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视角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全面、细化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国际助产实践基本能力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法确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4.38%、74.07%,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4,指标体系总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0、0.965,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0、0.297( P<0.01)。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内涵指标76项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本研究以母婴健康为服务宗旨、基地功能定位为基础,构建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互联网+"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结合政策分析和文献研究形成初步的条目池,结合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互联网+"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2021年6—8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9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最终确定该指标体系的条目内容,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100%和94.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2、0.857和0.841;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28、0.296和0.2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最终确立的"互联网+"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个人特质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作为评估"互联网+"护士服务能力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用于培训实践,提高培训质量。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小样本专家访谈初步确立考核指标体系,而后采用德尔菲法对40名熟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的专家进行咨询,并根据专家意见对考核指标体系修改后再咨询,直到所咨询专家意见基本一致。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35名专家对各指标的认同率达到90%以上,意见基本一致;各指标权重变异系数( W值)为0.00~0.15,集中程度较高。最终构建了一套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 结论:该考核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提供了保障,通过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导”作用,提高了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质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构建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初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7.5%和100.0%。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介于0.80~0.90和0.90~0.94。第二轮函询各指标变异系数值介于0.13~0.24,Kendall协调系数 W值介于0.17~0.32(均 P<0.001)。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全面、科学且可行,可以为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医科院校分层多元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医科院校英语分层多元课程体系,提升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双语或全英文医学专业教学做铺垫。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然后利用问卷和访谈方式,采集7名长期在医学院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家指标打分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门课程的专家权重。结果:学术论文写作、国际学术交流、跨文化交际、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论文写作的综合权重分别位于方案层所有指标的前5位;综合英语2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6位;四级考核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8位。结论:通用英语在医科院校仍然必修,但是可适当压低权重,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能力设定多样化的起点;同时辅以等级考试,以推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准入标准的衔接;跨文化课程板块在医科院校不纳入主科,主要以选修课为主,以增加医科院校英语课程内涵建设;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可以融入到其他课程板块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护士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护士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和培养临床护士的院内转运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以及研究小组会议初步确定护士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采用德尔菲法向18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87,第2轮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56~0.281。最终构建护士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57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士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评价和培养临床护士的院内转运能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安宁疗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安宁疗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我国安宁疗护的临床实践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医疗质量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构建初级条目池。于2023年11—12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来自10个省、直辖市的安宁疗护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及组合权重。专家积极系数以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以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以肯德尔和谐系数、变异系数表示。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89%(16/18)、93.75%(15/16),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97,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2、0.191( P<0.01),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31、0~0.21。最终构建的安宁疗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安宁疗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可为我国安宁疗护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该研究为质性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领导力五力模型,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及小组讨论法,初步构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邀请19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根据咨询结果构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共纳入19名咨询专家,其中年龄≥40岁者13名,工作年限≥20年者7名。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比例分别为18/19和19/1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0.91;第2轮咨询中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640、0.557、0.512(均 P<0.05)。构建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领导力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按权重大小依次为“影响力”(0.299)、“决断力”(0.245)、“控制力”(0.156)、“感召力”(0.150)和“前瞻力”(0.150)。 结论:该研究初步构建了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开展ICU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确立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的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00%、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92,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2轮专家咨询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在0.296~0.667、0.240~0.804,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0.77~288.17,均 P<0.01)。最终确立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52项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率<0.1)。 结论: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为临床护理质量与开展ICU患者出院后随访工作提供参考,为ICU后随访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为规范、有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于2020年1—10月,以三维质量模型为框架,结合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和初始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31名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或者居家护理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人力资源、公共卫生管理和信息技术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结果:2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92、0.828;2轮专家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二级指标0.076、0.075,三级指标0.138、0.150 ( P<0.05)。最终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 结论: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及可靠,可为科学有效评价"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及可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