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S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D-FLAIR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纯音听阈测试、耳蜗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等],依据3D-FLAIR检查结果分为内耳正常组和内耳异常组,其中内耳异常组包括内耳异常A组(血迷路屏障渗出)和内耳异常B组(血迷路屏障破坏),探究3D-FLAIR在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SD患者不同3D-FLAIR检查结果的听力损失情况、前庭功能损伤情况及疗效分布情况.结果 耳蜗电图、VEMP及3D-FLAIR检查对SD患者内耳异常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D-FLAIR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耳蜗电图、VEMP检查(P<0.05).84例SD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中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44例,占比52.38%),听力曲线类型中以全聋型为主(43例,占比51.19%);3D-FLAIR显示异常有78例,其中A组有12例(内耳异常A组),B组有66例(内耳异常B组);3组间听力损失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VEMP显示异常有62例(73.81%),HIT显示异常有29例(34.52%),VAT显示异常60例(71.43%),冷热试验显示异常有54例(64.29%);3组间VEMP、VAT及冷热试验异常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痊愈12例(14.29%),显效19例(22.62%),有效20例(23.81%),无效33例(39.28%);3组间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FLAIR有助于了解SD患者内耳病理状态,对内耳异常有更高检出率,可用于SD的辅助诊断以提高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共振DCE-TIC联合DWI-AD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性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筛选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根据新辅助化疗(NAC)后是否发生显著病理反应性将患者分为病理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n=51)和非显著反应(NMHR)(n=96).比较2组TIC曲线类型和ADC值,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AC后发生MHR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与ADC对乳腺癌NAC后发生MHR的评估效能.结果 NAC后,MHR组TIC曲线类型降低的患者占比及△ ADC%值均大于NMHR组(P<0.05).MHR组ER阴性、PR阴性及分子亚型三阴型的患者占比大于NMHR组,分子亚型LuminalB型占比则小于NMH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ER与PR阴性、三阴型分子亚型、TIC类型降低和高△ ADC%是NAC后发生MHR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IC类型降低、ΔADC%及二者联合诊断NAC后发生MHR的AUC分别为0.735、0.885、0.951,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TIC类型降低及高△ ADC%是乳腺癌NAC后发生MHR的影响因素,并且二者均对NAC后发生MHR有一定的评估效能,二者联合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48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胸部低剂量CT诊断,该组患者在实施病理学诊断后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n=221)及肺鳞癌(n=27),对比不同病理类型下肺癌患者的螺旋CT征象.结果 该组患者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所显示的异常病变征象如下:胸膜病变82例(33.06%)、肺门肿块45例(18.15%)、空洞和空腔病变42例(16.94%)、肺内多发性结节22例(8.87%)、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5例(14.11%)、孤立结节肿块影12例(4.84%)、气管狭窄和梗阻10例(4.03%).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时,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血管连接征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分叶征、空泡/空洞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胸部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CTDI、DLP、E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胸部CT与低剂量胸部CT比较主动脉弓上缘分层、支气管分叉层面、膈顶上缘层面的噪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部低剂量CT应用在老年体检人群中进行肺癌早期筛查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可发现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征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的辐射剂量更低,安全性有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征象及Ki-67表达与肺腺癌EGFR突变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征象及Ki-67表达与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95例经病理证实肺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征象、EGFR突变检测结果、Ki-67表达及一般临床资料.分析PET/CT征象(包括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支气管截断征、SUVmax)、Ki-67表达、性别、年龄、吸烟史与EGFR突变状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截断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GFR突变的预测因素.结果 EGFR突变患者的SUVmax值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t=2.813,P=0.006),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SUVmax低于野生型患者(t=3.274,P=0.002),野生型患者与19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3,P=0.193),两种不同类型突变型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9,P=0.124).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预测EGFR突变的截断值为6.36.EGFR突变患者的Ki-67与野生型相比更易发生低表达(x2=4.867,P=0.027),21号外显子突变型患者Ki-67表达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6,P=0.018),19号外显子突变型与野生型Ki-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8,P=0.567),两种不同类型突变型Ki-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1,P=0.1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SUVmax与EGFR突变有关(P<0.05),而年龄、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截断征与EGFR突变无关(P>0.05).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性别、血管集束征和SUVmax是预测EGFR突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UVmax是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的独立因素,在预测EGFR突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分布情况,为制定晚期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01-01-2022-05-31于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19家医院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资料,使用Excel 2019及SPSS 29.0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其基线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43例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遂宁市和六盘水市等10个地(州)市的医院.所有纳入患者年龄23~94岁,中位年龄61岁.其中男801例(76.80%),既往具有吸烟史患者609例(58.38%),城镇居住患者631例(60.50%),企事业单位人员436例(41.80%);肺鳞癌413例(39.59%),肺腺癌449例(43.04%),小细胞肺癌132例(12.67%),其他病理类型49例(4.70%),Ⅳ期患者900例(86.29%);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2分患者1 015例(97.41%),驱动基因阳性患者176例(16.87%);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检测率17.1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使用率95.78%,PD-1/PD-L1抑制剂一线使用率55.99%,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占80.54%,国产PD-1/PD-L1抑制剂使用率90.13%,适应证用药876例(83.98%).总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6%,其中3~5级占13.23%,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患者95例(9.10%),因严重免疫相关性肺炎死亡4例,因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死亡1例.绝大多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经短暂性停药或激素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中国西南部分地区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存在覆盖患者有限、药物可及性受限及部分医院用药经验相对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鉴别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在术前鉴别诊断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2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DCE-MRI检查并获得病理结果的212例乳腺癌患者的图像,根据病理分子分型,将患者分为luminal型乳腺癌114例,非luminal型98例.按7:3的比例148例为训练组,64例为验证组.采用3D-slicer软件手动勾画病灶体积兴趣区(VOI),经LASSO回归及T检验批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筛选,筛选出有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分别构建2个预测模型:单一影像组学模型及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以及校准曲线评价训练集中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鉴别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一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值0.850、准确率0.790、敏感度0.820、特异度0.765;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模型AUC值0.856、准确率0.783、敏感度0.791、特异度0.776.临床特征中,如绝经状态(P=0.009)、淋巴结转移(P=0.012)有统计学意义,年龄(P=0.165)、病理类型(P=0.687)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DCE-MRI的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在术前鉴别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方面具有较大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T1a-c期肺腺癌气腔播散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患者发生气腔播散(STA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01-01-2017-12-2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接受肺切除术的554例肿瘤长径≤3 cm肺腺癌患者(pT1a-c)资料,其中男261例,女293例.年龄31~79岁,中位年龄61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预后及影响STAS发生的关联因素.结果 Ⅰ A期(pT1a-cN0M0)肺腺癌患者307例,其中男137例(44.6%),女170例(55.4%),发生STAS 71例,阳性率为23.1%.在Ⅰ A期肺腺癌患者中,STAS与肿瘤实性成分比例(CTR,Z=-2.245,P=0.025)、脉管瘤栓(x2=46.512,P<0.001)、不同病理类型(x2=6.782,P=0.011)、存在微乳头成分(Z=-4.569,P<0.001)及病理亚型中附壁成分缺失(x2=4.237,P=0.040)有关联.在554例入组患者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TAS与脉管瘤栓、胸膜侵犯、淋巴结转移、N分期有关联(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瘤栓(OR=0.513,95%CI:0.301~0.874,P=0.014)和胸膜浸润(OR=20.475,95%CI:9.727~43.099,P<0.001)是STAS出现的独立风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TAS阳性患者表现为更差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P<0.05.结论 STAS是早期肺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且与更具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特征如CTR、胸膜侵犯、脉管瘤栓、微乳头成分和淋巴结转移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腮腺深叶良性肿瘤:与定位和手术入路相关的分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BDLPTs的75例患者,回顾性评估CT影像资料,根据肿瘤与各种结构的解剖关系将BDLPTs分为4类,探讨每种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型BDLPTs(14/75,18.7%)完全位于下颌支和茎突下颌间隙内侧,瘤体增大时突向咽旁间隙.Ⅱ型BDLPTs(19/75,25.3%)位于下颌后间隙,以下颌支、茎突下颌间隙、乳突和下颌后静脉为界.Ⅲ型BDLPTs(27/75,36.0%)呈膨胀型生长,横穿茎突下颌间隙,从下颌后静脉延伸至咽旁间隙.Ⅳ型BDLPTs(15/75,20%)位于耳垂下方、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深部.经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用于Ⅰ型病例(10/14),Ⅲ型病例采用腮腺入路(14例)、下颌入路(11例)和腮腺-下颌联合入路(2例),Ⅱ型和Ⅳ型病例经腮腺入路同时行腮腺切除术.结论:BDLPTs分类可为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膜间皮瘤中TILs、PD-1和PD-L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M)中 CD3、CD4、CD8、CD20、CD68、PD-1 和 PD-L1 的表达及与 PM 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9例P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M组织中CD3、CD4、CD8、CD20、CD68、PD-1和PD-L1的表达,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上皮样型和非上皮样型PM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中CD3、CD4、CD8、CD20、CD68、PD-1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D-L1在非上皮样型PM TILs中的表达高于上皮样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9.1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石棉暴露(P=0.002)、PCI评分(P=0.034)、组织学类型(P=0.036)和CD4表达(P=0.043)是PM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石棉暴露、PCI评分、组织学类型、TILs中 CD4的表达对PM患者生存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D相关认知障碍脑白质微结构的DTI和NODDI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认知障碍是目前最主要的认知障碍类型,相比较皮质萎缩,皮质下白质变性被认为是AD相关认知障碍的关键病理特征.弥散张量成像(du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技术是评估大脑白质微结构,检测大脑中神经纤维束扩散特征,揭示白质纤维束走行和完整性,量化白质通路微观结构特性,评估神经树突和轴突微观层面复杂性,提供神经纤维形态学信息的常用和新型方法.本文首先介绍白质微结构概念及位置,综述DTI和NODDI技术在AD相关认知障碍中白质微结构相关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