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维CT的锁骨中段骨折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利用术前三维CT对锁骨中段骨折进行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我科自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50例.参照Robinson分型,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归纳出改良Robinson分型,共分为三型五个亚型:2A型4例,锁骨中段简单骨折,移位<100%;2B1型31例,简单骨折,包括横形、斜形、螺旋形,骨折移位>100%;2B2型64例,粉碎骨折,远近端骨折断端有皮质接触,断端骨块数量≥1;2B3型29例,2B1、2型骨折,骨折线累及至锁骨远端折角处锁骨锥形结节平面;2C1型19例,远近端骨折断端无骨皮质接触,断端骨块粉碎;2C2型3例,节段性骨折,中间骨块完整.手术方案:99例2A~B2型患者中,37例采用弹性钉内固定,62例采用钢板内固定;2B3~C2型全部选择钢板内固定.根据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A~B2型患者中,弹性钉固定及钢板固定两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钉组手术切口长度比钢板组明显短,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且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手术切口仅1 cm.结论 根据改良Robinson分型可指导手术方案,对于2A~2B2型患者,微创弹性钉内固定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功能恢复满意,而对于2B3~C2型患者仍首选钢板内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智能定量分析在CTD-ILD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定量分析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CTD-ILD 128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独立样本t检验和ROC分析鉴别轻度组和重度组.方差分析和LSD检验鉴别各组病变成分.Spearman 秩和检验比较各参数与肺功能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肺体积均显著小于轻度组;重度组肺病变体积和百分比均显著大于轻度组(P≤0.001).ROC曲线显示肺病变体积和百分比指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值均>0.700).各组病变成分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参数与肺功能等级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人工智能在CTD-ILD患者的定量分析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患者的诊断和分级能够提供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定量CT检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定量CT检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100 例COPD患者,其中Ⅰ级 36 例,Ⅱ级 34 例,Ⅲ级 30 例,进行肺功能和定量CT检查,评估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检查支气管气道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管壁厚度(WT)、管腔周长为 10 mm 的气道管壁截面积平方根(Pi10),低密度衰减区体积(LAA);低密度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AA%)、平均肺密度;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MLDex.结果 Ⅰ级、Ⅱ级、Ⅲ级患者FEV1%pred、FVC、FEV1/FVC(%)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LA低于Ⅱ级和Ⅰ级,Ⅱ级低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级患者WA、LAA%、LAA%-950 高于Ⅱ级和Ⅰ级,Ⅱ级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WT、Pi10 均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患者MLD in、MLD ex和肺密度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量CT检查能够对COPD 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T定量参数联合NLR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T定量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2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所有患者行1.0 mm薄层胸部CT扫描,使用Philips IntelliSpacePortal工作站内的COPD软件,测量并记录肺总容量、肺气肿容量、最大吸气末容积(MIV)、最大呼气末容积(MEV),并计算肺体积百分比(LVP).对患者血液内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浓度进行检测,计算并记录两者的比值(NLR).采用耶格肺功能检测仪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估,记录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观察患者自入院治疗起90天内是否发生难以纠正的呼吸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多脏器功能障碍及死亡等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2组间CT定量参数及NLR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CT定量参数、NLR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定量参数和NLR在患者预后预测中的效能.结果:MIV、MEV、NLR分别与FVC、FEV1呈负相关(P均<0.05),而肺体积百分比与FVC、FEV1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均>0.05).预后良好者89例,预后不良者33例.预后良好组的MIV、MEV和NLR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体积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定量参数(MIV、MEV)及NLR预测患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09(95%CI:0.601~0.816)、0.820(95%CI:0.744~0.895)和0.895(95%CI:0.825~0.965),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AUC达0.935(95%CI:0.882~0.988).结论:CT定量参数(MIV、MEV)及NLR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具有相关性,且三者联合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较的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救治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原因,以及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对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3 月 5 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1 例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肠道功能恢复和休克改善的影响.结果 患者男性,52 岁,因脑出血于 2022 年 2 月 19 日行"左侧颞部开颅颅内减压术+颅脑血肿清除术+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 7d,患者出现呃逆、腹胀,经治疗后出现发热、意识障碍、低血压等表现;腹部CT可见广泛肠管积液、积气、扩张,血流动力学监测呈高排低阻型,腹内压为 21 cmH2O(1 cmH2O≈0.098 kPa),实验室检查示炎症指标升高、多项生化指标异常.西医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给予器官支持(肺、循环、肾)、抗感染、液体复苏、镇痛镇静等对症治疗;中医诊断为肠结(阳明腑实、阳气暴脱),治则:通腑泄热、温肾潜阳,辨证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经直肠给药.使用中医汤剂后,患者排便量明显增多,腹内压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腹胀明显减轻,休克得到缓解.术后17 d,患者诸症好转,呼吸循环稳定,成功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可快速缓解病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输尿管尤因肉瘤疑诊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34岁,因体检超声提示右肾积水于2022年4月先后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及妇科。否认腰痛、血尿及其他不适。痛经程度较轻,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3分。既往"盆腔粘连松解术、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烧灼术"史4年余。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子宫稍大、质硬、活动欠佳;双附件未及明确包块;三合诊右侧宫旁可及质硬结节,触痛。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阳性(25个细胞/μl),CA125轻度增高(65.5 U/ml)。尿液细胞学病理未见瘤细胞。影像学检查:CT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全程扩张。MRI提示右输尿管下段走行区见富血供实性占位(18 mm×14 mm实性软组织影)致上方输尿管积水,病灶不除外恶性可能,右附件正常结构显示不清,不除外病灶与之相关。经腹及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右侧盆腔偏外侧见一低回声,大小约26 mm×17 mm×14 mm,形态尚规则,边界尚清,与输尿管管壁关系密切,其近端输尿管明显扩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低回声内见丰富杂乱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侧盆腔内实性占位,与输尿管管壁关系密切。肾血流灌注显像提示:右肾血流灌注及滤过较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25.25 ml/min·1.73m2,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左肾血流灌注及功能大致正常,GFR:41.00 ml/min·1.73m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继发门冬酰胺酶(Asp)相关性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1月在本院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接受Asp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14例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主要包括ALL患儿的联合化疗方案、危险度分层、主要临床表现、发生胰腺炎时所处治疗阶段、药物累积用量、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胰酶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化验结果)、影像学表现(胰腺是否坏死及坏死程度、出血、积液范围等影像特征)、转归及预后等.结果:14例中,男12例、女2例,中位年龄6.5岁(1~14岁);Asp用药1~8次(中位数为5次)后发病;中度AAP 9例,重度5例.14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均可见声像异常,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包膜回声欠光滑,实质回声增强且欠均匀,坏死部分表现为液性暗区,伴有胰周和腹、盆腔积液12例.13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行MRI检查,主要影像特点为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毛糙和胰周液体积聚,其中11例胰腺实质内出现坏死灶;伴有腹腔积液11例,盆腔积液7例.禁食及药物治疗4周后随访结果为1例间质水肿性AAP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8例出血坏死性AAP发展为包裹性坏死.2例AAP患儿分别于治疗后21及107天后再次使用Asp进行化疗,分别随访18、20个月,均未再发胰腺炎.结论:AAP是Asp药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AAP可完全吸收或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或包裹性坏死,有必要及早通过临床影像特征确诊AAP,以便提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南通市三家医院2022年度多排螺旋CT质量控制评价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南通市三家医院2022年度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质量控制检测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按照相关标准对抽取的南通市三家医院2022年医用MSCT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价,共涉及78台MSCT设备.检测条件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40 mA,扫描时间1 s,10 mm或8 mm层厚,剂量值<50 mGy,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测、功能检测、图像质量检测.统计分析MSCT分布情况,以及诊断床定位精度、层厚偏差、均匀性、噪声、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分辨力、高对比分辨力、CT剂量指数、水的CT值的合格率.结果 此次研究纳入78台MSCT,有60台(76.92%)全部检测指标均合格,其他MSCT均有一项或几项指标不合格.不同厂家之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厂时间、医院级别、二手MSCT与合格率相关,其中≥10年、二级医院以及二手MSCT的合格率较低(P<0.05).MSCT外观检测(电缆、电源接口、各部件结构等)、功能检测(墙上紧急关机按钮、隔室对话设备、诊断床的移动功能等)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合格率均高于85%.MSCT质量控制检测结果显示,均匀性、噪声、CT剂量指数合格率偏低,分别为79.49%、78.21%、78.21%,诊断床定位精度、层厚偏差等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均高于85%.结论 医疗机构需要对医用MSCT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做好维护、保养、质量监督工作,有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百令胶囊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6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及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百令胶囊(2.0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 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肺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用力肺活量(0.60 vs.0.06,P=0.000)、最大呼气流量(1.27 vs.0.27,P=0.00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1.17 vs.0.03,P=0.000)、透明质酸(30.50 vs.-17.17,P=0.000)、层粘连蛋白(20.00 vs.6.00,P=0.005)、Ⅲ型胶原蛋白(10.70 vs.-8.30,P=0.000)、Ⅳ型胶原蛋白(16.75 vs.2.10,P=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分辨率CT评分改善程度及治疗有效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肺纤维化指标,延缓肺纤维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点穿刺法在幕上脑出血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靶点穿刺法在幕上脑出血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穿刺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在本研究作者所在医院接受微创穿刺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记录信息收集靶点穿刺法手术组患者52例和传统穿刺法手术组患者46例,评价穿刺准确性和血肿引流效果,通过格拉斯哥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改良的脑出血分级量表(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grading scale,ICH-GS)、脑出血功能转归评分量表(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unction outcome scale,ICH-FO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及患者预后.结果 靶点穿刺法手术组置管与血肿中心距离更短、残余血肿量更少、ICH-GS评分提高(P<0.05),GCS和ICH-FOS评分虽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点穿刺法定位精准,引流效果良好,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非标准颅脑CT扫描的血肿定位穿刺且没有专用定位工具的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