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针对现阶段农村地区生物学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落实不到位、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活动被忽略等问题,探索培育农村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中小学生智力水平分布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分析我国14个省中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现状和分布特点,为促进我国中小学生智力健康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中的3 348名中小学生,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对3 348名中小学生智力水平进行测评.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探讨影响中小学生智力的多种因素.结果 3 348名中小学生的总智商(full 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FSIQ)得分中位数为101分,智力水平为优秀及以上、中等、临界及以下分别占8.12%、87.04%、4.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中小学生智力水平为优秀及以上的可能性是农村中小学生的1.533倍(OR=1.533,95%CI:1.115~2.107,P=0.009);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中小学生智力水平为优秀及以上的可能性分别是西部地区中小学生的3.183倍(OR=3.183)和1.893倍(OR=1.893);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中小学生智力水平为优秀及以上的可能性是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下中小学生的2.279倍(OR=2.279).位于城市地区(OR=0.376)、中部地区(OR=0.476)、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205)均是中小学生智力水平临界及以下的保护因素(均P<0.05),留守状态是中小学生智力水平临界及以下的危险因素(OR=1.934,P=0.007).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智力位于中等水平的占比较大,农村、西部地区、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和留守状态是中小学生智力水平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多关注农村、西部地区、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和留守状态中小学生的智力发育情况,全面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的智力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云南屏边苗族地区农村中学生生活行为方式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讨云南屏边苗族地区农村中学生生活行为方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改变青少年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和改善抑郁症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在云南屏边县随机整群选取 2 所中学的 819 名初中生,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收集中学生生活行为方式数据,使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DASS-21)评估抑郁症状,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生活行为方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 33.21%,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男生(39.20%vs2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日视屏时间(β=0.283,95%CI=0.114~0.452)、白天户外活动时间(β=-0.292,95%CI=-0.512~-0.071)、早餐行为(β=-0.263,95%CI=-0.455~-0.071)、新鲜食物消费(β=-0.291,95%CI=-0.529~-0.053)、零食消费(β=0.294,95%CI=0.019~0.569)均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P值均<0.05).学习日视屏时间(β=0.297,95%CI=0.074~0.520)、白天户外活动时间(β=-0.369,95%CI=-0.673~-0.065)、早餐行为(β=-0.288,95%CI=-0.567~-0.010)、新鲜食物消费(β=-0.423,95%CI=-0.735~-0.110)与男生抑郁症状关联(P值均<0.05).学习日视屏时间(β=0.306,95%CI=0.056~0.557)、抽烟(β=0.679,95%CI=0.044~1.314)、早餐行为(β=-0.304,95%CI=-0.576~-0.031)、西式快餐消费(β=-1.278,95%CI=-2.425~-0.131)与女生抑郁症状关联(P值均<0.05).结论 屏边苗族地区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并与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相关,改变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是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农村中学生多重伤害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针对潮汕地区农村中学生的多重伤害(poly-victimization,PV)发生风险进行预测,为早期识别和预防中学生多重伤害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0-2021年在潮汕农村地区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7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4 133名中学生,其中PV的发生率为17.76%(734/4 133).使用Logistic回归来选择预测变量并建立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F1值和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的效果.结果 预测模型AUC为0.847,准确度为76.03%、精确度为39.17%、召回率为29.73%、F1值为48.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经历(OR=1.80,95%CI:1.48,2.24)、男生(OR=1.51,95%CI:1.24,1.85)、身体患病或残疾(OR= 1.67,95%CI:1.14,2.43)、经常接触色情书籍视频(OR=1.89,95%CI:0.93,3.71)、最近一年留级(OR=1.73)、无亲密伙伴(OR=1.57,95%CI:1.20,2.03)、经常的自伤意图(OR=3.27,95%CI:1.34,6.52)和自伤行为(OR=0.94,95%CI:0.35,2.95)、同伴不良行为(OR=2.17,95%CI:1.69,2.73)、家庭成员酗酒(OR=1.54,95%CI:1.15,1.99)、看护人监禁史(OR=1.67,95%CI:1.02,1.64)、旁观过校园欺凌(OR=2.37,95%CI:1.92,2.84)、周围环境不安全(OR=1.64,95%CI:1.35,1.99)、采用发泄(OR=1.18,95%CI:0.95,1.38)和忍耐(OR=1.20,95%CI:0.98,1.37)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中的情绪控制(OR=0.79,95%CI:0.65,1.21)和家庭支持(OR=0.79,95%CI:0.65,1.21)是重要的预测变量.结论 构建的中学生多重伤害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用于预测学校和社区中中学生发生多重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中学生受欺凌影响因素多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以社会生态理论为基础,了解湖南省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多水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4~7月在湖南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合计纳入7142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结合中文版Olweus儿童欺凌问卷和班级感知环境问卷而设计的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湖南省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17.9%,传统欺凌占17.7%,网络欺凌占2.9%,同时遭受传统和网络欺凌的发生率为2.7%.三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男生、非完整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经常玩暴力游戏学生、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是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班级中学生感知班级环境得分越高和学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保护因素.结论:应以男生、非完整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和经常玩暴力游戏学生为重点监护对象,全方位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云贵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调查云南贵州部分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文化适应压力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通过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云贵地区1 562名少数民族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估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文化适应压力量表(语言压力、歧视和偏见、文化丧失状态3个维度)评估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压力、文化适应压力应对方式量表(顺应、固守、放弃、回避4个维度)测量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压力应对方式;对性别、年级、居住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及各量表、分量表进行描述,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多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状况健康占68.8%,轻度心理问题占30.3%,中度心理问题占0.9%;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4,P>0.05),在年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7,P<0.01),在农村、城镇和大中城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5,P>0.05);不同民族中学生的文化适应压力应对在顺应、固守、放弃、回避4种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2,P<0.01;F=4.956,P<0.01;F=4.243,P<0.01;F=8.084,P<0.01),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各因子和4种应对方式均呈现显著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顺应、固守、放弃、回避4种压力应对方式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性影响,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β=-0.130,0.063,0.188,0.292).结论 云贵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顺应应对方式有积极影响效应,固守、放弃、回避应对方式有消极影响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宁波市中学生电子烟使用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中学生电子烟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电子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2021年中国青少年烟草流行调查问卷》收集基本情况、卷烟和电子烟使用行为及电子烟广告暴露等资料,分析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率和电子烟尝试使用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电子烟尝试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1 591份,回收有效问卷1 574份,问卷有效率为98.93%.男生863人,占54.83%;女生711人,占45.17%.初中787人,占50.00%;普通高中535人,占33.99%;职业高中252人,占16.01%.电子烟使用30人,电子烟使用率为1.91%;电子烟尝试使用104人,电子烟尝试使用率为6.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2.544,95%CI:1.438~4.501)、农村地区(OR=2.084,95%CI:1.195~3.634)、好朋友吸烟(OR=4.828,95%CI:2.936~7.940)、在校期间看到老师吸烟(OR=2.766,95%CI:1.642~4.659)、电子烟广告暴露(OR=2.155,95%CI:1.315~3.532)、现在使用卷烟(OR=9.365,95%CI:2.610~33.603)、尝试使用卷烟(OR=7.519,95%CI:4.115~13.737)是中学生电子烟尝试使用的促进因素.结论 宁波市中学生存在电子烟使用行为;老师或好朋友吸烟、卷烟使用行为和电子烟广告暴露等因素可增加中学生电子烟尝试使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中国六座城市中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中国6城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现状,为更好地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新乡、阳江、重庆、乌兰察布、蚌埠33所学校共22 628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青少年身心健康监测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意外伤害总检出率为46.7%,其中男生(47.9%)高于女生(45.6%),初中生(50.6%)高于高中生(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643,150.656,P值均<0.05).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是擦伤/刮蹭伤(29.4%)、坠落/绊倒伤(19.7%)、刺伤/割伤(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生源地为农村、每周体力活动量多以及参加运动队是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风险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OR=1.24,P<0.05).结论 中国6座城市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较高.意外伤害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有所侧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河南低保农村家庭初中生健康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河南农村地区低保贫困户家庭中学生健康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河南驻马店和周口市抽取低保农村家庭初中生624名,进行健康满意度、健康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调查.结果 河南低保农村家庭初中生健康满意度总均分为(3.18±0.64)分,男生高于女生(t=3.284,P<0.05).男生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责任、身体运动、营养行为方面得分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17,5.818,4.494,P值均<0.01).健康满意度高分组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6个维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低分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满意度高分组学生在教育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氛围、居住方式、父亲学历等方面得分均高于低分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身体运动对健康满意度各维度均有影响;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氛围、父亲学历对健康满意度的生理和心理维度有影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满意度影响因素最多(8个因素),其次是生理健康(7个因素)和社会适应能力满意度(5个因素).结论 河南农村低保农户家庭初中生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健康满意度的影响较大,今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对其进行行为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根据凉山州地区艾滋病流行状况,在重点地区所有中学中随机抽样确定调查点.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烟行为、学校教育状况、家庭环境、家庭有无吸毒者或HIV感染者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吸烟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 尝试吸烟、现在吸烟、重度吸烟、≤13岁吸烟的报告率分别为33.4%、21.3%、5.0%和1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高中生、自评学习成绩差、自评家庭经济条件为下、居住乡镇或农村、自报家庭有吸毒者和自报家庭有HIV感染者是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男生、少数民族、自评学习成绩为中、家庭结构残缺、自评家庭经济条件为上或中、自报家庭有吸毒者和自报家庭有HIV感染者是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男生、高中生、自评学习成绩为中或差、居住乡镇或农村和自报家庭有吸毒者是重度吸烟的危险因素;男生、家庭结构残缺、自评学习成绩为中等、自评家庭经济条件为上或中、自报家庭有吸毒者和自报家庭有HIV感染者是≤13岁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吸烟报告率较高,初次吸烟年龄较小.学校控制吸烟教育要更多的关注男生、少数民族、高年级、居住农村或乡镇、成绩较差、家庭有吸毒者和有HIV感染者的学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