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植入与带蒂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flap,LDF)联合假体植入与带蒂腹直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TRAM)乳房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自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乳房重建手术方式分为LDF+假体组( n=75)和TRAM组( n=35);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时长、失血量、术后开始辅助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学评价、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 结果:LDF+假体重建组与TRAM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3%与94.3%( χ2=0.63, P=0.426);美学评价优良比分别为84.6%与93.8%( χ2=2.56, P=0.4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DF+假体重建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长为262min,低于TRAM组的284min( t=-2.04, P=0.044);LDF+假体重建组患者失血量平均值为92 mL,低于TRAM组的136 mL( t=-3.31, 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LDF+假体重建组的发生率低于TRAM组(10.7% vs. 25.7%, χ2=4.14, P=0.042),术后开始辅助治疗时间也早于TRAM组(10.5 d vs. 21.2 d, t=-6.63,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LDF+假体乳房重建术与TRAM乳房重建术均可获得较好的乳房美学效果,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均较少,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2—2016年京津冀地区382例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京津冀地区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IBR)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京津冀地区8家三甲医院收治并成功随访的382例乳腺癌术后IB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5±4.2)岁(范围:24~70岁)。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肿瘤资料、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方法,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复发转移情况、严重并发症及转归,采用Harris法评价重建乳房美容效果,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采用χ 2检验分别比较2013—2016年各年与2012年IBR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比值(IBR率)的差异,并采用Bonferroni法将检验水准校正为0.005(0.05/10);采用趋势χ 2检验分析2013—2016年IBR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382例患者中,0期46例,Ⅰ期152例,Ⅱ期165例,Ⅲ期1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25例,辅助化疗231例,辅助放疗35例。分析手术方式:假体植入占48.7%(186/382),扩张器占21.5%(82/382),背阔肌占12.0%(46/382),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占8.9%(34/382),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占2.1%(8/382),背阔肌联合假体占6.8%(26/382)。重建乳房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7%(385/382)。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08.2±16.9)分(范围:67~144分)。2012年IBR率仅为48/万,2013—2016年各年IBR率逐渐升高(趋势χ 2=47.028, P=0.000),2015年达153/万。 结论:京津冀地区乳腺癌术后IBR率逐年增长,接受IBR的患者绝大部分为Ⅰ~Ⅱ期,假体植入为主要重建方式,术后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都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患者即刻假体乳房重建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分析胸廓类型和对称性,对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中心对30例行即刻假体乳房重建的单侧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3~48(39.6±4.6)岁,用胸部CT进行胸廓类型和对称性分析,测量指标包括胸廓最大横径、左右侧最大纵径、左右侧最大横纵径比值、左右侧前胸角、后胸角、外胸角。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痊愈,无1例出现感染、假体取出等并发症。22例患者选择解剖型假体,其中中高突假体12例,低突假体10例;8例患者选择圆形低凸假体。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BREAST-Q问卷量表和3名非手术医师对术后随访照片进行美学评估,其中优22例、良4例、及格3例、差1例;优良率86.7%。及格3例中1例为局部切口瘢痕增生,2例为轻度包膜挛缩;差1例为假体移位。结论:术前对胸廓类型和对称性进行测量分析能够对所选假体进行调整,排查胸廓畸形避免对手术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假体重建对称性失败案例及手术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房切除术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immediate implant breast reconstruction, IIBR)已成为目前较为主流的乳房重建方式。大量研究显示IIBR手术不影响肿瘤的安全性。该术式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重建乳房外形,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并为患者术后正常回归社会提供心理及躯体保障。IIBR术后常见美容相关并发症主要为双侧不对称,并可分为外形不对称及位置不对称两个方面。外形不对称常见原因包括包膜挛缩及假体大小不适宜等。位置不对称常见原因包含乳头移位及下皱襞偏移等。术后双侧不对称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违背IIBR术式的初衷。本文旨在分析双侧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并分享相关手术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乳腺癌经皮下乳腺切除假体乳房重建术后不同切口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经皮下腺体切除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不同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乳腺中心完成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腺体切除即刻乳房重建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0±7.5)岁(范围:27~64岁),原发肿瘤0期12例,Ⅰ期47例,Ⅱ期17例,Ⅲ期16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3组,环乳晕组23例、下皱襞组33例、乳房外侧组36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及拓展法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学资料、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环乳晕组、下皱襞组、乳房外侧组的手术时间[(180.7±54.0)min比(176.9±48.1)min比(194.6±37.5)min, F=1.401, P=0.252],术后引流量[(497.5±226.0)ml比(495.4±182.5)ml比(519.8±172.0)ml, F=0.167, P=0.846]和引流天数[(8.8±3.8)d比(8.0±2.5)d比(8.3+2.9)d, F=0.542, P=0.5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环乳晕切口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26.1%(6/23)比0比8.3%(3/36),χ2=9.675, P=0.004]。随访(49.0±25.6)个月(范围:12~112个月),乳腺癌相关病死率2.2%(2/92),局部复发率1.1%(1/92),区域复发率4.3%(4/92),远处转移率6.5%(6/92),无病生存率88.0%(81/92)。 结论:经皮下乳腺切除假体乳房重建术中采用环乳晕切口、下皱襞切口、乳房外侧的手术效果相似,环乳晕切口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略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术后Ⅰ期乳房再造中腔镜与开放假体重建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比较腔镜下乳房切除术后即刻植入物重建与开放手术的并发症与满意度相关分析.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早期乳腺癌接受术后乳房即刻重建的患者96例,分为腔镜手术组36例,开放手术组60例.采用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组织学分级、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放疗、是否保留乳头乳晕、有无并发症、是否局部复发及满意度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经非参数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新辅助化疗、是否保留乳头乳晕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术方式、辅助化疗、辅助放疗、术后并发症与局部复发在不同组别之间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治疗、辅助放疗治疗、保留乳头乳晕与即刻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腋窝淋巴结清扫、假体体积、高血压、保留乳头乳晕是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单孔充气法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Ⅰ期乳房重建对于符合条件的乳腺癌安全可行,具有创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及相关风险可控,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和乳房形态,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植入物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乳房假体植入术是目前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乳房重建方法。根据假体植入的手术时期可分为即刻假体植入手术和扩张器-假体植入延期手术。根据假体植入平面的不同可分为胸肌后乳房重建(SBR)、胸肌前乳房重建(PBR)。随着假体补片材料的不断创新,各种人造补片和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实现更好的乳房重建效果。本文对乳房假体植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期、手术术式、乳房假体和补片材料、并发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经胸外侧单孔非吸脂腔镜技术在早期乳腺癌即刻乳房假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经胸外侧单孔非吸脂腔镜技术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nipple sparing mastectomy,NSM)并即刻假体联合补片乳房重建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2 月至2022 年7 月在我科采用经胸外侧单孔非吸脂腔镜技术行NSM并即刻假体联合补片乳房重建术的42 例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重建乳房美学效果和近期肿瘤安全性.结果 4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NSM并即刻乳房重建术,其中该术式开展第1 年完成手术12 例,1 年后完成30 例,手术成功率100%.第1 年手术组与1 年后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乳头乳晕复合体不同程度缺血5 例(11.90%),切口愈合不良2 例(4.76%),感染1 例(2.38%),血清肿6 例(14.29%),包膜挛缩5 例(11.90%),假体丢失1 例(2.38%).42 例患者重建乳房优良率为54.76%(23/42),其中第1 年与1 年后重建乳房者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1.67%vs.60.0%,P>0.05).42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0 个月,平均18.8 个月,无一例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经胸外侧单孔非吸脂腔镜技术用于早期乳腺癌乳房重建,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重建乳房美学效果好,近期肿瘤学安全性高;通过练习可以有效缩短腔镜手术时间和学习曲线,提高手术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术后即刻双平面乳房重建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双平面乳房重建在早期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或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并进行即刻乳房重建(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IBR)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双平面乳房重建(以胸大肌-胸外侧融合筋膜系统覆盖假体)进行IBR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33侧乳房),采用部分背阔肌覆盖假体进行IB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33侧乳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二次手术和假体丢失情况,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假体体积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区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二次手术率(6.06%)、假体丢失率(9.09%)、局部复发率(10.00%)、远处转移率(6.67%)与对照组(分别为9.09%、6.06%、6.67%、3.33%)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34.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平面乳房重建在早期乳腺癌IBR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钛化聚丙烯网片在即刻乳房重建中的 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与目的:乳房切除术后单纯植入物重建由于组织覆盖量不足常采用二期手术的方式进行,新型钛化聚丙烯网片(titanium-coated polypropylene mesh,TCPM)作为植入物的有效包被被应用于即刻乳房重建.该研究旨在评价钛化聚丙烯网片用于乳腺肿瘤患者行即刻乳房重建的术后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在乳房切除术后行即刻乳房重建手术,术中使用假体联合网片的手术方式.术后予以定型包扎,并随访3~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记录患者乳房柔软程度、乳房形态及对称性等指标,并在末次随访(不少于术后3个月)时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20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乳房客观标准评价:优5例,良15例,患者对术后乳房柔软度、乳房形态均满意,无不满意案例.结论:使用钛化聚丙烯网片行乳房重建手术方式简单易行,对患者创伤较小,恢复快,且术后乳房较为柔软,形态自然,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