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碎补抑制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的成骨细胞焦亡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Rhd)对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成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内构建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用Rhd进行灌胃,给药 8 周后称重,取股骨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髓腔内脂肪堆积状态.体外构建成脂-成骨细胞共培养系统,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se,ALP)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和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共培养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焦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能力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 1 型胶原蛋白(collagen-1,COL-1).选择NLRP3 特异性抑制剂MCC950 作为阳性对照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1)、效应蛋白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和IL-18 的表达.结果 OVX小鼠髓腔内发生骨质流失伴大量脂肪堆积,Rhd灌胃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趋势.在成脂-成骨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环境抑制了OBs活性和OBs中ALP 活性及矿化结节,抑制了RUNX2、BMP2、COL-1 蛋白表达,并且诱导焦亡发生,提高了LDH释放量和PI染色细胞阳性率,以及上调NLRP3、CASP-1、GSDMD、IL-1β和IL-18 蛋白表达水平.而这一趋势在Rhd干预后得到逆转.结论 大量脂肪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以抑制OBs活性并通过激活NLRP3 炎症小体诱导OBs焦亡,而Rhd可能通过抑制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以抑制OBs焦亡和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风藤活性成分对糖尿病db/db小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青风藤活性成分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30 只 6 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组(195 mg/kg/d羟苯磺酸钙),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H)低、中、高剂量组(31.2、62.4、124.8 mg/kg/d SH)5 组,同时选取 6 只同周龄db/m小鼠设为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 1 次,定时灌胃给药,连续 6w.于 12w末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试剂盒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Luminex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及补体蛋白3(C3)的水平;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SH低、中、高剂量组小鼠mAlb、SCr和BUN水平均降低(P<0.05);肾组织匀浆中MDA水平降低(P<0.05),GSH水平和SOD活性均升高(P<0.05);血清中TNF-α、IL-1β、IL-6、IgG、IgM、IgA和补体C3 水平均降低(P<0.05),IL-10 水平升高(P<0.05);镜下肾小球损伤及肾小管上皮水肿情况均有所改善,肾组织损伤减轻.结论:青风藤活性成分对DM db/db小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炎症反应及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含NOD样受体家族Pyrin域蛋白3/白介素-1β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相关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发病机制复杂,有研究显示,在SA-AKI的发病过程中,NOD样受体家族的NLRP3(NLRP3)被激活,进而增加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产生,介导炎症反应的发展.因此,针对近年NLRP3/IL-1 β信号通路在SA-AK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阐述SA-AKI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SA-AK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术内酯Ⅰ对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白术内酯I(Atractylenolide I,AT-I)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人关节软骨细胞来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分 6 组:对照组(未处理)、模型组(10 ng/mL IL-1β)、AT-I-L组(25 μmol/L)、AT-I-M组(50 μmol/L)、AT-I-H组(100 μmol/L)、AT-I-H+740 Y-P组[100 μmol/L AT-I与50 μg/mL 740 Y-P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激活剂].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增殖及凋亡;ELISA法测定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OD450 值(24、48 h)降低(P<0.05),TNF-α、IL-6 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AT-I-L组OD450 值(24、48 h)、TNF-α、IL-6 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AT-I-M组、AT-I-H组OD450 值(24 h、48 h)升高(P<0.05),TNF-α、IL-6 表达、细胞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AT-I-H组对比,AT-I-H+740 Y-P组OD450 值(24、48 h)降低(P<0.05),TNF-α、IL-6 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 白术内酯Ⅰ改善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其可能机制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PI3K/AKT/NF-κB通路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黄芪总黄酮对柯萨奇B3病毒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黄芪总黄酮(TFA)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模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MC组、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每组10只.VMC组、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经CVB3诱导建立VMC小鼠模型,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分别以15、30mg/kgTFA灌胃,VMC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VB3感染后第11天超声检查小鼠心脏功能,处死小鼠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和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NF-κB p65(p65)、磷酸化NF-κB p65(p-p65)、切割后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切割后半胱氨酸蛋白酶-9(Cleaved-Caspase-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小鼠CVB3 mRN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中 IL-6、IL-1β、TNF-α、TLR4、p-p65/p65、Cleaved-Caspase-3 和 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MC组比较,VMC+低剂量TFA组和VMC+高剂量 TFA 组 CVB3 mRNA、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中 IL-6、IL-1β、TNF-α、TLR4、p-p65/p65、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高剂量TFA组CVB3 mRNA、IL-6、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TLR4、p-p65/p65和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VMC+低剂量TFA组,LVEF明显高于MC+低剂量T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A可减轻CVB3诱导的VMC小鼠心肌病理损伤,减少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TLR4/NF-κB信号通路、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表达的抑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甲双胍调控成骨细胞相关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成骨细胞失调所导致的骨形成机制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骨代谢相关疾患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磷脂酰基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6/核转录因子-κB(SIRT6/NF-κB)等信号通路均具有调节成骨细胞,维持骨稳态的能力.而二甲双胍作为临床一线降糖药物不仅具有降糖能力,而且在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总结上述信号通路与二甲双胍干预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成骨细胞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改善骨形成促进骨稳态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FEV1和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 2019 年 2 月—2023 年 1 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 150 例NSCLC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后 30d内的PPC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PC组(n=26)及无PPC组(n=124),并记录患者的院内死亡情况.结果 PPC组患者FEV1%术后预测值(ppoFEV1%)、DLCO%术后预测值(ppoDLCO%)和DLCO更低,而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吸烟史比例更高,年龄更大(P<0.05).通过受试者(ROC)曲线分析显示,ppoFEV1%和ppoDLCO%预测肺叶切除术患者发生PP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50(95%CI:0.771~0.930)、0.858(95%CI:0.779~0.9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59.26%、53.25%.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74,OR=1.077),ppoFEV1%(β=-0.036,OR=0.964)和 ppoDLCO%(β=-0.103,OR=0.902)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PC组患者的ppoFEV1%、ppoDLCO%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473,P=0.015;r=-0.434,P=0.027).经ROC曲线分析,ppoFEV1%、ppoDLCO%对肺叶切除术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AUC分别为 0.850(95%CI:0.771~0.930)、0.926(95%CI:0.871~0.982).结论 ppoFEV1%<59.26%、ppoDLCO%<53.25%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具有更高的PPC发生风险,检测患者的ppoFEV1%、ppoDLCO%有助于临床医生对NSCL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预后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eNe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对慢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因子及抗炎促炎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HeNe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对慢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因子及抗炎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8例慢性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观察组给予HeNe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 2(PGE 2)、P物质(SP)、多巴胺(DA)]、抗炎促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TSG-6)、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β]水平及膝关节功能。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9%(50/54)比75.93%(41/54)]( P<0.05);治疗后,观察组PGE 2、SP、DA、TGF-β1、TSG-6、IL-10、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50 ± 0.29) ng/L比(2.85 ± 0.32) ng/L、(1.55 ± 0.35) ng/L比(1.73 ± 0.36) ng/L、(12.46 ± 1.82) g/L比(15.25 ± 2.20) g/L、(12.46 ± 2.06) μg/L比(15.58 ± 2.89) μg/L、(6.02 ± 0.89) ng/L比(6.84 ± 0.92) ng/L、(13.64 ± 2.92) ng/L比(16.50 ± 3.15) ng/L、(38.82 ± 7.15) ng/L比(47.05 ± 8.53) ng/L、(21.92 ± 4.19) ng/L比(25.41 ± 5.08) ng/L、(26.49 ± 6.74) ng/L比(31.53 ± 7.9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04% (47/54)比64.81%(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慢性KOA患者,HeNe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患者疼痛,调节机体因子失衡,改善膝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五倍子酸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效应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五倍子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增殖、细胞周期、胶原收缩程度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五倍子酸治疗瘢痕疙瘩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22年8 - 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外科获取术中切除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瘢痕疙瘩组织标本3份,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取第3 ~ 8代细胞进行实验。设置低、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分别用0.025、0.05、0.1 mg/ml五倍子酸干预细胞)及对照组(仅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细胞)。培养24、48、72 h后,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三维培养观察胶原收缩情况。按上述分组培养细胞24 h后,在微分干涉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变化。使用0.1 mg/ml五倍子酸干预细胞作为实验组(高剂量五倍子酸组),与对照组细胞分别培养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TGF-β1、2、3浓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2、3,Smad2、3、4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mRNA相对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五倍子酸剂量增加,镜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逐渐出现胞体缩小、细胞间距变大、萎缩、凋亡细胞增多现象。CCK8结果显示,随五倍子酸剂量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活力变化显著( F组别 = 78.31, P < 0.001; F时间 = 4.17, P = 0.037),其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24、48、72 h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三维培养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胶原均发生收缩,但收缩程度不同,对照组胶原明显收缩,各浓度五倍子酸组胶原收缩程度较低;作用24、48、72 h,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胶原收缩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处理24 h后,低、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细胞凋亡率(38.68% ± 3.05%、41.82% ± 2.19%、43.56% ± 3.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8% ± 1.56%,均 P < 0.001);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五倍子酸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较低(均 P < 0.01),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则显著较高(均 P < 0.05)。ELISA结果显示,高剂量五倍子酸组TGF-β1浓度[(758.58 ± 31.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 081.30 ± 44.72)pg/ml, t = 11.81, P < 0.001],TGF-β2浓度[(71.05 ± 7.40)pg/ml]与对照组[(76.43 ± 6.51)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1.09, P = 0.317),而TGF-β3浓度[(5.70 ± 3.87)pg/ml]高于对照组[(0.00 ± 0.00)pg/ml, t = 2.94, P = 0.026]。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五倍子酸组TGF-β1、Smad2、Smad3、Smad4、α-SMA mRNA表达量均较低(均 P < 0.05),TGF-β3 mRNA表达量较高( t = 6.78, P = 0.002),而TGF-β2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t = 0.05, P = 0.962)。 结论:五倍子酸可通过改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周期,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改变细胞形态,从而减少瘢痕形成及挛缩,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96例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以确诊时血肌酐是否>177 μmol/L,分为肾损伤组33例和非肾损伤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MM患者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肾损伤组血红蛋白低于非肾损伤组,白细胞计数、血尿酸、尿素氮、β 2-微球蛋白(β 2-MG)、胱抑素C及轻链型患者比例、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肾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4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22例(64.7%)结果异常。非肾损伤组26例行基因检测,结果异常14例,其中IgH重排11例(42.3%),RB1缺失4例(15.4%),1q21扩增4例(15.4%),P53缺失1例(3.8%);肾损伤组8例行基因检测,结果均异常,其中IgH重排6例(75.0%),RB1缺失5例(40.0%),1q21扩增例2例(25.0%),P53缺失1例(12.5%);肾损伤组RB1突变率高于非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3, P=0.0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升高( OR=1.009,95% CI 1.002~1.016, P=0.015)、ISS-Ⅲ期( OR=16.401,95% CI 1.174~229.164, P=0.038)、白细胞计数升高( OR=1.833,95% CI 1.020~3.294, P=0.043)、β 2-MG升高( OR=1.320,95% CI 1.009~1.728, P=0.043)、血红蛋白降低( OR=0.900,95% CI 0.832~0.922, P=0.008)是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血尿酸(AUC=0.775,95% CI 0.675~0.875, P<0.001)、白细胞计数(AUC=0.696,95% CI 0.583~0.809, P=0.002)、β 2-MG(AUC=0.822,95% CI 0.732~0.911, P<0.001)、血红蛋白(AUC=0.755,95% CI 0.652~0.857, P<0.001)、ISS-Ⅲ期(AUC=0.763,95% CI 0.669~0.856, P<0.001)对MM肾损伤均具有预测价值。 结论:MM患者合并肾损伤发生率高,积极监测和控制危险因素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