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茎包皮及阴囊不典型结核1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泌尿生殖系结核(tuberculosis,TB) 是最为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2%~20%的肺结核患者会发生泌尿生殖系结核[1-3]. 肺结核病例中有 4. 8%的患者并发有肾结核;其次是继发于骨关节结核、淋巴结核及肠结核. 定西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 2023 年 12月收治1 例阴茎包皮及阴囊结核,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闽医林开燧痨瘵证治思想探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清代闽医林开燧著有《林氏活人录汇编》,认为痨瘵之因,首重情志,热蒸精血,痨虫由生.临证主张察症按脉,将痨瘵热与疟疾热相鉴别,并从内外合治的角度进行论治.内治方面,林开燧提出通治为首,疏泄开郁;审位取方,分阶而施;甘苦存阴,不求骤补的观点,并在药物剂型及服用方面有所构思.外治上设灸、浴、擦、熏四法避秽杀虫,有以"蕲艾"为精、以"玉枢丹"为底、以"百会"为首的特色.林开燧治痨灵机活法,思路开阔,可为当今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术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15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158例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治疗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27例,女性31例,年龄[ M(IQR)]为32(28)岁(范围:14~78岁)。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节段切除特定5 cm长肋骨,借助切口保护套暴露切口,获得操作空间,进而借助特殊器械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在无漏气、引流液清亮<50 ml/d后复查CT,肺较前复张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3~6个月进行最终手术效果评估,后续门诊及电话随访至患者停药。 结果:早期1例患者因纤维板过厚无法有效牵拉进而中转开胸,其他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5(2.50)h(范围:1.5~7.0 h),术中出血量100(500)ml(范围:50~2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5.00(2.25)d(范围:2~15 d),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00(22.50)d(范围:3~77 d)。术后1例患者因胸腔引流量多进行开胸止血,1例发生切口感染,余无重大并发症。随访时间为20(14)个月(范围:12~44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49例达到Ⅰ级恢复,7例Ⅱ级恢复,1例Ⅲ级恢复。结论:借助特殊器械,单孔胸腔镜在Ⅲ期结核脓胸患者上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单向活瓣在支气管胸膜瘘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内单向活瓣(EBV)置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内镜中心治疗的行EBV置入治疗术的外周型BPF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详细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病因、病变位置、治疗方法及操作过程、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评估EBV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3例患者中,男26例,女7例;中位年龄54.7(28~86)岁。病因为胸外科术后BPF 18例(5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6例(18.2%)、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自发性气胸12例(36.4%);33例病例共置入瓣膜63枚,单个病例最多使用4枚活瓣,最少使用1枚。病灶位置位于右下叶16例(48.5%),左上叶12例(36.4%);33例行EBV置入封堵治疗患者中,共有22例(66.7%)成功,患者术前的胸管留置时间为(88.5±36.6)d,EBV治疗后胸管留置的时间为(29.6±11.4)d。EBV置入后成功取出的时间为(102.2±31.3)d;经EBV治疗外周型BPF的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并发症是活瓣分泌物附着29例(90.6%),轻度肉芽增殖13例(40.6%)。另外有中重度肉芽增殖5例(15.6%),活瓣移位或脱落1例(3.1%),出血1例(3.1%)。结论:本研究中EBV置入封堵治疗成功率为66.7%,经支气管镜EBV置入治疗外周型BPF术是一种效果较理想且并发症相对较轻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难治性晚期乳腺癌合并肺结核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晚期乳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就诊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甲乳外科1例难治性晚期乳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27岁女性,发现右乳肿物半月余入院。结合肿瘤病理、免疫组化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右侧浸润性乳腺癌伴骨转移(T 2N 2M 1,Luminal B),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给予经典抗结核治疗2周后,完成4周期挽救化疗,效果不佳;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抗体后出现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结论:Luminal B型乳腺癌(ER、PR低表达)分子特征、预后与三阴型乳腺癌类似,免疫治疗可用于PD-L1阳性表达的该类型患者。免疫治疗非特异性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但导致患者死亡实属罕见,应引起临床医师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NTM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本指南的制定是在我国“2012年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参考美国胸科学会等2020年“NTM病治疗指南”、英国胸科学会2017年“NTM肺病管理指南”和国内外近年来NTM病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广泛征求国内有关NTM病流行病学、基础、临床与预防方面的专家与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而形成。本指南内容涵括了NTM病的分类、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10个方面,以供我国学者借鉴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12项血浆细胞因子流式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12项血浆细胞因子的流式检测结果,探讨其在结核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初诊的有病原学证据或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部位分为肺结核组(83例)与肺外结核组(45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结核病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12项血浆细胞因子[包括10项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5、干扰素(IFN)-α、IL-2、IL-6、IL-1β、IFN-γ、IL-8、IL-17、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2项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比较各组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结核病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结核病相关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CD3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绝对数较低( P均<0.05),肺结核组除IL-1β外的其他11项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高( P均<0.01),肺外结核组IL-6、IFN-γ、IL-17、TNF-α、IL-4和IL-10水平较高( P均<0.05)。与肺外结核组比较,肺结核组IL-8水平较高( P=0.026)。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IFN-γ、IL-8分别与CD3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绝对数均呈负相关(IL-6: R2=-0.30、-0.28、-0.32、-0.26、-0.28;IFN-γ: R2=-0.36、-0.31、-0.37、-0.25、-0.36;IL-8: R2=-0.14、-0.13、-0.16、-0.14、-0.22; P均<0.001),IL-10与CD3 +CD4 +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绝对数呈负相关( R 2=-0.14、-0.19、-0.21, 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IFN-γ、IL-8、IL-10是结核病的相关因素( OR=1.809、1.136、0.910、2.218, 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IFN-γ、IL-8、IL-10联合诊断结核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敏感度为0.766,特异度为0.820。 结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和细胞因子水平显示其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促炎因子(IL-6、IFN-γ、IL-8)和抑炎因子(IL-10)水平明显升高,4项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结核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耗竭T细胞不同亚群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活动性肺结核(ATB)患者外周血中前体耗竭T细胞(Tpex)与终末耗竭T细胞(Tex)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为ATB的25例患者,同时纳入13例结核潜伏感染(LTBI)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组人群外周血中Tpex与Tex的比例。采用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A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pex和Tex亚群;对其进行RNA转录组学测序,筛选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寻找影响细胞代谢及功能的调节通路。统计学分析采用威尔克科森配对样本符号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Dunn多重比较检验。结果:ATB患者的Tpex比例为2.86%(1.74%),低于Tex的7.93%(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91, P<0.001);LTBI者的Tpex和Tex比例分别为9.47%(6.26%)和7.43%(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3, P=0.345);健康对照者的Tpex和Tex比例分别为8.42%(2.69%)和6.49%(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36, P=0.170)。3组的Tpex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21.93, P<0.001),其中ATB患者的Tpex比例低于LTBI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16, P<0.001; Z=3.34, P=0.003)。3组Tex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2.17, P=0.338)。与Tex相比,Tpex上调表达B细胞淋巴瘤2等记忆分子基因,下调表达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等耗竭分子基因;在细胞代谢方面,Tpex上调表达线粒体蛋白复合物基因、线粒体基质基因、氧化磷酸化基因,下调表达糖酵解相关基因。丙酮酸代谢通路在Tex中上调表达,CD4 +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分化、糖酵解相关通路在Tpex中下调表达。 结论:在ATB患者中,与Tex相比,Tpex表达更多记忆细胞的特征,以及更少耗竭分子特征,而且线粒体功能保存完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科治疗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性颈淋巴结炎二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河流、工矿等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活环境之中.根据NTM侵犯部位的不同,分为NTM肺病、NTM淋巴结病、NTM皮肤病及播散性NTM病.国外有文献报道,儿童NTM颈部淋巴结炎占头颈部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95%以上,但在我国报道较少[1].现回顾性分析上海嘉会国际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例儿童NTM颈部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诊治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强胸膜疾病临床研究 改善胸膜疾病治疗流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结合过去10年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对5类常见的胸膜疾病的治疗做一个简要的概括。(1)对于无症状的恶性胸腔积液(MPE),无须胸腔穿刺(胸穿)排液。对于出现症状的MPE,尝试一次胸穿大量排液以确定大量排液之后能否缓解呼吸困难或是否存在肺膨胀不全;只要大量排液能缓解气急症状,应以埋管引流和(或)胸膜固定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如果患者存在肺膨胀不全、胸膜固定术失败或积液出现分隔,则只能行埋管引流,胸膜固定术不再有价值。(2)基于肺结核的临床试验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如下:初治结核病6个月的治疗方案应当包括2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治疗;巩固期为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4个月。(3)联合胸腔内注入纤溶剂/脱氧核糖核酸酶可作为胸腔感染的初治用药,或作为外科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剂量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10 mg/次,每天2次;脱氧核糖核酸酶5 mg/次,每天2次。(4)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在处置首发的自发性气胸即使是中大量的气胸时,也宜采取更加审慎、更加保守的态度,无需急于排气。(5)与目前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标准化疗方案相比较,联合应用纳武利尤单抗和易普利姆玛的免疫治疗能够大大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存活率,提示免疫治疗完全可以成为不可手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