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耐多药肺结核精准治疗效果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患者精准治疗的效果,为制订MDR-PTB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行结核病治疗的180例MDR-PTB确诊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为6个月阿米卡星、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18个月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根据是否完善10种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比例法分为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精准治疗组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及病情转归等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180例患者中,精准治疗组113例,经验治疗组67例。精准治疗组药物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卷曲霉素(0,0/113)、阿米卡星(2.65%,3/113)和卡那霉素(2.65%,3/113)、对氨基水杨酸(7.96%, 9/113)、丙硫异烟胺(11.50%,13/113)、氧氟沙星(38.05%, 43/113)、乙胺丁醇(39.82%, 45/113)、链霉素(76.99%, 87/113)。精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试验比例法进行药物调整104人次,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3人次)、丙硫异烟胺(13人次)、左氧氟沙星(43人次)、乙胺丁醇(45人次)。精准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78.8%(89/113),高于经验治疗组的52.2%(3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805, P=0.000 2)。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2.3%(31/96)比34.0%(18/53)]、血肌酐升高[4.2%(4/96)比5.7%(3/53)]、白细胞计数减少[24.0%(23/96)比22.6%(12/53)]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传统MDR-PTB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仍是值得选择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地区2008-2010年肺结核病复发流行病学和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肺结核病的复发情况,确定复发病例中内源性复燃和外源性再感染的比例。方法:对北京各区县随机收取的4 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筛选出治疗痊愈后,间断6个月以上再次入院确定为复发的病例。对复发病例进行背景资料分析,分析和复发有关的风险因素;并且对复发病例临床分离株应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复发形式。结果:从4 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中发现26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为6.7%;在复发风险上30~59岁年龄段和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1.780,95% CI:1.406~2.255, P<0.05);复治患者和初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1.032,95% CI:1.010~1.054, P<0.05)。配对的复发病例中64%(37/58)为内源性复发,36%(21/58)为外源性再感染。 结论:在北京地区30~59岁年龄段人群、初始入院为复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肺结核病复发;复发病例主要为内源性复燃,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外源性再感染和近期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脉络膜结核瘤严重类赫氏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21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半个月于2017年1月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双眼均为1.0。双眼眼前节均无异常。右眼眼底未见异常。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细胞(+),视盘鼻上方可见一边界模糊的黄色脉络膜隆起病灶,向周边延伸,约4~5个视盘直径大小,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图1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与左眼眼底病灶对应处早期可见弱荧光,随造影时间延长,荧光逐渐增强,晚期形成致密强荧光团,明显荧光素渗漏(图1B,1C)。B型超声检查,左眼后极部球壁前带状回声,两端与球壁回声相连,距离球壁1~ 2 mm,视盘鼻上方探及3.59 mm×7.03 mm低回声,内回声不均匀,局部球壁增厚,球后间隙增宽(图1D)。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区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检查,病灶内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胸部CT平扫显示右肺上叶尖段及后段多发致密影,部分伴空洞,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伴钙化。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类风湿因子等其他血清学检查结果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显示受试部位红晕及硬结直径为25 mm×25 mm(+++)。诊断:左眼脉络膜结核瘤、肺结核可能。请感染科会诊,痰培养阴性,考虑肺结核空洞。予以全身四联抗结核(ATT)治疗(利福平+异烟肼+比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同时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 mg/ (kg·d)初始剂量],根据眼部炎症消退情况逐渐减量。治疗10 d后,患者左眼视力急剧下降至0.01,玻璃体腔内出现大量细胞(+++),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渗出。B型超声检查显示结核瘤明显变大,考虑病情加重为类赫氏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所致。继续ATT治疗,维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并给予球旁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治疗10周后,患者左眼玻璃体炎症无缓解(图2)。继续加用口服环孢素[3 mg/ (kg·d)体重剂量]2周后,患者左眼玻璃体炎症逐渐控制,结核瘤不再继续增大,视力提高至0.15。治疗3个月后,患者左眼玻璃体炎症进一步缓解,结核瘤逐渐缩小,但瘤体表面形成机化膜,且与周边视网膜呈"扇形"粘连。治疗13个月后,机化膜对结核瘤的牵引逐渐松解,瘤体继续退缩,玻璃体炎症控制(图3),黄斑水肿全部吸收,视力逐步提高至0.8。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肺结核病灶已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呼吸专科医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和评估工具应用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呼吸专科医师临床实践中对于门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诊断和评估工具应用现状,为推广实施诊疗规范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中国慢阻肺联盟(含94家单位)、北京市慢阻肺联盟(含108家单位)和中国基层呼吸疾病联盟(覆盖除港澳台及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呼吸专科医师发放和回收由研究者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我国呼吸专科医师对于门诊稳定期慢阻肺诊断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情况,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 204份。71.7%(2 297/3 204)的受访医师来自三级医院。75.4%(2 415/3 204)的医师依据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结果诊断慢阻肺,且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78.7%比66.9%, P<0.01)。99.3%的医师在诊断过程中会询问/评估呼吸困难症状,但26.8%的医师未使用评分系统(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进行量化评估。尽管83.8%的医师会在工作中使用指南推荐的综合评估(即ABCD分组),但只有45.1%完全依据分组制订初始治疗方案。另外,28.5%的受访医师没有常规检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20.1%的医师没有主动询问肺结核病史。 结论:虽然大多数呼吸专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基本依照指南对门诊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但在评估工具的使用上仍有所不足,在诊治规范的推广和培训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诊断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诊断特征,探讨提高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感染诊断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确诊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11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单纯性结核病初治患者59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外结核、肺结核影像学特点、PPD结核菌素反应、样本夹层杯法抗酸染色结果、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检测(T-SPOT.TB)结果、结核分支杆菌 rpoB基因检测(XPERT)结果,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不同CD4 + T细胞计数的观察组PPD和呼吸道样本(痰及灌洗液)夹层杯法抗酸染色的阳性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中高热(82.76%)和体重下降(75.00%),肺外结核的发生率(56.89%)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10.911, P<0.05)。观察组的肺内病灶多侵犯2个甚至≥3个肺野(30.17%和46.55%),粟粒样改变多见(21.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7.160、7.310和4.709, P均<0.05)。观察组的常规PPD试验、呼吸道样本夹层杯抗酸染色检查以及初始T-SPOT.TB阳性率为14.66%、34.48%和4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68%、52.54%和82.35%( χ2=14.763、5.290和10.471, P均<0.05);两组复核后的T-SPOT.TB及XPERT检测阳性率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57和0.405, P>0.05);肺外组织/穿刺液样本夹层杯法抗酸染色检查观察组阳性率达10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 χ2=12.291, P<0.05)。观察组患者中,CD4 +T细胞计数越低,PPD阳性率和呼吸道样本夹层杯抗酸染色阳性率也越低。 结论: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免疫学检查阳性率低;痰液和肺外样本的XPERT检测、改良的血液样本T-SPOT-TB检测、肺外组织和穿刺液的样本夹层杯法抗酸染色检查,均有助于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7-2021年青海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青海省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青海省结核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7-2021年青海省八个市(州)肺结核患者痰液中分离培养出的1 836株阳性菌株,比例法用于药敏实验,检测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共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检测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462株,总耐药率为25.16%,初始耐药率为23.84%,获得性耐药率为38.89%,广泛耐药率为5.85%;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异烟群、利福平、特霉素、乙胺丁醉、氧佩沙星、卡即電素,分别为15.74%、12.58%、12.58%、9.15%、5.56%、4.74%、1.63%.耐多药率为7.46%,初治耐多药率为5.97%,获得性耐多药率为22.84%.不同年份耐药率(x2=25.645,P<0.001)和MDR率(x2=13.578,P=0.009)均有差异;城市、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耐药率(x2=16.865,P<0.001)和MDR(x2=7.068,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海省分离出的结核杆菌耐多药率及二线药物耐药率均偏高,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初始耐药率和耐多药率比例高;牧业区耐药率较高,提示应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规范治疗以及二线药物规范使用和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16-2022年汕头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diabetes mellitus,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共病患者的病例发现和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汕头市结核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获取2016-2022年在汕头市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登记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登记患者数、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职业和流动人口等)、临床特征(包括肺结核的病原学分型、既往治疗史和合并糖尿病)和抗结核治疗信息(包括就诊途径和抗结核治疗结果)],分析有无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结核是否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2016-2022年汕头市共登记肺结核患者21 085例,纳入符合标准的20 9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 8.08%(1694/20 968),从 2016 年的 1.97%(67/3406)上升到 2022 年的 15.78%(346/2192),呈逐年增长趋势(x2趋势=438.749,P<0.001).1个月内就诊的PTB-DM患者[39.27%(665/20 968)]明显低于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46.99%(9056/20 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地居民、30岁以下人群、农民/渔民/工人、因症就诊、病原学阴性、治愈患者、治疗2个月末痰检阴性、1个月内就诊的患者,流动人口、30~59岁患者、60~95岁患者、管理干部/医务人员、家政、离退人群、商业服务人员、追踪到位、健康体检、病原学阳性、失访人群、治疗2个月末痰检阳性、1~3个月内就诊、3~6个月内和6~12个月内就诊的患者更可能合并糖尿病[OR(95%CI)=1.294(1.156~1.449)、17.026(10.783~26.882)、20.966(13.240~33.199)、2.521(1.401~4.536)、1.943(1.709~2.210)、3.630(2.755~4.783)、2.945(1.953~4.442)、1.598(1.354~1.887)、1.820(1.190~2.783)、2.554(2.151~3.031)、2.114(1.572~2.843)、2.717(2.085~3.540)、1.229(1.094~1.381)、1.312(1.101~1.563)、1.244(1.001~1.544)].结论:汕头市PTB-DM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国际上报告的平均水平,但其逐年上升的患病率已超过国际报告水平,应引起重视.另外,应加强流动人口、高年龄、轻体力劳动、追踪到位、结核分枝杆菌初始和治疗2个月末痰检仍为阳性,以及未能在1个月内就诊的肺结核患者中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监测,并及时给予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多色巢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为初始方法联合线性探针及表型药敏试验的二阶段流程检测耐药结核病的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评估以多色巢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GeneXpert)为初始检测方法联合线性探针及表型药敏试验的二阶段检测流程在临床使用时对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检出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9-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结核病门诊部登记的645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参照《利福平耐药肺结核诊断流程》解读,将GeneXpert作为初始第一阶段利福平耐药检出方法,然后对未接受GeneXpert检测或检测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阴性或利福平耐药不明确的患者标本开展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菌株开展线性探针耐多药检测和微孔板法进一步进行利福平耐药检测的第二阶段检测流程.对二阶段流程中检出的利福平耐药菌株进行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4种药物比例法药敏试验.分析二阶段检测流程对利福平耐药检出情况及利福平耐药患者对其他药物的耐药谱.结果 645例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利福平耐药检测率为95.97%(619/645),利福平耐药检出比例为7.59%(47/619).其中第一阶段GeneXpert法检出87.23%(41/47)利福平耐药患者,而第二阶段线性探针和微孔板法共检出12.77%(6/47)利福平耐药患者.47例利福平耐药病例中37例培养阳性,经4种药物比例法药敏检测显示,7例为单耐利福平,26例为同时耐利福平和异烟肼,2例为准广泛耐药.结论 以GeneXpert为初始检测方法联合后续培养及线性探针和/或表型药敏试验的二阶段检测流程有助于检出更多利福平耐药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浙江省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及社会歧视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了解浙江省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及社会歧视现况,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校园结核病歧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5月1-20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20所高校的低年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出442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414份,分析对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对结核病患者歧视态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所高校大一、大二大学生对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1.6%(28 804/35 312).学生对"得肺结核后应到指定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看病"这一核心信息的知晓率最高,为96.2%(4248/4414),而对"肺结核(肺痨)是慢性传染病"的知晓率最低,为51.0%(2251/4414).全部调查对象中有641名(14.5%)对结核病患者持歧视态度,3773名(85.5%)对结核病患者持非歧视态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男生而言,女生对结核病患者不易产生歧视态度(OR=0.606,95%CI:0.497~0.739);相比于月均生活费≤500元的学生,月均生活费501~1000元(OR=0.514,95%CI:0.282~0.935)、1001~1500 元(OR=0.459,95%CI:0.267~0.789)、1501~2000 元(OR=0.436,95%CI:0.254~0.747)和>2000元(OR=0.492,95%CI:0.283~0.857)的学生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相对更低;知晓"肺结核(肺痨)是慢性传染性疾病"(OR=0.801,95%CI:0.671~0.956),"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OR=0.608,95%CI:0.448~0.825),"在校期间,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OR=0.405,95%CI:0.332~0.494),以及"早睡早起、饮食均衡、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OR=0.639,95%CI:0.503~0.811)的调查对象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低于其他人群.结论:浙江省高校大一、大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结核病防控知识,但对肺结核的认知还不全面,且仍存在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男生、月均生活费水平较低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并从入学初始开展理论和实践教育来改善学生对结核病患者的态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四川省肺结核患者2年内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了解四川省既往肺结核患者2年内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四川省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四川省21个地市具备检测能力的县(区)中各抽取1个县,将2019年所有完成治疗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1393例作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对研究对象统一进行随访复查(包括问卷调查、症状筛查和胸部X线检查,对具有可疑症状和胸部X线检查异常者,进一步进行痰涂片、痰培养),分析2年内肺结核患者的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393例肺结核患者中2年内有61例(4.4%)复发,复发密度为3.37/100人年(61/1657.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24.0(aOR=0.30,95%CI:0.94~0.96)、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回答正确4题和5题(aOR=0.28,95%CI:0.09~0.88;aOR=0.23,95%CI:0.07~0.76)、初始治疗依从性好(aOR=0.42,95%CI:0.19~0.94)是肺结核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初始治疗结束后肺部有空洞(aOR=3.24,95%CI:1.71~6.14)、合并HIV感染(aOR=3.26,95%CI:1.03~10.36)是肺结核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四川省肺结核患者2年内复发风险较高,要加强对肺部空洞、合并HIV感染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管理,针对以上高发人群加强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针对性措施,可减少肺结核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