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新冠肺炎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符合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处理指南推荐标准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sCOVID-19)和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上海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三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6例sCOVID-19患者和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收治的135例sCAP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断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病原学及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案、预后及结局。比较sCOVID-19与sCAP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二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sCOVID-19与sCAP患者的28 d病死率分别为50.9%(59/116)和37.0%(50/135);sCOVID-19患者氧合指数(PaO 2/FiO 2)≤250 mmHg(1 mmHg≈0.133 kPa)的比例显著高于sCAP患者〔62.1%(72/116)比34.8%(47/135), P<0.01〕,可能的原因是sCOVID-19患者双肺多发肺叶浸润的比例明显高于sCAP患者〔94.0%(109/116)比40.0%(54/135), P<0.01〕,但sCOVID-19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却低于sCAP患者〔45.7%(53/116)比60.0%(81/135), P<0.05〕。进一步分析与患者死亡相关的临床指标发现,对于sCOVID-19患者,PaO 2/FiO 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比例(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Ca 2+、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接受机械通气、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液体复苏的比例也较存活组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需要机械通气、NLR>10、TBil>10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250 U/L是sCOVID-19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sCAP患者,年龄、BUN、ALB、血糖(GLU)、Ca 2+及D-二聚体等指标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方面未见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7.14 mmol/L,ALB<30 g/L是sCAP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sCOVID-19患者的氧合功能较sCAP患者更差,可能是由于病变累及双肺的比例高导致。sCOVID-19和sCAP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存在差别的指标相类似,提示两种疾病对肾功能、营养状态以及凝血功能等影响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仍存在差异,考虑sCOVID-19对肺的氧合功能、炎症瀑布反应、肝功能影响更大,而sCAP对肾功能、营养状态影响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9—2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5批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收治的5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68岁,年龄范围为36~86岁。所有患者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资料。(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1)患者临床资料:51例患者中,新冠肺炎普通型21例,重型19例,危重型11例。31例伴有≥1种慢性疾病史,20例无慢性疾病史;13例有饮酒史,38例无饮酒史;7例有肝炎病史,44例无肝炎病史;入院时5例存在感染性休克,5例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41例无休克和SIRS。51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4±3)kg/m 2、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3±5)d、体温为36.5 ℃(36.0~38.1 ℃)、心率为82次/min(50~133次/min)、呼吸频率为20次/min(12~40次/min)。51例患者入院24 h内白细胞计数为6.3×10 9/L(2.2×10 9/L~21.7×10 9/L)、肌酐为75 μmol/L(44~342 μmol/L),B型钠尿肽为214 ng/L(5~32 407 ng/L)。(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51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1 U/L(7~42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9 U/L(15~783 U/L),γ-谷氨酰转移酶为36 U/L(13~936 U/L),碱性磷酸酶为76 U/L(41~321 U/L),直接胆红素为4.9 μmol/L(2.6~14.3 μmol/L),间接胆红素为5.8 μmol/L(2.6~23.9 μ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7.2 s(30.9~77.1 s),凝血酶原时间为13.9 s(12.5~26.7 s);51例患者上述指标异常比例分别为47.1%(24/51)、47.1%(24/51)、35.3%(18/51)、13.7%(7/51)、7.8%(4/51)、2.0%(1/51)、21.6%(11/51)、19.6%(10/51)。51例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发生肝功能损害分别为10、9、10例。51例患者中22例肝功能正常(其中1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29例肝功能异常(其中9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7, P<0.05)。(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0.000,95%可信区间为1.050~95.231, P<0.05)。 结论: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增加。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某综合型医院临床氧疗医嘱合理性与规范性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综合型医院院内氧疗医嘱开具的合理与规范情况。方法:整群抽样选取上海长海医院2018年3月1日至6月1日住院并行吸氧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eves等编制的"住院患者氧疗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入院诊断、氧疗指征、氧疗医嘱、氧疗参数等资料,依据英国胸科协会2017年《成人医疗保健和紧急场所氧气使用指南》标准评定氧疗医嘱的合理性与规范性。结果:调查科室为内科、外科及专科(包括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科、皮肤科、介入科、肿瘤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感染科),共调查吸氧患者464例,其中内科病房71例、外科病房309例、专科病房84例。医嘱合理率为92.2%(428/464),内科病房合理率(64.7%,46/71)低于专科病房(92.8%,78/84)和外科病房(98.3%,304/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1.09, P<0.01);普通病房患者398例、危重症病房患者66例,普通病房合理率(90.9%,362/398)低于危重症病房(100.0%,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47, P<0.05)。医嘱规范率为22.4%(104/464),专科病房(54.8%,46/84)优于内科病房(26.8%,19/71)和外科病房(12.6%,39/309),危重症病房(65.2%,43/66)优于普通病房(15.3%,61/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8.35, P<0.01;χ 2=80.81, P<0.01)。 结论:综合型医院院内氧疗合理性总体尚可,规范性急需提高。不同科室、不同等级病房间的氧疗医嘱合理性及规范性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计划书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神经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亚专业工作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本领域内专家组成《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工作组,更新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2013年版),以科学指导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本工作组遵循美国医学科学院(IOM)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和《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等要求,注册并撰写《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并遵循共识制订流程,拟制订和发布《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共识文件。本计划书主要介绍《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更新的目的、目标人群、共识制订工作小组的组成、临床问题的提出与收集、证据筛选和汇总以及推荐意见的产生等共识制订方法和流程,使之更加规范与透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病毒核酸和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儿童的病毒核酸和细胞因子检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2019-nCoV感染确诊儿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隔日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和肛拭子2019-nCoV核酸。流式细胞术检测病程早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中期(咽拭子病毒核酸阴性而肛拭子核酸仍阳性)、恢复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TNF-α/TNF-β水平。结果:共1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女=5∶1;平均年龄(7.0±4.3)岁;临床分型无症状感染2例,轻型5例,普通型5例,无重症及危重症患者。9例我院初诊患儿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最初呈平行阳性状态,肛拭子排毒中位数时间长于咽拭子排毒时间[32(4.5,45.0)d vs 3(2,9)d, Z=11.0, P=0.010];肛拭子较咽拭子排毒时间差值中位数长25.5(1.5,42.8)d。病程不同时期(早期、中期、恢复期)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4和IL-5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或 F, P值分别为8.33,0.016;5.36,0.010;6.56,0.004),但主要在病程中期明显升高。而IL-17F、IL-2、IL-22在病程的早、中、恢复期均有升高,但病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肠道排毒时间较长,尽管尚未确定感染性,但对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Th2细胞和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了2019-nCoV感染后的非重症感染儿童的免疫应答过程,监测儿童患者的病毒排出情况和细胞因子变化,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ICU入院方式危重孕产妇临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不同重症监护病房(ICU)入院方式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特征,以期更有效、合理利用ICU资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 2006年1月至2019年7月救治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ICU入院方式分为急诊入院组(因病情危重入产科病房当天或次日转入ICU)和计划入院组(入产科病房2 d后转入ICU)。收集危重孕产妇的发病情况、转入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主要治疗措施、病死率等临床特征及医疗费用,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近14年中,ICU共收治危重孕产妇576例,占同期产科住院患者的0.8%(576/71 790),占同期ICU住院患者的4.6%(576/12 412);7例孕产妇死亡,占ICU危重孕产妇的1.2%,孕产妇总体病死率为10/10万。576例危重孕产妇中,急诊入院327例(占56.8%),计划入院249例(占43.2%)。与计划入院组比较,急诊入院组孕产妇择期剖宫产比例更低(17.7%比94.0%, P<0.01),急诊剖宫产比例更高(65.1%比2.4%, P<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Ⅲ)、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和Marshall评分亦明显升高〔APACHEⅡ评分(分):6.0(4.0,9.8)比4.0(3.0,7.0),APACHEⅢ评分(分):14.0(11.0,20.3)比12.0(9.0,16.0),SAPSⅡ评分(分):8(0,12)比3(0,8),Marshall评分(分):2(1,4)比1(1,3),均 P<0.01〕,且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2(1,5)比2(1,3), P<0.01〕,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9(7,13)比13(10,18), P<0.01〕。急诊入院组和计划入院组孕产妇均以产科因素转入为主,分别为60.9%(199/327)和70.3%(175/249);其中产后出血占比最高〔分别为35.2%(115/327)和57.0%(142/249)〕,先兆子痫/子痫次之〔分别为7.0%(23/327)和7.6%(19/249)〕;19例产褥感染患者中仅有7例为计划入院;2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均为急诊入院。在急诊入院和计划入院患者中,分别有73例(22.3%)和42例(16.9%)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24 h),99例(30.3%)和35例(14.1%)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67例(20.5%)和20例(8.0%)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监测,123例(37.6%)和154例(61.8%)应用了抗凝治疗。在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方面,不同疾病孕产妇的APACHEⅡ、APACHEⅢ、SAPSⅡ及Marshal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FLP的APACHEⅢ、SAPSⅡ及Marshall评分最高〔分别为21.0(15.0,32.5)分、12.0(6.0,16.5)分、6.0(3.5,8.0)分〕,产后出血的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最低〔分别为4.0(3.0,7.0)分、12.0(10.0,16.0)分〕,肺炎的SAPSⅡ评分最低〔2.0(0,14.0)分〕,产褥感染的Marshall评分最低〔1.0(0,3.0)分〕。在总住院医疗费用方面,急诊入院组明显低于计划入院组〔万元:3.1(2.0,4.7)比4.1(2.9,5.8), P<0.05〕。 结论:与计划入院的危重孕产妇相比,急诊入院者病情更加复杂、紧迫,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更高;目前ICU常用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价危重孕产妇病情严重程度,仍需设计针对危重孕产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从而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宝贵的ICU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58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重型和危重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2020年1月29日至2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收治的58例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结果:58例患者中,重型36例(62.1%),危重型22例(37.9%),男性28例(48.3%),女性30例(51.7%),年龄(62.12±12.95)岁。既往有基础疾病者28例(48.2%),其中高血压21例(36.2%),糖尿病11例(19.0%),冠心病6例(10.3%),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3.4%),恶性肿瘤1例(1.7%)。发热54例(93.1%),咳嗽/咳痰46例(79.3%),胸闷/呼吸困难48例(82.8%),乏力/肌肉酸痛32例(55.2%),咽痛15例(25.9%),腹泻6例(10.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低7例(12.1%),白细胞升高6例(10.3%),淋巴细胞比例减低35例(60.3%),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27例(46.6%),血红蛋白下降24例(41.4%),CRP升高38例(65.5%),ALT升高32例(55.2%),AST升高25例(43.1%),LDH升高39例(67.2%),白蛋白减低43例(74.1%),PCT升高36例(62.1%),D-二聚体升高45例(77.5%)。CT影像学主要特点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双肺多发斑片影及磨玻璃影伴支气管充气征,以肺外带明显,多数患者存在双肺大面积实变影伴小叶间隔增厚。所有患者中,鼻导管吸氧9例(15.5%),面罩吸氧33例(56.9%),高流量鼻导管氧疗8例(13.3%),有创机械通气8例(13.3%);口服或静脉应用广谱抗菌药物29例(50%),临时或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14例(24.1%)。转归:痊愈出院21例(36.2%),病情平稳未达出院标准27例(46.6%),病情加重转ICU 3例(5.2%),死亡7例(12.1%)。[不简约]结论: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在老年人和存在基础病者发生风险更高,临床症状及肺部CT影像学表现较重,多数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容易发生混合感染,肝功能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合并症,病死率高。对此类患者应尽早开展综合性治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神经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亚专业工作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本领域内专家组成《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工作组,更新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2013年版),遵循美国医学科学院(IOM)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和《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等要求,注册并撰写《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并遵循共识制订流程,拟制订和发布《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共识文件。该计划书主要介绍《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更新的目的、目标人群、共识制订工作小组的组成、临床问题的提出与收集、证据筛选和汇总以及推荐意见的产生等共识制订方法和流程,使之更加规范与透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细胞分布宽度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28例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普通型23例、重型4例、危重型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的血液检查关键指标;按照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中位值42.5 fL,将28例患者分为低RDW-SD组(≤42.5 fL,16例)和高RDW-SD组(>42.5 fL,12例),比较两组免疫相关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DW-SD对新冠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患者入院第1天实验室检查指标中,RDW-SD是唯一与PaO 2和PaCO 2均相关的指标,并且与PaO 2呈负相关( r=-0.379, P=0.047),与PaCO 2呈正相关( r=0.509, P=0.006)。进一步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对RDW-SD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临床特征组之间RDW-SD数值(包括男性/女性、年龄≥65岁/<65岁、有/无高血压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吸烟史、有/无高热、有/无发热时间持续3 d、有/无呼吸系统症状、有/无消化系统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RDW-SD指标相对稳定,不受患者基线水平影响。低RDW-SD组CD19 B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高RDW-SD组(23.01±3.01比15.34±5.34, P<0.05),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明显低于高RDW-SD组(g/L:11.43±3.20比15.42±1.54,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SD评估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可信区间(95% CI)为0.59~1.06〕,接近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评分标准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评分(MuL BSTA;AUC=0.82,95% CI为0.51~1.12),并优于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AUC=0.70,95% CI为0.50~0.91)。 结论:RDW-SD对于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用于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风险防范管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在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行气管插管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及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改善前,45例)、观察组(改善后,42例)。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理论,预见性排列流程中的失效环节,评估不同的失效模式,找出此环节中最需要改进的部分,改善措施、研发器具,加以实施。结果:改善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固定区域皮肤过敏及压力性损伤、口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42)、4.8%(2/42)、9.5%(4/42),均较改善前的15.6%(7/45)、68.9%(31/45)、26.7%(12/45)明显下降(χ 2=5.15、37.94、4.25,均 P < 0.05)。 结论: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能有效减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