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能量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在恶性胶质瘤的应用与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IORT)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性及初期不良反应.方法 恶性胶质瘤患者常规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低能量X-射线术中放疗系统(Low-energy X-ray 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LEX-IORT)进行IORT.记录患者术后状态及初期不良反应情况,并与既往未行IORT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常规组)相关情况作比较.结果 共纳入14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男8例,女6例.所有患者接受20Gy的IORT.IORT组平均手术时间(262.1±55.6)min,常规组(222.6±53.5)min(P=0.061).IORT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9±5.6)d,常规组为(10.3±4.7)d(P=0.071).IORT组患者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脑积水、术后癫痫发作、脑出血及切口感染.1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切口裂开,未发生感染,予以重新缝合,停用安罗替尼,正常愈合,未影响放疗.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同步放化疗.结论 20Gy LEX-IORT对恶性胶质瘤患者是安全的,不会增加额外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咽癌N 0-N 1期患者Ⅱa区临床靶区优化策略及对远期口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N 0-N 1期鼻咽癌患者颈部Ⅱa区可疑淋巴结临床靶区(CTV)减量照射的安全性和对下颌下腺及远期静息口干保护的临床意义,探讨多模态影像对可疑阳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T 0-4N 0-1M 0期初诊鼻咽癌患者,收集临床、放射治疗计划、多模态影像等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颈部Ⅱa区个体化调强放疗(IMRT)、CTV处方剂量50.4 Gy(命名为CTV50)的优化方案。患者治疗中接受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及重复增强定位CT等检查,监测和评估可疑淋巴结影像学特征和治疗反应。用配对 t检验比较下颌下腺在降量照射后与标准治疗计划(CTV50∶CTV60)的剂量学差异。患者远期口干程度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晚期放射损伤标准、江苏省肿瘤医院多维度放射性口干评估量表和简化版口腔干燥量表(SXI)进行评估,用秩和检验分析口干程度差异。 结果:共106例患者纳入研究,共149侧颈淋巴结阴性,其中73侧Ⅱa区可辨认淋巴结数≤3枚,76侧>3枚。106例患者中N 1期行对侧单颈Ⅱa区优化63例,行双颈Ⅱa区优化43例(N 0期及仅有咽后淋巴结转移的N 1期患者)。共发现109枚最大横断面上短径>5 mm的可疑淋巴结,其中105枚淋巴结门结构清晰,93例长短径之比≥1.5,76例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2.5。CTV优化区域内未发现淋巴结复发。优化后肿瘤靶区的大体肿瘤体积(GTV)平均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下颌下腺的D mean、V 39 Gy显著低于未优化的常规计划( P<0.01)。下颌下腺单侧和双侧优化患者的远期口干和静息口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 0-N 1期鼻咽癌患者颈部Ⅱa区进行CTV50减量照射的优化方案是安全有效的,下颌下腺剂量学优势明显,患者静息状态下口干主观反应良好。对于未达诊断标准的可疑淋巴结需要综合增强CT、MRI-DWI及PET-CT等多模态成像进行个体化评估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和总结《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了解不同阶段医学生对课程的需求程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针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新开设专业选修课《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经过两轮授课后,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分别对课程学员和非课程学员进行调查评估。调查项目包括对课程内容、设置、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及改进意见等方面。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率100%,其中52份(71%)来自于课程学员。83%的课程学员"非常同意"本课程讲授内容是本学科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94%者对学习效果评价"满意"或"非常满意",对授课教师和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度分别为92%和83%。学习课程后学员认为最大的收获为"开阔思路"(96%),其次为"有利于跨学科协作"(79%)。86%的非课程学员认为需要在现有课程安排中增加本课程,希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开阔思路"(76%)、"提高临床应用能力"(81%)和"有利于跨学科协作"(71%)的效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各类学员的不同需求都有覆盖,值得继续开展并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转移瘤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体位固定设备联合摆位引导方式的优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开放式面罩联合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引导摆位与闭合式面罩联合激光灯+面罩标记引导摆位之间的平移和旋转方向误差,评估开放式面罩联合OSMS引导摆位方式在脑转移瘤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的应用优势,并计算脑转移瘤患者在不同固定设备与摆位方式下计划靶区体积(PTV)的外放边界。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脑转移瘤患者HSRT的摆位数据,根据固定设备和摆位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OSMS联合开放式面罩组(A组)、头颈肩封闭式面罩+发泡胶组(B1组)和头颈肩封闭式面罩+头枕组(B2组)。A组利用OSMS自动移床功能引导摆位,B1组和B2组利用激光灯+面罩标记引导摆位。3组均通过锥形束CT(CBCT)骨性配准得到六维方向( x轴、 y轴、 z轴、 x轴旋转、 y轴旋转、 z轴旋转)摆位误差,并根据van Herk公式计算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 结果:共采集CBCT配准数据288套,其中A组六维方向摆位误差和3D矢量误差均最小,分别为(0.47±0.33)、(0.49±0.31)、(0.44±0.31)mm,(0.42±0.32)°、(0.48±0.31)°、(0.42±0.22)°和(0.90±0.39)mm;除 z轴旋转方向A组与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P>0.05),其余方向与B1组和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A组无平移方向≥2 mm,旋转方向≥2°的摆位误差。B1组 y轴、 z轴、 z轴旋转方向及3D矢量误差均显著小于B2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3个方向PTV外放边界分别为1.32、1.19和1.22 mm,均小于另外两组。 结论:脑转移瘤HSRT中,与头颈肩封闭式面罩联合激光灯+面罩标记引导摆位相比,应用开放式面罩联合OSMS引导摆位,可明显提高六维方向摆位精度,降低重复摆位率,减小PTV外放边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SHAP值特征选择的γ通过率分类预测及解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SHAP值结合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算法的特征选择技术来构建调强放疗γ通过率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给出相应的模型解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盆腔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的196例肿瘤患者采用基于模体测量方式的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验证结果,γ通过率标准为3%/2 mm、10%剂量阈值。提取基于剂量文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使用SHAP值结合XGBoost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后构建预测模型。分别选取特征数量为50、80、110、140个,构建四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召回率及F1分数评估预测模型的分类性能。结果:基于SHAP值特征选择的110个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AUC值为0.81,召回率达到0.93,F1分数为0.82,均优于其他三个模型。结论:针对盆腔肿瘤调强放疗计划,可以采用SHAP值与XGBoost算法结合以选择用于预测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子集来构建γ通过率的预测模型,并能通过SHAP值给出模型输出解释,可能在理解依赖机器学习模型所做的预测方面提供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适应多叶光栅在脑肿瘤质子放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和不使用自适应多叶光栅的脑肿瘤质子调强治疗计划,评估自适应多叶光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脑肿瘤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同样优化条件下为每位患者分别设计使用和不使用自适应多叶光栅的质子调强治疗计划,通过比较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正常组织受量对两组方案进行评价。结果:使用自适应多叶光栅设计质子调强治疗计划,靶区CI均值从0.58提高到0.66,50%处方剂量体积均值从797.70 cm 3降低到638.15 cm 3,耳蜗、脑干、视交叉、视神经、眼晶状体的辐射受量均显著减少( t=2.06、3.02、2.11、2.58、2.67, P < 0.05)。另外,两组方案间靶区的HI值以及计划的机器跳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自适应多叶光栅能显著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对保护靶区外危及器官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侧乳腺癌术后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心脏剂量学分析和生命质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左侧乳腺癌术后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心脏剂量学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8例左侧乳腺癌术后行逆向调强放疗(IMRT)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放疗是否含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分为研究组(含内乳,55例)和对照组(不含内乳,53例)。比较两组计划靶区(PTV)剂量学指标、心脏受量、放疗前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PTV剂量学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适形指数(CI)分别为0.73±0.07、0.75±0.08,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17±0.03、0.17±0.02,D max分别为(55.69±1.02)Gy、(55.46±1.13)Gy,D mean分别为(50.54±0.23)Gy、(50.48±0.21)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38, P=0.169; t<0.01, P>0.999; t=1.11, P=0.269; t=1.41, P=0.160)。心脏受量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的D mean分别为(5.93±0.32)Gy、(5.64±0.30)Gy,V 40分别为(0.47±0.10)%、(0.41±0.11)%,V 30分别为(2.48±0.51)%、(2.06±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6, P<0.001; t=2.97, P=0.004; t=4.36, 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放疗前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分别为(0.09±0.02)ng/ml、(0.09±0.0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别为(0.27±0.08)U/L、(0.25±0.08)U/L,肌红蛋白(MYo)水平分别为(3.84±1.02)μg/L、(3.69±0.97)μg/L,脑钠肽(BNP)水平分别为(172.35±16.24)pg/ml、(169.81±15.93)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999; t=1.30, P=0.197; t=0.78, P=0.436; t=0.82, P=0.414);两组患者放疗后1个月血清cTnⅠ水平分别为(0.09±0.03)ng/ml、(0.09±0.02)ng/ml,CK-MB水平分别为(0.29±0.09)U/L、(0.28±0.08)U/L,MYo水平分别为(4.06±1.08)μg/L、(4.01±1.03)μg/L,BNP水平分别为(175.13±17.09)pg/ml、(172.47±16.28)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999; t=0.61, P=0.544; t=0.25, P=0.806; t=0.83, P=0.41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放疗前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命质量量表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60.24±5.13)分、(61.19±5.46)分,放疗后1个月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74.12±7.20)分、(75.35±7.88)分,放疗后6个月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77.53±7.14)分、(78.95±7.08)分,放疗后1年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75.02±6.93)分、(76.68±6.7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93, P=0.353; t=0.85, P=0.399; t=1.04, P=0.302; t=1.26, P=0.210);两组患者放疗后1个月、6个月、1年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左侧乳腺癌术后含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IMRT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心脏剂量增加,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短期内对患者心脏功能、生命质量不会造成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困难防治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吞咽困难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接受放化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中,超过76%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轻者降低生活质量,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吞咽困难的形成与肿瘤分期、治疗方法和康复计划等相关,其预防和治疗是保障头颈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但是目前临床防治措施明显不完善。笔者从吞咽系统的解剖及生理过程、放疗后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困难的形成原因、放疗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困难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吞咽困难的评估以及吞咽功能训练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防治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海马保护的2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2种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放疗中的海马保护和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接受全CNS放疗的12例GCT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患儿4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7~14岁,中位年龄11岁。对所有患儿进行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勾画,分别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30 Gy,每次3 Gy,共照射10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取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配对 t检验,比较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通过比较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长评估计划实施效率。 结果:VMAT和IMRT 2种技术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学分布。VMA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略优于IMRT技术,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11±0.02和0.14±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92, P<0.001)。VMAT和IMRT2种技术的左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5.99±0.70)Gy和(21.21± 1.07)Gy、右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6.13±0.58)Gy和(21.35±0.69)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7.622、-21.628,均 P<0.001),VMAT技术在海马保护上达到了剂量限制要求。VMAT技术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较IMRT技术优势明显,除双肺外,在眼晶状体、甲状腺、肾脏保护方面VMAT技术全面优于IMRT技术,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98~-2.231,均 P< 0.05 )。VMAT技术在治疗效率方面同样优于IMRT技术,VMAT的机器跳数为1 749±95、治疗时长为(354±31)s,均仅为IMRT技术的40%左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883、-22.790,均 P<0.001)。 结论:在儿童CNS GCT放疗中,VMAT技术能够在保护海马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靶区均匀性,同时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和治疗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Halcyon 3.0海马保护全脑放疗计划中不同子野调制参数的剂量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基于Halcyon 3.0直线加速器不同子野调制参数的应用对海马保护全脑放疗(HA-WBRT)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3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疗科使用Halcyon 3.0直线加速器行全脑放射治疗患者,根据射束形状控制器(ASC)调制能力差异划分6组HA-WBRT计划类型:ASC关闭组(AO)、ASC极低组(AVL)、ASC较低组(AL)、ASC中位组(AM)、ASC较高组(AH)及ASC极高组(AVH)。统计评估不同子野调制参数对于靶区适形性(CI)、均匀性(HI)、海马区等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计划执行效率的影响,并使用ArcCHECK和Portal Dosimetry两种剂量验证工具综合分析不同子野调制参数计划中射束剂量沉积精准性的差异。结果:6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6组间靶区的CI和HI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面,AVH组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效果更好。其中AVL组中脑干 Dmax低于AO组,但视交叉 Dmax高于AO组( F=6.26、8.04, P<0.05);AH组中眼球 Dmax小于AO组,但视神经 Dmax高于AO组( F=2.04、1.37, P<0.05);AVH组中脑干、眼球和眼晶状体的 Dmax均小于AO组( F=6.26、2.04、2.02, P<0.05)。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6组计划中ArcCHECK验证及Portal Dosimetry验证的γ通过率在2%/2 mm模式分析结果均>98%,3%/3 mm模型分析结果均为100%。ArcCHECK的γ通过率相较于Portal Dosimetry整体偏低。6组间计划跳数最大差异< 15,不同子野调制参数计划的执行效率无显著区别。 结论:基于Halcyon 3.0直线加速器能够完成符合临床治疗标准的HA-WBRT计划,不同子野调制参数对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优化明显,其中AVH参数能够更好地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且不同子野调制参数对剂量沉积精准性及执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都符合临床治疗剂量验证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