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证候的分类及证候名称组成要素的多层次表示方法,实现计算机对中医证候名称的批量处理,从而应用于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证素辨证、证候要素学说,对证候要素进行更细粒度的拆分,提出证候层次划分方法和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并通过对妇科月经病、不孕症的中医证候名称进行人工分析,以验证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的合理性。基于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运用基于模式匹配的模式抽取方法,形成计算机批量处理证候要素的提取方法,并通过对《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证候名称的批量处理,验证计算机批量处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证候名称组成要素划分为病位要素、病性要素(包括基本物质、病因、病理状态)、连接词的两层五类的结构,基于此构建出证候拆分流程。月经病、不孕症中医证候名称的人工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证候名称均可被拆分为1个或多个病位要素、病性要素、连接词。通过计算机批量处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证候分类结果显示,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准确率为71.4%。结论:构建的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为计算机大批量处理数据提供了理论框架,并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率,为辨证模型训练数据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医辨证推理模型提供支撑,可应用于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强皮炎湿疹类疾病诊断术语的规范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皮炎湿疹类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同,国内外有关"皮炎"和"湿疹"的诊断名称存在一定混乱和争议。随着对此类疾病研究的深入,对一些原因或病因不清的疾病的认识逐渐提高,结合国内外现状,我们认为"皮炎"和"湿疹"已不应作为独立的临床疾病诊断术语。规范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和用词,能更好地进行疾病分类管理、流行病学研究和开展针对性治疗和预防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皮炎湿疹类疾病规范化诊断术语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针对皮炎湿疹类疾病在概念、分类和诊断术语等方面的混乱现状,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指南制定与规范委员会组织专家按照德尔菲法原则对皮炎湿疹类疾病的诊断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讨论,提出7条规范化诊断建议,主要包括:①"皮炎"和"湿疹"是疾病的类别名称而非具体诊断术语;②临床遇到湿疹性皮损时,应积极寻找其临床特征和/或实验室特点,按照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和其他皮炎进行分类诊断;③建议暂时保留"湿疹"这一术语,并只用作以湿疹性皮损为表现但尚不能给出确定诊断的、暂时性和描述性诊断用词。本共识旨在推动皮炎湿疹类疾病诊断术语的规范化、同质化,为更好地进行疾病管理、流行病学研究和开展个体化治疗和预防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内不同实验室对尿液有形成分的形态描述、名称术语与结果报告不尽一致,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的命名与报告亟须统一规范。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组织专家,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近2年的反复讨论、修改,并征求临床医生及一线检验人员意见后,撰写了专家共识。本共识总结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尿液中显微镜下可见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病原体等有形成分;提出在大量的尿液检验报告中及在国内外同行交流中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形态学名称的建议;提出当尿液检查出现异常尿液有形成分数量和种类时,检验医师的分层报告建议或诊断与描述性诊断;共识对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病原体形态进行了描述,提示鉴别要点、来源与机制、意义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有关为"老视"重新命名的思考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老视,指因年龄增长,眼的调节能力不足以胜任日常视近需求的一种屈光状态,不仅影响人类视觉,影响整体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眼健康课题。随着老视研究不断推进,临床上已经形成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系统,提升了老视者的视觉质量及生活质感。研究发现,老视症状的初发期在45~50岁之间,随着社会高度现代化发展所伴随的近距离阅读强度的增加,不少人在40岁左右就出现老视现象。而与此同时,人们对自身社会期望逐渐转向年轻和活力,对与年龄相关功能性问题易表现出敏感和逃避的态度。由于"老"字在中文中常用于表示"年纪大""晚年"等字义,并与"无用""负担"等负面词语相关联,给老视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并影响其临床诊疗。因此,我们考虑,拟找出适宜的临床术语,既符合当前"老视"的科学内涵,又能避开老视早期者对"老"的避讳感受。现探讨和思考与"老视"重新命名相关的内容,并诚邀大家提供宝贵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统一规范诺卡菌各菌种中文名称的提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诺卡菌部分菌种尚无中文译名,有译名的也存在译名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这导致部分国内学者在归纳、总结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诺卡菌感染患者44例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和《诺卡菌病24例的临床分析》2篇文章亦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呼吁对诺卡菌种中文译名进行统一规范,以促进诺卡菌的中文研究、交流。原文作者亦对读者来信进行回复,并建议进一步规范专业术语的译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名词规范使用的注意事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严格运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不应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2.未经审定公布的词语,可选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最新版《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及中医古籍出版社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3.尚无统一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注明原词或注释.4.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得使用商品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刊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关于规范医学名词的写作要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有关名词术语应规范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为准.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第一次引用时用括号注出原文.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2014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