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评分预测严重烧伤患者死亡风险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Baux评分、比利时烧伤预后评分、Ryan评分对严重烧伤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8年2月—2019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2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其中男158例、女102例,年龄36(3,53)岁。根据最终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29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总面积、烧伤深度、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合并基础疾病情况,以及根据前述部分资料计算的改良Baux评分、比利时烧伤预后评分、Ryan评分,对数据进行 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endall tau-b系数法对260例严重烧伤患者前述3种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分别绘制前述3种评分预测260例严重烧伤患者死亡风险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对前述3种评分AUC的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性别、烧伤部位、烧伤深度均相近( 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火焰烧伤比例、合并吸入性损伤比例、合并基础疾病比例均明显大于存活组( Z值分别为5.53、7.18, χ2值分别为16.23、15.89、17.78, P<0.01);死亡组患者改良Baux评分、比利时烧伤预后评分、Ryan评分分别为142(115,155)、7(5,7)、2(2,3)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的64(27,87)、1(0,3)、0(0,1)分( Z值分别为7.91、7.64、7.61, P<0.01)。在260例严重烧伤患者中,改良Baux评分与Ryan评分、改良Baux评分与比利时烧伤预后评分、Ryan评分与比利时烧伤预后评分结果均具有显著一致性(Kendall tau-b系数分别为0.75、0.71、0.86, P<0.01)。改良Baux评分、比利时烧伤预后评分、Ryan评分对260例严重烧伤患者死亡风险预测的ROC的AUC分别为0.92、0.89、0.85(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6~0.98、0.83~0.95、0.78~0.93, P<0.01),最佳阈值分别为106.5、4.5、1.5分,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分别为88.5%、76.9%、73.1%,最佳阈值下的特异度分别为88.5%、87.2%、86.3%。改良Baux评分与比利时烧伤预后评分的AUC质量相近( z=1.25, P>0.05),均明显优于Ryan评分( z值分别为2.35、2.11, P<0.05)。 结论:改良Baux评分、比利时烧伤预后评分、Ryan评分对严重烧伤患者死亡风险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从临床实践考虑,改良Baux评分更适合作为严重烧伤患者的预后预测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影响汗腺发育的信号通路及其参与汗腺样细胞体外重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因汗腺毁损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基本丧失,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于修复汗腺功能的研究较多,然而人体汗腺发育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Wnt/β连环蛋白、外胚叶发育不全/外胚叶发育不全受体/核因子κB、音猬因子、叉头框转录因子等信号通路彼此级联共同影响汗腺发育,并且已有研究报道可以利用级联信号通路实现汗腺样细胞的体外重建。现就影响汗腺发育的信号通路及其参与汗腺样细胞的体外重建情况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氢氟酸烧伤救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氢氟酸是一种高度危险、有剧毒的无机酸,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氢氟酸烧伤的危险性与氢氟酸质量分数、接触氢氟酸的持续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和烧伤部位等有关。氢氟酸的毒性及组织穿透能力强,即使小面积氢氟酸烧伤,短时间内也可导致死亡。因此,提高对氢氟酸烧伤机制的认识,学习不同部位氢氟酸烧伤的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氢氟酸烧伤的救治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共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10岁,均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瘢痕挛缩畸形部位分别位于腋部、肘部、腘窝及躯干等14处。其中腋部瘢痕黏连挛缩导致肩关节上举角度仅为30°~60°;肘部瘢痕挛缩导致肘关节伸直角度仅为45°~90°;腘窝瘢痕导致膝关节伸直角度仅为95°~11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致同侧乳头下移5 cm,伴站立位中线向患侧屈曲约20°。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复位移位器官,并形成继发创面,范围5 cm×10 cm~11 cm×20 cm。选取其他瘢痕区域作为供区,其中背部8处,大腿6处。用鼓式取皮机或电动(气动)取皮机先切取厚层瘢痕皮,再以0.5 mm厚度切取自体断层瘢痕组织,按1∶1比例制备网状瘢痕支架,其上覆盖取自头部的刃厚皮片,形成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植于瘢痕挛缩松解后继发创面。切取的瘢痕表皮回植原瘢痕供区。供、受区均常规加压包扎,7~10 d后更换敷料,查看皮片成活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儿共移植14块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所制备的复合皮均与瘢痕松解后继发创面大小、形状一致,其中12块皮片成活良好,2处因局部感染导致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治愈。随访2~24个月,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术区外观满意,腋部、肘部、腘窝等关节均充分松解,肩关节挛缩患者术后上举达150°~170°;肘关节挛缩患者均可基本伸直,达170°~180°;膝关节挛缩患者可完全伸直,达18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松解后患侧乳头恢复正常位置,站立位中线基本正常。14块瘢痕表皮回植区皮片均成活良好,外观与术前无明显区别。头部供皮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形成及脱发现象。结论: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为儿童深度烧伤后遗畸形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烧伤后患者有效社会心理调适的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烧伤后患者有效社会心理调适的应对方式,为烧伤后患者有效应对烧伤后的身体及社会心理复原提供依据。方法:数据采用目的性取样的方法选取12名烧伤患者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烧伤后患者应对烧伤后的身体、社会心理改变的有效应对方式包括3个主要的核心主题,即个人弹性、社会及专业支持、心智化。结论:患者心理弹性,有效整合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心智化功能是烧伤后患者有效应对创伤后生活的有效手段。未来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社会康复需要关注到这个几个方面并为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心理康复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度烧伤创面削痂后植皮结合自体细胞再生技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再生技术治疗深度烧伤削痂后植皮的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我科住院的深度烧伤患者54例,其中27例患者术中应用自体细胞再生技术(细胞分选仪,广州市麦施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粤穗械备:20201238号)结合游离皮片移植,27例患者常规使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创面。于术后对比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和愈合效果。结果:应用自体细胞再生技术结合植皮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愈合时间更短愈合后远期效果更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首次换药时疼痛程度,术后植皮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细胞再生技术可有效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并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游离肩胛皮瓣修复肢体深度烧伤创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技术辅助下,游离肩胛皮瓣修复肢体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四肢深度烧伤创面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7~65岁,病程1~3个月,均采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术前行3D-CT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设计与受区缺损的形状、大小相适应的个性化修复方案。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颜色、质地,以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3D-CTA技术能够明确供、受区解剖学结构,术中操作证实血管走行、分布和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术后2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至1年,见皮瓣颜色、质地、耐磨性、外观恢复较好,患肢活动功能恢复,背部供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肩关节功能正常。结论:游离肩胛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操作方便、不损伤主干血管及供区隐蔽,是修复肢体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术前行3D-CTA检查,指导手术方案设计及实施,提高了术中血管吻合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烧伤患儿创面换药时中深度镇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深度镇静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烧伤患儿创面换药时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改善患儿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降低患儿的代谢速率,使其处于安静、舒适、配合的状态,有助于换药操作的顺利完成。该文从烧伤患儿中深度镇静的相关概述、实施要点及作用三大方面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不同给药途径的中深度镇静用药方案及评估与监测内容,并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中深度镇静实施流程管理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开展烧伤患儿创面换药的中深度镇静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皮瓣修复骶尾部创面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骶尾部创面是临床常见疾病,复杂的创面常涉及皮肤、皮下组织、骨组织三维结构的缺失,通常既伴有广泛的软组织缺损,又合并不同程度死腔,故骶尾部创面的修复需要同时考虑外形和功能的问题。植皮或者简单的局部皮瓣转移通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制订修复方案还需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分析。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5例骶尾部创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何根据致患者全身因素和局部创面,如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条件,制订个性化的修复方案,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使用高光谱成像对烧伤创面进行三维灌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光谱成像是一种新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研究借助高光谱成像可清楚评估创面灌注的特性,利用数据处理来计算成年人烧伤创面三维灌注参数,可估算6种(1、2、3A、3B、4、5)不同损伤皮肤层面的血红蛋白的体积分数和氧合参数,描述热损伤后72 h内烧伤创面的微循环情况,反映烧伤皮肤的损伤深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程度的创面测量结果,分析不同深度创面的特征和差异,形成了用于烧伤创面深度诊断的三维灌注分析方法。综上,该研究基于对这种灌注特性的分析,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更可靠的烧伤深度诊断技术,有助于指导外科医师尽早选择最佳创面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