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层探测器光谱CT鉴别诊断肺癌与炎性结节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92例肺部实性结节患者的临床及胸部光谱CT资料。分析病灶的常规CT征象并测量其常规CT参数及光谱CT参数,之后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预测恶性结节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常规CT征象、光谱CT参数及两者联合后的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恶性及炎性肺结节患者分叶征(分别为42个、8个,χ2=10.779, P=0.001)、短毛刺征(分别为41个、7个,χ2=11.911, P=0.001)、胸膜凹陷征(分别为45个、9个,χ2=11.705, P=0.001)及血管集束征(分别为35个、8个,χ2=5.337, P=0.021)的分布及静脉期IC值[(2.1±0.5)mg/ml、(2.3±0.5)mg/ml, t=-2.464, P=0.016]、NIC值(分别为0.40±0.06、0.45±0.08, t=-6.943, P<0.001)、Z eff值(分别为8.38±0.21、8.49±0.19, t=-2.122, 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CT征象的分布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以分叶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建立常规CT征象logistic模型,其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静脉期IC、静脉期NIC、静脉期Z eff建立光谱CT参数logistic模型,其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以上联合建立logistic模型,其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联合模型与光谱CT参数模型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794, P=0.073),联合模型与常规CT征象模型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156, P=0.031)。 结论:光谱CT参数联合常规CT征象能提高肺癌与炎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铁死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铁死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诱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胰腺炎建模后24 h,将36只SD大鼠(购自青岛大学医学部实验室动物中心)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干预组(SAP+Fer组)。建立SAP模型24 h后,检测血清淀粉酶(AMY)、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检测肾组织中铁含量、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变化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肾脏组织学改变;透射电镜(TEM)观察铁死亡的形态学特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分析长链脂酰CoA合成酶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蛋白重链1(FTH1)等铁死亡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SAP组大鼠血清AMY[(6 276.5±562.2)比(1 086.6±192.3) U/L]、Cr[(98.0±16.2)比(19.5±5.2) μmol/L]、BUN[(17.1±2.8)比(7.2±1.7) mmol/L]水平明显高于SO组( t=30.314、15.927、10.375, 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铁[(0.65±0.13)比(0.44±0.12) mg/g]、MDA[(7.25±0.81)比(1.84±0.24) μmol/g]、ROS[(68.54±7.04)比(15.67±5.21)×10 4/mg]高于SO组( t=3.855、22.167、11.496, P值均<0.01),GSH[(358.38±41.59)比(518.64±55.72) nmol/g]和GPX4[(7.75±1.09)比(14.72±2.56) U/mg]明显低于SO组( t=7.984、8.674, 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和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增加;线粒体出现明显萎缩;肾脏ACSL4蛋白(0.84±0.03比0.34±0.02)表达高于SO组( t=7.876, P<0.01),GPX4、FTH1蛋白(0.69±0.03比1.04±0.06、0.26±0.02比0.83±0.04)表达低于SO组( t=5.651、8.134, 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L4、铁响应元件结合蛋白2(IREB2) mRNA(0.87±0.06比0.24±0.03、1.23±0.05比0.32±0.02)表达高于SO组( t=12.864、15.163, 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Fer组大鼠血清AMY[(5 124.3±483.5)比(6 276.5±562.2) U/L]、Cr[(55.2±13.7)比(98.0±16.2) μmol/L]、BUN[(9.8±2.1)比(17.1±2.8) mmol/L]水平显著低于SAP组( t=5.287、6.989、7.359, 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铁[(0.54±0.07)比(0.65±0.13) mg/g]、MDA[(4.67±0.73)比(7.25±0.81) μmol/g]、ROS[(28.39±6.36)比(68.54±7.04)×10 4/mg]低于SAP组( t=2.639、7.176、8.247, P值均<0.05),GSH[(448.21±45.51)比(358.38±41.59) nmol/g]和GPX4[(11.31±1.89)比(7.75±1.09) U/mg]高于SAP组( t=5.048、5.639, 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和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线粒体轻度萎缩;肾脏ACSL4蛋白(0.49±0.02比0.84±0.03)表达低于SAP组( t=2.781, P<0.05),GPX4、FTH1蛋白(0.69±0.03比1.04±0.06、0.26±0.02比0.83±0.04)表达高于SAP组( t=2.427、2.876, 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L4、IREB2 mRNA(0.52±0.04比0.87±0.06、0.74±0.04比1.23±0.05)表达低于SAP组( t=5.843、6.781, 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铁死亡参与SAP引起的AKI,抑制铁死亡能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脂质过氧化和病理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采集和重建参数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3种参数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35例肺结节患者(50枚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对同一患者肺结节的原始图像重建后共获得6种不同参数的序列,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对不同序列的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进行分割,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美国GE公司的A.K.软件进行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通过组内相关系数选取复测信度好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R语言统计学软件对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将不同序列的所有特征值配对比较,分别统计改变采集和重建参数导致变化的影像组学特征的数量,比较不同采集和重建参数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不同序列特征值分布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比较改变不同参数后发生变化的影像组学特征数量的差异。 结果:50枚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共提取391个影像组学特征,组内相关系数>0.75的特征为320个。同时改变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3种参数时,发生变化的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达到60.9%(195/320),其中包括6.7%(1/15)的形态学特征、100.0%(40/40)的直方图特征和58.1%(154/265)的纹理特征。仅改变1种参数(保持其他2种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发生变化的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为10.6%(34/320)、30.9%(99/320)和50.6%(162/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当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改变时,与50%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V)比较,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获得的影像组学特征发生变化更小( P=0.001)。 结论: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会影响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影像组学特征,其中对比剂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响最大,辐射剂量次之,CT重建算法最小;与形态学特征比较,直方图特征和纹理特征容易受到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影响;与50% ASiR-V比较,FBP重建算法获得的影像组学特征受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的影响更小,在影像组学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参数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评分在介入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终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行CCTA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TO患者共66例,分为PCI成功组(48例)和PCI失败组(18例),采用两个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BMI、CTO闭塞段钙化积分、CTO闭塞段内钙化位置和范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相关病史的组间差异以及闭塞段近端形态、钙化、弯曲度、闭塞段长度对介入治疗结果的影响。计算基于CCTA的J-CTO评分(J-CTO CT),同时将J-CTO评分系统中钙化进一步分为钙化程度(轻度、重度)、钙化范围(全段、部分)重新计算改良-CTO评分(改良-CTO CT),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二者对CTO介入结果的预测效能。 结果:两组患者间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CI成功组相比,PCI失败组在闭塞段近端钝形形态、闭塞段长度>20 mm、弯曲度>45°的发生率明显增高(χ 2值分别为5.012、3.999和4.103, P<0.05)。在PCI失败组,闭塞段钙化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P<0.05),其中闭塞段全段钙化( P=0.001)、闭塞段重度钙化( P=0.000)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闭塞段轻度钙化在PCI成功组发生率较高( P=0.141)。闭塞段钙化位置、钙化积分及钙化范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CTO CT在预测CTO介入成功率的ROC曲线下面积(0.921)高于J-CTO CT(0.8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CTO病变PCI术前CCTA形态学评估有助于预测PCI手术成功率,基于CCTA的改良-CTO CT评分较J-CTO CT评分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血细胞分析(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目前检验人员对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尤其是其异常结果的复检审核的报告尚未规范化。为此,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组织业内专家共同起草了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供临床实验室参考,以期提高血细胞分析报告的临床指导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及形态学征象对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侵犯的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方法及形态学征象在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脏层胸膜侵犯(VPI)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220例,其中男145例、女75例,年龄43~89(62.6±10.0)岁,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按照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有VPI 90例、无VPI 13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组(176例)与验证组(44例)。基于术前增强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动静脉期相关性最高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VPI预测模型。利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 χ2检验筛选临床资料及CT形态学征象等相关变量,结合最终选择的相关性最高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对VPI的预测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间AUC的差异。 结果:从提取出的1 87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动脉期及静脉期各10个最具相关性的影像组学特征,分别用于建立动脉期和静脉期影像组学VPI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静脉期影像组学模型AUC值分别为0.867(95% CI 0.815~0.920)和0.855(95% CI 0.746~0.964),均大于动脉期的0.844(95% CI 0.784~0.904)和0.814(95% CI 0.677~0.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0、2.07, P值均<0.05)。有、无VPI的患者在空洞征、毛刺征与胸膜凹陷征3种CT形态学特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30、7.87、10.32, P值均<0.05)。训练组与验证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联合模型由最终选择的10个相关性最高的静脉期影像组学特征及上述3种CT形态学征象共同构建,其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AUC分别为0.914(95% CI 0.875~0.953)和0.884(95% CI 0.785~0.984),均大于静脉期影像组学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09、2.21, P值均<0.05),即联合模型对VPI的预测效能更高。 结论:基于增强CT静脉期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空洞征、毛刺征与胸膜凹陷征3种CT形态学征象构建的联合模型,对于术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发生VPI的判定具有很好的预测效能,可以协助临床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在形态学检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形态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形态学检验主要依靠人工镜检,受限于人眼的局限性,存在漏检、误检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形态学检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文阐述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以及形态学检验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人工智能在医学检验中的拓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辅助脑脊液形态检验发展的新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脊液形态学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人工显微镜检查存在效率低下、人员培训周期长、检验结果均质性差等不足之处。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为脑脊液形态学检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未来,人工智能辅助的脑脊液形态学检查不仅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同时提升脑脊液形态学智能化诊断水平和效率,在脑脊液智能辅助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国内不同实验室对尿液有形成分的形态描述、名称术语与结果报告不尽一致,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的命名与报告亟须统一规范。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组织专家,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近2年的反复讨论、修改,并征求临床医生及一线检验人员意见后,撰写了专家共识。本共识总结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尿液中显微镜下可见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病原体等有形成分;提出在大量的尿液检验报告中及在国内外同行交流中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形态学名称的建议;提出当尿液检查出现异常尿液有形成分数量和种类时,检验医师的分层报告建议或诊断与描述性诊断;共识对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病原体形态进行了描述,提示鉴别要点、来源与机制、意义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发性骨髓瘤14例确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要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金域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实验诊断室2019年1-6月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要点,随访14例确诊患者治疗后疾病转归。结果:14例患者中,血红蛋白最低为47 g/L,最高105 g/L,平均73 g/L;患者年龄范围54~85岁,平均67岁。根据欧洲血液学会议分型标准确诊为小浆细胞型(Ⅰ型)4例,幼浆细胞型(Ⅱ型)6例,原浆细胞型(Ⅲ型)2例,网状细胞型(Ⅳ型)2例。确诊对症治疗后,14例患者症状、体征、血常规相关检验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均下降或明显下降,符合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贫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起病慢、首发症状不明显、无典型体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检出异常浆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