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与耳鼻咽喉科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生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原体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此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冠状病毒可分为4种属,其中α和β属已知可感染人类。本文以2019-nCoV为重点,就已知的几种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与耳鼻咽喉科的关联作一综述,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在临床上对相关疾病的鉴别和预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支气管肺活检及肺泡灌洗在血液肿瘤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血液肿瘤患者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肺部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2年5月68例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肿瘤合并肺部病变患者,其中男37例,女31例,中位年龄56岁(年龄范围21~90岁),其中>65岁者20例。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实施的体征包括发热、咳嗽、低氧血症、咯血、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影像学改变,评估有肺部团块阴影患者进行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包括内带及外带肺叶团块及高密度影,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及特殊染色(Grocott染色),BAL获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微生物涂片/培养及巨细胞病毒、耶氏肺孢子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DN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对血液肿瘤患者肺部并发症进行病因学分析,并观察血液肿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相关并发症。结果:全部血液肿瘤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后均做BALF检测,进行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46例,明确病原体感染共40例,包括真菌感染12例、细菌感染9例(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各1例),病毒感染9例(巨细胞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Ⅲ型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1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确诊4例,耶氏肺孢子菌可疑与真菌混合感染3例,隐球菌1例,可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例。28例未找到病原体,包括机化性肺炎6例、与血液肿瘤病史相关6例、其他未查及病原菌16例。全部患者未出现因支气管镜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液肿瘤患者肺部并发症比较常见,应用支气管镜透视下活检安全性良好,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提供细菌、真菌、耶氏肺孢子菌及病毒感染等病原学诊断证据,提高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检查院内感染防控管理: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推荐意见(第一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学是临床诊断COVID-19的重要指标,放射科技师与护士直接面对患者,处于抗疫第一线,感染风险大。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影像检查的院内感染防控,保护医患安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牵头组织全国委员和国内相关医院专家讨论编写了本推荐意见。本推荐意见阐述了放射科抗击COVID-19疫情中的应急管理,分区检查,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的培训、考核与督查等内容,同时阐述了放射技师需要学习并掌握COVID-19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同疾病患者同时检查的流程优化和消毒规范,旨在指导放射科技师面对疫情强化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且针对不同的设备配置客观条件和待检者规范有序进行影像检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再发现与新发传染病防控的未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引起广泛关注。时间过去不到1个月,专家组已经获得明确病原体,系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为有效防止新发传染病传播赢得了"黄金窗口期"。这次中国研究人员针对新发传染病的及时应对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这也反映了我国鉴定新发病原体的能力已有显著提升。但我国当前感染病学科的力量相对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感染性疾病挑战而言,尚待进一步加强。面对城市老龄化与耐药细菌感染蔓延,以及输入性疾病增加与未知感染性疾病风险的不可控,未来对我国感染病防控体系的需求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变的,包括但不仅限于传染病防控、细菌真菌诊治、医院感染控制、细菌耐药抗菌药物的使用。感染性疾病专业工作者为保障"健康中国"战略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与职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其病原并命名为2019一新型冠状病毒,其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放射学诊断是COVID-19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的放射学诊断工作,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牵头组织全国委员、心胸学组部分委员和国内相关医院专家讨论编写本推荐意见,阐述总结COVID-19的放射学检查流程、放射学表现和分期、放射学转归和基于放射学表现的出院依据等。同时阐述儿童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放射学表现,旨在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的放射诊断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8F-FDG PET/CT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同机高分辨率(HR)CT]的影像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因肺内孤立性实性结节行 18F-FDG PET/CT和同机HRCT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OP[男33例、女12例,年龄(58±9)岁]和周围型非黏液性实性肺腺癌[男21例、女26例,年龄(63±10)岁]的患者。患者于PET/CT检查后3周内行外科手术。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或近似 t检验比较FOP和肺腺癌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最大径差异,对SUV max和最大径行Spearman秩相关或Pearson相关分析,并进行二分类logsitic回归分析,以获取预测FOP的独立因子,最后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结果:FOP的病灶SUV max[3.1(1.7,4.9)]和最大径[(18.0±6.3) mm]均小于肺腺癌的SUV max[6.5(3.8,9.3)]和最大径[(21.8±4.3)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z=-4.598, t′=-3.424,均 P<0.01)。FOP的SUV max与其最大径呈正相关( r s=0.509, P<0.01),肺腺癌的SUV max与其最大径不相关( r=0.076, P>0.05)。在同机HRCT图像上,沿支气管血管束呈梭形者更多见于FOP( χ2=9.549,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灶SUV max、最大径和形态均为预测FOP的独立因子[比值比( OR)值:10.585、4.674、9.073,均 P<0.05]。ROC曲线分析示,SUV max≤7.1且结节最大径≤18.3 mm、形态呈梭形联合诊断FOP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7.8%(44/45)、70.2%(33/47)、75.9%(44/58)、97.1%(33/34)和83.7%(77/92)。 结论:SUV max≤7.1且结节呈梭形、最大径≤18.3 mm的实性结节多提示为FO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创通道下后路一期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感染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评价微创通道下后路一期经椎间孔病灶清除、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科收治的 25 例腰椎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 15 例,女 10 例;年龄 24~77 岁,平均(61.1±11.2)岁.对术中留取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其中 6 例留取标本进行未知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椎间融合情况用 CT 矢状位重建评价;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 Kirkaldy-Willis 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普通细菌培养阳性 11 例,阴性 14 例,6 例行未知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均为阳性.化脓性腰椎感染 9 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3 例,大肠埃希菌 2 例,肺炎克雷伯杆菌 2 例,微小单胞菌 1 例,非结核分枝杆菌 1 例;结核性腰椎感染 5 例,布氏杆菌病腰椎感染 3 例;不明原因的感染 8 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 12~49 个月,平均 23.9 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术后 1 年均达到 Ⅰ 级骨性融合.腰部VAS 评分术前(4.7±1.7)分,术后 1 周(2.1±0.8)分,末次随访为(0.3±0.5)分;下肢 VAS 评分术前(4.2±1.4)分,术后 1 周(1.2±0.8)分,末次随访为 0 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末次随访时 Kirkaldy-Willis 功能评分改善率为优 15 例(60%),良 7 例(28%),可 3 例(12%),优良率为 88%.结论 微创通道下后路一期经椎间孔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感染性疾病可以彻底清除病灶,迅速缓解症状,手术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3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的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IPAF患者的临床、血清学、影像学等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IPAF患者除了咳嗽、咳痰、气急等常见症状外,还出现“技工手”、手指固定性皮疹等特异性表现;肺部听诊可闻及velcro音;某些血清特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可呈阳性;肺部CT可见磨玻璃影、实变影:2例患者有不明原因的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患者经过激素和(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控制良好.结论 IPAF是介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和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CTD-ILD)之间的一类特殊患者,其诊断主要具备3方面内容:肺外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胸腔内的形态学特征.治疗上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药物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分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特殊类型、原因不明的、发生于成人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影像学和(或)组织学符合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好发于老年人,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平均生存期仅为2.5~3.5年[1].IPF患者个体生存期差异很大,可病情缓慢进展存活多年,也可发生急性加重导致肺功能急速恶化,短时间内死亡[2].对于IPF这种病死率高,预后极差的疾病,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判断预后非常重要,临床急需可客观、全面评估IPF严重程度的分期方法,用于病情评估,预后分析,治疗指导等[3].我们通过PubMed、SCOPUS及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查阅了近50年(1970年1月至2018年1月)国内外文献,对目前IPF严重程度分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0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策略.方法 制定 FUO诊断策略,纳入 FUO 患者102例,按照 FUO 诊断策略进行诊断,比较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不同热程组、有无合并症组 FUO 患者病因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评估该诊断策略的确诊率、平均确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对该诊断策略的依从性.结果102例FUO 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最常见,感染性疾病排在前6位的为泌尿系感染、血流感染、未定位感染、布氏杆菌病、肺炎+泌尿系感染、肺炎,非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结缔组织病、其他类疾病.未明确诊断15例(14.7%),确诊87例(85.3%),确诊时间中位值为6(3,10)d,住院费用中位值为1.6(1.1,2.3)万元,依从诊断策略者90例(88.2%).不同性别组及不同热程组 FUO 患者的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感染性疾病构成比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非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无合并症FUO 患者非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高于有合并症者(P<0.05).结论 FUO 首发病因为感染性疾病,其中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其次为结缔组织病及其他疾病.老年 FUO 患者感染性疾病更为多见.中青年及无合并症 FUO 患者非感染性疾病更常见.FUO 诊断策略确诊率高、确诊时间短、平均费用低,患者对诊断策略的依从性好,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