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肿瘤效应队列研究预调查实施分析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重庆市6个区县开展的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肿瘤效应队列研究项目进行预调查与分析,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积累经验。方法:以1995年随访调查的名单为依据,选取1950年至1980年于重庆市6个区县医院工作的126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65名从事过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作为放射组,其中男性54名、女性11名;61名未从事过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4名、女性7名。核实1995年随访调查信息,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队列相结合的方法查清队列成员新发的恶性肿瘤情况、死亡原因和从事放射工作的变化情况等信息。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 结果:预调查结果显示,共有95名队列成员完成了随访,其中放射组59名、对照组36名。1950年至2019年期间患肿瘤的患者共18例,其中放射组13例、对照组5例。因肿瘤死亡的患者15例,其中放射组10例、对照组5例。队列成员共死亡33名,失访31名,失访率为24.6%(31/126)。对照组的失访率高达41.0%(25/61),高于放射组(9.2%,6/65),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104, P<0.001)。预调查中队列成员姓名错误率20.0%(19/95),出生年份错误率78.9%(75/95)。预调查中还存在问卷填写不完整等问题。 结论:预调查为在全国开展X射线工作者肿瘤效应队列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如补充混杂因素调查、利用各地区资源开展工作、建立在线填报系统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地区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白血病危险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分析了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27011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和25782名其它科医务工作者1950~1980年间白血病的发病率。X线工作者白血病的发病率是对照组的3.5倍,平均发病年龄较对照组小5.2岁,发病高峰是在从事放射工作后的10~14年。白血病的相对危险度以早期从事X线工作者和开始X线工作时年龄较小者为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00例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健康状况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1950~1980年间的死亡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调查分析了我国1950~1980年期间20岁以上的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死亡情况。共调查26,872人,其中死亡250例,并以普外科或内科或五官科医务人员为对照。两组人员各类死因的标准化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别,所列位次基本一致,恶性肿瘤死亡均占第一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白血病死亡26例,而预期值为3.99例,两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分析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中恶性肿瘤死亡例及白血病死亡例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非恶性肿瘤死亡例相比无显著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
编辑人员丨2023/8/5
我们在全国14个省市,对500多台医用诊断X线机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了测量,并测定了一些防护设备的屏蔽效果。测量结果表明,大容量一般防护X线机工作场所中,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胸部表面位置处的平均照射量率为3.03mR/h;防护差的X线机场所相应位置的平均照射量率最大,约为80.1mR/h。本文也报道其它类型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同类工作场所的测量值也有差异,但都服从有限对数正态分布。有铅椅比没有铅椅时腹部照射量率低17.6倍,没有铅围裙比有铅围裙高5.88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染色体畸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报道了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和不接触X线的其他医务人员的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表明,放射组染色体型畸变率、畸变细胞率和断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染色体型畸变率有随累积剂量、年剂量率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相关检验表明与受照剂量有关,其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 (D)=0.23+0.00183X和 (d)=0.189+0.0401X,与工龄、性别相比未见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受照剂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报道了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受照剂量与健康影响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为各级医院的放射科医师和技术人员,称为放射组。对照组为同一医院的非职业照射的医务工作者。在辐射剂量方面,调查了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场所辐射水平,典型工作量和工作负荷及工作量与接受剂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用归一化工作量剂量估算方法估算了10,599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表明,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累积剂量分布呈有限区对数正态分布,工龄呈正态分布。75.3%的诊断X线工作者的累积剂量在50mGy以下,超过500mGy者占2.7%。平均为45.0mGy。平均工龄为11年。由于防护状况的改善,不同时期的平均年剂量当量有较大的差别,1957年前为55.4(2.8~108.0)mSv/a,1957~1966年为8.7(1.3~16.1) mSv/a,1967~1980年为2.2(1.1~3.5)mSv/a。在生物效应方面作了临床体检(内科、中医科和眼晶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免疫功能指标、内分泌指标和细胞遗传学指标);及对26,983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和25,785名对照人员的辐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与辐射剂量有关的主要效应是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明显增加,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淋巴细胞染色体型畸变率放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362%和0.122%,淋巴细胞微核率放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358‰和0.138‰。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放射组为9.61×10 -5和8.60×10 -5,对照组为2.74×10 -5和1.24×10 -5。白血病的标准化发病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放射组分别为9.67×10 -5和8.60×10 -5,对照组分别为2.77 ×10 -5和1.28×10 -5,放射组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放射组白血病的发病率与开始放射工作的时期有关,1960年前参加放射工作的其发病率为13.1×10 -5,据现有样本量计算明显高于对照组,1961~1970年间参加放射工作的其发病率为8.1×10 -5, 1971年后参加放射工作的其白血病发病率降为4.3×10 -5,与对照组比无统计意义的差异。白血病的发病率随防护状况的改善而有降低趋势。 另外,自然流产率,多胎率,新生儿死亡率和子女20种先天性畸形和遗传疾病的总发病率,放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与受照剂量无明显相关,该效应与辐射的关系尚待证实。两组的平均期望寿命,去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除白血病外的各类死因的标准化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生育力、不育率、活产婴儿性比两组基本一致。放射组的外周血象、所测免疫功能指标、内分泌指标的均值也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本文为阶段工作总结,本工作拟继续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与剂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全国1,387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和899名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调查结果表明,放射组微核细胞率较对照组有统计意义的增加,并与累积剂量及放射工龄呈曲线相关,而与年剂量呈直线相关。认为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法是评价职业受照者群体辐射效应的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细胞遗传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辐射遗传效应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报道了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1950~1980年间的生育情况、子女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对照组为被调查人员同一医院的内科、普外科或五官科医务工作者。放射组共分析了13,056例,32,348孕次;对照组分析了16,925例,41,120孕次。结果表明,两组人员影响生育的主要因素构成基本一致。生育力、不育率、活产婴儿性比均无明显差异。但放射组的自然流产率、多胎率、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放射组和对照组20种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9.19‰和4.27‰,放射组明显高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20种病的总发病率与父(母)孕前受照累积剂量,年剂量和放射工龄无明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