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氟化物对成釉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氟化物对成釉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小鼠成釉细胞株(LS8细胞),根据氟化钠(NaF)终浓度分为对照组(0.0 mmol/L NaF)和染氟组(1.6 mmol/L NaF)。对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筛选关键模块和关键基因。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染氟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709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223个,下调基因486个。DEGs的GO分析主要涉及受体配体活性、细胞黏附分子结合、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分子功能,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受体复合物、膜筏等细胞组分,外部封装结构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组织等生物学过程。全基因集的GSEA发现,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发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脂肪酸降解、丙酮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处于抑制状态。构建PPI网络后,得到3个关键模块和4个关键基因[Ⅰ型胶原α1(Col1a1)、Ⅰ型胶原α2(Col1a2)、Ⅴ型胶原α1(Col5a1)和纤维蛋白原-1(Fbn1)]。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LS8细胞Col1a1、Col1a2、Col5a1、Fbn1 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 P均< 0.05),与GEO数据库中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得到的关键基因Col1a1、Col1a2、Col5a1、Fbn1及IL-17、NF-κB信号通路可能与氟化物对成釉细胞的毒性作用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5-2018年济南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氟化物含量时空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济南市农村饮用水氟化物含量时空特征。方法:2015-2018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济南市7个涉农区(县)所有乡镇(街道)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采集、保存、运输以及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对水氟进行时间,地区,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区(章丘区、济阳区、商河县、历城区、长清区)与非流行区(平阴县、天桥区),水期类型(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类型(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源类型(浅井水、深井水、江河水及水库水)的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采集水样1 638份,水氟中位数为0.400 mg/L,范围为0.002 ~ 2.700 mg/L,不同年份水氟(0.400、0.430、0.490、0.360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33.907, P < 0.01)。水氟总超标率为5.49%(90/1 638),有3个区存在水氟超标情况,分别为济阳区[26.11%(59/226)]、章丘区[6.12%(30/490)]、历城区[0.53%(1/188)]。流行区(1 398份)水氟中位数为0.420 mg/L,非流行区(240份)为0.320 mg/L,流行区水氟明显高于非流行区( Z =-6.490, P < 0.01);流行区水氟超标率为6.44%(90/1 398),非流行区无水氟超标情况。枯水期(819份)、丰水期(819份)水氟中位数均为0.400 mg/L。出厂水(392份)水氟中位数为0.320 mg/L,末梢水(1 246份)为0.450 mg/L,末梢水水氟高于出厂水( Z =-6.881, P < 0.01)。浅井水、深井水水氟超标率分别为31.76%(47/148)、3.82%(43/1 126),江河水及水库水无水氟超标情况。 结论:济南市农村饮用水氟化物存在超标现象,水氟超标主要集中在济阳区。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区水氟高于非流行区,末梢水水氟高于出厂水,以浅井水和深井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存在水氟超标情况,应持续开展居民饮用水氟化物含量的普查和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35届国际氟化物研究协会学术会议组委会主席孙殿军教授在第35届国际氟化物研究协会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和朋友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氟中毒大鼠肝组织Col-Ⅰ、Col-Ⅲ及α-SMA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肝组织胶原蛋白-Ⅰ型(Col-Ⅰ)、胶原蛋白-Ⅲ型(Col-Ⅲ)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探讨慢性氟中毒是否有导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体重(90 ~ 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饮用水氟离子浓度< 0.5 mg/L),低、中、高浓度氟组(饮用水氟离子浓度分别为5.0、50.0、100.0 mg/L),每组12只(雌、雄各半),饲养6个月。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骨氟、尿氟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马松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组织Col-Ⅰ、Col-Ⅲ、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4组大鼠骨氟、尿氟[骨氟:(92.52 ± 5.64)、(112.21 ± 11.86)、(142.99 ± 7.87)、(235.63 ± 11.55)mg/kg,尿氟:(5.47 ± 0.88)、(17.78 ± 1.48)、(54.16 ± 5.96)、(121.11 ± 6.32)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01)。光镜下,随着染氟浓度增加,肝细胞水肿程度加重,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增多。低、中、高浓度氟组大鼠Col-Ⅰ mRNA表达水平(1.20 ± 0.09、1.80 ± 0.08、1.58 ± 0.06)均高于对照组(1.00 ± 0.00, P均< 0.05);中、高浓度氟组大鼠Col-Ⅲ、α-SMA mRNA表达水平(Col-Ⅲ:1.15 ± 0.14、1.64 ± 0.24,α-SMA:1.69 ± 0.02、2.34 ± 0.06)均高于低浓度氟组(Col-Ⅲ:0.59 ± 0.17,α-SMA:0.80 ± 0.13, P均< 0.05)。随着染氟浓度增加,大鼠肝组织Col-Ⅰ(0.00 ± 0.00、0.03 ± 0.01、0.08 ± 0.01、0.13 ± 0.02)、Col-Ⅲ(17 803.05 ± 3 221.16、47 523.15 ± 3 490.10、127 786.35 ± 13 008.86、237 233.03 ± 47 614.63)、α-SMA(516.83 ± 181.18、2 885.03 ± 864.92、11 186.94 ± 2 394.08、37 182.43 ± 12 390.59)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 P均< 0.05)。 结论:长期摄入过量氟可能引起大鼠肝脏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胶原纤维产生增多,进而引起肝纤维化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氟中毒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氟中毒发病机制复杂,具体机制尚无定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诱导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氟化物能诱导多种表观遗传调控的改变,并参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目前在细胞培养、动物模型和人群研究中氟化物暴露与表现遗传修饰机制相关重要发现进行综述,重点从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非编码RNAs以及基因组印记等表观遗传调控模式探讨氟中毒发病机制,以期为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 - 2021年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为氟中毒的监测防治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方法:2019 - 2021年,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采用《尿中氟化物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15)对质控样进行检测,采用Origin 9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制作Youden图、偏差棒图,并根据Z比分值进行结果评定,│Z│≤2为合格,2 <│Z│<3为基本合格,│Z│≥3为不合格。结果: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合格率为95.00%(38/40)。绝大部分实验室的│Z│比分值< 2。2019、2020年2个实验室内│Z│比分值≥3。结论:江西省尿中氟化物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较为满意,但个别实验室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职业危害暴露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防护对策与措施。方法:于2017年6~10月,选择某省的7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这7家企业均含有冰箱拆解线、洗衣机拆解线、空调拆解线、电视机/电脑拆解线、CRT切割线,部分企业还设有线路板线、湿式贵金属回收线、塑料破碎线、塑料造粒线等进行废线路板的贵金属回收、废塑料的破碎及再生处理等深加工作业。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结合采取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效果,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重金属、阻燃剂、汞、氟化物、氰化物、氢氧化钠、盐酸和硝酸等,重金属采样共获得有效样品145份,其中个体采样样品102份,定点长时间采样样品43份。其中,8份样品(个体采样样品6份,长时间定点采样样品2份)铅超标,均发生在电视机拆解线。采集5份冰箱破碎和塑料粉碎时的空气样品,利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高通量定性分析,除阻燃剂外,另可检出塑化剂、杀虫剂及其他成分。个体噪声检测最终获得有效8 h等效声级(L EX,8h)数值123份,其中86份超标,超标率69.9%。 结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在拆解处理过程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超标,有潜在的职业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南北两城市PM 2.5主要污染物组分及来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南北两城市深圳和太原市大气细颗粒物(PM 2.5)主要成分及其污染来源。 方法:采集2017至2018年深圳和太原市空气中PM 2.5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Pb)、铝(Al)、砷(As)等10种金属元素浓度,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氟化物(F -)、氯化物(Cl -)、硫酸盐(SO 42-)等10种水溶性离子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苊烯、苊等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用碳质分析仪测定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含量;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PM 2.5的污染来源。 结果:太原市PM 2.5样品中Pb、锰(Mn)、As、镍(Ni)、F -、OC、EC浓度明显高于深圳市,钠盐(Na +)、Cl -、磷酸盐(PO 43-)浓度低于深圳市( P<0.05);除萘外,太原市PM 2.5样品中其余PAHs浓度均高于深圳市( P<0.05)。深圳市PM 2.5样品中金属元素与水溶性离子污染来源由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因子(42.64%)、建筑/土壤因子(34.22%)和海洋因子(17.93%)构成,PAHs主要来源于燃油与机动车尾气因子(38.58%)、燃煤因子(30.78%)、生物质燃烧因子(24.38%)。太原市PM 2.5样品中金属元素与水溶性离子来自建筑因子(30.26%)、燃油燃煤因子(24.58%)、二次粒子/土壤因子(22.03%)及工业因子(18.89%),PAHs主要来自燃油与机动车尾气因子(54.71%)、燃煤因子(43.54%)。 结论:深圳和太原市PM 2.5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环境健康管理,根据各地污染来源有针对性进行治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氟化物》杂志主编Bruce Spittle博士在第35届国际氟化物研究协会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家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氟中毒对骨骼肌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氟具有双重的健康效应。适量的氟对于骨骼发育、预防龋齿和神经系统活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过量的氟可引起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氟中毒可导致骨骼肌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低浓度氟可诱导骨骼肌肌管肥大,而高浓度氟则通过引起一系列信号通路的异常,导致骨骼肌萎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氧化应激、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异常改变均在氟中毒引起的骨骼肌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氟化物对骨骼肌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