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辅助儿童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5岁11个月,主因"发现右颈部肿块1周"于2021年11月就诊。入院后完善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大小约25 mm×13 mm,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多发强回声光斑弥漫性分布,几乎占据整个右侧叶(TI-RADS 4c类);右侧颈部及锁骨上窝探及多个淋巴结回声,皮髓不清,结门消失,内可见点状强回声,较大者约23 mm×12 mm,21 mm×12 mm(锁骨上窝),24 mm×15 mm(锁骨上窝呈融合状)"。行颈部增强CT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异常密度伴甲状腺右叶周围、气管旁、双侧颈部肌间隙、双侧颌下区及右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为甲状腺癌并淋巴结转移"。胸部CT和上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提示: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Bethesda Ⅵ类。行右颈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有癌细胞。穿刺淋巴结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300 ng/mL。行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正常。入院诊断:甲状腺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确手术适应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通过和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征得其同意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全院会诊讨论,患儿于2021年11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全切+颈部中央区+右颈侧淋巴结(Ⅱ-Ⅴ)区域性清扫术。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2016科研伦理审第28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7q36缺失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9岁,因"智力低下"就诊。患儿系第5胎第2产,母亲孕12周时感染水痘。患儿孕39周顺产,出生后大运动发育落后,8个月翻身、11个月抬头、13个月独坐、18个月爬、48个月独立行走。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轻度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特殊面容,多动。查体:身高112 cm(<3 SD)、体重22 kg(<3 SD)、头围46 cm(<3 SD)。短颈,盾状胸,面部特征为鼻梁低平,眼距宽,下颌稍前突,耳大(图1),牙齿排列不规则。韦氏智力量表测试总分51分。眼部检查、脑电图及头部磁共振检查均未见异常。经患儿亲属签署同意书后,对患儿及其父母行相关遗传学检查,患儿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全基因组测序分析(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结果提示患儿7q36.1q36.3区域存在约8.99 Mb缺失(150 082 924-159 068 966)×1(图2)。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及CNV-seq检测均未见异常。本研究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审2021-353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基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HFⅤD)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基因突变致病机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37岁HFⅤD合并不孕症患者为先证者。对本例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凝血功能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止血和血栓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的二代基因测序(NGS)。本研究对本例先证者随访截至2020年6月30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例先证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此外,以"凝血因子Ⅴ缺乏""活化蛋白C抵抗""factor Ⅴdeficiency""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HFⅤD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31日。总结与本研究先证者相关的F5基因、PROC基因突变类型,以及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等。本研究取得先证者及其父母知情同意,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并经江苏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0-QT-13)。结果:对本例先证者的研究结果如下。①病史采集:因凝血功能异常合并不孕症于2019年4月至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其婚后正常性生活11年未孕,平素无明显出血症状。其父母均无出血症状。②实验室检查结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Ⅴ∶C、蛋白C活性分别为34.2 s、15.7 s、21.1%和60.7%,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其父、母FⅤ∶C分别为36.1%和29.8%。③NGS检测结果显示,存在2个F5基因杂合突变,分别为10号外显子剪接突变c.1611+2T>C和1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c.2032A>G,以及1个2号染色体PROC基因9号外显子区域杂合突变c.970G>A。最终,本例先证者被诊断为HFⅤD合并不孕症。鉴于先证者及其父母无出血病史,遂对其HFⅤD未予特殊治疗。截至随访结束,先证者一般情况尚可。本研究文献复习显示,15篇文献纳入研究的82例HFⅤD患者发生F5基因突变,并且主要发生在5、8、10、13、14、15、17、23号外显子,其中以13号外显子最常被累及。本例及文献报道的HFⅤD患者的临床出血症状与FⅤ∶C水平、F5基因突变位点及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关于PROC基因突变的报道亦较常见,但是未见单纯蛋白C缺乏引起不孕症的报道。结论:本研究发现1个HFⅤD的新F5基因突变位点。F5基因杂合突变多导致HFⅤD患者FⅤ∶C轻度下降,患者通常无明显的出血表现,无需针对HFⅤD进行特殊治疗。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单一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合并12p13.32p13.31缺失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7岁,G 1P 0,既往体健,否认遗传病史。本次妊娠早孕期口服地屈孕酮保胎治疗,孕12周超声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检查无明显异常。孕16周行无创产前检测为低风险。孕26周彩超检查示胎儿双顶径65 mm,头围249 mm,腹围210 mm,股骨长47 mm;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宽约2.4 mm,见过隔血流信号。经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孕29 +3周复查彩超:双顶径75 mm,头围276 mm,腹围250 mm,股骨长55 mm;胎心率144次/分,律齐,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宽约3.5 mm,见过隔血流信号,主动脉内径5.4 mm,肺动脉内径5.5 mm,三尖瓣可见反流信号,反流面积1.40 cm 2,反流速度75.18 cm/s(图1)。考虑为胎儿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三尖瓣返流。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为46,XN。CMA结果为arr[GRCh38] 12p13.32p13.31(3 281 263-5 704 236)×1。提示12号染色体12p13.32p13.31区域缺失2.423 Mb(图2)。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及CMA检查未发现异常,提示胎儿为新发变异。经遗传咨询后,孕妇及亲属选择终止妊娠,拒绝对引产胎儿行病理学检查。本研究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临审2021-371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嵌合型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3个月9日龄,因"竖头不稳、反应迟钝"于2022年6月13日就诊我院。患儿系G 2P 2,足月剖宫产娩出,出生时有羊水污染和缺氧症状,黄疸出现后自行消退。主要表现为反应慢、竖头不稳、会对视、追视,可逗笑。入院体格检查:精神好,呼吸平稳,头围39.5 cm,咽无充血,肺音清,心音有力,腹软,肠鸣音正常。下肢肌张力稍低,俯卧位时支撑抬头好,坐位全前倾,立位双下肢支持体重差,屈髋,降落伞反射未建立,双膝及跟腱反射可引出,Vojta姿势反射见手握举,拇指内收,脚小。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蛛网膜下腔增宽(图1),脑白质发育符合0 ~ 2月龄,听力检查未见异常。入院遗传学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样各2 ~ 3 mL,常规培养淋巴细胞72 h,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计数并分析47个中期分裂相,根据《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ISCN 2020)描述染色体核型。患儿核型为46,XY,r(18)(p11.21q22.1)[40]/46,XY[7](嵌合比例为85%)(图2),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为明确缺失区域的大小及断裂点的位置,进一步对患儿进行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结果显示其染色体18p11.21p11.32和18q22.q23区分别存在14.86 Mb和14.02 Mb的杂合缺失(图3)。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3-K-013),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合并坏疽性脓皮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男,3岁8个月,因血白细胞增高3年,右下肢皮肤溃烂1周于2021年7月就诊。患儿2018年7月因发热于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4.7 × 10 9/L,此后定期复查血白细胞计数范围20 × 10 9/L ~ 30 × 10 9/L。2021年5月曾因血白细胞升高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2周,其间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粒系增生不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增多。采集患儿及父母静脉血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本研究通过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EC-021-112),患儿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X染色体FOXP3基因第4外显子出现c.323 C>T突变,导致108号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甲硫氨酸(p.Thr108Met),该变异来自母亲(图1)。完善实验室检查:总IgE 317.9 IU/ml(参考值0 ~ 35 IU/ml)。腹部彩超:回肠末段不均匀肿胀、增厚,相应区域肠系膜肿胀、增厚,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散在点状发红;降结肠黏膜水肿,局部黏膜可见少许凹陷;回盲部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甲状腺彩超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13 pg/L(参考值2.41 ~ 5.5 pg/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4.47 IU/L(参考值0 ~ 13 IU/L)。追问病史,婴儿期反复出现湿疹,平时无腹痛、便血表现。考虑诊断: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mmune dysregulation,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IPEX),嘱定期随访。母亲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伦理委员会建设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伦理委员会的建设现状,为推进符合我国社会现状的伦理委员会建设提供借鉴。方法:2022年7—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面向全国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院调查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情况,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2022年,依据东中西部经济带分区,分层抽样选取22家伦理委员会,对其秘书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伦理审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针对医学伦理培训工作的具体建议、伦理委员会设立独立的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必要性等。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并应用NVivo 11.0软件进行覆盖率、情感识别及词频分析。结果:有效回收问卷107份,覆盖23个省级行政区。其中,63家伦理委员会实行独立办公室建制;委员中包含1名伦理专家的有49家,以行政领导身份兼任主任委员者80人;107家均完成了伦理审查章程和制度建设;21家尚未建立跟踪审查机制;33家未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教育培训活动,仅有25家机构通过国内外相关伦理认证体系认证。扎根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伦理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伦理审查效率与质量、伦理培训、多机构建设3个方面,二级节点中参考点数较多的分别是成员能力( 24个)、工作建设(24个)和培训活动(17个)。结论:当前我国的伦理委员会处于稳步发展中,在基础建设、委员构成、审查监督、教育培训及评估认证等方面尚不够完善,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委员结构和不同专业专家参与伦理审查的比例,并强化区域伦理委员会的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8号环状染色体2例患儿的综合诊断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2例18号环状染色体患儿的遗传学诊断,分析其变异的形成机制及表型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6月和2023年3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测。本研究通过河南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23-K-075)。结果:患儿1主要表现为发育迟滞、脑白质发育不良、1型糖尿病及小阴茎,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r(18)(p11.21q22.1)[40]/46,XY[7],CNV-seq检测结果显示其染色体18p11.21p11.32区缺失14.86 Mb,18q22.1q23区缺失14.02 Mb。患儿2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脑白质髓鞘化落后约1个月、发育迟滞、房间隔缺损、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先天性喉喘鸣,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r(18)(p11.2q23),CNV-seq检测结果显示其染色体18p11.21p11.32区缺失14.86 Mb,18q21.32q23区缺失20.74 Mb。2例患儿WES检测均未发现明确的致病性单核苷酸变异位点,但提示18号染色体存在大片段缺失。结论:2例患儿均被确诊为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2例患儿在18q区域缺失范围不同,18号环状染色体的嵌合比例也不同(患儿1为嵌合型,患儿2为非嵌合型),这可能是造成2例患儿表型差异的主要原因。2例患儿的1型糖尿病及小阴茎表型为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新的临床表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前诊断Xq21.1q21.31微重复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31岁,G 3P 1,健康状况良好,否认不良接触史、家族遗传病史、传染病史及手术史,系非近亲婚配。12岁时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8~30 d,经期规律。中孕期唐氏血清学筛查提示临界风险,孕19周孕妇无创产前检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于2019年10月24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本研究通过了上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2021-395),患者及其丈夫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孕妇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dup(X)(q21.1q21.3)(图1),羊水染色体微阵列检测提示arr[GRCh37]Xq21.1q21.31(84320022-91308217)×3,即X染色体长臂q21.1q21.31区存在约6.98 Mb重复(图2)。孕妇染色体核型为46,X,dup(X)(q21.1q21.3),丈夫未见异常,提示胎儿X染色体重复区域遗传自胎儿母亲。该重复区域包含 ZNF711、POF1B、CHM等9个OMIM基因,ClinGen数据库显示无基因三倍剂量敏感性证据,DGV数据库、DECIPHER数据库均未收录相似变异的报道,该重复片段致病性判断为临床意义不明。经遗传咨询,夫妇选择继续妊娠,于孕39周娩出1女婴,体质量为3.2 kg,身长50 cm,暂未见先天畸形等异常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超声提示异常的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孕妇 42岁,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助孕,孕19周,因产前超声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3.6 mm)到我院就诊。孕妇否认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在孕期未合并内外科疾病,无不良用药和有害环境接触史。彩超(图1)提示胎儿双肾回声增强,左侧肾盂分离,胸廓不对称,膈肌弧形光带回声连续性中断,断端约2.56 cm。胎儿肝脏位于右侧腹腔,胆囊位于腹中部,胃泡及部分肠管从膈肌缺损处疝入胸腔,包块占据左侧大部分胸腔,心脏明显受压移向右侧,右侧肺脏大小1.99 cm×1.24 cm,肺头比1.2。本研究通过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1伦审(22)号],经过医师咨询、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孕24周时接受羊膜腔穿刺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nt sequencing,CNV-seq)。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7, XX, i (12)(p13p11)[6] /46, XX[54],见图2。羊水CNV-seq结果为胎儿12号染色体12p13.33p11.1区域存在34.7 Mb的重复,提示为seq[hg19]dup12p13.33p11.1 (160 000-34 860 000)×3,见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