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化不同等级步行运动在原发性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量化不同等级步行运动对原发性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0年4—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规律化疗的18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46)、步行低量组( n=46,5 000~7 499步/d)、步行中量组( n=46,7 500~9 999步/d)及步行高量组( n=46,10 000~12 500步/d)。化疗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量化不同等级步行运动管理。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PFS-R)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比较4组患者癌性疲乏和症状群得分差异。 结果:184例患者中有5例未完成全部研究,最终对照组44例、步行低量组46例、步行中量组44例、步行高量组45例完成研究,各组平均每日步行运动量分别为(3 769.58±541.62)、(6 233.05±472.46)、(7 934.81±502.49)、(11 103.57±384.25)步/d。化疗期间4组患者PFS-R和MDASI得分存在组间、时间以及组间和时间的交互效应( P<0.05)。化疗期间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PFS-R和MDASI得分均高于其余3个不同步行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2次化疗期间,步行低、中、高量组PFS-R和MDASI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4次化疗期间,步行低量组PFS-R和MDASI得分较步行中、高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6次化疗期间,步行低、中、高量组PFS-R和MDASI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步行运动能有效缓解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疲乏和症状群,推荐中等步行数量为最宜步行锻炼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科治疗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演变规律:基于性别的异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近30年基于性别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肺癌临床病理特征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18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分布差异,趋势分析采用 Mann- Kendall趋势检验。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 433例患者,其中男30 729(52.6%)例,女27 704(47.4%)例;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较年轻(56.0岁对59.7岁),非吸烟患者比例更高(98.3%对52.3%),且Ⅰ期肺癌(60.6%对49.3%)和腺癌病理类型(93.7%对56.1%)比例显著高( P值均<0.001)。趋势分析发现,女性患者比例逐年增多,并于2015年超越男性,目前男女比为1∶1.5。2013年后女性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平均年龄由58.7岁下降至54.7岁( P=0.02)。吸烟比例的下降主要因为男性患者的吸烟占比下降(由68.5%下降至31.1%, P<0.01)。男性和女性患者Ⅰ期肺癌比例分别在2012年和2010年超过中晚期肺癌,且女性Ⅰ期肺癌比例上升幅度高于男性。在男性患者中,腺癌在2012年超过鳞癌成为主要病理类型;女性患者腺癌始终是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且占比持续增高已超过98%。 结论:近30年,外科诊治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已发生巨大转变,女性成为胸外科诊治肺癌的主要人群,并且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吸烟人群和鳞癌比例在男性患者中显著下降,腺癌已成为外科治疗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Ⅰ期肺癌的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有ALK基因重排的肺癌肉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癌肉瘤是肺肉瘤样癌的一种组织学亚型,发病率低,具有高度侵袭性,易于复发和转移。该文报道1例53岁女性原发性肺癌肉瘤病例,为肺腺癌和未分化肉瘤两种成分混合。分子检测显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SEER数据库的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首诊病种与造成死亡病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被诊断为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2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 χ2检验评估患者首诊病种与造成死亡病种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共纳入240例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患者,其中年龄≥65岁141例;男性222例,女性18例。患者首诊的病种与造成死亡的病种无关( χ2=3.31, P=0.191)。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1%、31.5%、16.4%。单因素分析显示,喉癌原发灶位置、肺癌原发灶位置、肺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情况、放疗情况对患者总生存均有影响(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喉癌原发灶位置、肺癌原发灶位置、肺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情况是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喉癌原发灶位置、肺癌原发灶位置、肺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情况。患者首诊病种与造成死亡病种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尘肺大阴影与原发性肺癌肿块CT影像特征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尘肺大阴影与原发性肺癌肿块的CT影像特征,分析CT影像特征对尘肺大阴影与原发性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于2022年9月,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住院的43例叁期尘肺病患者和同期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5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比两组患者胸部CT影像中尘肺大阴影或肺癌肿块及周围组织的影像特点。使用单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交叉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尘肺病和肺癌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尘肺大阴影与原发性肺癌肿块的CT影像单因素比较,病变形态不规则、CT值、钙化、空洞、棘突、液化坏死、卫星灶、肿块旁气肿、短毛刺、胸膜增厚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变CT值≥92 HU(CT值异常)、钙化、周围有卫星灶、胸膜肥厚、肿块旁气肿、病变边缘有棘突、病变形态不规则等是叁期尘肺的典型特征,具有多个特征聚集性;病变出现液化坏死、外形为圆形或类圆形、有空洞、跨叶间胸膜等是肺癌的典型特征。以卫星灶、棘突、胸膜肥厚、病变CT值异常和液化坏死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 R2=0.880,区分度为95.3%。 结论:病变CT值异常、钙化、周围有卫星灶、胸膜肥厚、边缘有棘突、液化坏死、跨叶间胸膜和空洞等影像特征可区分叁期尘肺大阴影和肺癌肿块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导致多发内分泌腺病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病例。患者男性51岁,因非小细胞肺癌术后PET-CT检查,发现隆突下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共14个周期,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停用PD-1抑制剂后5个月出现乏力、出汗、低血糖,化验提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减低],给予泼尼松龙替代治疗后症状缓解。本例为国内报道的首例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病病例,特别是停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无明显改善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提示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均需注意监测甲状腺、垂体、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指标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正确采取医疗措施避免漏诊误治,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小细胞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标本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小细胞肺癌是原发性肺癌的主要类型,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晚期,以基因变异为治疗依据的靶向治疗给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和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经支气管镜细针穿刺、淋巴结转移的细针穿刺及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的细针穿刺为基因检测顺利完成提供了另一途径,实践证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恶性阻塞性全肺不张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全肺不张的临床意义,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和预后指标。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9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63例恶性阻塞性全肺不张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左全肺不张137例,右全肺不张126例;男206例,女57例;年龄(60.0±0.9)岁,年龄范围为8~84岁。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随后均行支气管镜介入削瘤治疗。按照术后疗效分为复张组226例,未复张组37例;复张组再分为完全复张组112例,部分复张组114例。通过组间对照了解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全肺不张的病因主要是原发性肺癌(219/263,83.3%),其中鳞癌所占比例最高(150/263,57.0%)。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复张(226/263,85.9%),术后KPS评分及气促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1)。2015-2019年治疗的患者复张率明显高于2005-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左肺不张的完全复张率高于右肺不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左肺不张中,Ⅷ区阻塞的复张率高于Ⅶ区,完全复张率明显低于Ⅶ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由肺转移癌引起的肺不张的复张率及完全复张率均明显高于由原发性肺癌引起的肺不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支气管镜介入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引起全肺不张疗效肯定,疗效与术者经验、阻塞部位以及病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MP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5例肺CMP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果:肺CMPT常见于中老年患者,12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1 cm,3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2 cm。影像学表现以实性结节最为多见(9例),表现为磨玻璃影4例,2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不明显。15例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为开胸手术,13例患者为胸腔镜手术。15例患者中,肺叶切除8例,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3例,肺叶楔形切除4例。8例患者的术中冰冻结果为腺癌,其中3例为黏液腺癌,5例诊断为CMPT,2例诊断为炎性结节。2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CMPT肿瘤复发。结论:肺CMPT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与原发性肺癌同时发生,或由查体时影像学筛查发现。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影像学以实性结节或磨玻璃结节为主要表现,冰冻病理结果易与腺癌或黏液腺癌混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淋巴瘤合并恶性实体肿瘤26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26例淋巴瘤合并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淋巴瘤和恶性实体肿瘤的类型及预后。结果:1 102例淋巴瘤患者中26例合并实体肿瘤,发病率2.36%(26/1 102)。26例患者中,男性16例(61.54%),女性10例(38.46%),中位年龄68.5岁(49~83岁)。26例患者淋巴瘤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38.46%)、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23.08%)、边缘区淋巴瘤6例(23.08%)、滤泡淋巴瘤2例(7.69%)、NK/T细胞淋巴瘤1例(3.85%)、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3.85%);合并的恶性实体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8例(30.77%)、结直肠癌5例(19.23%)、肺癌4例(15.38%)、胃癌3例(11.54%)、前列腺癌2例(7.69%)、乳腺癌1例(3.85%)、肾透明细胞癌1例(3.85%)、咽部鳞状细胞癌1例(3.85%)、膀胱癌1例(3.85%)。26例患者中13例(50.00%)生存,4例(15.38%)死亡,9例(34.62%)失访。结论:淋巴瘤合并恶性实体肿瘤少见,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居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