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性医院应对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急演练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尽早识别并隔离感染患者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所在。为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多地采取全员核酸采样的措施以筛查阳性病例。苏州市高新区通过采样前精心准备,于2021年8月组织实施了新冠病毒核酸采样实战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发现采样人群复杂、采样点布局不规范、医疗废弃物存放及转运不规范的问题,由此提出改进措施,即进一步完善工作预案,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确保在突发情况下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最大限度降低传播风险,提升各部门互相配合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度不确定新发传染病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发传染病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本文总结了新发传染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面对未来万变的新发传染病,人类应不断提高防治能力,完善其各种准备为不变的策略,去应对万变的新发传染病。应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网络的布局,建立传染病实验室监测工作网络并保持常规运转,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和处置的平战结合平战转换制度和机制,制定和完善新发传染病防控预案,加强新发传染病救治和处置的培训和演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药物资的分级分类储备保障制度,建立和运维传染病早期预警的制度和技术平台等管理措施,使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工作更加从容有序,减少传染病对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情景模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资源需求快速评估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我国面临着境外输入和境内反弹的双重风险,迫切需要开展医疗资源的准备工作。方法:本研究基于对疾病的现有认识,假设5种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的情景,分别使用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和大流行理论静态模型进行医疗资源需求评估。结果:不同流行强度和防控策略的情景下医疗资源需求差别较大,积极防控策略和有效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医疗资源需求。疫情快速上升期,防控策略的成本及专业应对能力要求迅速增加,医疗资源需求激增的风险大。结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防控能力的地区,均应尽快开展应急状态下医疗资源需求评估,提前为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和暴发做好医疗资源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教学在感染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分析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教学在感染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感染科实习的120名护生为对象,以科室实施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教学为分界线,将实施常规带教的58名实习护生纳入常规教学组;实施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教学的62名实习护生纳入联合教学组。比较两组护生自我评估教学效果、护患沟通能力、考核成绩、防护意识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实习结束后,联合教学组护生对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操作技巧、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评估分数均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 P<0.05);联合教学组护生计划和准备、启动沟通、信息收集、信息给予、患者观点的获得及理解、结束沟通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 P<0.05);联合教学组护生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应急与抢救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 P<0.05);联合教学组护生医疗废物处置正确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96.77% vs. 79.31%),自我防护能力不足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常规教学组(4.84% vs. 22.41%);联合教学组护生对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 P<0.05)。 结论:应用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感染科实习护生带教需求,能有效提高感染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综合能力及防护意识,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卫生政策视角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内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梳理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布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的政策文件,提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应该具备的应急能力工作内容维度。方法:访问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下设机构官方网站,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应急”“防控”“新冠疫情防控”为检索词,检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相关的政策文件,检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提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相关内容,并按照应急管理理论进一步归类。结果:共纳入政策文件45份。政策内容涵盖事前预防准备、事中响应、事后恢复3个阶段,与事后恢复阶段相关的内容相对较少。词频分析共提炼出16项内容维度,其中部门协作(16/125)、病例发现报告(15/125)、院感防控(14/125)、社区居民健康教育(12/125)、物资储备(11/125)的出现频次居于前5位。结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的政策内容涵盖应急管理的3个阶段,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据政策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急医院的发展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应急医院是在战争、重大灾害或重大疫情发生时,现有医疗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或接诊能力难以满足激增的需求,通过改建或新建的具有接诊、实施救治、甚至隔离功能的医院。不同种类的应急医院在近现代不断发展完善,既有配备了先进装备的模块化、集装箱式的野战方舱医院、野战帐篷医院、医院船等野战医疗机构,也有基于已有公共场所建筑物改建或专门新建的应急医院。在全球各国多次灾情疫情防控救治中,应急医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应急医院的历史、种类以及在不同灾情和疫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安徽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供应保障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深入探析安徽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供应保障现状,分析应急药品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可获得性及短缺障碍因素,为完善我国应急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思路.方法 2022年9―11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等,向安徽省171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实际回收150份问卷,除无效问卷及废卷,共139家医疗机构纳入研究.参考安徽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委员所在医疗机构的级别比例,其中三级医疗机构73家,二级医疗机构53家,一级医疗机构13家.比较该省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准备能力的差异,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完善应急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结果 调研显示,在应急药品准备能力的三个方面,该省各级医疗机构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机构等级越高,应急药品准备能力越强,二级与一级医疗机构之间差距很小.该省应急药品短缺障碍因素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各级医疗机构来说,其中有7个应急药品短缺障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它们分别是药品价格偏低、原材料短缺、药品市场需求量小、企业不愿意生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改造或未通过认证、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少、存在可替代的高价新药、利润过低导致经营企业不愿意经营药品.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该省医疗机构应急药品供应保障形势仍很严峻,各等级医疗机构之间有差距,三级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准备能力最强.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应急药品准备能力,克服应急药品短缺的障碍因素,能辅助健全该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英国卫生应急准备框架比较与借鉴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卫生应急准备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应急准备被定义为"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社区和个人预防、保护、快速响应和从卫生紧急情况中恢复的能力,特别是那些规模、时间或不可预测性可能压倒常规能力的紧急情况".本文概述和比较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和英国出台的卫生应急准备框架,并借鉴上述组织和国家卫生应急准备构架中的相关经验,提出了一套涵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备、应对和恢复阶段的系统化的卫生应急准备框架(包括功能子系统、管理机制与资源支持3大系统模块)及相应的建议,为完善我国卫生应急准备框架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新疆732名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新疆基层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为提高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出新疆地区基层医院732名基层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为(45.27±9.37)分,得分率为64.7%,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维度得分率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为:基本认知58.4%,专业知识60.2%,综合能力62.6%,现场急救能力72.9%.具体条目分析中,答对率最高的条目为胸外按压的部位,答对率最低的条目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颜色的判断.结论 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知识,对重大传染病事件应急的自我保护知识掌握不足,少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知识需要加强培训.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应拓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护能力培训途径,通过开展现场模拟演练、开发网络培训模式、进行学术讲座、观看录像、发放培训资料等手段来提升基层护士的救灾准备水平以及实践经验,促进新疆灾害救援体系的完善以及灾害护理学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省际区域医疗应急准备能力时域差异的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省际间应急准备能力差异的变化,为促进我国区域医疗应急准备管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区域应急准备能力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个案排秩方法,对我国各省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应急准备能力进行聚类分类和能力水平的比较评估.结果:3年间,北京、天津、上海始终处于第1聚类区域;总体上,地质灾害低发区应急准备能力高于高发区;西部地区应急准备能力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和海南的应急准备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应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医疗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完善区域应急准备管理机构之间衔接机制,保障应急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地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政策建设和日常演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