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靛灰蝶和彩斑尾蚬蝶线粒体基因组及基于线粒体基因的凤蝶总科系统发育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对靛灰蝶Caerulea coeligena和彩斑尾蚬蝶Dodona maculosa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基于已知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探析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测定靛灰蝶和彩斑尾蚬蝶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对其进行拼装和注释,并对其tRNA基因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基于NCBI数据库中已报道的凤蝶总科6科48种蝴蝶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核苷酸序列,对凤蝶总科50个种的13个PCGs的选择压力进行分析;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分析这50个种及其所属科和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靛灰蝶和彩斑尾规蝶线粒体全基因组长分别是15 164和15 486 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Z489120和MZ489121),其基因组大小、结构和组成、基因排列、核苷酸组成、密码子使用和tRNA结构预测等均与已知近缘种蝴蝶相似;凤蝶总科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经历了高水平的纯化选择,13个PCGs非同义替换率和同义替换率比值(Ka/Ks)明显小于1.凤蝶总科重建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凤蝶科(Papilionidae)+弄蝶科(Hesperiidae)+粉蝶科(Pieridae)+(蛱蝶科(Nymphalidae)+(灰蝶科(Lycaenidae)+蚬蝶科(Riodinidae)))).[结论]基于凤蝶总科已报道的48种和本研究新测序两种线粒体基因组重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蚬蝶科与灰蝶科为单系且互为姐妹群关系,且与蛱蝶科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凤蝶科可能是凤蝶总科中最早进化的类群.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蝴蝶的系统进化和完善其分类系统提供了新的分子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蝶类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小红珠绢蝶Parnassius nomion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并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蝶类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及Sequencher 4.8拼接软件获得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参考鳞翅目昆虫已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使用MEGA6.0软件对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各基因进行定位和注释.采用tRNA Scan-SE 1.21在线预测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重建了包含凤蝶总科中凤蝶科(Papilionidae)、绢蝶科(Parnassiidae)、粉蝶科(Pieridae)、眼蝶科(Satyridae)、蛱蝶科(Nymphalidae)、灰蝶科(Lycaenidae)、斑蝶科(Danaidae)、珍蝶科(Acraeidae)、喙蝶科(Libyheidae)和蚬蝶科(Riodinidae) 10个科28种蝴蝶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总长度为15 362 bp(GenBank登录号:MF496134),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A+T富含区.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较高的A+T含量(79.6%).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UUA的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最高(5.08),而AGG和CCG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均较低(0),这与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 coreana的分析结果一致.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这与鳞翅目中目前已得到的其他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中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凤蝶总科内蚬蝶科与灰蝶科的亲缘关系最近;粉蝶科与蛱蝶科、珍蝶科、眼蝶科、斑蝶科、喙蝶科、蚬蝶科和灰蝶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更近;绢蝶科与凤蝶科锯凤蝶亚科亲缘关系最近,随后二者与凤蝶亚科物种聚为一支.在绢蝶科中,小红珠绢蝶与依帕绢蝶Parnassius epaphu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支持绢蝶科物种归为绢蝶亚科,绢蝶亚科、锯凤蝶亚科和凤蝶亚科归入凤蝶科,且绢蝶亚科与锯凤蝶亚科为姐妹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峨眉山夏季蝶类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2008-2017年夏季在峨眉山地区的调查,共采集蝶类标本1 860号,隶属10科73属154种,结合前人报道,峨眉山共有蝶类11科126属279种.本次调查显示,蛱蝶科Nymphalidae物种数(55种)和个体数(645只)均最多,珍蝶科Acraeidae物种数(1种)和个体数(6只)均最少;常见种(数量占比大于5%)包括嘉翠蛱蝶Euthalia kardama、斑星弄蝶Celaenorrhinus maculosus、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素饰蛱蝶Stibochiona nicea、灰翅串珠环蝶Faunis aerope和黑纹粉蝶P.melete,这6种蝶类占蝶类总数的41.10%;珍稀种包括金裳凤蝶Troides aeacus、裳凤蝶T.helena、燕凤蝶Lamproptera curia、三尾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双星箭环蝶Stichophthalma neumogeni、白袖箭环蝶S.louisa、箭环蝶S.howqua、黑紫蛱蝶Sasakia funebris、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和朴喙蝶Libythea celtis,这些珍稀蝶类值得重点关注和保护.建议加强峨眉山蝶类资源的长期监测和调查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开发蝶类资源和进行濒危珍稀特有蝶类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2017年5-9月采用样线法对贺兰山东麓6类生境和不同干扰类型10条样线的蝴蝶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季节动态进行调查.共记录蝴蝶5科36属45种,蛱蝶科Nymphalidae的属和物种数最多,为17属19种;凤蝶科Papilionidae最少,仅1属1种.菜粉蝶Pieris rapae、云粉蝶Pontia daplidice、斑缘豆粉蝶Colias erate和小檗绢粉蝶Aporia hippia是该地区的优势种,个体数量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1.76%、11.63%、11.21%和10.17%.不同生境样线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不同.蝴蝶的栖息地偏好与寄主植物有关,蝴蝶的生境分布类型可分为生境广布型、湿润平原型、荒漠半荒漠草原型和山地森林型.蝴蝶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以灰榆疏林草地生境最高,优势度最低.各物种在生境内的季节变化趋势与不同生境植被生长季节相关,高峰期为7-8月.不同调查时间蝴蝶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数以7月份调查最多,有33种,占全年调查总物种数的73.33%;5月份调查最少,有20种.蝴蝶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以8月份最大,5月份最小.蝴蝶成虫发生类型分为全年发生型、春季型、夏季型和夏秋季型.不同生境和季节发生的优势种可以作为对生境状况进行评估的指示类群.采用CCA分析物种分布与微环境因子的关系,海拔对蝴蝶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蝴蝶丰富度与海拔、温度、风速显著正相关.适度干扰有利于蝶类多样性增加,较强的人为干扰会影响蝶类栖息环境,降低蝶类多样性.因此,生境差异性和干扰与蝴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维持贺兰山垂直植被带的生境异质性和保持适度干扰是保护蝴蝶多样性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珠三角重要生态区域蝶类群落携粉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蝶类是常见的访花昆虫,研究其携粉特征是揭示蝶类群落在生态系统中传粉服务功能的重要一环.2019年9月,对珠三角9个重要生态区域开展蝶类群落调查并分析其携粉特征.结果表明,携粉蝶类物种占群落总物种数的74.19%,携粉的蝶类个体数量比例为49.63%,其中,凤蝶科Papilionidae与斑蝶科Danaidae的携粉物种比例及携粉个体数量比例均高于其他各科,弄蝶科Hesperiinae的携粉物种比例最低,眼蝶科Satyridae的携粉个体数量最低.从携粉部位来看,翅(腹面)携粉的物种比例及个体数量比例均高于其他部位,不同科的不同部位的携粉种类和个体数量比例均存在较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特征与月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蝴蝶群落组成及海拔分布,作者于2016-2018年间对该区域不同生境的蝴蝶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并持续观测其群落的月动态变化.本研究共记录蝴蝶6,164只,隶属于5科107属191种.低海拔(250-450 m)生境记录到的蝴蝶以凤蝶亚科为主,高海拔(1,200-1,400 m)生境以粉蝶亚科为主,而中海拔(700-900 m)生境无明显的蝴蝶优势类群.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境存在很高比例的共有种(59%以上),这些共有种在不同生境的个体数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季节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八大公山蝴蝶群落的物种数、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在4-6月逐渐上升,7月达到峰值,8-9月逐渐下降.总体来说,八大公山的蝴蝶群落组成沿海拔梯度呈现垂直分布差异,高海拔与低海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中海拔则呈现出一种过渡状态;且八大公山不同海拔的蝴蝶群落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季节动态,都具有很高比例的物种更替;相对于低海拔,高海拔生境蝴蝶群落的活跃期更短,物种的时间周转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云南高黎贡山地区蝴蝶群落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位于滇西北的高黎贡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然而该地区昆虫多样性缺乏系统调查和总结.本研究聚焦蝴蝶类群,考虑该区域高山峡谷特点,结合海拔梯度、生境类型和季节变化,采用样线法调查、分析蝴蝶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共观测记录到蝴蝶2,055只,隶属于5科85属151种,在历史记录上新增27种,使该地区已知蝴蝶种类达488种;其中蛱蝶科物种多样性最高,灰蝶科次之,凤蝶科最低.蝴蝶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中海拔1,000-2,000 m区域种类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低海拔区蝴蝶分布明显聚集,并且与高海拔地区空间上分离,少有重叠.该地区不同生境中蝴蝶的种类及数量差异也较大,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在自然保护区最高、边缘交错带居中及农业种植区最低.此外,蝴蝶的种类和数量也存在季节差异,春季调查到的个体数少,夏季观察到的物种数少,两年秋季调查到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高,但存在季节内变化.总之,高黎贡山地区不同海拔、生境、季节间和季节内蝴蝶群落组成有自身特点,共存物种有限,蝴蝶群落相似性低.综合评估分布于该地区的蝴蝶保护种类,包括易危种17种、近危种50种,有国家二级保护蝴蝶3种.本研究弄清了高黎贡山地区蝴蝶的物种本底,并调查获得其多样性随海拔、生境和季节变化的模式,为加强区域物种多样性监测、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蝶类新记录2属11种2亚种记述(鳞翅目:凤蝶总科)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报道产于云南的中国蝴蝶2个新记录属、11个新记录种和2个新记录亚种:新记录属为弄蝶科Hesperiidae的拟梳翅弄蝶属Tapena Moore,[1881]和绿脉弄蝶属Pirdana Distant,1886;新记录种为弄蝶科的拟梳翅弄蝶Tapena thwaitesi Moore,[1881]、绿脉弄蝶Pirdana hyela(Hewitson,1860)和奕弄蝶Iton semamora(Moore,[1866]),灰蝶科Lycaenidae的指名锉灰蝶Allotinus fallax C.&R.Felder,[1865]、珂云灰蝶Miletus croton(Doherty,1889)、大银线灰蝶Cigaritis(Spindasis)maximus(Elwes,[1893])、塔燕灰蝶Rapala tara de Nicéville,[1889]、罗燕灰蝶Rapala rhoecus de Nicéville,1895和斯燕灰蝶Rapala stirni Saito&Inayoshi,2018,蛱蝶科Nymphalidae的蜡带蛱蝶Athyma larymna(Doubleday,[1848])和柬蜡蛱蝶Lasippa camboja(Moore,1879);新亚种是弄蝶科的布氏秉弄蝶北越亚种Pintara boweingi colorata Devyatkin,1998和蛱蝶科的箭环蝶北越亚种Stichophthalma howqua iapetus Brooks,1949.所有种类附简要描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