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医家何梦瑶黄疸论治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本文介绍清代岭南名医何梦瑶治疗黄疸病的临证经验.何梦瑶融会《黄帝内经》、仲景等诸家精髓,考虑"因地制宜"的影响,认为湿邪与脾虚为黄疸病的两大主因,指出岭南地区湿热气候与黄疸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联系.诊疗上,望、脉二诊决顺逆,用药祛湿邪贯穿始终,前期多湿热发黄,以辛散行肝脾气滞,苦寒泻胃胆实热为法;后期脾肾亏损,以益气健脾燥湿,甘温实脾温肾为主.本文通过研究著作《医碥》,浅析何梦瑶治疗黄疸的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岭南医家何梦瑶《妇科辑要》学术特点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妇科辑要》是岭南著名医家何梦瑶惟一的妇科专门著作,收录于《三科辑要》中.近代对其著作《医碥》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对其妇科专著《妇科辑要》则研究较少.故通过研究《妇科辑要》及相关文献,发现何梦瑶在编纂该书过程中虽然大量参考了《医宗金鉴》的内容,但在编排和论述中加入了个人的学术观点,可羽翼《医碥》更好地阐明其关于妇科疾病的学术特点.反对一味温补、重视望问二诊、详述预后转归、气血标本兼顾、内外治法并用,是该书论治妇科病的主要特点,对现代中医妇科临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议《医碥》对中医内科急诊重症学科的论述和贡献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碥》为清代医家何梦瑶所著,其中不乏一些内科急诊重症的记载.何梦瑶在《医碥》中阐释了很多急诊重症的病名,如“关格”“中风”“痉症”等病名,何梦瑶在《医碥》中很重视急诊重症疾病的鉴别诊断,还客观翔实的描述了很多急诊重症的临床特点,并且梳析了急诊重症的病因病机,总结了急诊重症的治则治法,这些均为后世医家救治内科急诊重症疾病提供了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何梦瑶《医碥》咳嗽辨治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何梦瑶在《医碥》咳嗽篇中对咳嗽作了详细的辨证论治,通过分析总结前人对咳嗽的病因认识从而提出以火热为基础的病因认识;从多角度将咳嗽分类,分别以症状、病因命名划分咳嗽,分型论治;注重整体,因时制宜,依据咳嗽在一天中不同的发病时间提出不同的病因病机,给出相应的治法方药;敢于质疑前人观点,根据补阴与泻火的辨证关系,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碥》痰寒热之辨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般认为痰黄稠者为热,稀白者为寒,研读《医碥》,清代医家何梦瑶认为实非如此.他对痰寒热辨证总结为以下三条:(1)大抵稀白而吐疏者,必属寒.(2)因于脾气虚寒不能摄涎,频吐遍地者,必属寒.(3)吐数而因伤风郁热者,及内伤龙雷火动者,必属热.其痰之寒热的辨证思路对当今临床痰之辨治颇有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医碥》为据探讨何梦瑶的针灸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探讨了何梦瑶的针灸学术思想.以《医碥》为据,对《针灸吹云》有了简单的认识,从何梦瑶对针灸方药,不偏不倚、针药并用,热病亦可灸治,选穴以少为贵等方面展开论述.体现了何梦瑶客观公平不偏不倚的治学态度,不拘泥于学术偏颇的精神.彰显了岭南医学重视实践,善于总结归纳,由博返约的实用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岭南医家何梦瑶《医碥》治痹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清代岭南名医何梦瑶所撰《医碥》中治疗痹证的学术思想.何梦瑶论痹以《黄帝内经》为圭臬,对痹证的分类、命名以及病因病机皆继承了《黄帝内经》中的论述,认为风、寒、湿邪阻遏,气机不利是痹证的基本病机.同时,何梦瑶提出,导致气机阻遏的主要因素是寒、湿二气;痹证的发生与经络受阻及自身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并从气之盛衰与寒湿之邪关系论证痹证中痛、麻证候的成因.治疗上,确立以通为用、益气扶正的治疗方法,选方用药擅以辛温之药通络而调畅气机,以酒为引,行经络而通痹塞,温血脉而散凝瘀.何梦瑶治痹思想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痹证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清代何梦瑶《医碥》痛症辨治体系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疼痛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多为我国古代医家所阐发.清代名医何梦瑶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承张仲景、张从正、王肯堂、李梴、吴谦等医家的痛症辨治思想,形成了自身痛症辨治体系,于其著作《医碥》"卷之三"当中专列十篇文章对痛症的发病、辨别及诊治予以系统性地论述.何梦瑶在痛症的病因方面,认为外来之六淫、嗅毒、天行疫气、虫、霍乱,或人体内生之风、热、湿、寒、气滞、瘀血、痰浊等实邪,以及诸虚损劳伤等均可引发痛症;在痛症的病机方面,其所论不离《内经》"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之说;在痛症的诊断方面,重视对疼痛部位的划分,以明析人身脏腑经络病变,并以四经辨诊头痛,以少阴论脐腹痛;在痛症的治疗方面,推崇金代医家张从正攻邪之法以助气机通畅,活用引经报使、针灸、温熨等手段以助疗效,列述缓解诸急性疼痛之法,并重视对痛症相似病症及危重证候的识别,对于当代中医痛症辨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清代名医何梦瑶论痰及治疗胸痹心痛类病证之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清代名医何梦瑶善于论治胸痹心痛类病证,其学术特色在岭南医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何梦瑶代表著作《医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何梦瑶论治胸痹心痛类病证时尤其注重从痰论治,并对中医痰证多有阐发.其论痰特色主要可概括为:擅长痰证的寒热辨证,主张调胃气以治痰,发挥痰生窠囊说,强调痰火郁三者相关.在论治胸痹心痛类病证时,何梦瑶对胸痹、痞满、心痛、胸痛等病证进行鉴别比较、条分缕析,从痰证角度予以论治,颇具特点,其学术特色可供现代医家论治冠心病特别是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医碥》之气论探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气的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为我国历史上众多医家所重视.清代名医何梦瑶于其著作《医碥》中尤重人身之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医者所论之阴阳实为气的运动变化,进而从气的角度对人体生命规律、疾病发生及治疗规律进行阐发.他指出人体生命的根本在于气,疾病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人身之气出现了异常,治疗方面以调解人体气机为手段,其中对脾胃气机的调理是关键环节.本文从人体生命源于气、百病之生因于气、治则治法本于气等三个方面对何氏《医碥》气论予以探讨,对中医气论研究及临床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