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评估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经阴道超声及超声造影指标,将其按治疗方式分为宫腔镜/超声引导下吸宫组(91例)和腹腔镜组(29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及超声指标的差异,确定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相关临床及超声指标。结果:两组间孕囊/包块是否向浆膜突出、孕囊/包块长径、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绒毛膜/早期胎盘部位、瘢痕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 OR=6.029, P=0.003)、子宫瘢痕厚度( OR=12.998, P=0.002)是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评估子宫瘢痕厚度、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可能是影响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2年8月—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CSP患者112例,均采用UAE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患者年龄22~42(32.79±5.16)岁,剖宫产次数1~3[1(1,2)]次,停经时间29~90(50.14±13.50)d。依据超声检查以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专家共识(2016)相关标准分为3组:Ⅰ型组20例,Ⅱ型组55例,Ⅲ型组37例。观察患者术后近期(≤3个月)和远期(>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不同分型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剖宫产次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UAE及清宫手术。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发热22.3%(25/112),下腹疼痛49.1%(55/112),恶心、呕吐33.9%(38/112),穿刺部位皮肤淤青29.4%(33/112),尿潴留15.2%(17/112),下肢麻木3.6%(4/112)。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月经量减少19.6%(22/112),闭经2.7%(3/112),宫腔粘连1.8%(2/112),坐骨神经损伤0.9%(1/112)。术后发热率Ⅰ型组为50%(10/20)、Ⅱ型组为12.7%(7/53)、Ⅲ型组为21.6%(8/37),Ⅰ型组高于Ⅱ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Ⅲ型组与Ⅰ型组和Ⅱ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组间其他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UAE虽为微创操作,其术后并发症问题不容忽视:下腹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月经量减少是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Ⅰ型组发热率高于Ⅱ型组发热率,其余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置胎盘附着于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伴或不伴胎盘植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附着于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伴或不伴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分娩的有剖宫产史伴前置胎盘、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孕妇共225例。根据孕妇是否伴胎盘植入分为植入组(172例,占76.4%)和非植入组(53例,占23.6%),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包括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及输血率等。再根据胎盘植入程度将孕妇分为侵入组(包括植入性PAS及穿透性PAS,共153例,占68.0%)和非侵入组(包括粘连性PAS及非PAS,共72例,占32.0%),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1)非植入组与植入组孕妇比较,子宫切除率低[分别为0(0/53)、12.2%(21/172); P=0.005],产后出血率低[分别为5.7%(3/53)、60.5%(104/172); P<0.01],输血率低[分别为7.5%(4/53)、66.9%(115/172); P<0.0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非侵入组孕妇无一例切除子宫,与侵入组比较,产后出血率低[分别为6.9%(5/72)、66.7%(102/153); χ2 =70.873, P<0.01],输血率低[分别为6.9%(5/72)、74.5%(114/153); χ2 =90.869, P<0.0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程度与产后出血( OR=27.622,95% CI为9.873~77.280, P<0.01)及输血( OR=36.912,95% CI为13.239~102.922, 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胎盘植入程度加重,产后出血及术中输血的风险均显著增加。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前置胎盘类型和剖宫产术次数等与不良妊娠结局无显著相关性( P均>0.01)。 结论:前置胎盘附着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处不伴PAS或仅为粘连性PAS不能作为临床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因素,伴侵入性PAS将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应用的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采用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作为初始治疗的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次性摄像吸引管同步观察吸引,术前3 h放置一次性宫颈扩张器,术后3 d复查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及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治疗。结果:7例CSP患者中Ⅰ型3例,Ⅱ型4例,年龄为(33.9±4.7)岁,范围为27~40岁,停经时间范围为38~47 d,中位时间是43 d。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中位出血量30 mL,术后中位出血量20 mL,术后中位出血时间3 d,无子宫穿孔和术中大出血发生,术后所有患者血β-hCG均下降满意,6例复查超声未见明显异常,1例Ⅱ型患者因超声提示瘢痕部位强回声伴随丰富血流信号行宫腔镜电切术。结论: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借助其内置于吸引管头端的高清摄像头,能真正做到观察与吸引同步,有望应用于停经≤47 d的Ⅰ型及部分Ⅱ型CSP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596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分层抽样法、以既往剖宫产自然年分层纳入瘢痕子宫(剖宫产史)再妊娠为正常宫内妊娠(IUP)者1 19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孕产史、宫腔手术史及既往剖宫产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P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596例CS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4.6±4.4)岁,1 192例IU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5.6±3.6)岁( 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此次妊娠年龄<35岁、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2年、妊娠间隔≥8年、剖宫产术前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2次及未临产剖宫产是瘢痕子宫再妊娠发生CSP的相关因素, OR值(95% CI)分别为2.306(1.774~2.998)、1.629(1.102~2.407)、2.147(1.237~3.726)、1.474(1.110~1.957)、2.558(1.809~3.615)、8.020(5.966~10.781)、14.051(9.699~20.356)、2.683(1.930~3.731),均 P<0.05。 结论:CSP发病与年龄、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及剖宫产时机有关,其中剖宫产次≥2次及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是CSP强相关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下可逆性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可逆性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住院的112例诊断为Ⅱ型及Ⅲ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58)与观察组( n=54),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及子宫瘢痕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可逆性子宫动脉阻断后进行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瘢痕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1.26±9.64)ml,显著小于观察组(75.25±8.25)ml( 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8.15%(53/54),显著高于对照组86.21%(50/58)( 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7.26±0.94)d、术后月经回潮时间(31.25±1.26)d、住院时间(3.14±0.25)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9.54±0.86)、(47.25±2.15)、(9.26±0.94)d)]( P<0.05);术后24 hβ-hCG水平及β-hCG转阴时间观察组[(1015.11±325.05)IU/L、(14.25±3.21)d]显著小于对照组[(2654.25±284.25)IU/L、(27.16±5.14)d](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改良SF-36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改良SF-36量表评分(63.22±4.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5.25±3.83)分( P<0.05)。 结论:腹腔镜下可逆性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疗效确切,患者β-hCG水平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阴式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壁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阴式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壁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CSP患者12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阴式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壁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 d、5 d、7 d的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长(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瘢痕部位包块消失时间、β-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少/短(P<0.05).2组患者术后3 d、5 d、7 d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5%(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周围组织受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阴式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壁修补术治疗CSP,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血清β-hCG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蜕膜组织中TGF-β1、CTGF和VEGF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通过检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瘢痕蜕膜组织、宫腔蜕膜组织和剖宫产后正常妊娠的瘢痕蜕膜组织、宫腔蜕膜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探索CSP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早孕行人工流产术后的CSP组蜕膜组织120例,同期行剖宫产的正常妊娠组蜕膜组织1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比较两组蜕膜组织中TGF-β1、CTGF和VEGF相对表达量.结果 CSP组剖宫产瘢痕蜕膜组织TGF-β1、CTGF相对表达量比CSP组宫腔蜕膜组织和正常妊娠组剖宫产瘢痕蜕膜组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剖宫产瘢痕蜕膜组织VEGF相对表达量与CSP组宫腔蜕膜组织和正常妊娠组剖宫产瘢痕蜕膜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蜕膜组织TGF-β1与CTGF呈正相关(r=0.910,P<0.05),TGF-β1与VEGF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 TGF-β1、CTGF在CSP瘢痕部位蜕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CSP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措施抑制瘢痕部位TGF-β1、CTGF的产生,为预防CSP的发生开辟新的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经阴道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作为Ⅱ型、Ⅲ型以及包块型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预处理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39 例Ⅱ型、Ⅲ型及包块型CSP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以经阴道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作为预处理的患者为结扎组(n =20),以子宫动脉栓塞作为预处理的患者为栓塞组(n =19),两组患者在预处理后均行腹腔镜妊娠组织清除+子宫瘢痕切除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情况.结果:结扎组与栓塞组比较,年龄、停经时间、妊娠次数、CSP类型、瘢痕妊娠部位子宫肌层厚度、孕囊大小、术前抗米勒管激素(AMH)、瘢痕处血流阻力指数(RI)、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C-反应蛋白(CRP)及血红蛋白(Hb)、术后CRP、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Hb、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比、自主通气时间、术后1 月AMH和子宫内膜厚度、术后hCG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栓塞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腹痛、月经量变化情况、宫腔粘连、卵巢功能受损)结扎组(0)少于栓塞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子宫动脉栓塞作为Ⅱ型、Ⅲ型以及包块型CSP预处理方式,经阴道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具有安全有效、操作便捷、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急诊及非紧急情况下Ⅱ型、Ⅲ型及包块型CSP的预处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药物保守治疗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药物保守治疗对Ⅰ型、Ⅱ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超声检查确诊为Ⅰ型、Ⅱ型CSP并接受治疗的1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清宫术前不同处理方法分为药物组(n=67)和HIFU组(n=124).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或HIFU治疗预处理后,行超声监测下负压吸引清宫术,评价两种预处理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药物组与HIFU组患者在年龄、剖宫产次数、孕周、孕囊最大径、切口妊娠次数、预处理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有孕囊心管搏动、胎芽大小、有生育要求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IFU组Ⅱ型切口占比较药物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预处理后治疗结局有效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宫腔残留、再次手术率、再次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宫手术时间、预处理后改变手术方式、总住院时间、血β-hCG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至2022年11月,药物组再次妊娠12例、HIFU组再次妊娠16例.结论:对于Ⅰ型、Ⅱ型CSP,行超声监测下负压吸引清宫术前进行HIFU预处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可能是临床上对于Ⅰ型、Ⅱ型CSP治疗的一种有效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