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银屑病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银屑病如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以及银屑病合并2型糖尿病等虽属顽固性、难治性疾病,但若能合理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常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文中通过对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治疗银屑病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只有打破"十八反"配伍禁忌,针对银屑病病变证机合理运用经方合方配伍用药,方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王付使用经方治疗胃癌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王付使用经方治疗胃癌用药规律.方法:使用王付经方门诊大数据系统,搜集王付治疗胃癌的门诊处方,使用Excel表格建立处方数据库,通过SPSS Modeler18.0、Cytoscape及R语言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王付治疗胃癌的处方515张,涉及中药109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8 197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依次是人参、甘草、半夏、黄芩、黄连.药物功效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温热药多于寒凉、平性药,归经以脾、胃、肺经最多.关联规则中的药物均为半夏泻心汤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治疗胃癌基础方5张.结论:王付在运用经方治疗胃癌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阴阳平调,常用基础方有半夏泻心汤等,配合使用十八反药物,如人参-藜芦,附子-半夏,海藻-甘草,为深入挖掘经方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的分层分类认识及其用于临床安全风险评估的药学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7/6
十八反、十九畏理论属于中药配伍禁忌范畴,长期作为合理性评价依据用于中药处方的审核点评工作.但是,从该理论的历史源流、内容范畴、现代研究、临床应用和古今学术观点来看,争议不断.基于此,在文献梳理、专家访谈和问卷调研基础上,笔者汇集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学和药学专家,采用改良的Delphi法和证据综述评价体系,对十八反、十九畏理论进行分层分类认识,以"毒-毒"联用、"毒-非毒"联用和"非毒-非毒"联用的分类模式解析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的核心要义,并综合各类证据形成临床安全风险评估的推荐意见.最终形成的共识包括三部分共19条陈述,旨在为中药科学合理用药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古今角度探析半夏附子配伍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半夏反附子"历来是多数医者谨守的一条中药配伍禁忌,但随着临床实践的验证,一些医者对半夏附子不可配伍的态度也逐渐有了改变,历代医家使用半夏附子药对治疗顽疾的医案不胜枚举.中医药学界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改良了附子的品种和改变了附子的品性,使得附子烈性减缓,毒性减弱;此外,饮片炮制技术的改进以及减毒中药的配伍应用,使得半夏附子配伍变得更加具备可能性与安全性.半夏附子配伍时需注意煎煮时间、剂量与比例等用药安全性因素.医者结合众多医家的用药经验,抓住"阳虚"及"湿盛"的核心病机,在脾胃、肾系、癌痛、妇科、心系、肺系等各系病症中配伍半夏附子均有不错的疗效.本文旨在拓宽临床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为附子半夏药对临床应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瓜蒌瞿麦丸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瓜蒌瞿麦丸出自《金匮要略》,因其违反了"十八反",故医家在临床应用不多.根据条文可知,其主治病证为上燥下寒所致的小便不利.治疗以润上温下为主,方药配伍以寒燥温凉,淡渗补利同施,上中下三焦共治,以达到清上、温下、建中之效.诸药研末,和蜜为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愈.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系统疾患、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冠心病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冠心病虽为中、西医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但若能合理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则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通过对临证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辨治冠心病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虽有很多,但相比之下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中药"十八反"之反药配伍的可行性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中药"十八反"一直被中医药界视为中药配伍的禁忌,其内涵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绝对化.从历史源流来看,十八反并非配伍的绝对禁忌,且现有反药种类亦值得进一步商榷.从毒理作用来看,十八反的毒副作用多来自配伍中某药毒副作用的加强,而非两药相配产生毒副作用;从药效作用来看,部分反药相配可获常规用药无法获得的疗效,具有临床实践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基于此,认为十八反的部分反药配伍应用有其积极意义,认为反药的使用应注意严格的配伍、炮制及煎煮方法,以期为中药十八反配伍的正确认知和使用提供参考,为临床疾病的中医药配伍治疗拓宽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附子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本文借助VOSviewer,检索、总结附子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现附子毒性主要与临床用量、煎服法、患者体质、炮制、配伍等密切相关.目前,附子毒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心脏毒、神经毒等方面.在附子配伍方面,黄芪、人参、甘草、干地黄、山茱萸等补益类中药及黄芩可降附子毒.附子与"十八反"之瓜蒌、贝母、白蔹配伍毒性增强,而配半夏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包含附子的代表经方主要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及真武汤等,临床主要用于肺病、肾病、胃肠病、心衰及肿瘤等治疗.该文对附子的影响中毒因素、基础研究、代表经方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附子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附子配半夏属于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内容乏一,但古往今来二者同方配伍屡见不鲜且疗效显著.追本溯源,二者临床配伍的使用最早见于被尊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青龙汤“若噎者、附子粳米汤、赤丸及竹叶汤方”中,故分别从病因病机、配伍用量、炮制方式、煎煮用量及毒性探讨等方面对附子与半夏安全有效配伍的条件进行论述,结合荆楚刘氏妇科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二者合用对临床辨证属脾肾阳虚、痰湿内阻的病证有一定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院2016年门诊处方附子应用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附子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门诊含有附子的中药饮片处方,对附子的使用频率、剂量、科室等进行分析.结果 附子多集中使用于针灸科、脉管病科和传统医学科;50岁以上患者使用附子比例较高;医院医师对附子的使用基本遵循《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处方以1贴、7贴和14贴的用量为主;单张处方中与附子合并使用的药味数多集中在10味左右;三伏天及冬至前后使用较频繁;有一定数量的“十八反”处方.结论 临床附子的使用频率较高,药师要确实担负起审方职责,规范用药,协助医师保障患者临床安全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