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华医典》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对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整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籍文献中外感发热相关的中医护理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 5 版为源数据库,检索外感发热相关条文,建立条文数据库,对外感发热相关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归纳分析,采用Excel 2019 进行药物频数统计、IBM SPSS Modeler 18.0 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古籍条文56 条,涉及中医护理技术 13 种治法类别.最常用的治法为涂法(14%)、贴法(14%),涉及药物共有 167味,常用药物有生姜(2.7%)、甘草(2.2%)、芒硝(2.2%)等,药性以寒(42.5%)、温(30.5%)居多,药味以苦(32.4%)、辛(31.7%)居多,归经以肺经(18.5%)居多.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 43 味核心药物,核心药物常用组合为防风、羌活;涂法常用药物组合为甘草、柴胡、黄芩、桔梗;贴法常用药物组合为葱白、淡豆豉、生姜;搐鼻法常用药物组合为白芷、雄黄;点眼法常用药物组合为麻黄、冰片、牛黄.结论 在古籍文献中,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护理技术种类丰富,方法多样,贴法和涂法最常用,所用药物以解表药、清热药居多,"寒热并用"是药物组合的重要特点之一.古籍中所记载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遵循着辨证施术、辨证施药的原则,对外感发热患者的辨证施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与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与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慢性胃炎患者148例,经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36例、肝胃不和证39例、胃阴不足证32例、脾胃湿热证41例,分别入组相应的中医证型组;再选择无寒热虚实证候的5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高倍镜下观察各组受试者舌苔脱落细胞,分别行表、中、底层细胞计数,并计算成熟指数(maturity index, MI)及成熟价值(mature value, MV),检测舌苔脱落细胞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s, ACP)、LDH、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及巯基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舌苔脱落细胞的细胞周期;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弱证组、肝胃不和证组、胃阴不足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受试者中层细胞百分比[(26.47±3.94)%、(22.32±5.41)%、(31.47±3.28)%、(35.62±3.96)%比(14.85±4.03)%]升高( P<0.05),表层细胞百分比[(73.53±6.47)%、(77.68±5.38)%、(68.53±4.20)%、(64.38±4.39)%比(85.15±5.33)%]降低( P<0.05),MV值[(83.52±3.10)%、(87.64±2.95)%、(79.38±3.21)%、(75.63±2.83)%比(92.61±3.74)%]降低( 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弱证组、肝胃不和证组、胃阴不足证组受试者舌苔脱落细胞中ACP、LDH、SDH、巯基均降低( P<0.05),脾胃湿热证组受试者ACP、LDH、SDH、巯基均升高( P<0.05);胃阴不足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受试者G1期细胞百分降低( P<0.05),S期细胞百分升高( 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脾胃虚弱证组、肝胃不和证组、胃阴不足证组、脾胃湿热证组与ACP、LDH、SDH、巯基均有相关性( r值分别为0.608、0.712、0.704、0.631, P值均<0.05)。 结论: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可出现不同的舌苔脱落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周期差异较大且细胞生化指标水平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放射性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中药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多从热毒伤络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津亏证辨证论治本病,主要运用白头翁汤、乌梅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类益生元功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治疗放射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厥阴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辨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 AL)化疗后,患者在邪毒内蕴、气血亏虚、血瘀痰凝湿阻的基础上,正气大伤,其寒热错杂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与厥阴病颇为相似。本文试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治,分析得出AL化疗后治当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养肝脏为主,同时尚需重视顾护正气。结合AL基本病机,提出当归四逆汤更适合用于AL化疗后的治疗。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证论治,希望挖掘更多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L领域里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王隆卉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王隆卉教授为蔡氏妇科第八代传人,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丰富。其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瘀阻冲任及胞宫,病机关键在于肾虚,亦与肝、脾相关,治疗时注意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治法以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为主,常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灵活加减,强调辨清寒热虚实、标本兼顾,不可一味叠加止痛药。本病病程较长、症状复杂,个体需求不尽相同,王师善于综合评估、衷中参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做好长期管理工作,并善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调节患者情志,临床收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运中调衡”法辨治肿瘤患者食欲减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中医脾胃学说,以“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为核心指导思想,结合临床提出针对肿瘤患者食欲减退的“运中调衡”法。其核心要旨为以运为健、以调为要、以衡为期,通过调运中焦脾胃,复升降,利枢机,燮阴阳,平调脏腑阴阳气血之寒热,并以八纲辨证统领辨证全局,注重痰、饮、积、瘀等有形之邪的治疗,可达中医学“阴阳平衡”及现代医学“免疫平衡”,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孔毓礼《痢疾论》辨表里寒热虚实论治痢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清代医家孔毓礼《痢疾论》系统论述了痢疾之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并以辨表里寒热虚实将全书理、法、方、药、案贯穿起来,建立了一整套的论治痢疾学术体系。孔毓礼治痢思路独特,其根据外感症状辨表里,根据排泄物辨寒热,根据患者体质辨虚实,并以脉为辨表里寒热虚实的重要补充。书中总结了治痢十大常用治法,即和血调气、发散、攻下、表里两解、清热导滞、温补、升补、初中末、固涩及暂宽法,还有痢疾诸方106首、痢疾要方12首。孔毓礼主张和血调气应视气血状态定夺具体如何"和""调",用攻下法须顾护胃气,还擅用温补法借阳气助血行,独创可暂时快速缓解后重症状的"暂宽法",并强调治疗需因人制宜,不可为常法所禁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徐云生从“胃唯冲和”辨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徐云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当审证求因,以寒热错杂、阴阳两虚为总纲,重视胃中冲和之气,并提出“饮食入则为邪”且“邪随气动”的理论,重视饮食邪气所致元气不足、络脉闭阻的病机变化,治疗以和中祛邪、平调寒热为主,结合临床辨证,方以半夏泻心汤合香砂养胃丸加减,同时配合脐疗外治法,用上方加通络之地龙敷于脐部,使药物由神阙渗透进胃络附近,化散脾胃邪气,使邪从脐发,以防邪气随治疗的深入而传变到其他脏腑,还可通过刺激神阙滋养元气、健脾益胃,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刘明教授应用温病学理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刘明教授系全国名中医,从医4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有着独特的辨证思路,其基于湿邪自身特性,运用温病学关于湿邪的病因病机理论,提出"湿邪致瘀""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病机,"从湿论治",依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配合现代医学共同治疗.本文详细介绍了刘明教授的临床诊治经验,同时附1例典型病案以探讨临证体会,供同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从"内虚外损"理论辨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总结尚莉丽教授基于"内虚外损"理论辨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经验,认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脏腑娇嫩、正气不足,谓之"内虚";外邪反复侵袭,寒热兼夹,损伤气、血、精、神,谓之"外损";"内虚外损"导致患儿反复感邪,身心受累,影响生长发育."内虚外损"理论突出内、外因素对儿童RRTIs的影响,反映了病机演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急性感染期风热证治以辛凉清散,风寒证治以辛温开闭,虚实夹杂证活用攻、补、和、托诸法,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感染间歇期以扶助正气为目的,兼顾上、中、下三焦,采取益肺、健脾、补肾等治则,为儿童RRTIs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