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构建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的列线图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归组.统计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磁共振(MRI)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DCA)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两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P及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未转归影响因素(P<0.05);参照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中的AUC为0.876,95%CI为0.831~0.927,列线图模型表观线和偏差矫正线与理想线偏差不大,在0.10~0.75决策阈值下,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参与者提供临床获益.结论 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FIB、FDP、CRP对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情况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测术后功能转归、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总结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施相关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相关文献,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提取归纳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相关证据共34条,汇总9个主题,分别为康复目的、制定康复计划、康复原则、支具固定、运动时间及内容、运动频率,运动监督、疼痛控制、健康教育.结论 总结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提供指引,在证据转化和应用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情境,充分评估每条证据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肌内效贴贴扎技术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肩痛的疗效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贴扎技术结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颈段脊髓损伤(SCI)患者肩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2021年 11月—2024年 2月收治的 38例颈段SC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肩部疼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贴扎技术.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评分、上肢肌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上肢关键肌肌力总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段SCI患者肩痛的治疗中,采用肌内效贴贴扎技术结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较单纯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更佳,患者疼痛程度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种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技术的疗效比较及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三种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单排技术、双排技术和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并对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2月106例于该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排组(n=35)、双排组(n=32)和缝线桥组(n=39).分别于术前、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并测量3组患者外旋活动度和前屈活动度.比较3组患者术后再撕裂发生率和慢性疼痛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慢性疼痛,分为慢性疼痛组(n=21)和非慢性疼痛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缝线桥组术后3和6个月VAS明显低于单排组和双排组,3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VAS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桥组术后3和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单排组和双排组,外旋活动度和前屈活动度大于单排组和双排组.3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外旋活动度和前屈活动度明显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桥组术后再撕裂发生率低于单排组和双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但单排组与双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3组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疼痛组女性占比、撕裂直径<1.0 cm占比和术后重度疼痛占比明显高于非慢性疼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损伤部位、损伤原因、吸烟史和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年龄、BMI、病程、损伤部位和损伤原因等)后,女性、撕裂直径<1.0 cm和术后重度疼痛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相对于单排缝合技术和双排缝合技术,能更快地缓解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增加活动度,且术后再撕裂的发生风险低.但三种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均存在一定的慢性疼痛风险,且女性、撕裂直径<1.0 cm和术后重度疼痛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节镜小切口修补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小切口修补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4月阳谷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 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小切口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患侧肩活动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两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个月,研究组患侧肩外展、前屈及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两组白细胞介素-8和C反应蛋白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肩袖损伤患者时,采用小切口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方法,近期和远期均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机体的炎症因子指标,有力于患者患处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麦迪MD-99C型电脑熏蒸治疗床故障分析及维修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大连麦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的MD-99C型电脑薰蒸治疗床,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等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治疗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16例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1岁(40~77岁)。12例原始损伤伴有肩关节脱位。原始移位的大结节骨折未及时手术治疗者8例,初次手术治疗大结节骨折未有效复位者4例,手术治疗后大结节骨折再次移位者4例。2例向前方移位,3例向后方移位,11例向上方移位。大结节移位距最后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个月。移位距离平均16.5 mm。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55个月(16~118个月)随访。15例术后大结节解剖复位,顺利愈合;1例复位欠佳,随访发现大结节再次出现向上移位。16例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分别为(37.0±11.7)、(91.0±9.9)分,前屈上举范围分别为33.0°±26.7°、144.0°±38.5°,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5±1.0)、(0.7±1.3)分,术后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有1例患者肩部功能评分欠佳,但尚能满意完成日常生活需要。 结论: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移位特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种关节镜手术方式治疗EllmanⅡ级关节侧部分肩袖损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清理、穿肌腱修补和全层修补技术治疗EllmanⅡ级关节侧部分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 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45例Ellman Ⅱ级关节侧部分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38~66岁[(56.4±5.0)岁]。15例行镜下清理术(镜下清理组),15例行镜下穿肌腱修补术(镜下穿肌腱修补组),15例行镜下全层修补术(镜下全层修补组)。观察三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三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32个月[(18.2±6.3)个月]。镜下清理组、镜下穿肌腱修补组和镜下全层修补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7±3.1)min、(89.1±5.4)min、(62.2±3.6)min( P<0.05)。三组术后无神经损伤、感染、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镜下清理组、镜下穿肌腱修补组和镜下全层修补组术前ASES评分分别为(48.7±2.9)分、(49.1±3.0)分、(48.3±3.6)分,UCLA评分分别为(15.5±1.3)分、(15.4±1.8)分、(15.2±1.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ASES评分分别为(90.1±1.6)分、(89.3±1.0)分、(89.4±1.0)分,UCLA评分分别为(30.3±2.1)分、(29.0±2.3)分、(28.9±2.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三组ASES评分分别为(84.4±2.3)分、(73.5±3.6)分、(73.6±3.2)分,UCLA评分分别为(26.9±1.4)分、(21.4±1.0)分、(21.1±1.0)分,其中镜下穿肌腱修补组与镜下全层修补组ASES评分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镜下清理组ASES评分和UCLA评分分别高于其他两组( P<0.05)。 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穿肌腱修补术和全层修补术均是治疗Ellman Ⅱ级关节侧部分肩袖损伤的有效方式,但镜下清理术的手术时间和早期效果短于或优于镜下穿肌腱修补术及镜下全层修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弹性超声成像为评估手段,观察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后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行关节松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训练3次(周一、三、五),每次20 min,共治疗6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加行温针灸和悬吊训练治疗,每周3次(周一、三、五),每次30~40 min(艾条燃尽为止),6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6周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肩关节各方主动活动度(SAROM)、杨氏模量(E)值评估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及肩袖肌腱弹性,并判定肌腱弹性及肩关节功能,分析两者间变化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E值较组内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其外展SAROM较组内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外展SAROM和E值均明显优对照组(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AS与外展SAROM成负相关变化(治疗组r 2=0.306, P<0.05;对照组r 2=0.178, P<0.05),而E值与VAS及外展SAROM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其中治疗组E值与VAS值的r 2=7.723E -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0.004( P>0.05);对照组E值与VAS值的r 2=0.02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8.363E -5( P>0.05)。 结论:温热针灸结合悬吊训练疗法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肌腱弹性,患者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肩关节活动度呈线性相关,但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肌腱弹性的变化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镇痛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120例肩袖撕裂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的患者,男45例、女75例,年龄(61.35±5.75)岁(范围57~67岁),左侧肩关节58例、右侧肩关节62例。随机分为鸡尾酒注射组(接受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吗啡+肾上腺素+复方倍他米松复方制剂)和镇痛泵组(应用镇痛泵),每组60例。围手术期及术后镇痛均采用标准化方案。在手术当日、术后第1天和第2天、出院当日以及术后2周和6周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活动范围。并记录术后临时镇痛剂(塞来昔布)的应用次数,以及鸡尾酒注射和镇痛泵应用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肩袖撕裂面积和术中使用锚钉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鸡尾酒注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更低、肩关节活动度更大。与镇痛泵组相比,鸡尾酒注射组术后6、12 h和前24 h的临时镇痛剂应用次数减少。术后12 h鸡尾酒注射组VAS评分为3(3,4)分,低于镇痛泵组为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43.004, P=0.003);术后18 h鸡尾酒注射组VAS评分出现反跳,VAS评分上升至4(3,4)分,但仍低于镇痛泵组的5(4,5)分;术后24~48 h鸡尾酒注射组VAS评分与镇痛泵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是术后12 h较低VAS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 OR=4.125,95% CI(2.672,4.328), P=0.015],而患者的年龄、BMI、ASA分级、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肩袖撕裂面积、锚钉使用数量不是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因素均不是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 结论: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可大幅减少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