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离体组织模型研究微针治疗后皮肤再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微针治疗作为一项微创美容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皮肤年轻化、瘢痕重塑、黄褐斑和色素性皮肤病等领域,通过将不同长度的微针刺入表皮或真皮,形成多个微孔创面,随后启动组织愈合级联反应,从而获得治疗效果。微针形成的微孔通道还能帮助大分子通过皮肤屏障并渗透至深层组织,在诱导皮肤再生的同时,提高术后药物和功效性成分的透皮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5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数据统计表明,30岁以下女性患者为3.88万,这些恶性肿瘤患者急需得到医生关于生育力保护和保存的建议,而卵巢组织冷冻方法是保存内分泌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最佳方法。目前影响卵巢组织存活的关键是解决卵巢组织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本文将从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促血管生成和远处缺血预处理等干预方法进行系统地文献梳理,有助于结合生物技术与医疗技术开发更有效、安全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卵巢移植后缺血状态,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生育力保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类器官模型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组装性能,经体外三维培养形成的微小组织器官类似物。本文综述了介导血糖调控和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组织类器官构建过程,及其在糖尿病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类器官技术在疾病建模、个体化医疗和再生医学等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糖尿病领域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坚持梦想 不负韶华: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三十年自主创新之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20世纪初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后,研究发现其在发育、代谢调控和组织再生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FGF治疗可成为创面修复重要的疗法之一,然而在其成药过程中却遭遇了重大技术瓶颈。自1992年开始,笔者团队不断突破FGF成药技术瓶颈,成功开发多个一类新药及医疗器械。与此同时还深入研究FGF的代谢调控网络及信号转导机制,努力开发FGF新药,造福广大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深度烧伤创面削痂后植皮结合自体细胞再生技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再生技术治疗深度烧伤削痂后植皮的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我科住院的深度烧伤患者54例,其中27例患者术中应用自体细胞再生技术(细胞分选仪,广州市麦施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粤穗械备:20201238号)结合游离皮片移植,27例患者常规使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创面。于术后对比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和愈合效果。结果:应用自体细胞再生技术结合植皮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愈合时间更短愈合后远期效果更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首次换药时疼痛程度,术后植皮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细胞再生技术可有效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并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物人工肾在肾衰竭研究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肾衰竭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且医疗花费巨大的重大疾病。肾脏功能替代疗法是治疗肾衰竭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中常见的肾脏功能替代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尚存在诸多局限性,肾脏移植又因器官短缺匮乏限制了肾衰竭患者的普遍救治。近年来生物人工肾(bioartificial kidney)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肾脏功能替代疗法,其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替代肾小球过滤功能的血液过滤器和替代肾小管功能的生物反应器,旨在替代肾脏的大部分过滤、重吸收、分泌及代谢功能。本综述重点介绍国际前沿的生物人工肾装置的进展,包括硅纳米技术、组织工程及透析液再生技术等,重点是血液过滤器的滤过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载体膜以及体外肾小管细胞的培养技术及存在的技术难点。期待现代生物人工肾作为一种切实有效的肾脏替代方式应用于肾衰竭的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脏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脏类器官,通过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甚至是肝细胞本身转分化获得,不仅能模拟体内肝脏的组织结构、基因表达和遗传特征,还在肝脏疾病模型、药物筛选、精准医疗以及再生医学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项技术在模拟肝恶性肿瘤、肝纤维化、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及多种遗传性和代谢性肝脏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技术在提高类器官衍生和增殖效率、构建免疫微环境、形成功能性血管网络以及实现流程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类器官技术有望在临床和医学科研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广大人群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本文详细探讨了肝脏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强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再生体系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推进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再生体系建设,必须遵循中西医结合原则,从理论、临床、教学上互融互通。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西医注重病因分析和局部治疗,中西医结合能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修复再生体系的关键技术创新涵盖了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生物材料应用等方面。本文论述了中西医结合在创面修复再生领域的发展潜力和挑战,为创面修复再生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修复再生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精准医疗在视网膜色素变性诊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以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将生活环境、患者的临床数据以及分子成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准确诊断和治疗,并建立个性化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的新型医疗模式。目前RP的精准诊断主要是基于第二代基因测序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而精准治疗主要体现在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基因-干细胞疗法。尽管目前关于RP精准医疗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如,目前的基因疗法无法彻底治疗显性遗传或晚期遗传性疾病,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干细胞移植后的细胞与宿主不能有效整合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尚未完全普及、大数据信息平台不完善等。相信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再生医学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成功开展,对于RP的精准医疗将逐渐被完善,未来有望挽救广大RP患者的视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子宫内膜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子宫内膜类器官(endometrium organoids,EOs)是干细胞自组织形成的类似子宫内膜的三维培养物。EOs可以保留原始组织的生物学特性并且保持基因稳定,是一种新型体外模拟子宫内膜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理想研究模型。随着生物技术和类器官培养方法的发展,EOs不仅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发育研究,而且可用于妇科疾病模型、药物筛选、个体化诊疗及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本文将从EO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推广EOs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