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办医综合监管问题及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健康发展,有效的监管十分重要。作者通过对我国社会办医监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梳理与分析,结合既往相关研究,以"制度+机制+科技"为着力点,探索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手段的,适合我国社会办医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体化、全方位、高效率、效果明显的多元化联动监管机制。尝试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监管模式相结合,根据现有的医疗监管内容框架与相关机制,从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模式与手段及社会办医的分类监管入手形成一个"四维监管体系",并提出相关具体措施及配套机制,为完善对社会办医的综合监管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能力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期刊工作新局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021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密集出台关于科技期刊、学术期刊发展的指导意见,彰显了国家要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构建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的决心,同时也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又适逢全国上下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围绕"5+5"能力作风建设和"13710"工作制度要求,结合《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将能力作风建设和"13710"工作制度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对标对表找差距,制定一系列措施,取得较好效果,开创了期刊工作新局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地市级医院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3+3+3"模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探索建立适合地市级公立医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2020年10月,某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3+3+3"模式实践,通过搭建科教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3层管理架构,完善和制定《科技成果报销及奖励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3项院内管理制度,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孵化和成果转化3阶段的管理办法,为该实践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度支持和可行路径。经过近3年实践,医院减少了低质量专利的申请,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和金额分别从2020的1件和1.0万元增至2022年的9件和32.0万元,取得一定成效,可为我国地市级公立医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路径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2/3
2018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宁夏确定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探索出适合宁夏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路径,最终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经验.文章从制度规范、管理模式、科技应用、产业发展等方面介绍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建设经验和取得成效,总结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的工作方向,旨在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1997—2017年我国双向转诊现状和效果及问题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我国1997—2017年双向转诊的发展历程、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我国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月,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以"双向转诊+现状""双向转诊+效果"及"双向转诊+问题"等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百度学术及谷歌学术等主要中文数据库,以及国家及各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获取1997—2017年发表的关于双向转诊现状、效果及问题的中文文献.结果 共纳入232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文献显示,我国双向转诊发展势头良好,转诊人次逐年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稳步提升,但双向转诊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其中,向上转诊人次数远超向下转诊,缺乏转诊标准及配套的医保政策、激励和监管制度不完善、基层医疗人员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结论 我国双向转诊制度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应从统筹全局出发,着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基层人员合理使用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队伍能力,扭转各医疗机构间不同利益驱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科技改革背景下医学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改革新形势下,国家出台了系列科研经费管理的法规,提出了“松绑+激励”的措施,其目的是促进科研经费配置以及管理方式改革的深化,实现活力型激励性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但是,通过了解得知存在较多的科研人员对国家新颁布的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制度并不是特别清楚,在预算编制、经费使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本课题通过抽样调查方法选择调查人群,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科研人员对国家新颁布的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的知晓情况,分析医学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特点,旨在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医学科研经费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向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其高效、有序的服务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运行效率,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目的 分析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了解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2017年4—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评价调查表》对签约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3个维度25个条目.维度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技术、辅助功能平台建设4个项目进行评价(包括期望值和实际值);维度2: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环境、人员服务态度及诊疗技术进行评价(实际值);维度3: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临床检验类项目、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药物供应项目4个项目进行评价(实际值).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390例签约居民中,206例(占52.82%)签约居民表示"最关注医生诊疗技术",75例(占19.23%)表示"最关注辅助功能平台建设".就诊环境期望值得分(8.34±1.27)分,实际值得分(8.23±1.34)分,服务态度〔期望值得分(8.49±1.17)分,实际值得分(8.22±1.29)分,医生诊疗技术期望值得分(8.59±1.06)分,实际值得分(8.14±1.24)分,辅助功能平台建设期望值得分(8.25±1.27)分,实际值得分(7.97±1.33)分.签约居民评价科室环境的实际值得分的前3位依次是全科门诊(8.42±1.25)分、门诊大厅(8.37±1.23)分、中医门诊(8.28±1.32)分.签约居民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5±1.40)分;临床检验类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2±1.33)分,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实际值得分为(8.01±1.23)分,药物供应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66±1.38)分.其中209例(占53.59%)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药物供应项目",98例(占27.22%)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结论 签约居民最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诊疗技术,其期望值与实际值差距也较大;对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评价较低,且药物供应无法满足其需求.建议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转变绩效考核标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科技"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研究热点与演化历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目前,分级诊疗制度成为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了解其研究热点和研究演化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系统地梳理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进程,把握其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1—7月,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分级诊疗""分级医疗""阶梯医疗预防网""划区分级分工医疗制""划区分级分工医疗服务制""分级分工医疗制""社区首诊""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分工诊疗""分工医疗""有序医疗""有序诊疗""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医疗服务体系+分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为关键词系统检索与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1949-01-01至2019-07-31.采用Excel保留并分析数据,对纳入文献的作者、题名、文献来源、发表机构、发文量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CiteSpace获取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成果的期刊、机构合作、作者分布;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确定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时区图、聚类词和突现词确定研究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变化.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233篇,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国全科医学》(287篇,23.28%),发文量前5位的期刊均来源于北京大学《中文核心要目总览》(合计729篇),超过总发文量的一半.研究成果高产机构主要围绕以华中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为核心的4个机构合作群;核心作者共有68位,共发文457篇,占文献总数的37.28%;"社区卫生服务""医联体""影响因素""全科医生"一直是分级诊疗研究领域的热点名词.1949—1978年出现了"爱国卫生运动""床位""门诊病人"聚类标签和"效果评价""影响因素""医疗"关键词;1979—2008年出现了"医疗""医疗保险制度"聚类标签和"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关键词;2009—2018年出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险"聚类标签和"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等关键词.结论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献数量增加速度加快,但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机构间合作较多,但作者间的合作交流较局限,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逐渐多元化,研究方向不断细化;如何通过更紧密的交流协作,从制度层面寻找一个另辟蹊径的创新之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20年中国创新药物态势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过去的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4+7"带量采购、新药审批加速等,对中国创新药市场影响巨大.无论是大型传统药企,还是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都渐渐认识到,需要扎扎实实做创新.据了解,2019年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政策创新年,2019年8月,我国《药品管理法》实行了18年来的一次重大修订.本次修订涉及多项调整,例如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临床试验备案制;通过药品追踪确保问责;用自主申报和跟踪检查替代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等.而曾经长达8年没有调整的中国医保目录也在2019年迎来再次更新,在此状态下,预计医保目录的频繁更新将会成为常态.另外带量采购由"4+7"模式进一步扩大至全国范围,使未能进入集采名单的药企遭到一定的打击.国家药监局的持续改革掀起了新药上市的热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构建特色“制度+科技”信息化平台助推廉洁风险防控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系统是集预防、监控、处置于一体的医院信息化管理方式,是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要求和新途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通过“制度+科技”的方式建立了OA、药品运营信息分析系统、防统方系统、纪检APP、人脸识别系统等特色信息化平台,对医院职务权力、职业权力、患者满意度、供应商诚信度等“两权两度”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助推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工作方法,增加审批要点提醒功能,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氛围,发挥医院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在医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