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命周期与多准则决策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为提高农村污水工艺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构建了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估(LCSA)和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耦合模型,以人工湿地(CW)、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2O)、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生物接触氧化(BCO)为研究对象,在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条件下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各系统在运行阶段贡献了绝大多数环境影响(超过85%)和经济成本(60%以上).CW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最优,但占地面积较大;MBR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最差,但其社会可持续性较好.A2O运行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能源,使其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表现不佳,而SBR和BCO各方面的可持续性较为均衡.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的MCDA结果表明:MBR、SBR和BCO在不同的偏好下各有优势,CW可持续性最优(0.59~0.70);然而,当占地面积的主观权重达到65%后,CW不再是最优方案.基于评价结果,使用者可以通过优化运行阶段消耗、根据排水去向灵活调整排放标准等方式提升污水处理工艺的可持续性,降低环境、经济和社会维度的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2016-2020年汕头市农村环境卫生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了解广东省汕头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水平及动态变化,为提高农村卫生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汕头市选取的4个区(县)抽取400个行政村2 000个家庭进行调查,并通过调查或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厕所、垃圾与污水情况、病媒生物防治情况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解汕头市农村环境卫生情况.结果2016-2020年间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构成情况不全相同(x2=109.300,P<0.05),2017年后家庭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占99.24%,水源主要为水库水,占63.64%.居民饭前便后都洗手的比例为85.7%;购买农药的比例为28.75%;施药时87.65%使用者采取了防护措施,在配药或施药后有少数人出现不适症状,占2.43%,农药废弃物主要丢弃在田边或垃圾堆,占56.17%.卫生厕所比例为98.21%,厕室内基本清洁,占99.50%;粪便处理以进入排水系统为主,占79.90%.生活垃圾主要是统一收集,以填埋为主,农田秸秆焚烧与农膜使用比例明显降低,生活污水主要经过管道排放至河流.62.10%房屋周围存在病媒生物孳生地,主要为垃圾投放点,占59.66%;"灭四害"工作都已开展的比例为75.00%.部分行政村缺少明确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占5.00%;缺少管理专门规划,占16.50%;缺少宣传教育,占8.75%.结论 汕头市农村环境卫生情况在2016-2020年有所改善,但在个人卫生意识、粪便垃圾污水处理、病媒生物防控以及环境卫生管理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随着我国人与自然全面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乡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因此文章对我国当前农村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这些问题指出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兰溪市农村环境卫生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评估兰溪市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兰溪市20个行政村和100户家庭进行访谈和现场观察,对垃圾及污水处理、 厕所与粪便无害化、 病媒生物防制和土壤卫生等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95.11%的农村居民采用集中式供水,55.00%的村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处理,5.00%的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75.00%的村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7.78%.19个村未展开过灭蝇、 灭蚊、 灭蟑和灭鼠工作;49.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苍蝇,22.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鼠迹,21.00%的家庭厨房内发现蟑螂成若虫;37.00%的家庭周围有积水容器,其中23.00%的积水容器中发现蚊虫幼虫.20份土壤样本平均蛔虫卵数为0.26个/g,活卵个数为0个/g;土壤铅、 铬含量合格率均为100.00%,镉含量合格率为30.00%.结论 兰溪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存在垃圾和污水处理不规范、 卫生厕所普及率不高、 病媒生物未控制及土壤镉污染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农村家庭饮水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农村家庭饮水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除烧开水以外有效的饮用水处理方法.方法 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于2013-2014年对广西2个县的450户家庭进行调查,收集十类与农村家庭饮用水相关的指标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家庭饮用水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450户农村家庭中,47.5%的家庭烧开水,35%喝桶装水,17.5%喝生水.A县喝开水率显著高于B县(x2=9.54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烧开水的因素包括知识水平(OR=0.290,95%CI=0.097 ~ 0.865)、污水处理(OR=0.295,95%CI=0.112~ 0.776)、储存水(OR=0.059,95%CI=0.013~ 0.269)、喝开水态度(OR=0.001,95 %CI=0.000 ~ 0.005).结论 农村地区用电水壶烧开水比例不高,存在一定比例的其他燃料烧水、桶装水和生水,且微生物超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都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农村集中式供水从水源到用户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研究,为供水单位梳理制水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对供水单位进行卫生学评价,以及成都市应对突发农村集中式供水污染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HACCP体系基本原理为思路,结合成都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于2015-11/2017-06对该型供水单位进行现场调查,通过专家研讨、采用风险矩阵法对供水单位从水源、水处理、输配水、水厂管理到用户对象中各个与饮水安全相关的环节进行危害识别与评价,判定关键控制点,建立纠偏措施.结果 水源环节存在不良气候、地质条件、水源地污染、源水取水和贮存、应急水源等关键控制点,可通过科学规划、水源地保护和制定应急策略等措施应对;水处理环节存在常规处理、清水池设计和防护缺陷、使用未经批准或被污染的药剂等关键控制点,可通过科学设计以及规范药剂采购程序和储存要求等措施应对;配水管道环节存在管道老化、破损、过长、爆管、管道压力不稳、间歇式供水、进出水口和呼气孔滤膜、管道间隔与埋深,非法接管等关键控制点,可通过定期维护、中途投加消毒剂、安装止回阀、安装滤膜、科学埋管、规范采购等措施应对;供水单位管理环节存在水质检测能力、污水处理、制水人员健康与培训、水厂生产相关记录等关键控制点,可通过提高水厂水质自检能力、督促合法排污、严格管理制水人员健康上岗、强化制水人员技能培训、规范水厂运行管理制度等措施应对;用户环节存在非法接管、使用含铅或塑料管道以及饮用生水等关键控制点,可通过监督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来改善.结论 成都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在源水、水处理、配水管道、水厂管理和用户环节存在的关键控制点,可以通过科学规划、水源保护、规范水处理过程、严格管理水厂运行和输配水调控,以及健康教育予以控制,否则应建议水务、供水单位等相关部门对不合理环节进行修整或取缔,从而保障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4至2016年石家庄市农村环境卫生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石家庄市2014至2016年农村环境卫生情况,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年随机抽取6个县、30个乡(镇)、120个村、60所小学和初中、600户家庭,涉及调查内容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家庭卫生情况、病媒防治情况、土壤重金属检测情况、农村学校卫生调查等内容.结果 2014至2016年,被调查监测点中,卫生户厕覆盖率逐年上升(P<0. 05),无厕所情况已消失;污水处理以卫生排放为主,比例逐年上升(P<0. 05),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中随意堆放的比例逐年下降(P<0. 05),统一收集比例逐年上升(P<0.05);厨房苍蝇检出率较高,厨房鼠迹呈逐年下降趋势(P<0. 05);土壤镉含量超标率分别为5. 83%、7. 50% 、6. 67% ,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35% 、40. 8% 、30. 0% .结论 2014至2016年石家庄市农村监测点垃圾、污水处理情况均有所改善,病媒控制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存在土壤镉含量超标情况,应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6年广东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1-2016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1-2016年每年的7-8月,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9个县(市、区),每个县20个村,每村选择不少于5户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垃圾与污水情况、病媒生物防制等.结果 2011-2016年广东省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厂的覆盖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从40.72%提高到61.29%、39.15%提高到55.07%;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均以定点堆放为主(52.33%),以填埋为主要处理方式(57.93%);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主要以明沟为主占34.01%,排放地点以河流为主,占40.37%;环境卫生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大部分的调查点都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有环境卫生规划、开展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及灭鼠、灭蝇等相关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结论 2011-2016年广东省各地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垃圾污水处理、卫生管理、病媒生物控制等方面情况有所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建议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7年谷城县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谷城县农村环境卫生现况.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个乡镇、20个村、100个农户、10所学校,调查其环境卫生情况.结果 调查20个村,垃圾通过垃圾转运系统集中处理的村占60.0%(12/20),污水进行处理的村仅占25.0%(5/20);饮用分散式供水的人数占46.0%(12 926/28 075);有15.0%(1 136/7 578)的家庭还在使用非卫生厕所.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占5.0%(1/20),定点堆放占60.0%(12/20);统一收集占45.0%(9/20);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占40.0%(8/20).监测户中非卫生厕所占29.0% (29/100);21.0% (21/100)家庭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监测户房屋周围有病媒生物孽生地.学校教室中灯管与黑板47.4%(27/57)平行;学生近视检出率19.9% (427/2 151).结论 谷城县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较差,卫生厕所普及率较低,农村学校教室照明条件较差,应加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福建省2011-2015年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福建省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评价福建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连续5年对全省19个县,380个行政村,1 900户农村家庭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进行环境卫生现场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间380个监测村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填埋为主(生活27.11%、工业4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水直接排放的比例仍较高(生活94.21%、工业32.63%、养殖业4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卫生规划、宣教和制度的比例分别为13.68%、10.53%和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900个监测户中仍使用非卫生厕所和无厕所的比例分别为9.63%和2.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仍以直接排入下水道为主(52.53%),仍有病媒生物孳生地、蟑螂、鼠迹、苍蝇和蚊虫的比例分别为86.74%、66.95%、46.79%、71.00%和2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来福建省农村在垃圾与污水处理、改厕与粪便无害化、病媒生物防治、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多种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应引起政府各部门重视,继续加强管理、增加经费投入和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