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佛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对城镇空间多维扩张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研究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对城镇空间扩张的响应,对区域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佛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相关数据,选取景观格局指数测度城镇空间的规模、分布、形态维度的扩张特征,利用InVEST模型计算降温服务、生境质量、自然游憩和水源涵养4项主要生态系统服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多元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对城镇空间多维扩张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广佛都市圈城镇用地规模持续增加,且2010-2020年间的增速加快,中心区城镇用地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和东北部小斑块的城镇用地增加,都市圈由"双中心"向"单中心"演化.广佛都市圈城镇用地斑块间距离较小,分布较为紧凑,新增城镇用地间距离较小,但近年来逐渐增大.城镇用地斑块形态整体较规整,复杂度较小,新增城镇用地的形态复杂度逐渐增加.广佛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变动较为剧烈,协同关系减少,权衡关系增加,且极度权衡关系逐渐占主导地位.广佛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对城镇用地规模变化的响应最剧烈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城镇用地分布和形态变化的响应存在阶段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江西省资溪县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独具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促进该类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资溪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在调节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氧气提供、碳固定、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水质净化、空气净化、物种保育)及文化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景观游憩、教育)基础上,增加负氧离子、康养等指标,并引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构建独具森林资源优势的GEP指标体系和方法,评估了研究区2010、2017和2020年GEP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弹性指数及价值损益分析方法量化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GEP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7和2020年资溪县GEP分别为167.88、268.17和384.07亿元.各生态系统GEP占总GEP比例依次为森林>湿地>农田>草地>城镇.研究期间,GEP增加值主要来源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对GEP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8501.88 hm2.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依次为草地(-2811.17 hm2)>城镇(1428.06 hm2)>森林(1357.67 hm2)>湿地(1031.05 hm2)>农田(-1005.01 hm2).各类用地的绝对变化主要发生在2017-2020年.各测算指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弹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系统,说明GEP对林地面积变化的敏感性最高.价值损益分析表明,城市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GEP,林地、湿地的保护促进了 GEP增加.2010-2020年,资溪县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导致GEP增加18.65亿元,说明资溪县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对生态的影响是正向的.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溪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后的绿色发展成效,也为研究区今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并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GEP核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北干旱区绿洲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绿洲分类,使用趋势分析、重心迁移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西北干旱区绿洲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西北干旱区绿洲面积呈线性增加趋势,绿洲面积年均增速为1079.66 km2·a-1.绿洲面积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拉善、南疆、河西走廊和北疆地区.西北干旱区绿洲主要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在天山南北麓、昆仑山、祁连山北麓和阿拉善高原,北疆绿洲面积变化表现为北部增加、南部减少;南疆绿洲主要沿河流扩张,但部分绿洲边缘出现退缩;河西走廊绿洲的扩张与退缩均发生在西北部河流沿岸;阿拉善绿洲呈散点状扩张,无明显退缩区域.北疆和南疆绿洲的重心大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河西走廊绿洲重心沿西北方向迁移,阿拉善绿洲重心呈南北向波动迁移.农田生产潜力对北疆绿洲和河西走廊绿洲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最强,分别为43.6%和45.3%;影响阿拉善绿洲分布变化最敏感的因子是降水(解释能力为27.6%);南疆绿洲分布响应最敏感的环境因子是土壤类型(解释能力为44.9%).西北干旱区绿洲中,人类活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为主,自然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6—2020年某在线就医平台患者就医选择偏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患者在线就医选择的偏好,为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好大夫在线平台的在线就医病例和在线就医订单数据,将就医原因、疾病级别、问诊类型、就医时间、患者所在区域、就医价格纳入对患者在线就医选择偏好的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 t检验。 结果:对共纳入在线就医病例4 122.86万人次和在线就医订单2 668.32万条。在线就医的疾病主要为常见病,且不同年份疾病级别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年份患者在线就医订单中问诊形式的占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患者在线就医时间集中在每天的8时至22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每万人口在线就医人次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在线就医价格区间集中在1~100元。 结论:我国患者在线就医疾病以常见病为主,就医时间和价格区间相对稳定,东部地区的在线就医人次高于中、西部地区。在线就医平台未来应重点开发互联网慢性病诊疗项目,提高在线就医服务的响应性,建立科学的医生调度排班制度,缩小互联网医疗的区域数字鸿沟,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合理定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丘脑血糖感应系统缺陷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到目前为止,中枢神经系统在正常葡萄糖稳态和2型糖尿病中所起的作用仍未阐明。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某些区域(如下丘脑)也存在葡萄糖感应系统,与胰腺一样,该系统也能感知和响应循环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变化。下丘脑血糖感应系统主要包括葡萄糖刺激性神经元及葡萄糖抑制性神经元,分别在低血糖及高血糖时被激活。在低血糖时,为了保证大脑的葡萄糖供应,该血糖感应系统被激活从而迅速作用在外周靶器官,以抑制胰岛素分泌并上调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升高血糖,该反应即低血糖对抗神经回路反应(CRR)。而在遗传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如果下丘脑感应葡萄糖的能力受损,导致CRR的血糖调定点上调,将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临床前证据也表明,通过恢复大脑感知血糖水平功能的治疗措施,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然而,下丘脑葡萄糖感应系统的细胞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核CT诊断模型效能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影像科菌阳并接受胸部高分辨率CT平扫检查的1 7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37例,女827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38.4岁。由4名影像科医师对含病变的20 139幅CT图像进行分类标注(17种影像特征),以此作为训练数据集,构建肺结核CT图像CNN诊断模型。训练数据集数量最多的前5种影像特征依次为:浸润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胸膜增厚、干酪性肺炎和胸腔积液。从已标注图像中随机抽取302幅图像作为测试数据集,以2名高级职称医师的诊断为“金标准”,比较CNN诊断模型和医师在肺结核CT诊断中敏感度和准确率的差异,统计CNN诊断模型分类错误的类型、数量,并绘制自由响应受试者工作特征(FROC)曲线,以测量该模型的最大诊断效能。结果:CNN诊断模型对测试数据集中浸润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胸膜增厚、干酪性肺炎和胸腔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33%(10 982/11 520)、73.68%(2 151/2 920)、73.07%(1 128/1 544)、83.33%(1 020/1 225)和94.11%(814/865);CNN诊断模型的总体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49%(339/355)和90.40%(339/375),医师的对应数值分别为:93.80%(348/371)和92.80%(348/375),CNN模型和医师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 2=1.022, P=0.312;准确率χ 2=1.404, P=0.236);FROC曲线显示,当敏感度为78%,假阳性区域个数为2.48时,该模型诊断效能最大。CNN诊断模型诊断结核病变的分类错误主要集中于纤维条索灶、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的混淆上。 结论:基于深度学习CNN的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该模型可辅助影像科医师的肺结核诊断工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感知服务理论的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检中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准确了解体检者对健康管理中心检中服务的真实感受和潜在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检中服务质量。方法:偶遇抽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250名体检者。以感知服务理论为基础,采用Servqual模型量表,从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5个维度25项评价条目对健康管理中心检中服务质量进行测评,评价体检者对检中服务质量的期望值和感知值,计算服务质量测评值(SQ),并使用二维象限图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回收率为93.6%。234名体检者年龄(42.0±7.3)岁,其中男性114人(48.7%),女性120人(51.3%)。Servqual量表评价结果显示,SQ为-0.44分,期望值为4.45分,感知值为4.01分。25项评价条目中,只有1项评价条目(健康管理中心的便民服务齐全)SQ为正值,其余24项评价条目SQ均为负值,25项评价条目的服务质量平均感知值都在3.5分以上。二维象限图分析结果显示,7个条目位于象限Ⅰ“魅力区域”中,体检者的期望值与感知值均高于平均值;6个条目位于象限Ⅱ“惊喜区域”中,体检者期望值低于平均值而感知值高于平均值;7个条目位于象限Ⅲ“潜能区域”中,体检者的期望值与感知值均低于平均值;5个条目位于象限Ⅳ“改进区域”中,体检者期望值高于平均值而感知值低于平均值。结论:体检者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检中服务各个属性的期望值均较高,感知值与期望值存在差距,应结合二维象限图中的4个区域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健康管理中心竞争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OVID-19传染病区域性防控辅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暴发期区域性防控(Regional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CP)系统概念,设计基于区域现有网络架构和信息系统的应急性防疫辅助信息系统,建立远程智能医疗会诊与咨询及远程办公平台,研发区域内人群的风险评级与预警技术,提高区域性的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以高校、附属(教学)医院及云应用为典型RCP区域单元,建立云与高校及附属(教学)医院现有局域网交互方法,实现网络环境的远程办公、远程医学影像、心理与伦理会诊与咨询互动;应用基于复杂网络的多主体传播模型,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和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区域内单元、人员的风险分级与早期预警。结果:在RCP内采用校园网、附属(教学)医院内网以及互联网相结合的系统架构,用分布式技术、云存储方式进行动态衔接,网间中间库数据缓冲区机制,实现各单元远程医疗会诊与远程办公。依托平台,应用基于复杂网络的多主体传播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利用GPS、RFID和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区域内人群暴露风险评分与预警。结论:在重大传染病流行阶段,RCP系统的建设可提高应急情况下防疫响应速度,提供基于数据的合理预警和风险评级,减少易感人群的暴露风险。RCP系统的设计开发是系统化工程,需要结合区域结构与功能特点,并且区域内前期的信息化工作基础与应急开发团队水平决定了开发进度、维护和实际应用的效果,建议建立平战结合RCP模式,纳入政府疾控体系,以提升国家和区域重大传染病防控水平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结构相似性指数评估放疗计划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结构相似性指数(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SSIM)对放疗计划的三维剂量分布进行评价,比较SSIM相对现有常用质量评价指数的优缺点,同时构建以SSIM为基础的多处方剂量计划的评估方法。方法:引入SSIM来分析实际与理想三维剂量数据并结合其空间位置信息给出各体素质量评分,进而计算感兴趣区域(ROI)内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质量评分。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既往已实施治疗的53例临床同步推量放疗计划,抽取两例计划分别引入两种质量缺陷(局部高量、剂量跌落)与正常计划进行对比实验来表征SSIM指数的响应,展示SSIM指数评价结果的图像模式。分析53例放疗计划各ROI的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与SSIM的相关性,评估SSIM反映均匀性和适形性的能力。结果:SSIM指数的图像模式能够反馈剂量分布存在质量缺陷的位置信息。HI与SSIM在转移与可疑淋巴结(PGTVnd)中由于HI敏感性降低导致未表现出相关性,在计划靶区(PTV)去除PGTVnd后的区域中存在显著负相关( R=-0.86, P<0.01),CI与SSIM指数在PGTVnd中存在显著正相关( R=0.83, P<0.01)。 结论:SSIM指数在改善以往评价参数缺陷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均匀性与适形性对计划进行质量评价,同时精准反馈存在质量缺陷的空间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90Sr- 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 90Sr- 90Y敷贴治疗进行EBT3胶片剂量的测量,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快捷的剂量验证方法。 方法:选用能量响应较好的辐射直接显影EBT3胶片,并与固体水模进行比较,通过直线加速器建立0~500 cGy的胶片灰度-剂量标准曲线并检测其组织等效性。将20片6 cm×6 cm的EBT3胶片(每张胶片厚0.28 mm)重叠放置,将 90Sr- 90Y敷贴器放置在胶片最顶层,辐照4 min。通过灰度-剂量标准曲线计算出每张胶片中心轴附近的平均吸收剂量,根据胶片厚度计算距离敷贴器不同深度处的辐射剂量及等剂量线分布。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 U检验比较不同能量的电子线照射前后所测得的吸收剂量的差异。 结果:胶片替换等厚度固体水模后测量结果略高于纯固体水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1, P=0.84)。不同深度处胶片对应的中心区域随着灰度值的降低吸收剂量迅速下降,在0.5 cm深度处,剂量仅为7.0 cGy。4 min照射后,距离敷贴器不同深度处的吸收剂量满足拟合曲线 y=739.07e -0.56 x-44.8,等剂量线范围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 结论:EBT3胶片验证能够很好地满足 90Sr- 90Y敷贴治疗的剂量验证,具有简单、易行、准确的特点,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