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肾结石工作台碎石手术技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对供肾结石在移植前进行工作台输尿管镜取石的经验与技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共有7例器官捐献供者在捐献前评估时发现存在供肾结石,并且均在修肾结束后行工作台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回顾性总结此7例供肾的基本情况、结石大小、位置、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清石效果。7例供者年龄为(49.6±6.8)岁。其中6例供肾为单纯肾盂结石,1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7例结石直径为(1.2±0.5)cm(0.4~2.1 cm)。5例肾盂结石及1例输尿管结石均使用半硬性输尿管镜检查并行钬激光碎石,另外1例供肾在术中未发现结石。所有供肾平均手术时间为(23.0±6.1)min,并在碎石后对所有供肾均行常规低温机械灌注。结石侧供肾起始阻力指数高于同一供者对侧供肾( P<0.05),但两侧供肾的终末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受者手术开放循环后均未发生严重血尿,且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CT显示,7例受者均无明显结石残留。 结论:工作台手术是处理供肾结石的微创方法,比较安全有效。半硬性输尿管镜即可处理大部分供肾结石,但其中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坦洛新辅助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坦洛新辅助半硬性输尿管镜(URS)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半硬性URS术治疗的2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年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4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坦洛新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8周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手术时间、内镜下取石率、无石率(SFR)、治疗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68、11.127, P<0.001)。观察组的内镜下取石率和SF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62、7.458, P=0.003、0.006)。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93, P<0.001)。大多数并发症属于Clavien分级(MCCS)Ⅰ~Ⅲ级,两组在各级间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03, P=0.543)。 结论:对于半硬性URS进行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的患者术前给予坦洛新辅助治疗,能够改善输尿管镜到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通路,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膀胱镜联合硬性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膀胱镜与硬性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尿道损伤导尿失败病例18例,患者取截石位,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沿造瘘管置入storz F8.0硬性输尿管镜,通过尿道内口达到尿道断端.从尿道外口置入wolf F18膀胱镜,达到尿道远断端可见到输尿管镜头或亮光,从膀胱镜操作孔置入斑马导丝,通过输尿管镜用抓钳将导丝拉入膀胱.撤出膀胱镜,从尿道外口沿导丝置入F20三腔气囊硅胶尿管,并经输尿管镜证实进入膀胱,气囊注水20m1,并同时留置膀胱造瘘管.结果 18例手术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均未发生尿外渗、直肠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留置F20-22导尿管,2周后拔导尿管后排尿通畅,尿线粗.术后短暂尿失禁2例,经锻炼1个月后好转.随诊6个月至2年,3个月内短期尿道扩张13例,1年内定期尿道扩张3例,2例术后扩张一次后均未出现狭窄等异常.1例半年后因狭窄未及时扩张而再次手术,18例均未出现性功能障碍.结论 膀胱镜联合硬性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是一种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操作简单的手术,是治疗尿道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种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半硬性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5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输尿管镜类型分为3组:硬镜组 (给予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 297例, 软镜组172例 (给予输尿管软镜治疗), 孙氏镜组 (给予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 46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一期清石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分别为81.5%、94.2%、95.7%, 其中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显著高于硬镜组 (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5.8%、4.3%, 其中硬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软镜组和孙氏镜组 (P<0.05),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 (28.6±6.2) min、 (49.4±12.4) min、 (26.1±6.5) min, 软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及孙氏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5.4±3.2) d、 (6.7±5.7) d、 (5.0±2.5) d, 软镜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和孙氏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软镜清石效果和手术安全性较硬镜更有优势, 但手术耗时长, 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孙氏镜有望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更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6半硬性细输尿管镜联合Ntrap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F6半硬性细输尿管镜联合结石捕获器(Ntrap)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中因F9.8标准输尿管镜无法上行而改用F6半硬性细输尿管镜联合Ntrap及更换200μtm钬激光光纤进行碎石治疗的效果.结果:37例输尿管结石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1.9%(34/37),术中未发生输尿管穿孔或撕脱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3个月,1个月结石排净率为97.1%(33/34),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F6半硬性细输尿管镜更换200 μm钬激光光纤联合Ntrap是标准输尿管镜无法上行碎石的最佳补救措施,Ntrap可有效防止结石上移,明显提高碎石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有效性及术后发生SIRS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采取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及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前瞻性纳入710例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双镜联合组(368例)采用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硬镜组(342例)采用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血尿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一期清石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双镜联合组术后是否出现SIRS分成Non-SIRS组(n=351)与SIRS组(n=17)2个亚组,筛选与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碎石取石术后发生SIRS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双镜联合组一期清石率较硬镜组显著升高(P<0.05);双镜联合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硬镜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双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及血尿持续时间较硬镜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硬镜组明显延长(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核转录因子(NF)-κ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双镜联合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硬镜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最大尿流量(Qmax)均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P<0.05);双镜联合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IPSS评分及Qmax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硬镜组(P<0.05).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SIRS与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与因结石发热、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及尿白细胞计数≥544个/L、术中尿液浑浊、脓苔等因素具有一定关系(P<0.05).患者术前因结石发热、术前尿白细胞计数偏高及术中尿液浑浊、脓苔等均是影响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25,95%CI:1.348~13.246;OR=8.348,95%CI:2.775~25.116;OR=5.270,95CI%:2.483~11.186,P<0.05).结论 采取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显著,相较于单纯硬镜治疗创伤更小,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血尿持续时间,改善排尿功能,且不会显著提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生SIRS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尿白细胞计数偏高、术前因结石发热及术中尿液浑浊、脓苔等,应对患者术前相关症状进行充分治疗后再择期完成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输尿管鞘配合半硬性及软性输尿管镜治疗大于2cm及鹿角形肾结石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1/1/17
目的 探讨输尿管鞘配合半硬性及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逆行治疗大于2 cm及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输尿管鞘配合半硬性及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大于2 cm单一及鹿角形肾结石患者22例.比较结石最大直径>3 cm组(n=7)和结石最大直径2~3 cm组(n=15)的结石CT值、手术时间、一期清石率、术后发热比例、拔除双J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结石最大直径2~3 cm组手术时间和拔除双J管时间短于结石最大直径>3 cm组,术后发热比例低于结石最大直径>3 cm组,一期SFR高于结石最大直径>3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CT值、一期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结石最大直径>3 cm患者,输尿管鞘配合半硬性及软性输尿管镜治疗结石最大直径2~3 cm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一期清石率高,拔除双J管时间短,术后发热比例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