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例儿童滑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并总结我国儿童滑雪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滑雪运动损伤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98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63.3%,62/98),女36例(36.7%,36/98);患儿平均年龄为9.8岁,范围在4.4~14.0岁;单板滑雪运动致伤患儿51例(52.0%,51/98),双板滑雪致伤患儿47例(48.0%,47/98)。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分布、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受伤至就诊时间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总结儿童冰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结果:98例患儿中,软组织损伤15例(15.3%,15/98),以膝关节扭伤(33.3%,5/15)及大腿损伤(20.0%,3/15)最为多见;骨折83例(84.7%,83/98),以胫腓骨干骨折(38.6%,32/83)和尺桡骨远端骨折(20.5% ,17/83 )发生率最高。单板滑雪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为腕关节周围(27.5%,14/51)及小腿(27.5%,14/51),而双板滑雪以小腿损伤最为常见(40.4%,19/47)。35.7%(35/98)的患儿因不慎摔倒受伤,19.4% (19/98)的患儿因装备型号不匹配受伤,6.1 % (6/98)的患儿因雪板脱离装置失效受伤,其余受伤原因包括操作不熟练、被人撞伤、跨级别滑雪及疲劳。15例软组织损伤患儿中,1例(6.7%,1/15)患儿因大腿软组织裂伤行清创缝合,其余保守治疗。83例骨折患儿中,11例(13.3%,11/83)患儿接受手术治疗;24例(28.9%,24/83 )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47例(56.6%,47/83)接受原位石膏或支具固定;1例(1.2%,1/83)患儿予制动休息观察。结论:我国儿童滑雪伤与传统滑雪国家报道的临床特征整体类似,但又具备自身特点:①我国儿童参与单板运动比例较高,上肢伤比例相对较高;②整体运动水平相对较低,体验式滑雪受伤比例较高;③需要手术治疗的严重外伤相对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773例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3亿人上冰雪"运动目标提供急救保障经验。方法:收集北京冬奥会雪上比赛场馆医疗站测试期间收治的各类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资料,分类统计伤者基本信息,损伤部位、伤害类型、受伤原因和转归情况。结果:在773例雪上运动受伤的患者中,男性461例,女性310例,2例患者未填性别,平均年龄32.9岁。损伤部位排前五的分别是下肢261例(32.04%)、上肢159例(20.37%)、躯干137例(17.57%)、头面部126例(16.16%)、脊柱76例(9.74%)。受伤类型前三位的分别是皮肤软组织损伤618例(79.95%)、骨折76例(9.83%)、脱位/半脱位30例(3.88%)。主要受伤原因分别为意外伤害663例(85.77%)、扭伤63例(8.15%)、其他(冻伤等)25例(3.23%)。现场处理541例,占69.99%;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195例,占25.22%。结论:雪上运动是一项风险性高、易于发生各种损伤的运动,在要求滑雪者做好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应做好雪上运动医疗急救保障服务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岛市部分地区128例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青岛市部分地区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以期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因滑雪运动损伤就诊于青岛市中心医院骨科的128例患者资料,分类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类型、损伤部位、致伤原因及治疗方式等。结果:128例患者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32.0±12.1)岁;单发伤占97.66%(125/128),多发伤占2.34%(3/128)。单板滑雪致伤44例(34.38%,44/128)46处(35.11%,46/131),双板滑雪致伤84例(65.62%,84/128)85处(64.89%,85/131)。损伤类型:软组织损伤44例(34.38%,44/128),骨折84例(65.62%,84/128)。受伤部位前3位:小腿(24.43%,32/131)、腕关节周围(18.32%,24/131)、膝关节周围(15.27%,20/131)。单板、双板滑雪最容易受伤部位分别为腕关节(26.09%,12/46)、小腿(31.76%,27/85)。致伤原因前3位:不慎摔倒(39.06%,50/128)、被人撞伤或紧急避险(14.84%,19/128)、装备型号不匹配(12.50%,16/128)。初学滑雪患者占比高达76.56%(98/128)。手术治疗49例(38.28%,49/128),保守治疗79例(61.72%,79/128)。结论:青岛市部分地区滑雪运动损伤具有初学者占比高、跌倒致伤占比高、骨折占比高等特点。单板滑雪需注意腕关节的防护,双板滑雪上雪前需特别注意检查滑雪板脱离装置。虽然有不少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但是严重多发伤少见,大多数患者仅需保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冰雪运动损伤的特点与防治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历史上,滑雪作为山区一种古老的交通方式,在狩猎、出行和军事行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滑雪最早的起源记载出现在我国阿勒泰地区。直至19世纪滑雪才成为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方式,近百年来,滑雪成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 [1]。滑雪比赛于1936年加入冬季奥林匹克大家庭,而国际滑雪联合会第一届高山滑雪世界杯比赛于1967年举行。据估计,目前全球共有超2亿的活跃滑雪参与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疆地区147例冬季冰雪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新疆地区冬季冰雪运动损伤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冰雪运动的医疗保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因冰雪运动损伤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骨科的147例患者资料。分类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损伤部位、损伤类型、致伤原因、住院时间及治疗方式,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损伤部位和损伤类型,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 结果:147例患者149处损伤中,男73例,女74例;年龄(27.8±15.6)岁。损伤部位前3位:下肢(36.91%,55/149)、上肢(31.54%,47/149)、头面部(14.77%,22/149)。损伤类型前3位:骨折(61.90%,91/147)、皮肤软组织损伤(14.97%,22/147)、韧带损伤(10.20%,15/147)。主要致伤原因包括摔伤(58.50%,86/147)、扭伤(20.41%,30/147)、撞伤(19.73%,29/147)。91例骨折患者中55例(60.44%,55/91)行手术治疗,32例(35.16%,32/91)行闭合复位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治疗;22例软组织损伤患者中8例(36.36%,8/22)行手术治疗;15例韧带损伤患者中7例(46.67%,7/15)行手术治疗。147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0(4.0,9.0)d。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以及不同年龄段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青年人是新疆地区冬季冰雪运动受伤最多的群体,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住院时间有所不同,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应充分认识到冰雪运动的危险性并穿戴好合适的运动护具,避免高风险动作;医生在制定具体诊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损伤部位和损伤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冬残奥会)的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开启了中国、乃至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随着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技术的参差不齐,冰雪运动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冰雪运动常见的损伤类型有扭伤、拉伤、划伤、摔伤、脱臼、骨折、头部损伤、脊椎损伤、内脏损伤及冻伤等,其中扭伤、拉伤和骨折占滑雪损伤总数的70%~80%。本期王钢教授特组织一期"冰雪运动损伤"重点刊,共刊出5篇相关文章,着重介绍了目前我国冰雪运动损伤的特点与防治现状,内容涉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的创伤特点与救治及高山滑雪相关严重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新疆地区、青岛部分地区冬季冰雪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等,旨在进一步明确我国冰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规范冰雪运动损伤的防治,进而提高此类患者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项目医疗急救的保障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赛道医疗保障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为今后赛事举办及群众冰雪运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参加2021年10-11月雪车、雪橇、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以下简称"国际训练周"),及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钢架雪车项目(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受伤、救治情况,参考和借鉴《冬季雪上运动项目医疗保障标准》制定具体的分类标准分析受伤部位、受伤类型、事故发生点位等.结果:参加国际训练周和北京冬奥会总计743名运动员,比赛期间共发生翻车、翻撬、碰撞事故58次,其中有28次(运动员28例)出现了运动员受伤,占事故总数的48.3%,占运动员总数3.8%,其中男性9例(32.1%),女性19例(67.9%),平均年龄(26.3±4.7)岁.28例受伤运动员中20例(71.4%)为Ⅰ类伤,在现场得到了救治处理,8例(28.6%)伤情较重的,其中Ⅱ类伤(7例)、Ⅲ类伤(1例)转诊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3例(10.7%)出现了多发损伤,其中2例为2部位受伤,1例为3部位受伤,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为脚踝及脚趾(10/32,31.3%).28例受伤运动员中有1例(3.6%)同时出现了 2种受伤类型,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为关节和(或)韧带损伤(11/29,37.9%).赛道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点位为第9弯道(18/58,31.0%).结论:通过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分析和总结,能够更好地为今后我国开展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运动提供经验和参考,使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奥运资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北京冬奥会医疗服务保障建设中输血输液加温仪配置的测试遴选评估-北京冬奥会测试赛中的测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冰雪运动尤其是极限体育运动难以避免的意外伤害,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据统计,在冬奥会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受伤的概率大约在10%~14%,如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有2 566名运动员参赛,受伤事件287例;2014年索契冬奥会有2 780名运动员参赛,受伤事件391例;2018年平昌冬奥会有2 920名运动员参赛,受伤事件237例;在以往的比赛中甚至还发生过由于伤重而不治身亡的情况,其中赛事类的高速运动项目如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最常发生严重受伤事件[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运动针刺法"联合痹祺胶囊治疗冰雪项目中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观察"运动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法"分别联合痹祺胶囊治疗冰雪项目中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冰雪项目中运动性软组织损伤(腰扭伤)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给予"普通针刺法"联合痹祺胶囊治疗)和研究组(n=40,给予"运动针刺法"联合痹祺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的腰椎活动度.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针刺法"联合痹祺胶囊治疗冰雪项目中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能缓解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增强固定技术用于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增强固定技术在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搜集因冰雪运动或冬季地面结冰滑倒导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老年患者65例,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n=26)、B(n=21)、C(n=18)3组,3组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进行治疗,A组采用磷酸钙骨水泥增强固定,B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条增强固定,C组单纯实施锁定钢板螺钉固定.比较3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干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及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记录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A、B 2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均<0.05),术后颈干角更大(P均<0.05),肱骨头高度丢失更小(P均<0.05);但A、B 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3组患者疼痛、功能、运动限制及解剖复位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A、B 2组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5);但A、B 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3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时活动度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A、B 2组均明显大于C组(P均<0.05).A、B 2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A、B 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增强固定技术治疗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