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等功臣 一代名师:记我国著名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程天民院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程天民,1927年12月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51年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曾任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我国著名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始任学部委员。随着我国开始研制核武器,进行核试验,他逐渐由病理学专业转向防原医学,并将两者结合形成“防原病理”等专业特色。从事医学教育科学研究70年,培养了大批人才,主持了多项重大项目。14次参加我国核试验,并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为铸造我国“医学核盾”做出了重要贡献。主编了《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防原医学》《军事预防医学》等多部重要专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7项和吴阶平医学奖等多项重大科教奖。当选全国优秀教师、解放军总后勤部一代名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军事委员会授记一等功。2018年12月,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批准其离休并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爆震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是冲击波作用于机体最为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因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肺爆震伤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促炎与抗炎、氧化与抗氧化、促进凋亡与抑制凋亡等处于动态平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导致肺爆震伤,这些动态平衡被打破,引起机体生理、生化、病理等发生改变,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关于肺爆震伤的研究主要涉及毁伤模型、发病机制、病理学变化、干预治疗等方面,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笔者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凋亡等方面对肺爆震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肺爆震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寻求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至9月,选取115只SD大鼠(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 4)建立肝硬化模型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方式分为模型组、BMSCs组及小檗碱组,分别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BMSCs及小檗碱灌胃处理,另选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干预后处死各组大鼠,苏木精-伊红(HE)及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与总胆红素(TBI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含量变化;采集各组大鼠粪便标本,对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进行高通量测序,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3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BMSCs组大鼠肝组织Ishak评分及分期[(4.00±0.63)分、4.50±0.55]均低于模型组[(7.83±0.75)分、5.8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33、1.333, P<0.05);BMSCs组大鼠血清ALB含量[(29.65±1.38) g/L]高于模型组[(22.76±2.6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82, P<0.05);TBIL及LN的含量[(3.09±0.25) μmol/L、(45.19±1.86) ng/ml]均低于模型组[(10.75±1.14) μmol/L、(56.69±2.0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58、11.497, P<0.05);BMSCs组大鼠肠道菌群中脱硫弧菌科及脱硫弧菌属丰度明显高于模型组,梭菌科及梭状芽胞菌属丰度明显低于模型组。 结论:BMSCs移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其肠道菌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层四模"军事病理学教育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军事病理学是军事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且事关卫勤建设全局,但该学科尚未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本研究主要立足于军事院校病理学教学现况,着眼于未来战争,坚持"为战育人"的鲜明导向,深入分析军队病理学工作者在军事科研前沿、卫勤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紧迫任务.结合学科特点和实践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个层次""四个模块"的建设理念,探索论证军事病理学教育体系建设的系统性路径,并归纳整理了一系列军事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及实践主题,以期将军事病理学教育贯穿于培养"适应多样化任务的复合型卫勤保障人才"的全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