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仁红花煎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MDA、bFGF、PTX3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桃仁红花煎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丙二醛(MD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定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CIR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桃仁红花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各指标水平差异,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00%(43/5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DA和PTX3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仁红花煎联合康复训练对CIRI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SIRT1/FoxO1信号通路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转录因子O1(SIRT1/FoxO1)信号通路探讨高压氧(HBO)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血脑屏障(BBB)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R组)、CIR+HBO组、CIR+HBO+ SIRT1抑制剂(EX527)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Sham组大鼠不进行结扎和线栓导入,CIR+HBO组和CIR+HBO+EX527组予以HBO干预,CIR+HBO+EX527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EX527处理。CIR+HBO组和CIR+HBO+EX527组于再灌注1 h、9 h、21 h、45 h、69 h进入HBO舱,期间行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 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兰(EB),采用比色法、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再灌注72 h大鼠海马区脑组织EB含量,SIRT1、FoxO1、ZO-1、Occludin、Claudin-5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IR 72 h,CIR组、CIR+HBO组和CIR+HBO+EX527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EB含量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 P<0.05),CIR+HBO+XE527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EB的含量较CIR+HBO组显著增加( P<0.05)。CIR 72 h,CIR组、CIR+HBO组和CIR+HBO+EX527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SIRT1、FoxO1、ZO-1、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Sham组均显著降低( P<0.05),CIR+HBO+EX527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SIRT1、FoxO1、ZO-1、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CIR+HBO组显著降低( P<0.05)。 结论:HBO可以通过SIRT1/FoxO1通路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在CIR损伤中对BBB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瑞舒伐他汀通过miR-146a抑制IRAK1/TRAF6/NF-κB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缺血性卒中仍然是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有效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屈指可数 [1]。临床指南中得到广泛推荐的是急性缺血性卒中4.5 h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后的脑血管再灌注可加重脑损伤,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2]。通过系统性回顾分析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减轻脑卒中的损伤,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3],但机制不完全清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UPR-ATF6通路在心搏骤停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搏骤停(CA)及心肺复苏(CPR)后的缺血/再灌注(I/R)过程是导致包括心功能障碍和脑损伤在内的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重要原因。内质网中蛋白质平衡失调即内质网应激(ERS)是I/R损伤诱导的病理变化之一。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是细胞在ERS下触发的适应性反应。调控UPR的各分支从而缓解ERS以促进细胞存活是极具前景的治疗I/R损伤的方式。其中UPR的活化转录因子6(ATF6)信号通路的激活能通过促进内质网内蛋白平衡恢复及减少氧自由基等方式保护多种组织免受I/R损伤。本文围绕ATF6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心脏和脑I/R损伤中的作用和潜在治疗靶点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PCAS的有效治疗方式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环状RNA在脑缺血性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非编码RNA,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经过特殊剪切机制形成,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大量circRNA,与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脑缺血性疾病发生时,circRNA表达模式显著改变,然而目前对触发circRNA表达改变的因素及其调控网络却知之甚少。文章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circRNA的形成机制、功能作用、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circRNA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circRNA有望成为脑缺血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的检查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调控硬膜淋巴系统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调控硬膜淋巴系统(DL)的功能改善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探索硬膜淋巴管作为SAH后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实验采用C57BL/6J小鼠,通过颈内动脉刺破法诱导小鼠SAH模型。设立假手术组、SAH模型组(SAH组)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干预组(采用重组VEGF-C胶体干预后,再进行SAH模型的诱导)。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重组VEGF-C胶体干预10 d后DL的形态学变化,并与胶体组(仅应用胶体,不加重组VEGF-C)对比,通过伊文思蓝引流实验验证DL的功能变化情况。比较3组小鼠SAH后的皮质脑血流灌注量、脑含水量,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胶体组比较,VEGF-C干预组小鼠的DL生成了更多的淋巴管分支,管腔直径也显著增大[胶体组为(24.8±4.8)μm, VEGF-C干预组为(31.2±3.9)μm, P<0.01],同时引流至VEGF-C干预组颈深淋巴结中的伊文思蓝显色显著深于胶体组。与SAH组相比,VEGF-C干预组在SAH后早期脑损伤期的皮质血流灌注恢复更为显著,脑含水量更低[分别为(76.7±1.6)%和(81.2±1.1)%, P<0.01],神经功能受损更轻[Garcia评分分别为(10.7±1.3)分和(14.0±0.9)分, P<0.01];同时脑组织内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也更低(分别为0.559±0.034和0.712±0.036, P<0.01)。 结论:通过调控DL的功能能够有效减轻小鼠SAH后的早期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LR与AMI患者PCI后心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其用于预测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并接受PIC的AM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AMI患者PCI后第1天与术后第5天NLR的差值(?NLR)、术后3个月心功能超声指标、术后第1天心肌损伤及炎症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随访患者PCI后3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评价术后早期?NLR对AMI患者PCI后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AMI患者PCI后3个月发生MACE共13例(10.83%),发生MACE患者?NLR为(3.55±0.47),显著高于非MACE患者的(2.06±0.34)( t=17.25, P < 0.001)。?NLR用于预测AMI患者PCI后MACE的最佳临界值为2.7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2,灵敏度为90.70%,特异度为91.10%。 结论:AMI患者PCI后早期NLR升高与术后心功能下降和心肌损伤、炎症反应的加剧密切相关,AMI患者PCI后NLR变化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Nrf2/SIRT3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小鼠认知功能及Nrf2/SIRT3信号通路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6只野生型小鼠(Nrf2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Nrf2 +/+VD组)、丁苯酞治疗组(Nrf2 +/+NBP组),每组12只。将24只Nrf2基因敲除小鼠(Nrf2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rf2 -/-模型组(Nrf2 -/-VD组)和Nrf2 -/-治疗组(Nrf2 -/-NBP组),每组12只。采用反复三次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小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分析小鼠海马CA1区caspase-3、caspase-9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Nrf2、p62、LC3、SIRT3的蛋白表达。 结果:(1)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VD组小鼠相比,Sham组与Nrf2 +/+NBP组小鼠第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20.69±8.91)s,(7.58±9.47)s,(8.41±12.20)s; q=3.58,5.07,均 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增加[(16.80±3.27)%,(25.25±5.51)%,(24.18±6.46)%; q=3.36,4.43,均 P<0.05];与VD组比较,Nrf2 -/-VD组小鼠第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33.71±9.05)s],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10.84±3.2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q=3.56,3.58;均 P<0.05)。与Nrf2 -/-VD组比较,Nrf2 -/-NBP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病理学结果显示:与VD组小鼠比较,Sham组与Nrf2 +/+NBP组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更轻,Nrf2 -/-VD组的损伤更为严重,且经NBP治疗后神经元形态改善并不明显。(3)凋亡蛋白的表达:与VD组相比,Sham组与Nrf2 +/+NBP组小鼠海马CA1区caspase-3、caspase-9表达均降低( t=3.48,2.95,3.46,2.93,均 P<0.01),而Nrf2 -/-VD组的表达均增加( t=-2.99,-3.77,均 P<0.01);同Nrf2 -/-VD组小鼠比较,Nrf2 -/-NBP组小鼠海马CA1区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VD组相比,Nrf2 +/+NBP组小鼠海马Nrf2、SIRT3、p62蛋白表达增加,LC3Ⅱ/Ⅰ比值降低( t=-3.24,-4.04,-4.03,3.62,均 P<0.01);Sham组Nrf2表达、LC3Ⅱ/Ⅰ比值降低,SIRT3、p62表达增加( t=3.44,4.72,-3.92,-4.19,均 P<0.01);Nrf2 -/-VD组Nrf2、SIRT3、p62蛋白表达降低,LC3Ⅱ/Ⅰ比值升高( t=9.14,4.20,4.30,-3.78,均 P<0.01);同Nrf2 -/-NBP比较,Nrf2 -/-VD组Nrf2、SIRT3、p62蛋白表达降低,LC3Ⅱ/Ⅰ比值升高( t=2.40,3.24,1.21,-1.16,均 P<0.01);Nrf2 +/+NBP组Nrf2、SIRT3、p62蛋白表达升高,LC3Ⅱ/Ⅰ比值降低( t=-3.29,-5.00,-7.12,6.24,均 P<0.01)。 结论:丁苯酞可以减轻VD小鼠海马区的凋亡损伤,改善反复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rf2/SIRT3通路、抑制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远端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预防性治疗手段,是一种非侵入性和临床相关性的心肌保护策略,即术前给予肢体远端一定时间的急性间歇性缺血,可能减少远端器官(包括心脏、脑等)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发现,RIPC可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具有预防心肌I/RI的作用,但从实验转化到临床应用并获利于患者却非常困难。关于RIPC的研究与探索仍在继续,RIPC是否有临床应用的未来?这种治疗是否存在可行性?文章对近几年RIPC心肌保护效应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RIPC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困难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门静脉血冲洗供肝在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门静脉血冲洗供肝在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5对行原位肝移植供者和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35例供者,男31例,女4例;年龄为(48±9)岁;35例受者,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47±9)岁。35例受者中,16例采用自体门静脉血冲洗供肝,设为门静脉组;19例采用白蛋白冲洗供肝,设为白蛋白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1)手术情况。门静脉组和白蛋白组受者无肝期时间、开放后5 min内动脉血Ca 2+浓度分别为(52±12)min、(0.99±0.10)mmol/L和(64±12)min、(1.05±0.07)mmol/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4,2.22, P<0.05);开放后5 min内平均动脉压、开放后5 min内动脉血K +浓度、开放后5 min内动脉血pH值分别为(70±24)mmHg(1 mmHg=0.133 kPa)、(4.7±1.3)mmol/L、7.27±0.06和(71±28)mmHg、(4.6±1.1)mmol/L、7.30±0.07,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4,0.30,1.22, P>0.05)。(2)术后情况。门静脉组和白蛋白组受者发生再灌注后综合征、严重再灌注后综合征(心脏停搏)、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分别为6、0、2例和8、1、1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7天总胆红素分别为(90±52)μmol/L和(166±11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6, P<0.05);术后第7天国际标准化比值、术后7 d内丙氨酸转氨酶最高值、术后7 d内天冬氨酸转氨酶最高值分别为2.1±2.0、(1 952±2 813)IU/L、(3 944±6 673)IU/L和1.8±0.6、(1 023±1 014)IU/L、(2 005±2 910)IU/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66,1.23,1.08, P>0.05)。门静脉组和白蛋白组受者发生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分别为1、2例和0、4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静脉组和白蛋白组受者围手术期分别死亡3例和2例。(3)随访情况。35例受者中,30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34(28~776)d。随访期间,门静脉组受者中,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死亡,1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白蛋白组受者中,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4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截至随访日期,门静脉组11例受者和白蛋白组16例受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肝移植术中应用自体门静脉血冲洗供肝可以缩短无肝期时间,不增加再灌注后综合征、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