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市六城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两个五年规划期间水质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南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农饮水)水质状况.方法 在南宁市市辖6个旧城区85%以上的乡镇(含村)设置监测点.分别于2011-2015年("十二五")和2016-2020年("十三五")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9月),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十二五"期间农饮水合格率33.4%,"十三五"期间合格率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十年合计合格率52.5%;两个五年规划期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不高是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大部分指标均优于"十二五",但一些与水质处理相关的指标(氯酸盐、铝等)超标呈现上升趋势.对十年数据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对"十二五"时期,"十三五"时期(OR=0.26,95%C/:0.19~0.35)不合格风险更低.丰水期(OR=0.66,95%CI:0.53~0.82)、有卫生许可(OR=0.76,95%CI:0.64~0.90)是保护因素,不合格风险更低,地表水(OR=1.56,95%C/:1.12~2.18)相对不合格风险更高.常规处理水样是保护因素,相对仅消毒(OR=2.02,95%CI:1.36~3.00)、不处理(OR=2.58,95%CI:1.75~3.79)、沉淀过滤(OR=4.18,95%CI:2.49~7.01)不合格风险更低.结论 南宁市农饮水水质卫生呈上升趋势,但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分析结果提示,水样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合格率影响较大,建议加强监督和技术指导,提高供水单位水质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6-2022年沈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水质变化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沈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2016-2022年对沈阳市9个涉农区县1 910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采集水样3 820份,水样总体合格率为85.73%(3 275/3 820).2016-2022年水样合格率从67.46%提升至93.98%.不同年度、不同水期、不同水样类型、不同消毒方式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未达标指标为浑浊度(4.06%)、锰(3.82%)、总大肠菌群(2.88%)、肉眼可见物(1.44%)、硝酸盐(1.41%)、菌落总数(1.31%)、铁(1.15%)和色度(1.10%).结论 沈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逐年增高,需重点关注硝酸盐、氟化物、铁、锰、氨氮、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不合格指标,对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引起重视,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探究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择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所辖12个街道(乡镇),在枯水期(4至5月)和丰水期(7至8月)分别对每个街道(乡镇)设置监测点6~8个;采集该区二次供水、直饮水、出厂水、末梢水、井水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水样977份,合格857份,合格率为87.72%.不同年度水样合格率间比较,水样的合格率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10,P<0.05);且不同类型水样的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出厂水[91.84%(280/305)]、二次供水[89.74%(70/78)]、末梢水[88.00%(352/400)]、直饮水[84.85%(112/132)]、井水[54.84%(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29,P<0.001).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为82.40%,其次为耐热大肠菌群(86.08%)、硫酸盐(88.33%)、硝酸盐(94.28%);其余指标均合格.城市和农村水样的合格情况对比,城市水样合格率为96.92%(346/357),高于农村水样[68.87%(346/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880,P<0.001).提示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村饮用水水质亟待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5-2018年济南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氟化物含量时空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济南市农村饮用水氟化物含量时空特征。方法:2015-2018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济南市7个涉农区(县)所有乡镇(街道)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采集、保存、运输以及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对水氟进行时间,地区,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区(章丘区、济阳区、商河县、历城区、长清区)与非流行区(平阴县、天桥区),水期类型(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类型(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源类型(浅井水、深井水、江河水及水库水)的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采集水样1 638份,水氟中位数为0.400 mg/L,范围为0.002 ~ 2.700 mg/L,不同年份水氟(0.400、0.430、0.490、0.360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33.907, P < 0.01)。水氟总超标率为5.49%(90/1 638),有3个区存在水氟超标情况,分别为济阳区[26.11%(59/226)]、章丘区[6.12%(30/490)]、历城区[0.53%(1/188)]。流行区(1 398份)水氟中位数为0.420 mg/L,非流行区(240份)为0.320 mg/L,流行区水氟明显高于非流行区( Z =-6.490, P < 0.01);流行区水氟超标率为6.44%(90/1 398),非流行区无水氟超标情况。枯水期(819份)、丰水期(819份)水氟中位数均为0.400 mg/L。出厂水(392份)水氟中位数为0.320 mg/L,末梢水(1 246份)为0.450 mg/L,末梢水水氟高于出厂水( Z =-6.881, P < 0.01)。浅井水、深井水水氟超标率分别为31.76%(47/148)、3.82%(43/1 126),江河水及水库水无水氟超标情况。 结论:济南市农村饮用水氟化物存在超标现象,水氟超标主要集中在济阳区。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区水氟高于非流行区,末梢水水氟高于出厂水,以浅井水和深井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存在水氟超标情况,应持续开展居民饮用水氟化物含量的普查和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管癌已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的新发病人数达60.4万,死亡人数达54.4万。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虽然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根据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估计,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24.6万,食管癌粗发病率为17.8/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2.6/10万,农村粗发病率为24.6/10万;食管癌死亡病例为18.8万,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3.7/10万,城市粗死亡率为10.0/10万,农村粗死亡率为18.4/10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4位。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以及安徽、江苏苏北、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闽南等地区。我国食管癌流行病学典型特征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人口发病率高于城市人口。然而,自2000年开始,无论城市抑或农村,无论男性抑或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女性发病率下降趋势尤其明显。我国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已知其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包括烫食、热茶、饮酒、吸烟等,此外还包括食品霉变、炭烤或烟熏制备方式、饮用水、土壤成分或环境微生物菌群等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五水共治"对杭州市外环境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杭州市"五水共治"实施对外环境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的影响,为因地制宜、科学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5月,在杭州实施"五水共治"过程中,在13个区(县、市)以乡镇为单位按照供水方式的不同采集水样,水碘检测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的"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按照水源类型(自来水、井水、泉水),区域(城市、郊区、农村)等进行水碘分布状况分析。结果:全市共检测水样722份,水碘中位数为1.1 μg/L,范围为0.3 ~ 105.0 μg/L,各区(县、市)水碘中位数均< 10 μg/L。全市182个乡镇中,集中供水94个,分散供水3个,混合供水85个;自来水、井水和泉水的水碘中位数分别为1.3、0.9、1.6 μg/L,城区、郊区、农村的水碘中位数分别为3.6、1.2、1.0 μg/L。结论:杭州市外环境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偏低,仍属于碘缺乏地区,在开展"五水共治"措施的同时应继续实行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7-2021年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省所有农村人口乡镇范围内分层抽取一定数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监测点,于2017-2021年丰水期(4-6月)、枯水期(8-10月)分别对各监测点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样采集,并对常规指标和氨氮指标进行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合格判定.结果 2017-2021年共检测水样26 608份,总体合格率为59.77%,呈逐年上升趋势(x2值=4435.48,P值<0.001),由2017年的36.31%上升到2021年的86.80%.消毒剂余量、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或大肠埃希菌、菌落总数和浑浊度单项合格率分别为24.13%、72.11%、79.76%、86.84%和89.17%,为主要影响水质合格指标.不同的水期类型、水样类型、消毒方式的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呈逐年提高趋势,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消毒剂余量仍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需健全全省水质监测网络、抓实重点特征水厂卫生管理、开展卫生学评价,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1年山西省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为了解山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提高农村学校师生饮水质量提供数据支持,于2021年4-9月对山西省96个县286所农村学校开展卫生调查,并采集学校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共监测学校末梢水样572份,合格水样510份,合格率为89.2%,其中枯水期水样合格率(91.3%)略高于丰水期水样合格率(87.1%).在286所学校中,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以地下水(94.8%)为主,水处理方式以未处理和沉淀过滤(90.2%)为主.合格率较低的指标为总大肠菌群(93.0%)、硫酸盐(97.9%)、总硬度(98.8%).提示应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净水工艺,加大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管力度,保障农村学生饮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19-2022年濮阳市城乡生活饮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为全面了解濮阳市城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本研究对该地区2019-2022年城市管网出厂水及末梢水、二次供水以及农村各水站的出厂水及末梢水中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监测生活饮用水水样889份,合格832份,总合格率为93.59%,不同年份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69,P<0.05);且以2019年最高.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样800份,合格779份,合格率为97.38%,高于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59.55%(5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954,P<0.05).丰水期生活饮用水水样461份,合格413份,合格率为89.59%,低于枯水期水样合格率[97.90%(419/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38,P<0.05).城市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 100.00%(48/48),97.43%(608/624)和 96.09%(123/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1,P>0.05).农村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59.09%(26/44)和60.00%(27/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8,P>0.05).在检测的 889份生活饮用水水样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最低的为总大肠菌群(94.71%),其次为菌落总数(97.41%),大肠埃希菌合格率最高(98.99%).各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07,P<0.05).提示濮阳市城乡生活饮用水整体水质比较稳定,但仍存在微生物超标现象,尤其是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16-2020年汕头市农村环境卫生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了解广东省汕头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水平及动态变化,为提高农村卫生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汕头市选取的4个区(县)抽取400个行政村2 000个家庭进行调查,并通过调查或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厕所、垃圾与污水情况、病媒生物防治情况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解汕头市农村环境卫生情况.结果2016-2020年间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构成情况不全相同(x2=109.300,P<0.05),2017年后家庭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占99.24%,水源主要为水库水,占63.64%.居民饭前便后都洗手的比例为85.7%;购买农药的比例为28.75%;施药时87.65%使用者采取了防护措施,在配药或施药后有少数人出现不适症状,占2.43%,农药废弃物主要丢弃在田边或垃圾堆,占56.17%.卫生厕所比例为98.21%,厕室内基本清洁,占99.50%;粪便处理以进入排水系统为主,占79.90%.生活垃圾主要是统一收集,以填埋为主,农田秸秆焚烧与农膜使用比例明显降低,生活污水主要经过管道排放至河流.62.10%房屋周围存在病媒生物孳生地,主要为垃圾投放点,占59.66%;"灭四害"工作都已开展的比例为75.00%.部分行政村缺少明确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占5.00%;缺少管理专门规划,占16.50%;缺少宣传教育,占8.75%.结论 汕头市农村环境卫生情况在2016-2020年有所改善,但在个人卫生意识、粪便垃圾污水处理、病媒生物防控以及环境卫生管理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