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南山区结直肠癌筛查效果估算:微观模拟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微观模拟模型估算2020版国家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在深圳市南山区实施的预期效果.方法 采用开源CMOST模型,模拟国家指南推荐的筛查策略[针对50~75岁人群,每年进行1次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T)、每5年1次或10年进行1次肠镜检]以及深圳市现有筛查策略(针对45~74岁人群,每2年、3年、5年进行1次风险评估问卷+FIT).通过比较成本、效果和边际成本效果比,评估不同策略的效果.结果 在实际参与率情况下,全生命周期内,国家指南推荐策略降低结直肠癌26.1%~35.7%发病数、28.6%~37.1%死亡数、挽救106.5~144.9个生命年,深圳策略降低结直肠癌14.8%~18.1%发病数、15.5%~18.9%死亡数、挽救63.7~77.4个生命年.其中国家指南推荐的每年进行1次FIT边际成本效果比最小,每降低1例结直肠癌发病仅需23.0次增量肠镜检,每挽回1个寿命年仅需5.6次增量肠镜检.在100%的参与率情况下,指南推荐策略与深圳策略防控效果接近,其中深圳策略每3年进行1次风险评估问卷+FIT是同等效果中肠镜资源消耗最小的策略.结论 在目前实际较低筛查参与率的情况下,国家指南推荐的针对50~75岁人群每年进行1次FIT筛查等策略可以提高结直肠癌发现率,并降低死亡率;在初筛参与率提高到100%的情况下,深圳策略针对45~74岁人群每3年进行1次风险评估问卷+FIT筛查是更好的优筛查策略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寡糖类敷料与非寡糖类敷料对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寡糖类敷料与非寡糖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基于DFU的发生、发展路径,构建经济学评价的成本效果模型Markov模型。假定初始有10 000例DFU患者,分别进入寡糖类敷料组与非寡糖敷料组,以评价模型进行20年(40个周期)推算,将通过文献检索与临床专家咨询获得的两种敷料技术的疗效、成本和效用参数输入模型,计算两种敷料技术治疗后的长期成本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价[生存队列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20年后非寡糖敷料组的生存率为24.59%,寡糖类敷料组的患者生存率为27.42%。寡糖类敷料组人均总成本更低(非寡糖敷料组为168 069.56元,寡糖类敷料组为156 881.90元,后者降低11 187.66元),健康收益更多(非寡糖敷料组质量调整生命年为4.220年,寡糖类敷料组为4.471年,后者提高0.251年),经济性更优(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 520.838元/质量调整生命年)。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愈合状态效用值、寡糖类敷料价格、寡糖类敷料组DFU到愈合状态转移概率、非寡糖敷料价格、小截肢状态效用值等参数对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结果影响较大,截肢状态的误工损失和DFU的健康效用值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小。结论:在目前价格水平下,与非寡糖敷料对比,寡糖类敷料治疗DFU具有卫生经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科类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高值耗材全程可追踪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一物一码的骨科类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该管理流程由医院工作人员对骨科类高值耗材进行贴码管理,实现消毒追溯码、产品合格证、计费追溯码的三码合一,由主刀医生、巡回护士、洗手护士三方签名确认,做到物码不分离,术中实时计费,术后清点、病例追踪,从而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医院全面推广该做法,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骨科类高值耗材全业务流程的整体效率,满足了相关政策监管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沙市唐氏综合征患者经济负担及女性照护者心理与社会歧视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长沙市的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疾病负担进行估算,从女性角度对DS患者主要照护者的心理负担及受社会歧视程度进行评估。方法:2020年3月,对居住在长沙地区且志愿参与的DS患者家庭进行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DS的经济负担测算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福利保障性收入。使用斯坦福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量表分析DS患者主要照护者的心理负担及受社会歧视程度。结果:基于对81位DS患者的主要照护人的系统调查,我们发现长沙地区DS患者例均生命周期经济负担为498.57万元,其中患者及照护者的劳动力损失为主要的经济负担来源。此外,DS患者主要照护者绝大多数为女性。由于需要照护患者,女性照护者一方面面临显著的生产力成本损失,另一方面也面临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社会歧视。结论:由于目前对DS无有效治疗方法,仅能通过生活照护和教育来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因此,提高患者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增加对女性照护群体的社会支持,对减轻DS家庭社会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持续加强DS的产前筛查与诊断,积极预防患者的出生,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对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深圳市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深圳市≥60岁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成本效果。方法:以深圳市≥60岁常住人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从社会的角度来评估与不接种疫苗相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成本效果。模型以周为周期,研究时限5年,模拟流感发病的季节性变化。采用5%的年贴现率对模型中的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进行贴现并计算净货币效益(NMB),以201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70 892元)作为支付意愿阈值进行评价。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结果:与不接种疫苗相比,人均节约总成本35元并且多获得0.007个QALYs,人均获得的NMB为529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流感发病率和流感疫苗保护效果是影响基线结果的主要因素。在1 000次的蒙特卡罗模拟中,接种流感疫苗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为100%。结论:与不接种疫苗相比,深圳市≥60岁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一项成本节约的疾病预防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心脏康复,提高全生命周期生活质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随着诊疗技术和管理策略的改进,其病死率已明显降低。先心病手术后心脏康复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高成本效益的先心病治疗策略,应作为先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先心病手术后心脏康复起步较晚,应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以先心病专科医师为主导、多学科联合和多模式开展"的个性化全生命周期心脏康复模式,对包含成人在内的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先心病手术后心脏康复策略进行深入、广泛研究,制定最优方案。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先心病手术后心脏康复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模式生物果蝇在砷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强毒性物质,长期饮用砷含量超标水可损伤神经系统,继而影响认知功能和损伤学习记忆功能。截至目前,砷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因此,选择适合的模式生物,对于研究砷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机制至关重要。近年来,果蝇因实验成本低、生命周期短、遗传学操作相对简单且具有较多的人类直系同源物基因等优势,成为研究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机制的热门模式生物。本文就模式生物果蝇的生物学优势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果蝇在砷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药物戒烟在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中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中国常见的戒烟药物干预策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以探究药物戒烟作为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策略的卫生经济性。方法:通过建立Markov队列模拟模型,模拟10 000名35岁有戒烟意愿的人群采用多种药物戒烟策略的干预效果。模型共纳入12种与吸烟相关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肾癌、膀胱癌、宫颈癌和髓系白血病。以1年为循环周期,模拟时长为50个周期,评价指标采用增量成本效用比(ICER),意愿支付阈值为1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分年龄组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成本效用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伐尼克兰干预最具成本效用优势。与次优干预方案(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相比,每增加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增量成本为11 140.28元,低于意愿支付阈值。随着接受干预人群年龄增大,增量成本效用比值逐渐增大,但在所有年龄段组别中ICER值均未超过意愿支付阈值,伐尼克兰干预在各个年龄段均具有最佳经济学优势。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贴现率、伐尼克兰干预药物的成本以及干预成功风险比对结果影响较大。结论:在中国采用伐尼克兰药物进行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戒烟干预具有较强的卫生经济性,且干预对象越年轻,卫生经济优势越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人群肝癌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TAAb)在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CHB肝硬化)人群中筛查肝癌的成本效果。方法:构建40岁CHB肝硬化患者模拟队列,样本量为10 000例。以单独TAAb筛查或TAAb与甲胎蛋白(AFP)并联筛查(TAAb+AFP)为研究策略,以肝脏超声与AFP并联筛查(肝脏超声+AFP)为对照策略,构建决策分析马尔科夫模型并对模型效度进行评价。以6个月为周期,通过TreeAge Pro 2020软件实现模拟运转,计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进行策略间的比较,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结果:建立的马尔科夫模型共有11个转归状态,其中7个为自然转归,4个为临床干预转归,拟合优度为0.969。采用TAAb+AFP策略进行肝癌筛查的终生筛查成本为249 612元/例,人均获得的QALY为7.704年,与肝脏超声检查+AFP策略(247 805元/例)相比,总卫生费用增加1 807元/例,多获得的QALY为 0.014,ICER为127 635元/QALY。当TAAb筛查费高于889.552元,或贴现率高于0.068,或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低于45.1%时,ICER>212 676元/QALY。单次TAAb筛查费为400~600元时,TAAb+AFP策略具有成本效果价值。当支付意愿为70 892、141 784和212 676元/QALY时,TAAb+AFP策略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分别为70.6%、75.3%和77.8%。结论:对中国CHB肝硬化人群采用TAAb+AFP策略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具有成本效果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初级预防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中国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初级预防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的成本-效果。方法:构建2种状态Markov模型,假定队列患者是年龄为45岁的Ⅱ期乳腺癌患者。第1种状态模拟4个周期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风险>20%]化疗的成本和结果,其假设基于文献综述,包括FN发生率[基线(确定敏感性分析范围),0.29(0.24~0.35)]和相关事件[FN病死率,3.4(2.7~4.1)]。第2种状态模拟长期生存,并与相对剂量强度(RDI)[RDI<85%和≥85%的死亡风险比为1.45(1.00~2.32)]进行关联。临床效果、治疗成本和经济学效用值是基于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和专家意见。结果:与rhG-CSF初级预防和无预防治疗方案比较,PEG-rhG-CSF初级预防成本分别增加了5 208.19元和5 222.73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分别提高了0.066年和0.297年。因此,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9 146.3元/QALY和17 558.77元/QALY,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 000元)的意愿支付阈值。敏感性分析显示,PEG-rhG-CSF初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越好,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RDI<85%对比≥85%的死亡风险比越低,PEG-rhG-CSF初级预防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尽管PEG-rhG-CSF初级预防的成本较高,但考虑到其额外的收益,中国FN风险>2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PEG-rhG-CSF初级预防与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相比,PEG-rhG-CSF很可能是一种具有成本-效果的替代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