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的免疫评估及动态监测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常见的病因不明的肺间质疾病,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药物,其进展缓急、病情预后呈异质性。多项研究发现机体及肺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与IPF发病、进展及预后相关,本文结合文献综合分析了IPF相关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在IPF患者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分布情况,探讨这些作为免疫评估及监测的细胞及分子标志物对于IPF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研究潜力和临床应用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JAK抑制剂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间质炎症或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构成的复杂网络在I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Janus激酶(JAK)活性改变可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活化巨噬细胞,增加促炎和促纤维化因子释放,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参与ILD发生发展。JAK抑制剂(JAKi)可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减轻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有望用于治疗ILD。基础研究发现,托法替布可抑制次氯酸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症相关ILD(SSc-ILD)小鼠的纤维化和炎症反应,而芦可替尼可改善SSc-ILD小鼠模型和博来霉素小鼠模型的肺纤维化程度。JAKi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但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报道看,JAKi可能对多种结缔组织疾病相关ILD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包括SSc-ILD、类风湿关节炎相关ILD,以及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相关ILD,但尚需高级别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鉴于JAKi还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有望在纤维化性ILD急性加重、快速进展性ILD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ILD等同时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的ILD中发挥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8F-FDG PET/CT对皮肌炎抗MDA5抗体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肿瘤发生率以及肺间质性改变在 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 18F-FDG PET/CT检查的75例(34例抗MDA5抗体阳性,41例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男21例、女54例,年龄(52.3±14.3)岁]和30名健康对照者[男10名、女20名,年龄(53.5±11.8)岁]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测定并计算肌肉SUV max及肌肉SUV max平均值(mSUV max);统计皮肌炎患者合并肿瘤性病变的情况;测定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炎病灶的SUV max。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和 χ2检验分析数据;行ROC曲线分析肌肉mSUV max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健康对照者、抗MDA5抗体阳性和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分别为0.39±0.05、0.66±0.21和0.87±0.29( F=39.93, P<0.001);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q值:6.76、12.63,均 P<0.001);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高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 q=5.79, P<0.001)。ROC AUC为0.74,当肌肉mSUV max取最佳阈值0.75时,在皮肌炎中鉴别出抗MDA5抗体阳性的准确性为74.7%(56/75)。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中,恶性肿瘤6例(14.6%,6/4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中,无恶性肿瘤病例(0/34; χ2=5.41, P=0.020)。抗MDA5抗体阴性伴发间质性肺炎11例(26.8%, 11/41),抗MDA5抗体阳性伴发间质性肺炎33例(97.1%, 33/34; χ2=37.81, P<0.00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肺炎FDG代谢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SUV max:3.65±1.83和2.38±1.27; t=2.13, P=0.039)。 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高于健康对照者,但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比例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阴性患者。 18F-FDG PET/CT对于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癌5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提高对CTD合并肺癌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1月至2022年5月住院治疗的CTD合并肺癌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肺癌病理分型、TNM分期、CTD和肺癌的诊断时间顺序、治疗情况以及临床结局。其中50例患者分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组,组间年龄、性别等指标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56例CTD合并肺癌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9例;CTD确诊时年龄(58±15)岁,肺癌确诊时年龄(69±10)岁。CTD类型以RA最常见,其次为PM/DM、SSc和SLE。56例CTD患者中24例(42.9%)累及肺出现肺间质病变;肺癌患者中肺占位26例(46.4%)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次为咳嗽、咳痰19例(33.8%)。肺癌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47例(83.9%)最常见,其次为小细胞肺癌6例(10.7%);TNM分期以Ⅳ期36例(65.5%)最多见。CTD诊断时间早于肺癌者42例,诊断时间间隔7个月至50年,中位诊断时间间隔90(45,244)个月。肺癌诊断时间早于CTD患者2例,诊断时间间隔分别为7、15个月。二者同时确诊者12例,两者发生时间间隔在6个月内。55例患者随访时间10(2,24)个月;15例(26.8%)病情稳定者中Ⅰ期10例(66.7%)最常见,其次为Ⅱ期2例(13.3%)。37例(66.1%)患者死亡,死于终末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1例(56.8%)或感染16例(43.2%);死亡患者Ⅳ期32例(86.5%)最多见。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各组在性别[男性9例(90.0%),13例(38.2%)与4例(66.7%), χ2=8.88, P=0.012]、吸烟[8例(80.0%),11例(32.4%)与4例(66.7%), χ2=8.24, P=0.016]、TNM分期[Ⅰ期0例(0),12例(35.3%)与0例(0);Ⅱ~Ⅲ期4例(40.0%),3例(8.8%),0例(0);Ⅳ期6例(60.0%),19例(55.9%)与6例(100%), χ2=13.58, 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D合并肺癌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故对于CTD患者,需密切随访,定期进行影像学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间质性肺疾病学术会议纪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9年11月8—10日,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间质性肺疾病学术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819名代表注册参会,实际到会近千人,会议来稿310篇。自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成立以来,迄今已举办了6次全国学术会议,我国间质性肺疾病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该领域已经越来越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次会议讨论决定自2019年起改为每2年举办1次间质性肺疾病学术会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幼年皮肌炎临床特征与肌炎抗体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幼年皮肌炎(JDM)中肌炎抗体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6例JDM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肌炎抗体检测,包括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及肌炎相关性抗体(MAAs)。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MSAs各抗体亚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76例JDM患儿中男39例,女37例。MSAs 阳性43例(53%),其中抗核基质蛋白2(NXP2)(15/76,20%)、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13/76,17%)、抗转录中间因子1γ(9/76,11%)抗体为常见的3种阳性亚型。MAAs阳性20例(26%),其中抗Ro-52抗体(17/76,22%)最常见。16例(21%)患儿同时出现MAAs和MSAs抗体阳性。抗MDA5抗体阳性患儿中关节炎(9例)、发热(8例)、皮肤溃疡(5例)和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1例)发生率在MSAs抗体各亚型中最高。吞咽困难(6例)及水肿(8例)主要发生于抗NXP2抗体阳性患儿。抗MDA5抗体阳性患儿更易发生关节炎( OR=10.636,95% CI 2.770~40.844, P=0.001)、皮肤溃疡( OR=12.500,95% CI 2.498~62.522, P=0.002)、发热( OR=5.600,95% CI 1.580~19.849, P=0.008)和肺间质病变(ILD)( OR=23.333,95% CI 4.750~114.616, P<0.01)。MSAs各亚型抗体组间肌酸激酶值不同( P<0.01),抗MDA5组肌酸激酶值明显低于抗氨酰-tRNA合成酶( P=0.03)、抗NXP2( P<0.01)、MSAs全阴性组( P=0.013)。 结论:大多数JDM患儿存在肌炎自身抗体阳性,不同肌炎自身抗体与JDM的临床表现相关,开展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对疾病诊治有重要提示意义。抗MDA5抗体阳性患儿应警惕ILD和MAS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FTPC基因p.K114N新发突变致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一家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报道1例儿童间质性肺疾病家系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并对患儿及其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为明确先证者间质性肺疾病的致病原因,对患儿的家系展开调查,采集5例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对4例有呼吸道症状的家系成员进行胸部HRCT检查;进一步对先证者血样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进行致病性分析,且对其及其家属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家系调查发现,该家系7人中存在5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死亡。4例存活的患者均存在SFTPC基因突变(exon4,c.342G>T,p.K114N),考虑变异来源于先证者父亲,为致病性突变,其在各数据库中无收录,为新发突变。并且家系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SFTPC基因p.K114N新发突变可导致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且该突变在家系成员中存在外显不全现象,胸部CT和全外显子测序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RA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获取关于RA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面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信息提取以及最终的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了31篇文献,共计26 747例患者,其中RA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4 799例(17.94%),共得出12个危险因素,分别为:高龄[ OR值(95% CI)=1.07(1.04,1.09), P<0.001]、高发病年龄[ OR值(95% CI)=2.11(1.17,3.82), P=0.010]、男性[ OR值(95% CI)=1.95(1.34,2.84), P<0.001]、病程长[ OR值(95% CI)=1.10(1.08,1.13), P<0.001]、吸烟[ OR值(95% CI)=2.47(1.57,4.04), P<0.001]、高度疾病活动度[ OR值(95% CI)=1.75(1.21,2.54), P=0.003]、咳嗽[ OR值(95% CI)=6.10(2.40,15.52), P<0.00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 OR值(95% CI)=0.93(0.89,0.96), P<0.001]、高滴度抗CCP抗体[ OR值(95% CI)=1.14(1.03,1.26), P=0.010]、高滴度RF[ OR值(95% CI)=2.37(1.70,3.29), P<0.001]、较高的免疫球蛋白A[ OR值(95% CI)=1.26(1.09,1.46), P=0.002]和糖类抗原125升高[ OR值(95% CI)=3.66(1.81,7.41), P<0.001]。 结论:现有证据显示,高龄、高发病年龄、男性、病程长、吸烟、高度疾病活动度、咳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高滴度抗CCP抗体、高滴度的RF、较高的免疫球蛋白A和糖类抗原125升高是RA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雷诺现象和糖类抗原153为RA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证据不充分,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结缔组织性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结缔组织性疾病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其包含多种疾病。肺常成为结缔组织性疾病的首发侵犯器官。间质性肺病是其中最常见且严重的类型。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该文就近期国内外对于儿童结缔组织性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症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间质性肺疾病(S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呼吸重症监护室住院的43例S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并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的43例患者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AE-IIP)31例,胸部影像结果显示普通间质性肺炎(UIP)18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16例,40%的患者因合并感染因素导致病情加重。43例SILD患者死亡33例,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住院时间、临床症状体征、血T淋巴细胞亚群、合并感染、机械通气及糖皮质激素剂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死亡组患者死亡前和非死亡组患者出院前的动脉血氧分压/吸氧分数(PaO 2/FiO 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均存在差异(均 P<0.05),且死亡患者的PaO 2/FiO 2更低,常伴有Ⅱ型呼吸衰竭。 结论:SILD患者中以AE-IIP多见,患者胸部影像以符合UIP和NSIP多见,肺部感染为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病情进展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是不良预后标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