩区植被波动率计算公式,为河道生态修复提供了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及物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盐碱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群落间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根据对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84个样点调查的数据,以各物种多度为指标,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关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WINSPAN数量等级分类将84个样点的植物划分为11种类型.各群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表现为群丛Ⅲ的多样性最大,群丛X多样性最小,且群丛Ⅲ多样性显著高于群丛X(P<0.05),群丛Ⅶ均匀度最大,群丛X均匀度最小,且群丛Ⅲ均匀度显著高于群丛X(P<0.05),群丛Ⅰ的丰富度最大,群丛X丰富度最小,且群丛Ⅰ丰富度显著高于群丛X(P<0.05),在所有群丛中群丛Ⅲ所含有的植物种类最多,有26种;相似性特征为群丛V和群丛Ⅶ的相似性最大,群丛Ⅴ和群丛Ⅶ物种间的竞争较小,群丛稳定性高;CCA排序结果表明,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分布与海拔高度、多年平均温度、土壤酸碱度等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海拔高度,其次为多年平均温度、降水量、蒸发量和土壤电导率,地形因子坡度对各群丛分布影响不大;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分析对于揭示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和新疆盐碱地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