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护理配合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现代医学装备的发展,国内外甲状腺疾病的诊疗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对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的治疗,外科手术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1].自1997 年Hüscher等[2]报道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此后微创无瘢痕的理念在甲状腺外科受到关注,目前国内腔镜甲状腺手术路径主要包括胸乳入路、经口入路、腋窝入路、锁骨下入路及机器人手术等[3-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10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10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术后情况。男性12例,女性95例;年龄(31.8±9.4)岁(范围:11~55岁)。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87例,均为乳头状癌。术后通过门诊、电话等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和美容效果等。结果:10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最大径(5.6±2.7)mm(范围:2~15 mm);其中45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 M(IQR)]11(8)枚(范围:3~26枚),转移淋巴结数目1(3)枚(范围:0~13枚)。术后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8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1例,左颌下皮肤穿孔1例,皮肤烫伤1例,口角撕裂2例,口唇麻木1例。术后住院时间6(2)d(范围:3~11 d)。随访(22.6±10.0)个月(范围:1.0~37.4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发生局部淋巴结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患者的颈部美学效果评分为9.3(0.2)(范围8.4~9.6)。 结论:对于严格筛选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同时有理想的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母儿结局。结果:(1)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8岁(范围:26~33岁);主诉为腹痛3例(其中2例伴有盆腹腔巨大肿块并多发转移),咳嗽2例(其中1例伴上腔静脉闭塞综合征),面部肿痛1例,食欲差并发现上腹部肿物1例;自出现症状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30 d(范围:15~188 d)。(2)孕期仅3例明确诊断,分别为右鼻前庭区肿块活检1例、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1例、肺穿刺活检1例,活检后病理检查诊断为NHL;1例为孕期行骨髓穿刺,疑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于剖宫产术后37 d因脾脏明显肿大伴腹胀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余3例均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病灶活检或部分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NHL。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脾边缘区淋巴瘤1例,鼻腔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分期:Ⅱ期1例,Ⅳ期6例。6例晚孕期终止妊娠患者中,4例分娩后胎盘送病理检查,其中1例肿瘤转移至胎盘。(3)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中期引产1例;晚孕期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5例,均为早产;足月产钳助产1例。6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终止妊娠后5例接受化疗(其中1例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治疗),1例接受化疗+鼻咽部放疗,这6例患者随访期内(随访至2022年10月)均无复发;另1例为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剖宫产术后18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妊娠合并NHL孕期诊断困难,需重视孕妇主诉,积极进行相关检查,当病变累及多器官时,需考虑淋巴瘤可能。妊娠合并NHL对化疗敏感,即使为晚期患者,经规范化治疗仍能获得良好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晕动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晕动病(MS)是指异常加速度刺激引起以植物神经反应为主的前庭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可以被多种因素诱发,是影响海军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本综述对晕动病发病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晕动病易感性的个体差异较大,主要与内耳前庭等部位的功能失调有关,其发生机制包括感官冲突学说、前庭器官过敏感学说、神经递质假说、血流动力改变学说等多种假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近年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技术、器械、观念等因素,各中心报道的TOETVA适应证及禁忌证有所异同。故本文从客观因素如腺体大小、恶性肿瘤清扫彻底性、颈部因素、特殊类型甲状腺炎、口腔颌面因素和其他因素,以及主观因素即患者意愿,对TOETVA的适应证、相对适应证、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进行综述,旨在帮助甲状腺外科医师更全面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行TOETVA,并作出最优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前后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发作时及经复位治疗恢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探讨BPPV的发病机制与耳石器功能的关系。方法: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37例,在BPPV发作时及复位治疗恢复后分别进行气导声刺激条件下的颈肌VEMP(cVEMP)和眼肌VEMP(oVEMP)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cVEMP和oVEMP异常率的差异。结果:BPPV发作时,14例(37.84%)cVEMP 异常,22例(62.12%)oVEMP异常。复位治疗后,7例(18.92%)cVEMP 异常,12例(32.43%)oVEMP异常。复位后oVEMP及cVEMP的异常率均低于发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PPV患者发作时耳石器功能异常可能是暂时的,经复位治疗恢复后,部分患者的耳石器功能可能恢复正常,提示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未参与原发性 BPPV的发病机制,而是BPPV发作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庭康复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对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对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外周性眩晕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前庭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前庭康复锻炼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干预周期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头晕评价量表(DHI)各维度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和相对于原位置的移行距离(DD)和偏转角度(DA),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外周性眩晕患者DHI-P、DHI-F和DHI-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5±0.37)分比(3.74±0.42)分、(2.27±1.24)分比(4.34±1.08)分、(1.43±0.27)分比(3.08±0.46)分]( t=14.58、7.96、19.56,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外周性眩晕患者BBS评分高于对照组[(50.83±3.25)比(43.24±4.18)分]( t=9.07,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外周性眩晕患者VSI评分DD和DA低于对照组,(18.95±2.76)比(24.53±3.24)分、DD(49.73±10.48)比(68.48±13.42)cm、DA(38.98±3.16)比(44.12±3.25)°,( t=8.29、6.96、7.17,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外周性眩晕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5.67±0.43)比(6.46±0.67)分]( t=6.28, P < 0.05)。 结论:外周性眩晕患者采用前庭康复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前庭功能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雌激素对女性常见发作性眩晕疾病进程的预测及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与血清雌激素显示出相关性,表现为:循环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增加围绝经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复发概率;女性梅尼埃病患者在经前期、妊娠期和绝经期等雌激素水平显著波动期间出现听觉和前庭症状的恶化;雌激素可能是绝经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前庭疾病在激素水平波动的特定阶段出现和加重表明,前庭器官稳态对病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雌激素或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记物来预测女性常见眩晕疾病的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耳蜗植入对前庭功能的影响及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眩晕和/或前庭功能障碍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情况下眩晕较轻,可在短时间内自愈,持续、严重的眩晕少见。发生机制可能与手术损伤、术后电刺激、术后前庭终器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应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前庭功能,术中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对内耳造成损伤,对于术后眩晕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和前庭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相关筛查问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psiodic vestibular syndrome,EVS)是指复发性前庭疾病和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以发作性头晕、眩晕为主要症状,包括暂时或短暂的前庭功能障碍(如眼震、跌倒发作),伴有耳蜗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前庭疾病病因复杂且相互之间容易继发或并发,漏诊误诊率高,而患者诊疗主要依靠病史、临床查体及各类仪器检查,导致就医时间久、医疗负担重。本文对国内外EVS相关问卷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医生规范化诊疗前庭疾病,为EV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