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视角下青年医师科研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青年医师科研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促进青年医师科研能力提升提供建议及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于2023年2-8月对江苏省10家三甲公立医院的35位专家以面对面半结构化方式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范式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归纳.结果 经三级编码分析,梳理出76条概念、20条范畴和5个主范畴,获得了以科研能力、科研认知、环境支持、环境驱使、科研情感为核心的青年医师科研开展影响因素模型及其作用机制.结论 应更加注重青年医师创新思维等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打造更有效的外部支持环境,完善科研压力机制,加强科研认知教育,提升其科研情感,更好地促进青年医师科研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市医教协同政策实施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访谈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医教协同政策实施后各类相关人员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的看法,为我国医教协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1—5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北京市35家住培基地的住培学员、临床教师(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住培学员指导医师)及住培管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扎根理论和主体框架法,对访谈原始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及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到有效访谈结果687份,其中71.86%的住培管理人员认为这项制度较为合理、利大于弊;38.07%的住培学员及45.45%的研究生导师都提到该模式有效缩短了临床人才培养时间;但也有31.98%的住培学员和22.92%的住培学员指导医师提到该模式下学员课程、科研和临床工作难以平衡兼顾,有61.62%的研究生导师指出学员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等问题。结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制度优势,但在其模式设置、科研课程及临床轮转安排、过程监督考核等方面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妇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孕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症状体验,为加强SUI防控并制定标准化症状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SUI孕妇11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结果:通过分析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认知不足、应对态度不一、症状体验差、症状管理知识需求迫切。结论:SUI孕妇普遍对疾病认知不足,症状体验差,应对态度不一,症状管理知识需求迫切。因此,对于SUI孕妇,应提供个人—家庭—社会全方面的支持,加强SUI症状管理知识的社会宣传,并给予正性的引导和鼓励,鼓励家庭成员的参与,并积极构建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平台,以最终降低孕妇SUI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医学生职业选择影响的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及潜在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3月1—25日对19名医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电话访谈,使用扎根理论和主题分析的原理对数据进行编码和主题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结果:19名受访者中女性10名,年龄19~26岁;10名为临床阶段,9名为预科阶段;3名受访者的家庭成员中有医务人员。主题分析确定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影响医学生职业前景可变性的6个主要类别,即6个主题:学生个人特征;职业特征;系统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医生的压力源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受访者接触到较多的负面影响,但只有1名改变了职业选择,而对于将来是否选择如呼吸科、感染科或重症监护室等专科,意见不一。受访者大多表示由于公众对医生的期待及态度,导致其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提到因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和不良医患关系产生不安全感,希望医疗政策和体系能有所改进。大多数受访者重视公众的支持,从支持中获得了职业成就感。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双向的,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职业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疗联合体网格化管理政策执行的关键问题及推行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山东省日照市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为该政策完善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8月,就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目标、具体措施、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等,对山东省日照市31名相关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梳理访谈资料,结合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获得理论和技术支撑、目标群体特征、政策因果论、政策指令现状、执行机构间关系、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公众态度以及媒体宣传8个主范畴及19个副范畴。在此基础上,基于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形成了医联体网格化管理政策执行理论框架。结论:该市执行医联体网格化管理政策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较为成熟,公众支持力度高、社会反响好,但仍存在政策指令不够清晰、不同主体间利益协同机制不完善和配套政策不完备等问题。未来应促进形成政策执行合力、出台配套政策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等,以保障政策的有序推进与长效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风险因素,探索患者围术期心理活动,为围术期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访谈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23例,并进一步整理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出其围术期风险构成因素。结果:共提炼了20个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围术期风险的初始概念,发展了6个主要范畴,构建患者、护士、管理、环境4因素模型。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风险因素较多,为提高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心理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女性慢性肾脏病患者生育动机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女性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生育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21名CKD女性患者,以半结构化访谈法、录音及书写现场笔记的方式收集资料,用Stra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资料分析方法提取主题。结果:构建了核心范畴为"患者生育动机的形成"以及包含患者特征、疾病应对方式、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4个主范畴的理论模型。其中,患者特征是动力性因素,主观规范是情景性因素,知觉行为控制是保障性因素,患者疾病应对方式是调节性因素。结论:本研究从患者的视角探讨CKD患者生育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倦怠概念框架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扎根理论构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倦怠概念框架。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依据年龄、性别、与患者的关系、照顾时间长短等特征进行抽样,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吴忠市、银川市2所二级甲等医院、1所三级甲等医院以及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选取31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程序性扎根理论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形成29个一级范畴,9个二级范畴,最终确立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倦怠概念框架,由"角色倦怠""生理倦怠""心理倦怠"和"社交倦怠"4个主要范畴,"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倦怠"1个核心范畴构成。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倦怠概念框架从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倦怠的内涵,可为今后测评工具的开发和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区域医疗联合体内医疗资源整合构建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区域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的医疗资源整合路径,发现影响医疗资源整合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于2019年8—11月,实地走访调研某市不同地区的政府官员以及医疗机构负责人、骨干共73人,运用扎根理论对半结构化访谈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经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区域医联体内医疗资源整合的路径框架。结果:梳理出区域医联体内医疗资源整合的4个关键环节,即整合前提、整合策略、支持条件、整合方式,四者共同构成了理论框架的主轴,整合方式受整合前提、整合策略、支持条件的作用,四者与整合意愿共同作为影响因素,最终综合作用于整合倾向。结论:医联体内医疗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强调对于各关键环节的有机、整体治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医疗资源整合的最终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需求驱动下新任护士长培训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新任护士长的培训需求,构建需求驱动的培训模型,为管理部门制订培训方案,提高新任护士长岗位胜任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新任护士长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提取34个初始编码及13个范畴编码,在此基础上提炼4个主范畴,分别为外部驱动、自我发展、培训需求、培训关键要素,并据此构建基于需求驱动的新任护士长培训模型。结论:新任护士长在外部驱动及自我发展的作用下,培训意愿强烈,培训需求呈多样化。基于需求驱动的培训模型,管理部门应根据新任护士长的需求分析制订培训策略,满足培训意愿,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促进自身教育的发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